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集束化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论文

集束化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论文

2

2024-09-13 13:46:3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德阳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120例D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60,常规+集束化护理),统计两组的并发症、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SAS、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降低并发症,减轻焦虑、抑郁情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德阳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120例D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60,常规+集束化护理),统计两组的并发症、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SAS、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降低并发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负性情绪;满意度

  引言

  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可评估大脑和颅内血管的状况,已成为医生诊断和评估相关疾病的金标准。但行DSA可能出现穿刺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故需精心护理,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往使用的常规护理较为单一,效果欠佳,因此需探讨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满意度。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优化的医疗护理,保证护理结局。与传统的经验护理相比,它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同质性。本文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DSA患者,探讨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德阳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12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科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DSA适应证,并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定;②精神、认知正常,可正常沟通者。排除标准:①存在颅内肿瘤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DSA禁忌证者;③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病变或损伤者;④拒绝参与或中途退出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术前检查、用药指导、常规准备,术后常规卧床24h、术肢制动、大量饮水,密切观察造影剂反应及穿刺点情况。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

  1.2.2集束化护理

  1.2.2.1成立集束化小组

  由神经内科护士长担任组长,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职责与分工,负责协调小组工作开展,对小组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副组长负责神经内科介入集束化护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小组成员主动参与介入集束化护理管理及相关培训,树立标准意识和循证理念,督导和带领科室护士对介入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监管实施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

  1.2.2.2实施集束化护理

  借助集中授课、定期讨论、微信群日常交流、实操演示与监管、平台自学等多形式进行培训,学习集束化护理相关知识,完成后集体考核,并合理安排工作。①术前评估、个性化宣教:术前1~3d,责任护士评估病员基本情况,了解睡眠,评估其对脑血管造影的初步认知,重点关注心理状态(有无恐惧、担忧等);行术前宣教,发放《脑血管造影检查宣教单》和病员服;术前皮肤准备(备皮及卫生指导);评估双足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用记号笔画圈,标注双足足背动脉搏动最强点;训练床上排便(备护理垫2张,低枕平卧/侧卧位模拟右侧下肢制动情况下排尿)。②术中护理:术日早晨,了解进食、睡眠及心理状态等;评估床上排便训练效果,嘱术前30分钟排空大小便;测量生命体征等,填写手术交接单;嘱家属备温开水1杯,以便术后饮用;备心电监护仪及吸氧装置。③术后交接:协助取平卧位(头部垫枕,床头&lt;20°),术侧下肢伸直制动,必要时予以保护性约束;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挂手术牌,注明回病房时间。④术后宣教、松解压迫器:告知患者及家属压迫器常规使用时间为6~8h,其间术肢制动,医护人员间隔2h左右松解压迫器1次,患者需卧床24小时,取压迫器后术侧肢体可在床面平移、行踝泵运动或使用翻身枕促进体位舒适(侧卧&lt;30°),避免屈髋等动作;一般非术肢肢体活动不受限制。术后每小时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意识、精神状态,测量生命体征,询问有无头痛、头晕等不适,了解肌力、饮水及排泄等情况,观察股动脉穿刺点情况,确定压迫器固定稳妥,对比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有无腰背不适、皮下血肿、尿潴留、压力性损伤、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无特殊情况者6~8h取压迫器,取压迫器后评估穿刺点,给予穿刺点无菌纱布换药并用3M胶带固定。术后1d,评估病情(睡眠、饮食、皮肤、心理等),重点观察穿刺点情况,予以无菌敷贴换药,嘱3d内注意保护穿刺点,避免污染。⑤术后活动指导:指导逐步恢复术前活动,避免术肢过多负重、下蹲、过度屈髋。首次下地活动遵循3个30s的原则,注意防坠床、防跌倒等意外发生。⑥其他术后护理:指导进食,遵医嘱补液,嘱病员前2h饮水量1000mL左右;若补液量不足500mL或天气炎热出汗多,增加饮水量至1500mL;术后3d内保持每日饮水约2000ml,促进造影剂排泄,减少损伤肾功能的风险。促进体位舒适的护理,按摩,区域轮流减压;轴线翻身侧卧&lt;30°,翻身枕支撑。促进排尿,若有尿意&gt;30分钟未解小便者,给予诱导排尿(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行会阴温水冲洗等),膀胱区充盈但诱导排尿失败或持续有尿意2h未解者,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必要时予以导尿。夜间了解病员睡眠情况,必要时予以药物辅助睡眠。⑦持续改进。对所有护理工作进行日常督查,护理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术后第3d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及满意度情况。①并发症包括睡眠不良、腰背不适、假性动脉瘤、排尿困难、皮下血肿、皮下淤青。②满意度评分:运用我院自制的《DSA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能2项,各项满分10分,分数与满意度呈正比。③焦虑、抑郁: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 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各20个条目,分别以标准分50分、53分为分界值,焦虑、抑郁情绪与分数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gt;0.05),见表1。

image.png

  2.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2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术后3d,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2.3两组患者术后3d满意度评分比较

  干预组术后3d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3.1集束化护理能降低DSA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显示,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后,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lt;0.05),说明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DSA患者术后睡眠不良、腰背不适、假性动脉瘤、排尿困难、皮下血肿、皮下淤青等并发症的发生。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基于循证证据而不断优化,形成最佳的护理方案,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术后失眠可能与负面情绪严重、担忧手术情况等有关,通过对患者整个围手术期实施集束化护理,进行健康宣教,评估患者睡眠情况,缓解精神压力,进而避免睡眠不良的发生。腰背不适、术点出血可能与穿刺有关,通过密切观察穿刺点情况、加压包扎止血方法改善。排尿困难的发生与排尿姿势、环境条件变化、患者自身的心理行为有关,通过集束化护理中具体的护理措施,缓解其精神压力,配合术前排尿训练,达到自行排便的目的,从而预防排尿困难的发生。通过及时加压、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等护理措施减少腰背不适、皮下淤青及血肿的发生。

  3.2集束化护理能减轻DSA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

  本研究显示,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更低(P&lt;0.05),说明集束化护理可以减轻DS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保证护理有序进行。DSA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通过向体内注射造影剂获得某一部位的血管发育情况,在临床中以诊断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内外科诊治脑血管疾病中。多数DSA患者对介入手术较为陌生,缺乏相关知识,害怕疼痛,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费用等,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依从性,进而使并发症的发生增加,降低护理满意度。多数DSA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血压升高,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预后效果。因此对DSA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使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减少生命体征波动,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集束化护理通过个性化宣教的方式增加患者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方式主要为健康教育路径,针对DSA的宣教内容,制定成临床路径表,使患者从入院开始至出院均可接受规范、科学、完整的健康宣教,避免了随意性、盲目性,进而提高宣教工作效率及质量。通过详细的集束化护理步骤,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减轻术前负面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保证护理有序进行。

  3.3集束化护理能提高DSA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干预组的满意度评分更高(P&lt;0.05),说明集束化护理可以提高DSA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上采用的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需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多位学者对DSA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发现结构式心理护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系统化护理等,均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较为注重护理工作的完整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满意度方面,患者长期卧床及强迫体位,加上精神紧张,极易产生厌倦、烦躁等不适感,降低了精神上的舒适度,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身体上的舒适度,从而降低了护理满意度情况。集束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与集束化护理降低并发症、缓解焦虑及抑郁有关。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可减少DSA患者的并发症,减轻负性情绪,促进满意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浩,赵黎明,高涛,等.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3):245-249.

  [2]宋波,姚薇,张运捷,等.两种不同材质留置针对脑血管造影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5):1941-1945.

  [3]冯芳,刘倩,梁莉洁,等.全脑血管造影后对比剂脑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2,3(1):92-94.

  [4]崔芹.结构式心理护理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安徽医专学报,2023,22(1):65-66+69.

  [5]朱婷婷,田晓玲,刘蕊蕊,等.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42-144.

  [6]郭晓敏,张春苗,刘阳,等.集束化护理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2C):647-649.

  [7]育红,姜明月,洪波.心理干预与系统化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1):97-98.

  [8]行君,顾晓乐,许悦悦,等.结局描述式教育联合促排尿护理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6):913-915.

  [9]刘祎,居素琴.分析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19.

  [10]黄美兰,姚茹,党小宁.全程精细化护理联合水化疗法预防糖尿病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疗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4):3854-3858.

  [11]杨仲莲.综合护理干预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J].智慧健康,2020,6(22):92-93,100.

  [12]林慧玲,陈月治,林燕.护理对策模式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0):114-116.

  [13]于文.循证护理模式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舒适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5):181,185.

  [14]刘金香.舒适护理在神经外科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检查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0):2934-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