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早期使用依洛尤单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论文

早期使用依洛尤单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论文

7

2024-07-31 10:12:2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使用依洛尤单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依洛尤单抗和他汀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于发生STEMI和NSTEMI后早期给予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功能情况、LDL-C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DL-C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使用依洛尤单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依洛尤单抗和他汀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于发生STEMI和NSTEMI后早期给予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功能情况、LDL-C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DL-C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应用依洛尤单抗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迅速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早期使用;依洛尤单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

  Effect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Ilozumab on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U Hao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Suzhou City Xiangcheng People's Hospital,Suzhou,Jiangsu 215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ffect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ilozumab on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The paper chose 11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June 2022 to June 2023,and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with 56 cases in each group.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ilozumab and statin,while control group with early statin treatment after STEMI and NSTEMI.Cardiac function,LDL-C,and safety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LDL-C between two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improvement,and LVEF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levels of LVEDD,LVESD,and LDL-C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Early application of ilozumab can promote rapid recovery of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mprove cardiac function,and increas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significantly.

  KEYWORDS:Early application;Iloizumab;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Effect on cardiac function

  0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AMI)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患者经常会发生更严重的室颤,从而引起恶性心律失常,最后造成患者死亡[1]。此外,AMI还会引起患者的心衰及相关并发症。这是造成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2]。研究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初期,特别是头6h,应及时采取措施,打开与心房颤动有关的冠状动脉,防止大面积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AMI在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心源性休克,引起猝死,患者即使侥幸活下来,也会引起慢性心力衰竭,从而引起缺血性心肌病[3]。因此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依洛尤单抗是一种降血脂药,能够有效减少身体中有害的胆固醇,即LDL胆固醇[4]。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必须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限制在1.8mmol/L以下。

005XpTbZly1hp2ybulh3mj30u00u0mzt.jpg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全部病例均按相应的AMI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观察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为33~71岁,平均(55.6±4.2)岁,病程为70min至12h,平均(6.5±2.2)h。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在35~78岁,平均(56.83±3.1)岁,病程为81min至13h,平均(6.1±2.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②入院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术;③规律服用他汀的,LDL-C仍≥1.8mmol/L;平素未服药的,LDL-C不低于3.0mmol/L;④临床数据完备。排除标准:①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性心肌梗死;②对依罗尤单抗,他汀,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或P2Y12受体抑制剂或肝素耐受性差;③患者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④严重的肝脏和肾脏损害;⑤急性疾病,如急性感染,急性脑血管疾病;⑥重度心瓣膜病和心肌病;⑦晚期恶性淋巴瘤。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依洛尤单抗与他汀联合组,在PCI术后早期给予依洛尤单抗(1mL:140mg,后期两周一次),并给予10mg/d的瑞舒伐他汀或20mg/d的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于发生STEMI和NSTEMI后早期给予适度他汀(每天10mg瑞舒伐他汀或每天20mg阿托伐他汀),4~6周后,对LDL-C进行检测,如果LDL-C低于标准(低于标准1.4mmol/L,降低50%以上),可选择瑞舒伐他汀1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在治疗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疾病二级预防用药[5]。

  1.3观察指标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再比较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照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 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LDL-C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DL-C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微信截图_20240515092148.png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起病急,并发症多,如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与静脉溶栓术是当前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二者都可在最短时间内打开心梗血管,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避免因缺血而濒临死亡[6]。在前期研究发现,PCSK9在AS斑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依洛尤单抗可以通过与PCSK9的相互作用,抑制PCSK9与LDLR在循环中的结合,防止其对LDLR的降解,促进LDLR再循环,最终达到降低LDL-C的目的。依洛尤单抗通过抑制斑块内的炎性反应,降低斑块的易损性,进而提高斑块的稳定性,逆转斑块的斑块形成,增加斑块内的纤维化,与他汀类药物相比,依洛尤单抗还能明显提高脂质弧形和巨噬细胞等级。AMI的治疗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病死率超过30%,CCU后仅为15%,而再灌注(含溶栓、PTCA)时,病死率更是低于6.5%。AMI不仅降低了病死率,还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质量[7]。①慢性心衰的进程是缓慢的,已有研究表明,在每个阶段,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患者的心脏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②在出现AMI后,当心梗面积大于40%时,有很大的机会发展为急性左心力衰竭。但是,虽然以上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心衰,并且其发病率也很高。这会影响到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最后会引起心肌缺血,长期的缺血也会引起坏死。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原因,LDL-C在冠心病中的作用与机制尚不清楚。《2019ESC/EAS》将非ST段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列为超高风险ASCVD,其LDL-C较基线下降50%以上,并建议早期应用他汀控制血脂。有研究显示,60%的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仍然会出现这种情况;依洛尤单抗是一种针对Pre-protein转换酶的药物。我们前期研究发现,PCSK9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能够特异地与PCSK9结合,阻止其与LDL受体(LDLR)的结合,降低LDL-C的含量。该研究结果显示,在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依洛尤单抗能够有效地降低LDL-C含量,显著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8]。

  目前,国际上多采取逐步递增的降脂策略,如在4~6周后仍未达到要求,建议使用依折麦布。当他汀和依折麦布在4~6周时LDL-C仍然不能达到标准时,建议使用PCSK9抑制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可增加心肌病、转氨酶增高及糖尿病的发病率,这种发病率在中国人群更为显著。HPS2-THRIVE研究显示,与欧洲人群相比,中国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心肌病、肝脏疾病的概率较高。多项现实研究显示,多数非ST段动脉粥样硬化(NSTE-ACS)患者LDL-C低于指南推荐值。与此类似,研究显示,即使使用最高可耐受的他汀,63.8%的ACS患者的LDL-C值仍然低于标准。但是,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危险,且有很高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且,非ST段动脉粥样硬化(NSTE-ACS)的发病时间越早,出现的缺血性事件越多。所以,对于非ST段动脉粥样硬化(NSTE-ACS)的患者,尽早给予有效的降脂药,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 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DL-C水平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前期研究我们发现,依洛尤单抗与他汀结合后,能够更加明显改善NSTE-ACS的LDL-C,并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LDL-C,减少心血管事件,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苗广瑞,庞硕,周远航,等.早期液体平衡和乳酸清除率对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短期预后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7):3397-3402.

  [2]高扬,王贇霞,张优,等.≤4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超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群降脂治疗后血脂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7):3383-3387,3410.

  [3]杨宁,司定然,梁彦丽,等.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J].安徽医药,2023,27(7):1433-1437.

  [4]陈焱,陈胜岳,韩元元,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联合预测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0):2482-2487.

  [5]董凯丽,张云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预防性置入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3,47(12):1446-1449.

  [6]汪桂芳,谢金涛,张文静,等.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6):674-677.

  [7]黄一伟,姜乐临,黄安武,等.血清miR-493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心电与循环,2023,42(3):223-226.

  [8]贾福运,高晟玮,张茜,等.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23,46(6):132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