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重力喂养护理在早产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4-09-21 14:43:5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重力喂养护理在早产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早产低体重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重力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内喂养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护理前后生长发育指标(身长、体质量、头围)水平、早期神经发育[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以及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重力喂养护理在早产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早产低体重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重力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内喂养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护理前后生长发育指标(身长、体质量、头围)水平、早期神经发育[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以及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内喂养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身长、体质量、头围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等NBN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低于对照组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重力喂养护理应用于早产低体重儿可改善喂养相关指标水平,提高生长发育指标水平和早期神经发育评分,降低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重力喂养护理。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重力喂养;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生长发育;神经发育;喂养不良反应
早产低体重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均衡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率的关键。重力喂养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早产儿胃肠道负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性,但对改善早产儿吞咽功能的效果有限。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帮助早产儿尽早建立吸吮功能,实现经口喂养,促进神经发育。本文观察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重力喂养护理在早产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产低体重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胎龄28~36周;出生体质量<2500 g;经口喂养困难。排除标准: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伴重度窒息、严重感染;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早产儿家长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001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胎龄29~36周,平均(32.48±2.57)周;出生体质量1635~2400 g,平均(1971.46±231.74)g。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28~36周,平均(32.75±2.48)周;出生体质量1760~2480 g,平均(1994.82±216.54)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吸氧、保暖、监测生命体征、皮肤护理等。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重力喂养护理。为早产儿留置胃管,选择型号合适的注射器,连接注射器和胃管,回抽胃管确定胃内无残留后,用注射器抽取配方奶,初始喂养奶量每次1~2 mL/kg,之后每日酌情增加1 mL/kg,连接胃管,将注射器针筒挂起,保持注射器在早产儿口唇正上方15 cm,使奶液在重力作用下缓慢注入早产儿胃内,每隔1~2 h喂养1次,结束后注入1 mL温开水冲洗胃管,更换早产儿体位为俯卧位,并使头部垫高15°,喂养期间注意保持早产儿口腔清洁、湿润,观察有无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情况。护理至早产儿可正常经口喂养。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纠正胎龄满32周后开始。(1)食指绕早产儿唇周顺时针快速点按,重复5次;(2)拇指和食指由早产儿两颊快速轻扫至嘴角,重复5次;(3)拇指和食指置于早产儿上嘴唇,由人中分别轻扫至两侧嘴角,重复5次;(4)拇指和食指置于早产儿下嘴唇,由下巴正中分别轻扫至两侧嘴角,重复5次;(5)拇指和食指快速轻柔下拉早产儿下巴,重复5次;(6)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早产儿两耳下方的颌骨处,顺时针向内打圈,重复3次;(7)拇指或食指放于早产儿下巴-喉部中线,从舌下方投影位向上轻压和打圈,然后下扫至颈部,重复3次。以上训练均2次/d,直至早产儿可正常经口喂养。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内喂养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长发育指标水平,包括身长、体质量、头围。(3)比较两组早期神经发育评分。于早产儿纠正胎龄满40周时,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估,包括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5个维度,共20项,每项0~2分,总分0~40分,评分越高表明早期神经功能发育越好。(4)比较两组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喂养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内喂养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生长发育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身长、体质量、头围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身长、体质量、头围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早期神经发育评分比较
观察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等NBN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低于对照组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合理的营养支持是保障早产低体重儿健康成长、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重力喂养利用奶液自身的重力缓慢、匀速经胃管注入早产儿胃内,可减轻胃肠刺激,避免推注过快导致胃扩张。
已知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吞咽-呼吸功能的协调性,实现有效吸吮,进而改善喂养结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内喂养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身长、体质量、头围水平和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等NBN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通过对早产儿进行口面肌按摩,可刺激口面肌感觉神经,提高早产儿的吞咽力度及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口咽部肌肉的运动范围及强度,进而提高吸吮能力,因此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重力喂养护理可改善喂养相关指标水平,促进体格和神经发育。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对早产儿开展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协调其吞咽动作,刺激口腔黏膜感觉神经末梢,有利于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增强胃肠动力,改善胃肠道功能,因此可降低喂养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重力喂养护理应用于早产低体重儿可改善喂养相关指标水平,提高生长发育指标水平和早期神经发育评分,降低喂养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重力喂养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腹部按摩联合重力喂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结局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22):137-140.
[2]全美盈,李正红,王丹华,等.北京地区晚期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3):194-202.
[3]胡家杰,李梅,温尊甲,等.重力喂养联合多感官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9):1795-1799.
[4]刘华,胡继红,段雅琴,等.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对早产儿吞咽功能及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0):903-906.
[5]Thandaveshwara D,Krishnegowda S,Batra A,et al.Comparison of time taken for feeding stable preterm babies between regular nurse feeding and feeding with feed rail-a 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J].Indian J Pediatr,2022,89(1):19-24.
[6]王仁媛,郭朝金,符晓红,等.重力鼻饲喂养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4):493-495.
[7]刘晓溪,杨凡,杨敏.重力喂养及常规鼻饲用于早产儿喂养中的比较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220-221.
[8]初新,陈东芳,张婷婷.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12):1643-1646.
[9]邝丽萍,温文慧,李杏华,等.早期干预提高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的有效性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1):59-63.
[10]王玉玲,刘柳娣,罗顺莲.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在早产儿吞咽功能及早期神经发育中的应用效果[J].循证护理,2022,8(2):275-277.
[11]陈小霞,陈杏,谭清思.极低体重早产儿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辅以非营养吮吸对经口喂养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20):2222-2223.
[12]黄珍珠,林凌云,陈燕梅.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吸吮应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4):108-111.
[13]刘洁芬,周海龙,余晓婵.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7):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