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在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4-09-05 11:00:35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在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保守组与微创组,各40例。保守组采用口服药物+透明质酸钠+关节活动训练+肌肉功能训练治疗,微创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在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保守组与微创组,各40例。保守组采用口服药物+透明质酸钠+关节活动训练+肌肉功能训练治疗,微创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关节功能[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Mazur评分)]、活动功能[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Tegn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微创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微创组Mazur评分、Tegner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总优良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升踝关节功能、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保守治疗关节镜踝关节功能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踝关节明显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如果未及时干预则可能造成患者软骨下骨骨质硬化、关节边缘骨赘形成甚至关节畸形等,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1]。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大多学者认为与创伤、继发性因素、内分泌、遗传因素等关系密切[2-3]。临床治疗本病的方法包括物理疗法、手术疗法、药物疗法等,均是以缓解活动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与延缓/防止踝关节功能退步为主要目的[4];其中物理疗法与药物疗法属保守治疗,主要优势在于安全性较高,基本不会对患者原关节功能造成影响,但疗效往往欠佳且需长期坚持。手术疗法可解决局限性骨关节病、骨赘、关节活动度降低及游离体等问题,但传统开发行手术有术中创伤大与术后并发症多等不足。随着微创技术与关节镜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5]。本研究对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并与开展保守治疗的组别进行比较,探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与查体证实为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2)以踝关节活动障碍或者疼痛为主诉;(3)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踝关节先天性发育异常;(2)既往踝关节有手术史;(3)近期有应用皮质激素注射治疗;(4)踝部骨折后畸形愈合;(5)合并脏器严重功能障碍、神经与肌肉系统重症疾病;(6)妊娠期、哺乳期。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保守组与微创组,各40例。保守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56.84±6.29)岁;病程6个月~5.0年,平均病程(1.79±0.38)年;左踝21例,右踝19例。微创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7.22±6.51)岁;病程8个月~4.5年,平均病程(1.82±0.42)年;左踝18例,右踝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保守组给予口服药物+透明质酸钠+关节活动训练+肌肉功能训练治疗。患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C20140008,规格:0.75 g/粒),1粒/次,3次/d,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湛江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93,规格:2.5 mL∶25 mg)2.5 mL/次,1次/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关节活动训练与肌肉功能训练;若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6分,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 mg)200 mg/次,3次/d,持续治疗1个月。
微创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取生理氯化钠溶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55,规格:3 000 mL)3 000 mL+浓度为1∶1 000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700,规格:1 mL∶1 mg]1 mL混合后作为灌注液,局麻后经踝关节前侧前肌内缘入路,分离皮下组织,置入关节镜,关节镜辅助下制备前外侧入路,灌入配好的灌注液。充分牵拉后经关节镜指导切除增生的滑膜;对增生的骨赘适当磨削,采用刨刀与射频对剥离状态的软骨进行剥离。术后每7天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5 mL/次,持续1个月,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开展踝关节功能训练。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疼痛情况:治疗前(治疗前24 h)与治疗后(术后24 h,保守组同期评价)采用VAS评分进行评价,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度越强[6]。(2)踝关节功能: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Mazur评分)进行评价,该量表涉及疼痛、背屈活动、疼痛等12个项目,满分100分,分值与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7]。(3)活动功能: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Tegner评分)进行评价,总分0~10分,0分表示休假或残疾状态,10分表示可行国家及国际竞技体育运动,分值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8]。(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进行评价,该量表涉及日常生活中10个条目,满分100分,分值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9]。(5)疗效:治疗后踝关节症状完全消失,可独立活动为优;治疗后踝关节症状明显改善,活动时轻微疼痛,步态正常,活动度为正常状态下的75%为良;活动时明显疼痛,活动度为正常状态下的50%为可;余下为差[10]。总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微创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Mazu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微创组Mazur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活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微创组Tegner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微创组MBI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组总优良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踝关节疼痛,活动后疼痛加剧,病因较为复杂,会累及软骨、滑膜、韧带等踝关节组成部分,因此,治疗也不应该着眼于临床症状方面,而是应该从病因出发。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案,药物治疗如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虽然能够通过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与发挥止痛作用来改善患者症状,但属于治标不治本;物理治疗通过踝关节功能训练、肌肉训练等方式可发挥改善踝关节活动度的作用,但基于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生理解剖学,无法解决骨性组织、软组织活动撞击问题,患者往往难以坚持,且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手术治疗能够基于踝关节生理解剖学展开手术治疗,往往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传统开放性手术往往手术切口较大,虽术野清晰,便于术者操作,但无疑也会造成过多的手术创伤,易产生较多术后并发症,患者需要较多术后恢复时间。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以其创伤小、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大医患所接受。但微创手术依然属于侵入性操作,部分患者并不深入了解微创手术治疗观念,故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证实微创手术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微创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保守组,提示与保守治疗比较,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VAS评分是目前常用的主观疼痛评分法,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选择对应分值,能客观评价患者自身疼痛情况。微创手术通过关节镜指导切除增生的滑膜;对增生的骨赘适当磨削,采用刨刀与射频对剥离状态的软骨进行剥离,解除了疼痛因素,进而减轻患者主观疼痛。左彪等[11]研究选择了98例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其研究结果发现,在治疗有效率方面两组不存在一定差异性,两组在机体疼痛方面也不存在较大差异性,与本研究结果存在较大不同。分析原因,一方面与非手术治疗措施不同相关,另一方面与疼痛评分时间点不同相关。Mazur评分是应用较广的一个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该评分从踝关节功能角度出发,包括疼痛、功能、行走等12个方面,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踝关节在人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功能满足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微创组Mazur评分高于保守组,提示与保守治疗比较,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踝关节功能。分析原因:一方面微创手术解除了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如增生的骨赘、滑膜,剥离了处于剥离状态的软骨等,让踝关节生理解剖结构恢复正常;另一方面在术后也每7天注射一次透明质酸钠,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开展踝关节功能训练,保障了关节镜术后踝关节功能的顺利恢复。Tegner评分系统本是用于评价膝关节运动功能,但该系统评价内容不仅涉及膝关节,也包含了踝关节的运动功能,故用于评价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踝关节运动功能也具有良好价值。高俊锋[12]选择了74例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37例用保守治疗与观察组37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egner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因日常生活活动都受到踝关节功能限制与疼痛影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MBI是涉及人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修饰、如厕等活动项目的评价量表,可较为客观地反馈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活动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微创组MBI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提示与保守治疗比较,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梁水彬等[13]纳入了80例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分为两组,保守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关节镜手术治疗的40例为观察组,研究结果发现关节镜手术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与本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因单中心研究且受资金、人员等因素影响,暂未开展随访研究,后期可开展随访,增加关节镜术后与保守治疗6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的情况比较,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与保守治疗比较,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升踝关节功能、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刚,李勇.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经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8):2502-2504.
[2]李潇,袁情,贾瑛,等.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术期因素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J].西部医学,2020,32(10):1525-1528.
[3]王冠德,冯康虎,申建军,等.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23,39(7):95-99,126.
[4]翟永喜,杨战锋.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1):1805-1806.
[5]杨幸山,樊丽丽.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J].养生保健指南,2021,7(1):77.
[6]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OL].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2):273.
[7]陈滔,黄慧.全踝关节置换术与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4):434-435.
[8]徐柯烽,林平,涂迎春,等.踝关节镜下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J/OL].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14(5):636-639.
[9]张学敏,毕胜,张嗣敏,等.扩展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脑卒中ADL能力的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2019,34(3):134-137.
[10]杨幸山,樊丽丽.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保守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7,28(3):478-479.
[11]左彪,尹健东,王鑫灵.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比较[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4):117.
[12]高俊锋.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12):142.
[13]梁水彬,童哲,张倩倩.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优良率及功能恢复[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2):388-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