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的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应用分析论文

2024-09-20 17:23:0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进行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对血站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本血站中收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15427例,各样本进行平行筛查血液操作,检测技术包括核酸扩增技术与酶联免疫法,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酶联免疫法筛查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型/艾滋病病毒2型(抗-HIV-1/2)无反应性及仅1种试剂为反应性的标本共15329例;经核酸扩增技术检测的15329例,发现阴性标本15231例,阳性标本为98例,阳性标本检出率达到0.64%;酶联免疫法检测后,开展HB-
摘要:目的进行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对血站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本血站中收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15427例,各样本进行平行筛查血液操作,检测技术包括核酸扩增技术与酶联免疫法,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酶联免疫法筛查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型/艾滋病病毒2型(抗-HIV-1/2)无反应性及仅1种试剂为反应性的标本共15329例;经核酸扩增技术检测的15329例,发现阴性标本15231例,阳性标本为98例,阳性标本检出率达到0.64%;酶联免疫法检测后,开展HB-sAg、抗-HBs、抗-HBe、HBeAg、抗-HBc等筛查工作,检测有52例属于阳性标本,确认阳性率达到53.06%;通过定量检测98例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阳性标本,结果发现有43例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达到82.69%(43/52),结果未发现HIV RNA阳性样本、HCV RNA阳性样本。结论在血站血液筛查中应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酶联免疫法检测平行筛查,可达到两种检测手段互补的效果,及时发现病毒阳性样本,提高血液筛查质量,降低病毒性疾病输血传播风险,保证血液安全性。
关键词:血站;核酸扩增技术;酶联免疫法
引言
从医院实际发展来看,血液供给主要来自血站,需要保证血液、血液制品安全性,才能有效预防、控制输血相关传染病,为血液使用安全提供保障。目前血站在日常血液筛查中,主要会采取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通过该种技术可以发现血液中是否存在梅毒螺旋体血清、艾滋病病毒抗原与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等,便于血液筛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筛查准确性与有效性。随着临床不断发展,核酸扩增技术被逐渐应用到血液检查中,有着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多种病毒检测窗口期减少,这为血站血液筛查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文中对血站平行筛查血液中应用核酸扩增技术、酶联免疫法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主要为血站中收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15427例。各个无偿献血者标本均留取酶联免疫法样管、核酸扩增技术样管。各个标本均存放在2-8℃冰箱中,并于采样后4h内进行血液标本处理,操作步骤包括1500g室温离心(间隔20min)、低温离心,将离心后的样本存放于2~8℃冰箱中,在24h内完成核酸扩增技术检测。
1.2方法
各样本进行平行筛查血液操作,检测技术包括核酸扩增技术与酶联免疫法。
1.2.1仪器准备
①全自动加样设备;②全自动混样设备;③酶免分析设备;④核酸扩增检测设备;⑤罗氏诊断Cobas's 201血液核酸血筛平台设备;⑥核酸提取设备;⑦实时荧光定量PCR设备;⑧低温大容量离心设备。
1.2.2试剂准备
①HBsAg检测试剂:来自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00059;②抗-HCV检测试剂盒(来自上海飞龙医用诊断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20081);③抗-HIV-1/2检测试剂盒(来自北京玛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57);④核酸扩增技术试剂(来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20)。各种试剂配套的耗材均由对应的试剂公司提供。此外,乙肝血清学进行实验试剂补充。
1.3判断标准
(1)酶联免疫法:若标本HBsAg/抗-HCV/抗-HIV-1/2存在2种试剂阳性反应情况,则可判断检测结果为阳性。若标本HBsAg/抗-HCV/抗-HIV-1/2存在2种试剂反应阴性情况,则可判断为阴性。若只有1种试剂出现阳性情况,那么应开展核酸扩增技术检测。
(2)核酸扩增技术阳性判断标准:混样表现为阳性,拆分也表现为阳性;核酸扩增技术阴性判断标准:混样表现为阳性,但是拆分表现为阴性。
(3)对于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标本,需利用分项定量检测技术以及乙肝血清学,开展补充试验操作;当检测为阳性结果,需要继续进行分项定量检测(包括HBV DNA、HIV RNA、HCV RNA)工作、乙肝5项检测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目标为1.3中项目,所用工具为22.0最新版本的SPSS,分析各类数据期间,开展的方式与形式:计数类分别为χ2值、[n(%)],计量类分别为t值、(x—±s),统计值P<0.05,则有一定意义或价值。
2结果
2.1酶联免疫法与核酸扩增技术检测结果
经酶联免疫法筛查后HBsAg、抗-HCV、抗-HIV-1/2无反应性及仅1种试剂为反应性的标本共15329例;经核酸扩增技术检测的15329例,发现阴性标本15231例,阳性标本为98例,阳性标本检出率达到0.64%。
2.2乙肝血清补充试验与分项定量检测结果
酶联免疫法检测后,开展HB-sAg、抗-HBs、抗-HBe、HB-eAg、抗-HBc等筛查工作,检测有52例属于阳性标本,确认阳性率达到53.06%;通过定量检测98例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阳性标本,结果发现有43例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达到82.69%(43/52),结果未发现HIV RNA阳性样本、HCV RNA阳性样本。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日常活动,增加肝硬化与肝癌发病率)、丙型肝炎(随着病程发展易发展为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肝衰竭等严重疾病)、艾滋病(导致人体产生严重免疫缺陷,易发生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情况,治疗存在较大困难,易引起死亡)等均为常见传染疾病,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一旦血站为医院患者提供存在病毒的血液,则容易导致血液传播疾病,增加治疗难度。因此,需要重视血站血液筛查工作,及时发现血液中存在的病毒抗原,将其筛选出来,保证血液质量。
酶联免疫法为血站中血液筛查常用方式,该种检测方式,是将酶的特异性催化反应作为操作原理,将特异性抗体固定于微孔板上,封闭与抗原结合位点,并放置被检样品;让被检分子、抗体之间发生特异性结合,将未结合的分子去除,加入与抗体结合的酶标记二抗,允许其与样品充分反应,形成复合物;将未结合的酶标记物清洗掉后,将底物加入其中,让酶催化底物,产生色变反应,通过色素减少对被检分子浓度、底物反应酶标记分子浓度进行观察,借助光谱仪对读数进行测量,量化被检分子浓度。该种检测方式具有以下优势:①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检测,而且可以进行高通量检测,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品并且可以持续进行检测;②可以高度特异性地检测出目标抗体,而且可以检测出低浓度样品;③使用标准化的试剂盒进行检测,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设施。利用酶联免疫法能够通过检测血液或者体液,发现艾滋病病毒抗原与抗体、乙肝两对半和乙肝DNA的数量,有利于乙肝与艾滋病血液样品的筛查。但是酶联免疫法在操作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错误,包括样品、试剂被污染,或加样时操作不当导致相邻孔之间溶液溅洒出现交叉污染;酶标板洗涤不彻底;抗体量过多导致非特异性结合;加样量不一致;样品数量不整齐等。
核酸扩增技术的应用,会将模板DNA、引物、4种脱氧单核苷酸等作为基础,利用有着耐高温特性的DNA聚合酶,形成酶促成反应;同时模板选择欲扩增的DNA,引物选择模板正常、负链末端互补2种寡核苷酸,复性结合过程借助模板DNA变性以及模板引物进行,经过DNA聚合酶作用,形成引物链延伸反应情况,来合成新的模板DNA;上阶段循环产生的DNA,通过变形后,变为下一阶段循环模板DNA。通过这种形式,模板DNA数量逐渐累积(累积形式为2n-2n),于2h范围内能够扩增到30n个循环DNA,数量可增加到原来数量无数倍。对于扩增后的产物,会借助凝胶电泳技术、Southern杂交技术或DNA序列分析技术等开展检测工作。检测原理为借助连接分子将DNA、抗体连接,让DNA借助抗体,于抗原之间进行特异性连接,生成抗原-抗体-DNA复合物;然后利用DNA片段作为指示系统,开展扩增操作,对抗原存在状态进行检验。该种检测方式具有灵敏度高(核酸扩增技术产物会按照指数方式成倍增加,可实现皮克量级待测模板扩增为微克量级,可在百万细胞中发现靶细胞。利用该种技术进行病毒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灵敏度较高,在细菌学中的应用可至少检出3个细菌)、特异性好(主要是由于引物、模板DNA之间可以特异、正确结合;会将碱基配对原则作为基础;TaqDNA聚合酶的合成反应具有忠实性;靶基因的特异度以及保守性较好)、能够区别强弱毒株、操作简便与快速(核酸扩增技术操作中会利用具有耐高温性质的TaqDNA聚合酶,反应液一次性放入,于DNA扩增液、水浴锅中开展变形-退火-延伸反应操作,可在2~4h之间结束扩增反应过程。分析扩增产物时会利用电泳分析法进行,并不强制要求使用同位素,不会导致放射性污染,便于推广应用)的优势,在传染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普查方面有着较好效果[6]。在利用核酸扩增技术开展病原体检测工作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且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不会导致污染,安全性较高;可用于制备探针和标记探针;能够精确区分不同病原体或同一病原体的不同型、不同株、不同分离物。另外,核酸扩增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多种研究中,包括分子克隆研究、基因突变研究、核酸序列分析研究、肿瘤基因研究、抗癌基因研究、抗病毒药物研究等。但是核酸扩增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缺陷,核酸扩增技术产物在反复、多次扩增后,复制量大大增加,已超出该项技术检测上限,极易受到微量污染影响,降低检测结果准确性;在进行试剂配制时,一旦操作容器、移液器、枪头、溶液等受到污染,就会造成试剂污染,降低检测准确性;部分样品中存在病毒,如果弥散到空气中易造成交叉污染[7]。邓群华[8]等研究中分别利用核酸检测、酶联免疫法对血站血液样本进行了检测,酶联免疫法发现存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等病毒,但是存在一定漏检情况,对合格样本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又发现存在上述病毒。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联合应用核酸检测、酶免检测可获得理想检测结果。
结合文中研究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中发现有15329例属于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CV(丙肝病毒抗体)、抗-HIV-1/2(艾滋病病毒1型/艾滋病病毒2型)无反应性、仅1种试剂反应性情况;通过核酸扩增技术检测发现15329例样本中有98例为阳性标本,阳性标本检出率达到0.64%。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类似,均证实酶联免疫法与核酸扩增技术均有利于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携带者。文中结果显示,酶联免疫法检测后,开展HB-sAg、抗-HBs、抗-HBe、HB-eAg、抗-HBc等筛查工作,明确阳性标本为52例,确认阳性率达到53.06%;通过定量检测98例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阳性标本,结果发现有43例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达到82.69%(43/52),结果未发现HIV RNA阳性样本、HCV RNA阳性样本。宋晓波发现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检测,可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丙肝病毒携带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不同检测方式有着各自优势,联合应用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郑东宁文中分析了血液病毒检测中应用核酸检验、酶联免疫检测等方法对检测结果准确度影响,发现联合应用核酸检验、酶联免疫检测,有着较高的乙型肝炎病毒阳性预测值、丙型肝炎病毒阳性预测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预测值,这与文中研究内容类似,证实利用酶联免疫法、核酸扩增技术开展血液病毒分析工作,有利于及时、准确发现病毒,避免漏检。
综上所述,在血站血液筛查中联合应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酶联免疫法检测平行筛查,可达到两种检测手段互补的效果,及时发现病毒阳性样本,提高血液筛查质量,降低病毒性疾病输血传播风险,保证血液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奚华新.血站的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5):118-119.
[2]李鹏飞.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93):235-236.
[3]孙玉娟.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的应用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2019,12(6):166.
[4]陈晓玲.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评价[J].健康忠告,2021,15(27):7,9.
[5]曲执.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的应用有效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4(28):113-114.
[6]缪茜虹.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中的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2):68-70.
[7]朱晓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检测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75-77.
[8]邓群华,黄友珍.血液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的误区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4):77-78.
[9]宋晓波.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1):269.
[10]郑东宁.血液病毒采用核酸检验与酶联免疫检测的准确率比较研究[J].饮食保健,2020,7(12):222-223.
[11]孙冉,陈远宏.比较化学发光法(TP-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Ab)检测的意义[J].智慧健康,2021,7(31):4-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