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乌司他丁对肝硬化肝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论文

乌司他丁对肝硬化肝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论文

3

2024-09-05 11:05:15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目的:对肝硬化肝癌患者术后行乌司他丁治疗并探讨对其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肝硬化肝癌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

  【摘要】目的:对肝硬化肝癌患者术后行乌司他丁治疗并探讨对其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肝硬化肝癌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肝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肝癌患者使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及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药物安全性高。

  【关键词】乌司他丁肝硬化肝癌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肝功能

  肝癌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极其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分为两大类: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肝硬化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1-2]。引起肝癌的原因多为慢性肝损害、脂肪肝、大量酗酒所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感染或先天性自身免疫引起的肝硬化,此外胆管细胞癌或寄生虫感染也会引起肝癌[3]。常见的肝癌手术是肝部分切除手术,因既往有肝硬化史的患者,长期对肝功能慢性损害,使其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率增高[4]。乌司他丁是一种糖蛋白酶抑制剂,其是在健康成年男子新鲜尿液中分离纯化提取而来的,性状为白色粉末状,可保护肝脏功能,稳定细胞溶酶体膜,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合成蛋白质代谢[5]。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究乌司他丁对肝硬化肝癌患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进行以下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肝硬化肝癌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诊断为肝癌,且既往存在肝硬化史;②既往无精神疾病史。(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细胞癌或其他恶性肿瘤;②此前接受过相关肝胆手术;③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④有明确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胃肠道活动性出血;⑤病情严重。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47)。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33±3.59)岁;肝硬化病程3~8年,平均肝硬化病程(5.33±1.09)年;Child-Pugh分级:A级34例,B级17例;肝脏肿瘤直径2~7 cm,平均肝脏肿瘤直径(5.17±0.22)cm。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2.28±3.63)岁;肝硬化病程2~7年,平均肝硬化病程(5.12±1.19)年;Child-Pugh分级:A级30例,B级17例;肝脏肿瘤直径3~7 cm,平均肝脏肿瘤直径(5.27±0.15)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肝护肝、静脉营养、止血和对症等治疗,连续治疗5 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生产厂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06;规格:2 mL∶10万U)辅助治疗,术前3 d用0.9%氯化钠溶液(生产厂家: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667,规格:100 mL∶0.9 g)100 mL稀释乌他司丁10万U后静脉滴注,手术当日由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开始,将乌司他丁1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 mL稀释后分别在术后2 h、6 h静脉注射。术后第1天起用0.9%氯化钠溶液100 mL稀释乌他司丁10万U后静脉滴入,2次/d,连续治疗5 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清晨空腹肘正中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得到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等炎症因子水平;再经流式细胞仪(生产厂家:贝克曼库尔特,型号:CytoFLEX)对CD4+、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寒战、低温、心律失常。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IgA及Ig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SIL-2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6]。在肝硬化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往往伴随血清内毒素增高和肝功能储备功能下降[7-8]。而在手术过程中因经过手术和麻醉的双重打击,以及术中肝血流阻断与缺血再灌注程度不同的影响,导致大量炎症细胞在体内被激活[9-10]。又因炎症介质和自由基因同时产生并释放,最终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肝损害,进而使肝功能进一步下降,术后1周左右最明显[11-12]。手术创伤破坏了机体内环境稳态,并加重糖脂代谢紊乱,导致机体急性胰岛素抵抗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可出现机体免疫功能急剧下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或急性肝功能衰竭综合征[13-14]。

  乌司他丁具有多种特殊的药理作用,对巯基酶、透明质酸酶、纤溶酶、胰蛋白酶等多种酶都有抑制作用[15-16]。临床上,肝硬化肝癌患者经静脉注射后血药峰浓度可迅速上升,随即血浆浓度快速下降,主要分布在胰腺、肝脏、肾脏以及肺组织中[17]。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术中IL-6、SIL-2R、TNF-α、hs-CRP等炎症介质过度释放,进而对肝组织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可抑制过量的超氧化物,以及稳定溶酶体膜,还可降低术后肝硬化肝癌患者免疫力下降的发生,且能保证患者蛋白代谢循环正常[18]。有研究表明,乌司他丁给药后6 h会通过尿液排泄低分子代谢物,给药7 d机体内也未有药物积蓄现象[19]。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肝功能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肝硬化肝癌患者术后使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能有效抑制炎症过氧化反应对机体的损害,随着机体内炎症反应水平的降低,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并保护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对肝功能的损害,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20]。

  综上所述,肝硬化肝癌患者术后使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及肝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药物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李敏,许忠玲,励耀,等.乌司他丁对具有肝硬化背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肝功能和疾病转归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1,43(16):1940-1944.

  [2]蒋龑,张明途.乌司他丁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3):1626-1628,1654.

  [3]欧毅,刘刚,殷凤伟,等.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基于8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2,42(12):1832-1838.

  [4]凌平,龚昆梅.乌司他丁对肝门血流阻断行肝癌切除术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71-72.

  [5]JI Z,TIAN H,SHANG J,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Ulinastatin on cellular immunity and hepatorenal func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olorectalcarcinoma surgery[J].Pak J Pharm Sci,2018,5(Special):2311-2314.

  [6]吉晓妹,邵春燕,吉浩明,等.人血白蛋白序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肝脏,2021,26(5):534-537.

  [7]张谞丰,刘阳,李建辉,等.脾切除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癌发生影响的多中心队列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21,59(10):821-828.

  [8]刘娜,李媛媛,杨豪,等.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后腹腔内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传染病信息,2022,35(6):506-510.

  [9]胡亚秋,汪妮,冉锡萍,等.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肝损伤发生情况的真实世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1):57-62.

  [10]刘旭初,覃世运,陈丽君,等.KRAS基因突变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11):2514-2519.

  [11]孙世蒙,雷振武,李玉彪,等.TIPS+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2,38(5):826-830.

  [12]赵灵利,王磊,张裕,等.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及甲胎蛋白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2,35(6):59-63.

  [13]牟弘毅,李雪艳,陈怡,等.ERAS理念联合中药灌肠对肝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3):435-437.

  [14]HU X,DING J,WANG G,et al.The combination of Ulinastatin and 5-Fluorouracil synergistically inhibi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wth[J].J Int Med Res,2020,48(3):300060520909776.

  [15]宋文月,耿承军,江凯.T2WI序列图像与多期多排螺旋CT扫描对肝硬化患者结节和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肝脏,2022,27(6):644-646,667.

  [16]刘换,郭银娟,张翠翠,等.CTC微转移及免疫功能与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性[J].医学临床研究,2022,39(5):799-801.

  [17]文静,张志云,张艳华,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3,38(6):27-31.

  [18]赫嵘,何楠,王米雪,等.应用2D-SWE构建肝硬化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损伤预测模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3,39(7):772-775.

  [19]王建峰,王军,高姗,等.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FoxO1、SREBP2及中心体蛋白55表达特点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0):2357-2360.

  [20]SHEN F,CAI W,LI J L,et al.Synergism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Ulinastatin and curcumin offers greater inhibition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 via modulating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E-cadherin expression[J].Onco Targets Ther,2014,7:30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