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的效果论文

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的效果论文

3

2024-09-21 17:06:5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平顶山市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取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龈沟液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咀嚼效率、家长满意度和治疗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摘要】目的:观察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平顶山市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取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龈沟液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咀嚼效率、家长满意度和治疗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AL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两组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研究组整体美观度、牙齿形态、咬合度等家长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咀嚼效率和家长满意度,降低龈沟液AL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治疗。

  【关键词】牙齿畸形;直丝弓矫正技术;不锈钢丝矫正技术;并发症;碱性磷酸酶;咀嚼效率

  牙齿畸形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颅面、颌骨、牙齿出现畸形,常见表现为牙齿排列不齐、嘴巴歪偏、下巴前翘等,严重影响患儿咀嚼功能。小儿替牙期极易发生牙齿畸形,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还可引发牙周病、龋病等疾病,严重影响口腔健康。临床主要通过矫正技术治疗,包括不锈钢丝矫正技术、直丝弓矫正技术,前者能有效恢复牙齿整齐度,矫正畸形,促进口腔功能恢复;后者能有效改善牙周炎症,提高美观满意度,且操作简单,创伤小。本文观察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平顶山市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符合牙齿畸形诊断标准;年龄≤12岁;临床资料完整;首次进行正畸治疗。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性疾病;牙齿敏感;有免疫系统疾病;对本研究治疗方法不耐受;合并精神疾病。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文号:202006003)。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研究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11岁,平均(8.74±1.12)岁;病程1~3年,平均(2.01±0.48)年;牙列拥挤18例,深覆牙合7例,深覆盖1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5~11岁,平均(8.64±1.07)岁;病程1~3年,平均(1.92±0.41)年;牙列拥挤15例,深覆牙合13例,深覆盖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治疗。采用X线检查牙齿,掌握牙齿畸形程度,确定矫正方案。将托槽粘贴于牙面,使用1 mm不锈钢丝,用结扎线固定在托槽。使用1号橡皮圈利用牵引力向远方牵拉尖牙,“8”字结扎法矫正,使牙齿整齐,间隙闭合。待牙齿基本矫正整齐后换2 mm不锈钢丝,采取橡皮圈于切牙间牵引。

  研究组应用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采用X线检查牙齿,掌握牙齿畸形程度,确定矫正方案。将托槽粘贴于牙面,采用1 mm弹力弓丝,用结扎丝将弓丝固定于托槽。橡皮圈同时拉动托槽和2个牙列,使用1号橡皮圈的牵引力向远中方向牵拉对侧切牙;针对深覆盖和深覆牙合情况,用2 mm弹力弓丝,排齐牙齿,调整橡皮圈号,直至牙列恢复正常。“8”字结扎法矫正,牙齿排齐、间隙关闭,牙齿基本矫正整齐后换2 mm弓丝,采用橡皮圈于切牙间牵引。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后评估,显效:面型、前牙覆盖正常,牙列整齐;有效:面型好转,前牙覆盖基本正常,牙列较整齐;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碱性磷酸酶(ALP)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咀嚼效率。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让患儿咀嚼2 g花生米,20 s后漱口并在杯中吐出残渣及水,将残渣过滤,干燥称重计算咀嚼效率。咀嚼效率=(总量-余量)/总量×100%。(4)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治疗3个月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包括整体美观度、牙齿形态、咬合度3个方面,每个方面均为0~10分,评分越低,满意度越低。(5)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AL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龈沟液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AL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治疗前后咀嚼效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咀嚼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整体美观度、牙齿形态、咬合度等家长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image.png

  2.5两组治疗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5。

image.png

  3讨论

  替牙期牙齿畸形指儿童恒牙接替乳牙期间,因受到放射线、先天遗传、牙缺失等因素影响造成牙齿、颅面关系不协调,引发牙齿畸形。牙列拥挤、牙前突、深覆牙合、深覆盖均为常见的牙齿畸形类型。牙齿畸形会造成牙齿发育、排列、咬合等异常,影响患儿咀嚼、语言功能,还影响外观,极易使患儿产生自卑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是临床治疗小儿替牙期牙齿畸形的常用方法,能够重新排列患牙,矫正畸形,使牙列恢复正常,有效改善咀嚼功能,但该方法矫正力度偏大,极易损伤牙周组织,引起炎症,且术后牙齿松动、继发龋齿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矫正效果不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直丝弓矫正技术的正畸力更柔和持久,可避免矫治力度控制不准确而发生牙齿松动、移动情况,保证牙齿矫正整齐,牙间隙关闭,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龈沟液AL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直丝弓矫正技术使用的弹力弓丝更柔软,对牙周组织损伤较轻微,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牙周环境恢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整体美观度、牙齿形态、咬合度等家长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直丝弓矫正技术能够防止牙根暂停发育及根尖吸收的情况,可在修复牙齿的同时,不影响患儿正常牙的生长发育,故可提高家长满意度。

  综上所述,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咀嚼效率和家长满意度,降低龈沟液AL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孙海涛,冯小东.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1,37(4):218-221.

  [2]杨潇仙.儿童牙齿畸形预防及阻断性矫正的必要性及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7):107.

  [3]吕兆明.直丝弓矫正技术对替牙期牙齿畸形的矫正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1):62.

  [4]刘卫华,姜琪.自锁托槽与直丝托槽在牙齿畸形患者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19,9(31):48-49.

  [5]王斌.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儿童替牙期牙齿畸形矫正中的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9):60.

  [6]汪金华.不锈钢丝矫正技术与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小儿替牙期牙齿畸形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0):145-146.

  [7]杨彦昌.口腔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34-36.

  [8]何伟林.直丝弓矫正技术对替牙期牙齿畸形的矫正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3):84-85.

  [9]刘东秀,李琳.应用正畸治疗对60例错颌畸形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0):1278-1280.

  [10]郭姜莉,冯靳秋,陈骊.上海市4500名小学生替牙期错牙合畸形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2017,37(1):78-80.

  [11]于冬梅,周晓萍,李旭.MRC肌功能矫治器对乳牙期替牙期错颌畸形的咬合诱导[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2):2875-2878.

  [12]孟宪文.探究64例替牙期牙齿畸形矫正中直丝弓矫正技术的临床运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8):71.

  [13]孙建新.直丝弓矫正技术对替牙期牙齿畸形的矫正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5):341.

  [14]雷凡.不锈钢结扎丝与弹力结扎圈弓丝固定用于口腔牙齿矫正的临床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3):47.

  [15]朱鹏伟.小儿替牙期牙齿畸形应用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7,17(43):31-33.

  [16]伍冬桂.直丝弓矫正技术对替牙期牙齿畸形的矫正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3392-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