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患者的效果论文

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患者的效果论文

5

2024-09-04 10:57:05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兴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结-直肠小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结肠镜辅助高频电凝电切术,观察组行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疼痛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兴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结-直肠小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结肠镜辅助高频电凝电切术,观察组行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疼痛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息肉切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对照组,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E、Cor、E、PGE2、S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患者效果更为显著,能够缩短息肉切除时间,提升息肉切除完整率,引起的应激反应、疼痛更轻,且并发症更少。

  【关键词】结-直肠小息肉结肠镜冷圈套切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并发症

  结-直肠小息肉为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1-2]。近年,因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结-直肠小息肉的患病人数有所增长[3]。结-直肠小息肉患者常表现出便血、腹痛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4]。该病有一定的癌变风险,故需行积极的治疗[5-6]。结肠镜辅助高频电凝电切术为既往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常见术式,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由此使得病灶凝固、坏死,进而对息肉进行切除。但在临床实际研究中发现,热效应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通过冷圈套器将息肉切除,能够避免电灼热效应。但临床关于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对结-直肠小息肉患者应激反应、疼痛因子影响的报道比较缺乏。基于此,本研究以2019年1月—2023年1月兴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结-直肠小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的具体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兴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结-直肠小息肉患者。纳入标准:经结肠镜检查明确病情;生命体征平稳;符合手术指征;依从性良好;术前1周无口服抗凝药物史。排除标准: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伴有自身免疫性病症;妊娠或哺乳期;严重精神障碍;有传染性疾病;心肺功能衰竭。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5.31±3.69)岁;息肉部位:结肠19例,直肠16例;息肉直径0.3~0.9 cm,平均直径(0.60±0.12)cm;体重指数(BMI)17.3~25.6 kg/m2,平均BMI(23.41±0.57)kg/m2。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5.58±3.50)岁;息肉部位:结肠22例,直肠13例;息肉直径0.2~1.0 cm,平均直径(0.58±0.15)cm;BMI 17.4~25.8 kg/m2,平均BMI(23.50±0.49)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兴仁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术前1 d,嘱咐患者服流质或半流质无渣饮食,术前禁食12 h;术前5 h,嘱咐患者将2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28)溶解于2 000 mL温开水内于2 h内喝完,做好肠道准备。

  对照组行结肠镜辅助高频电凝电切术。患者取截石位,全身麻醉,在其肛门涂抹润滑剂,之后缓慢插入结肠镜到回盲部,然后缓慢退镜,详细观察结肠、息肉情况,确定息肉所处区域、大小等情况后移动肠道到息肉远端切除;于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息肉抬举阳性后,调整结肠镜位置,并以圈套器固定息肉后轻微上提,远离肠壁,之后进行电切,电切功率25~40 W,每次持续通电时间3~5 s;切除完毕后,收回病灶,并观察创面1~3 min,确定无出血后,退镜。

  观察组行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手术体位、麻醉措施、息肉探查操作同对照组,在切除息肉时,首先以冷圈套器彻底套住息肉与其四周2 cm正常黏膜组织,之后将圈套器收紧直到机械性勒除病灶;待息肉切除后,观察创面1~3 min,无出血后,退镜。

  1.3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包括息肉切除数、息肉切除时间、息肉完整切除率。(2)应激反应指标:抽取患者3 mL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检测其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时间为术前、术后1 d。(3)疼痛因子水平:术前、术后1 d采集患者静脉血共5 mL,取得血清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4)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穿孔、感染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息肉切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对照组,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术前、术后1 d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NE、Cor、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术前、术后1 d疼痛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各项疼痛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PGE2、S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66d7cc17c6c07.png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结-直肠小息肉属于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隆起在结直肠表层的肿物[7-8]。该病病因复杂,与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联系紧密[9-10]。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小息肉的常见病理学类型,癌变风险较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紧密联系[11-12]。因此,选择一措施对此类患者行积极的治疗,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十分重要。

  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常采用结肠镜辅助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运用高频电装置生成的热量促使病灶变性、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13-14]。然而,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损伤容易诱发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且在切除病灶时常需以圈套器将病灶提起与肠壁保持适当距离以防止四周组织的损伤,难以一次性的将病灶完整切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对照组,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1 d观察组的NE、Cor、E、PGE2、SP低于对照组。提示,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更能够将结-直肠小息肉患者息肉完整切除,引起的应激反应、疼痛程度较轻,且并发症少。分析原因认为,结肠镜辅助冷圈套切术运用圈套器的纯物理切割特性,在切割时套取病灶及其四周1~2 mm的正常黏膜,能够将病灶最大限度的切除,减少残留,由此提升息肉完整切除率[15-16]。同时,该手术操作简便,无须运用凝切装置,故可缩短息肉切除时间[17]。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损伤,故容易引起应激反应与疼痛[18]。而该手术采取冷圈套器切除息肉,无热效应,仅采取圈套器的纯物理切割特性,能够避免结肠镜辅助高频电凝电切术因高频电切除诱发的疼痛刺激,由此减轻应激反应、疼痛程度,降低疼痛相关因子水平[19-20]。此外,该手术无须高频通电,能够避免对黏膜下固有肌层、下层动脉造成热损伤,因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结肠镜辅助高频电凝电切术能够提升息肉完整切除率,缩短切除时间,引起的应激反应、疼痛更轻,且并发症少,有助于结-直肠小息肉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林庆伟,黄立贤,施长伟.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5):31-33.

  [2]郑明传,叶凡,李琢,等.冷圈套黏膜切除术对直径≤1.0 cm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及VEGF、TXB2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10):1898-1901,1939.

  [3]黄祎诺,李帅,杜娟,等.直径≤10 mm的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应用冷圈套切除术与EMR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23):55-58,63.

  [4]TZIATZIOS G,PAPAEFTHYMIOU A,FACCIORUSSO A,et al.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section techniques for treating 6 to 20 mm,nonpedunculated colorectal polyp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Dig Liver Dis,2023,55(7):856-864.

  [5]吕历,吴进峰,卢先红,等.冷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3,46(5):455-460.

  [6]王若蕙,冉桃菁,周春华,等.圈套器冷切除术在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3,40(2):152-156.

  [7]程卫杰,袁楚明,黄耿基,等.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老年患者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2,35(2):439-441.

  [8]翟春颖,柯小丽,徐耀华,等.注气和注水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的内镜形态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64-68.

  [9]黄元,徐莹,许庆红.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2):133-136.

  [10]VERONIQUE R H V D V,LEON M G M,WILMAR D G,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p-assiste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treatment of nonlifting colorectal polyps[J].Endoscopy,2022,4(5):509-514.

  [11]张晓,臧夫宁,黄蓓.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8):62-66.

  [12]刘群.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2):3273-3275.

  [13]赵作静,马建民,贺莉媛,等.结直肠息肉患者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后自主性感知水平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3,47(8):1009-1011.

  [14]邓唐华,刘志刚.内镜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在右半结肠小息肉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22,41(3):68-71.

  [15]翟春颖,柯小丽,徐耀华,等.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与冷圈套切除术治疗结肠微小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4):360-363.

  [16]曹婷婷,陶国全,杨晓钟,等.冷圈套切除术治疗≤1.0 c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5):1-6.

  [17]邓唐华,刘志刚.热圈套与冷圈套用于结肠镜术中4~10 mm结直肠息肉切除的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2):67-69.

  [18]季秋南,张继舜,袁志芳,等.圈套器冷切除术与圈套器热切除术治疗直径4~9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比较[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2,14(5):547-551.

  [19]闫真,张杰,郎海波,等.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与冷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5~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药,2023,18(6):860-863.

  [20]唐林,李朝阳,支娟娟,等.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6):89-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