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护理助力“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的探索论文

2024-08-10 10:38:1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早期的护士工作站起源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系统的子模块而存在。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护理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包括医嘱处理、护理记录、床位管理、执行单生成、护理质量和护理排班等。本文以我院新建院区“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出发点,明确智慧护理建设的重要性,通过规范化护理语言和护理系统的决策支持,旨在推进临床护理作业的专业化和智能化,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全新的护理模式推动智慧医院的建设,开启智慧护理管理的新篇章!
摘要:早期的护士工作站起源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系统的子模块而存在。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护理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包括医嘱处理、护理记录、床位管理、执行单生成、护理质量和护理排班等。本文以我院新建院区“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出发点,明确智慧护理建设的重要性,通过规范化护理语言和护理系统的决策支持,旨在推进临床护理作业的专业化和智能化,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全新的护理模式推动智慧医院的建设,开启智慧护理管理的新篇章!
关键词:智慧护理;知识体系;规则引擎
Exploration of Smart Nursing Assisting Construction of"Trinity"Smart Hospitals
YU Fang1,HAN Xiaotao 1,WANG Xiaoying 1,XU Peng 2
1.Aviation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12
2.Donghua Yiwei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89
ABSTRACT:Nursing system is originated from 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xists as sub modules of the system.wit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informatization,application scope of nursing system has been wider and wider,including medical order processing,nursing records,bed management,execution order generation,nursing quality,and nursing scheduling,etc.Starting from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Trinity"smart hospital in our newly established campus,the article clarifies importance of smart nursing construction,standardizes nursing language and decision-making support of nursing system,to promot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of clinical nursing operations and share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and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smart hospitals through new nursing model,and start a new chapter of smart nursing management!
KEYWORDS:Smart nursing;Knowledge system;Rule engine
1“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的概述
“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和管理相结合,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化医疗服务体系。首先,它包括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电子病历、医疗影像、医药信息等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它包括智能化设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智能医疗设备与信息系统相连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操作和监测,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最后,它实现了服务创新。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等便捷服务,满足患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医疗需求。“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旨在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推动医疗行业的转型升级。
2“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医疗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我国医疗领域改革的关键方向之一。为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于2021年9月14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1]。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的重点任务。首先,通知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医疗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次,通知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2年,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力争达到3级和4级,智慧服务平均级别力争达到2级和3级,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这些目标的实现将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的推广,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通知还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医院,并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区域的均衡性。这对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3月4日,财政部办公厅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通知》[2]。通知再次强调了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性,推动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者融合成为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提出了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这些纲领性文件作为指导思想,确立了我院智慧护理的建设思路。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水平的高低,因此,提升护理质量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护理人员又是医务人员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的管理与培训直接反映了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
护理工作的特点包括连续性、重复性、烦琐性、大量性和准确性[3],为了指导、约束和规范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建立标准的工作流程。这些标准的工作流程可以将每项护理工作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从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两个方面出发,通过设置系统化的护理程序来确保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工作。同时,建立知识库体系,为临床护士提供辅助决策的支持。搭建的数据模型,来提醒护士完成临床护理任务,满足医院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理专业医疗指标提取以及在线教学考核等精细化管理需求。
3智慧护理助力智慧医院建设的探索实践
自从2016年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4]中明确要求“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以来,针对护理建设的相关政策便已陆续出台,我国出台的多项政策正推动智慧护理行业向前发展。智慧护理的建设,早已成为智慧医院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智慧护理的建设是基于汇聚各项诊疗数据,嵌入规则引擎定义流程,并结合知识体系,为护理人员提供工作指引。其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护理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护理管理作业的信息化建设。临床护理作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规避临床治疗风险,科学指导护理行为,存储标准化和结构化的数据,精确记录护理质量和数量。通过将临床护理过程数字化,可以提高诊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而且,通过收集和分析护理数据,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临床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护理管理作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灵活的指标体系,以满足不同层面指标的提取要求。通过对护理工作进行量化和评估,可以更好地衡量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给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支持。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支持教学考核的灵活运行,实现个人继续教育的自由选择。通过实时跟踪护理人员的流转和成长情况,可以辅助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合理分配。通过开展多维质控分析,可以促进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品质。
3.1护理流程闭环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护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流程不连贯,仅依靠纸质记录难以追溯和分析,无法保证标准化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将护理作业流程拆解成子节点,建立与医疗数据的关联,为护理人员提供标准化作业流程。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护理流程的闭环管理,确保护理流程标准化、易执行化。同时,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标准化护理程序,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避免因知识水平和应急能力差异而导致护理不一致性,确保护理同质化。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型,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医疗错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例如,可以开发护理管理系统,将护理流程、患者信息、医疗记录等集中管理,实现电子化记录和追溯。同时,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提供实时的健康状态监测和预警,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建议和预测,帮助护理人员做出更准确的护理决策。综上所述,通过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护理服务[5]。
3.2运用标准护理术语,构建临床护理辅助决策系统
以往护理计划的制定需要依赖于护士自身知识储备及临床经验,不同年资和层级的护士对同一个患者制定出的护理计划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此次我院智慧护理系统建设,运用护理临床知识库,按照标准的护理程序,构建“评估→诊断→目标→措施→执行→评价”的逻辑模型。系统可根据病人病情和评估情况,对护理级别及护理措施给出建议。其执行结果生成护理文书,从而在完善闭环护理计划的同时,实现了护理过程的标准化、护理数据的结构化,帮助护士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
与此同时,临床现有的护理数据大部分处于无序的原始状态。需要整合、利用和维护这些数据,以构建临床护理知识库,并将专科护理知识和经验积累转化为标准护理术语。利用这个知识库为护理人员提供准确、快捷和方便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获取渠道。其中,标准护理程序是基于这个临床护理知识库的。在这个知识库的支持下,辅助护士做出临床决策,从而推动护理工作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临床护理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整合和标准化护理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患者的护理情况,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同时,临床护理知识库也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迅速获得最新的护理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从而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3融入宣教知识体系与模型引擎,提升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做好健康宣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进行宣传、指导和咨询。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健康宣教资料、护士的宣教知识不够全面或不够强调入院安全教育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慧护理系统可以融入宣教知识体系和宣教引擎,根据患者的诊疗数据自动推送相关宣教知识。这样一来,宣教模式就可以从传统的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增强了患者对治疗过程的参与感。护士也可以实时了解患者对宣教内容的认知程度,并为认知不到位的患者自动生成待办任务,跟踪护士执行进程,直至患者完全掌握为止。这样一来,宣教流程就可以完整闭环,实现量化、质量控制和可追溯性,提升了患者的宣教品质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在系统建设中,还应支持多种宣教形式,如多媒体播放,并提供语音播报功能,以满足阅读障碍患者的需求。这样的系统建设也为未来智慧病房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4以最小颗粒度的数据元素构建护理指标体系,满足不同层面指标提取要求
此次建设旨在通过完善的指标体系,打通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之间的壁垒,将指标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并为制定医院管理制度提供辅助决策。在过去,通常采用手工方式来采集运行数据,特别是病区护理指标的统计数据,需要耗费一名护士3~6周的时间才能完成。然而,通过引入系统自动获取数据的模式,我们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查询和一键导出,由此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统一性。护士只需通过系统进行简单操作,便能够获得所需的数据,而无须再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手工统计。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而且,通过统一的指标体系,不同病区的护理人员所统计的数据具有一致性,使得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和准确。系统的自动化功能也使得数据的导出更加方便与快捷。护士们只需点击鼠标,便能够将数据导出为Excel表格或其他需要的格式,这样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还方便了决策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
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在医疗机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接口与住院护士工作站、检查检验系统、护理管理系统、不良事件系统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等模块进行数据交互。系统收集运行数据,并根据设定的护理指标参数和指标要求,生成护理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和其他相关数据,并输出所需的医疗运行管理与质量控制报表。同时,该系统还能实时监测指标数值,并在达到预警范围时自动提醒相应的管理人员。这形成了一套自动获取和持续监测指标数据的护理质控监测平台。通过详细、准确的数据,系统能够完成对临床护理质量的量化分析。这有助于护理管理者迅速掌握护理质量的整体情况。系统还具备实时预警和提醒功能,使管理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异常指标的情况,从而提高护理相关医疗质控管理水平。
3.5建立护理人力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护理人力资源动态合理调配
过去,我院没有专门的综合护理人员管理系统,导致护理人员的信息维护不完整,进而限制了对护理人力资源的统计分析。在进行人力资源调配时,只能通过手工方式完成,无法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各科室的人员编制情况和现有人员信息,这对于护理人员的动态调配提供了不足的参考。在这次建设中,我们将在护理人力综合管理平台中对人力资源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统计,并查询不同科室的人员分布和工作量统计。结合护理指标系统中反映人力资源配置的指标数据,可以准确预测根据护理工作量的人力需求,并在系统内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室轮转、弹性调配和院内调岗。这样做可以将人员配比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了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和合理调配,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潜力,科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解决了人力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3.6以目标管理为方法建立在线教学管理平台,满足个性化教学、目标跟踪的管理要求
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是促进医院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基于分层级进阶、护理专科认证框架为基础,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根据框架对学习目标进行拆解,以学员的学习成果为评估标准。结合学员的短板,我们可以推荐相应的培训课程,以满足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等多种教学场景的需求。学员可以进行知识、时间、空间的碎片化学习,系统同时也可以实时复盘学习成效。对于知识薄弱的点,系统将循环提醒学员进行强化学习,以提升学员的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老师也可以随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培训进程以及学习效果,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管理平台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理人员。
3.7应用智慧护理白板,共享医疗各环节的信息资源
将病区患者的流转变化和重点患者的诊疗信息等传统护理信息整合在一起,并根据需求对其进行分区展示和动态呈现。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只能通过传统白板关注护理信息的问题。通过及时获取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把握病区患者的动态情况,对重点患者进行关注和诊疗,从而减少医疗风险。根据医嘱、护理措施、体征、病历、宣教等不同任务类型,建立护理任务模型。通过制定护理任务的触发规则、执行频率、执行周期和患者类型等定义,并与当前护理人力资源的匹配进行有效执行,可以对碎片化的护理任务信息进行重构。这样可以提供按责组、任务、患者和时间进行护理任务动态展示的功能,以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得到适当的护理服务,并由适合的护理人员提供。
随着智慧化病房的发展,我们可以支持一屏多用和系统联动的需求,扩展应用于呼叫、预警、智慧病区管理、输液监控等场景。通过智慧化信息建设,可以提升病区的智慧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4结语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在患者治疗、照护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智慧护理系统,需要按照标准化护理程序,在护理临床知识库的支撑下,借助数据模型制定规则引擎,实现临床护理作业的专业化、智能化;还需要打通各个系统,以指标为抓手,为质控管理提供辅助决策;另外,护理人员精细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合理配置,并以目标管理为导向,满足在线护理教学需求。智慧护理系统的建设打通各个医疗模块之间的壁垒,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27号)[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报,2021(9):2-5.
[2]两部门:中央财政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对示范项目予以补助[J].医学信息学杂志,2022,43(3):100.
[3]袁玉刚,刘世全,周祖宏,等.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与思考[C].//中国IT与医药卫生高层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2004:115-116.
[4]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1):64.
[5]韩勇.医联体前进的新形势:智慧医院信息化体系构建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1):256-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