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价值论文

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价值论文

21

2024-07-31 09:23:0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研究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展开研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常规治疗+亚低温脑保护。就两组的治疗总有效情况、神经功能情况、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等展开比较,并且对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其预后情况。结果连续治疗7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GCS评分、NIHSS评分和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

  摘要:目的研究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展开研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常规治疗+亚低温脑保护。就两组的治疗总有效情况、神经功能情况、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等展开比较,并且对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其预后情况。结果连续治疗7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GCS评分、NIHSS评分和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比对照组更高,但NIHSS评分、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更低(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高的水平(P<0.05)。结论将亚低温脑保护用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中,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颅内压,使得脑部神经得到有效的保护,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亚低温脑保护;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效果

  Clinical Value of Hypothermic Brain Protection in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 jury

  LIU Yuesheng,JIANG Chang Hengyang Medical Colleg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Nanhua University,Hengyang,Hunan 42100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ld hypothermia brain protection in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Methods The paper chose 60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2 to August 2023,and divid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drawing lots,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routine treatment+mild hypothermia brain protection.Total effect of treatment,neurological function,rectal temperature,intracranial pressure,blood glucose indicators,etc.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prognosi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after 6-month follow-up.Results After 7 day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comparison of GCS scores,NIHSS scores,rectal temperature,intracranial pressure,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GC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NIHSS scores,rectal temperature,intracranial pressure,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lower(P<0.05).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good prognosis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at a higher level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Hypothermic brain protection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effect for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reduce body temperature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effectively,and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brain nerves,which is worthy of widespread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S:Mild hypothermia brain protection;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Treatment;Effect

  0引言

  创伤性颅脑外伤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危急重症,尤其是重型创伤性颅脑外伤,因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合并其他部位受伤等原因,具有比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即便是存活下来,大部分患者也会伴随严重的后遗症,生活能力较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脑外伤或者脑水肿、颅内高压引起的神经损伤,故治疗应以保护神经功能为主的对症治疗和去除病灶的对因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达到满意的状态,临床应结合其他方法提高治疗效果[2]。亚低温脑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方法给患者进行降温,从而发挥保护脑部的作用,在目前临床应用来看,发挥出了显著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水肿和颅内高压[3],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预后。为进一步研究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择取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外伤患者展开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005XpTbZly1hp2ybulh3mj30u00u0mzt.jpg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展开研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41.76±2.59)岁;脑损伤类型包括外伤致颅内血肿13例、弥漫性脑损伤11例、广泛性脑损伤6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41.79±2.61)岁;脑损伤类型包括外伤致颅内血肿14例、弥漫性脑损伤12例、广泛性脑损伤4例。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对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得到影像学检查的证实;②有明确的外伤史,且在受伤后12h内入院;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颅脑肿瘤;②年龄≥70岁;③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如气管切开患者应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脱水降颅内压、抗感染、止血、营养神经;患者如果具备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观察组常规治疗+亚低温脑保护(手术患者术后立即实施),将患者放在BHC型水循环式降温冰毯(威海博华医疗)上,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将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维持3~6h,同时静滴冬眠肌松合剂。复温操作:方法为自然恢复,将冰毯温度上调,保证4h患者的体温上升1℃,在12~18h内将直肠温度恢复到36.5~37.5℃。每日1次,连续7d,其中前3d配合冬眠肌松合剂,第4日停药。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情况

  连续治疗7d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涵盖显效、有效、无效,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症状体征作为评价依据进行,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例数之和占本组总例数的百分比。评价标准。①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GCS评分明显升高,症状、体征显著缓解,无并发症发生;②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GCS评分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症状、体征得到一定的缓解,有或没有并发症发生;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GCS评分、症状、体征均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

  1.3.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

  治疗前、治疗7d后,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展开评价。GCS评分包括3部分,即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反应,评分的范围是3~15分,分数越低意识障碍越重;NIHSS评分共有11项,评分的范围是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

  1.3.3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h后、治疗72h后记录两组患者的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并就结果展开比较。

  1.3.4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

  对所有患者展开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状态、死亡,评价依据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以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作为预后良好的评价指标。①恢复良好:恢复状况良好,尽管可能有轻度的缺陷,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②轻度残疾:生活可以基本自理,但无法正常参加工作,需要在保护下方可工作;③重度残疾:意识清醒,能按照指令做肢体动作,但无生活的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照料;④植物状态:对语言指令存在最小的反应,但不能完成动作;⑤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对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展开统计、分析,所有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计量的结果采取“x—±s”表达,同时实施t值检验;计数的结果则使用“%”表达,同时施以χ2检验;结果P<0.05时,提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情况

  连续治疗7d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2.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GCS评分、NIHS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对比对照组,GCS评分更高,NIHSS评分低(P<0.05)。详见表2。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2.3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均衡性比较好(P>0.05);治疗24h后、72h后,观察组的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005XpTbZly1hoypumf6aqj30u00u0h08.jpg

  2.4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

  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005XpTbZly1hoypump1caj30u00u0dvj.jpg

  3讨论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属于一种外伤性疾病,其造成的颅内血肿、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等原发性脑损伤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均可以造成继发性的脑损伤[4],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造成十分严重的损伤,而且受伤后患者由于应激反应可能引起高血糖、高乳酸反应[5],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故临床应针对上述情况展开积极的救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GCS评分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及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使用亚低温脑保护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亚低温脑保护在临床应用的时间比较长,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亚低温是指轻度、中度低温的统称,是通过将人体的温度控制在29~35℃[6],做到辅助治疗的目的。将亚低温应用于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中可通过减少脑组织细胞和全身器官的代谢和耗氧量,减轻脑部组织细胞的损伤,同时还能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合成、释放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脑部细胞的兴奋性[7-8];能有效地保护血脑屏障,预防脑水肿的发生或者减轻脑水肿的程度,从而降低颅内压;维持正常的脑血流,减少乳酸的堆积;除此之外,还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延缓继发性脑损伤的进展,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9-10],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在上述多重作用下,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均得到显著的提高,而且还能迅速稳定因创伤引起的高血糖,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但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加强患者呼吸道的管理,以降低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避免发生低氧血症[11]。

  综上所述,将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可发挥显著的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体温,降低颅内压,使得脑部神经得到有效的保护,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云云,刘先锋,***,等.亚低温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干预疗效的系统评价[J].护理学杂志,2020,35(14):96-99,103.

  [2]解毅,许传凯,饶璐.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8-21.

  [3]刘荣财,黄强,戴伟民,等.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疗法对中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2):2800-2803.

  [4]胡晓姣,段秀丽.全方面监测护理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1):1668-1670.

  [5]杨波,魏宏学.亚低温冬眠联合颅内压控制治疗脑挫伤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0):1668-1670.

  [6]孙晓燕,李润东,陈艳丽.亚低温辅助运动通过抑制脑神经凋亡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幼崽脑神经功能的机制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5):453-456.

  [7]朱周晗,杭成.亚低温辅助治疗后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损伤的相关性[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6):55-58.

  [8]余长伟,黄家龙.亚低温治疗仪联合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6):308-310.

  [9]郭艳芳.亚低温疗法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20,37(9):808-810.

  [10]陈红兵,周瑞.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因子、脑组织损伤和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2,8(35):181-185.

  [11]曹雪薇,郭静,丁秀梅.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0):1337-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