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预见性护理对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分析论文

预见性护理对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分析论文

12

2024-09-21 14:09:1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接受胆囊炎微创手术的老年患者118例,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包括术前心理干预、术后早期活动、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较快,能够早日出院。观察组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接受胆囊炎微创手术的老年患者118例,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包括术前心理干预、术后早期活动、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较快,能够早日出院。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引言

  胆囊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目前,胆囊切除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预防胆结石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胆囊切除术的主流方式,具有诸多优点。然而,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仍然面临着较高的术后风险,康复速度较慢。因此,如何提高老年患者接受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炎后的术后康复效果,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预见性护理通过预先分析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和风险,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的目的。预见性护理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和验证,如心血管手术、骨科手术、妇科手术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接受胆囊炎微创手术的老年患者118例,年龄在60岁以上,男女不限。纳入标准:①符合胆囊炎的诊断标准;②无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③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排除标准:①术中发现胆囊癌或其他恶性肿瘤;②术中转为开腹手术;③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死亡;④术后拒绝继续参与本研究或中途退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如表1所示,经分析,两组患者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image.png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

  术前护理:①做好术前准备,如清洁皮肤、空腹、留置导尿管等;②做好术前教育,如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③做好术前安抚,如鼓励患者放松心情、消除恐惧和紧张等。

  术中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重要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的生理状况稳定。这些监测数据对于及时评估患者的术中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处理非常关键。②协助手术操作,与医生密切配合,协助置换器械、调节气腹压等操作。在医生指导下,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和无菌,递送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③处理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出血、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术后护理:①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如清醒程度、疼痛程度、伤口情况等;②按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输液、止痛、抗感染等;③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呼吸操、咳嗽吐痰、下床活动等。

  1.2.2预见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天,由专业的心理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使用HAMA和HAMD进行量化评分,记录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或抑郁,并采用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轻度焦虑或抑郁的患者,采用放松训练法,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肌肉放松、冥想等方法,每天进行2次,每次15min。中度焦虑或抑郁的患者,采用积极暗示法,向患者传递一些积极、乐观、鼓励的信息和语言,如“你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手术”“你有很多人关心你和支持你”等,每天进行3次,每次10min。重度焦虑或抑郁的患者,采用情绪宣泄法,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倾听患者的诉说和抱怨,给予同理和安慰,帮助患者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每天进行4次,每次20min。在术前一天晚上,再次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比较评分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心理干预方法。

  (2)术后早期活动:在患者从麻醉苏醒室转入病房后2h内,由专业的康复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使用Barthel指数(BI)进行量化评分,记录患者的功能状态。在术后第1d早上,在护士的帮助下让患者下床坐床边或轮椅上,每个动作重复10次。在术后第1d下午,在护士的陪同下让患者在病房内行走10min,并指导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肢体运动,如屈伸肘关节、摆动手臂等,每个动作重复15次。在术后第2d早上,在护士的监督下让患者在病房外行走15min,并指导患者进行高强度的肢体运动,如举起双臂、踮起脚尖等,每个动作重复20次。在术后第2d下午,在护士的观察下让患者自行在病房外行走20min,并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运动,如转动腰部、扭动脖子等,每个动作重复25次。在术后第3d早上,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比较评分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康复计划。

  (3)饮食指导:在患者术后苏醒后,由专业的营养护士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节。在术后第1d,给予患者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汤、果汁等,每餐量不超过100mL,每天4餐。在术后第2d,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鸡蛋羹、果泥等,每餐量不超过200mL,每天4餐。在术后第3d,给予患者易消化的软食饮食,如稀饭、面条、馒头、煮鸡肉等,每餐量不超过300mL,每天3餐。在术后第4d,给予患者正常的低脂低盐的普通饮食,每餐量不超过500mL,每天3餐。同时,保证患者的水分摄入量,每天至少1500mL,避免喝碳酸饮料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4)并发症预防: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和处理。对于伤口感染的预防,每天更换敷料2次,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7d;定期检查体温、白细胞计数、血培养等指标;一旦发现伤口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立即上报医生并加强处理。对于肺部感染的预防,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吐痰,每天进行2次;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异物或分泌物;定期听诊肺部音,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一旦发现咳嗽、咳痰、气促、胸闷等呼吸道症状,立即上报医生并加强处理。对于肠梗阻的预防,监测患者的腹部情况,每天进行2次;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和性质;给予开塞露或灌肠等方法促进肠道蠕动;一旦发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立即上报医生并加强处理。

  1.3评估指标

  本研究采用以下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进行评估。

  (1)术后住院时间:衡量患者从手术结束到出院所需的时间,以天为单位。

  (2)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者在术后出现的不良事件或异常情况的比率,包括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等。

  (3)生活质量评分:使用老年人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四个维度:身体功能、角色功能、身体疼痛和总体健康。每个维度的得分范围为0~100,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在术后第3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评分变化。

  (4)患者满意度评分:使用自编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对手术过程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问卷包括八个项目:手术效果、护理服务、心理支持、饮食安排、康复指导、并发症处理、出院教育和医护沟通。每个项目的得分范围为1~5,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在术后第3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评分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比(n或%)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lt;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6.32±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8.47±1.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说明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缩短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0,P=0.014),说明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见性护理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没有明显差别。

image.png

  2.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如表3所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3d的各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lt;0.05),说明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image.png

  2.4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如表4所示,观察组患者在各个项目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说明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的患者满意度。

image.png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某一特定人群或问题的护理模式,通过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从而达到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的目的。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壁的炎症和水肿,常伴有胆囊结石或胆管梗阻等并发症。胆囊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老年人是胆囊炎的高危人群[5]。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胆囊穿孔、腹膜炎、肝脓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方法。因此,对于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全程管理,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说明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本文的结果与最新的相关文献相一致,均证实了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提高胆囊炎微创手术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胆囊炎微创手术后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这对于临床实践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增强研究的可信度。其次,随访时间较短可能无法充分评估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的长期效果。康复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对于预见性护理模式的长期效果,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和观察,以便全面评估其影响。

       参考文献

  [1]宋娜,冷欣.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胆囊炎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8):172-174.

  [2]王瑜.在老年胆囊炎手术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2):199-200.

  [3]帕提古丽·司马义.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胆囊炎手术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94,99.

  [4]吕美云.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胆囊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193-194.

  [5]邵静艳.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