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2024-07-18 11:04:0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思维方法,使用关键词和多种信号作用于人脑,特点是可以大大提高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学生思维学习的辅助工具,思维导图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学老师备课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学习效率和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与传统思维导图教学相结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弥补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多且杂、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等不足之处,在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思维方法,使用关键词和多种信号作用于人脑,特点是可以大大提高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学生思维学习的辅助工具,思维导图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学老师备课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学习效率和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与传统思维导图教学相结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弥补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多且杂、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等不足之处,在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医学影像学;教学;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Mind Mapping in Medical Imaging
JIAO Conghui,WANG Chenhui,HE Qian
Sanquan College,Xinxiang Medical College,Xinxiang,Henan 453003
ABSTRACT:Mind mapping is a visual thinking method that acts on human brain with key words and multiple signals,with characteristics of improving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greatly,helping cultivate log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ies.As an auxiliary tool for student thinking learning,mind maps help improv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teachers in lesson preparation,and enhance memory,learning efficiency,and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ies,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tudents.Combination of medical imaging and traditional mind mapping teaching can make use of characteristics of mind mapping to compensate for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including single teaching mode,multiple and complex teaching content,and weak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n learning,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actical teaching.
KEYWORDS:Mind map;Medical imaging;Teaching;Application research
0引言
医学影像学是解剖学和病理学等基础课程与内科和外科等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更新,CT、MRI等大型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影像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影像医学教育面临重大挑战。医学影像教育已经从单一的X射线诊断教育发展到今天的综合影像诊断教育、影像诊断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实习教学中,教学老师忙于为实习生填充知识,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学生也有机械记忆孤立知识点的倾向,很少独立思考和主动提问,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因此,如何提高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解决临床应用问题的能力,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工具,可以科学有效地表达思维轨迹和知识框架,可以综合运用图形和线条的表达,有效利用人类左右脑的功能,整合现有的临床理论知识,组织临床信息,可以记录、处理临床问题,有效组织临床思维,并协助医生进行决策。本次研究梳理了思维导图的概况,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思维导图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和价值,以期为单位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指通过“具体的”图片和文本“抽象地”在大脑中绘制思想,是使用人脑的有效方法,是由英国大脑发育专家、记忆之父托尼·博赞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托尼·博赞(Tony-Bozan)使用图形和联想作为大脑思维的语言,因此,思维导图将中心主题作为醒目的中心坐标,以及线条或中心坐标[2]。思维导图使用各种颜色、符号和线条来记录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冗长信息,可以与一幅结构化的、丰富多彩的图片联系起来,这种画法清晰地展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使相对复杂的内容更加清晰,使学习者在发散思维的同时更容易掌握整个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组织知识水平,帮助学习者有效地记忆和思考;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学习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发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思维导图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不容小觑[3]。例如,思维导图已广泛应用于中医理论、西医妇科和儿科的研究,使用视图和直观的注释视图可以为后续知识点的合并、回顾和更新提供便利。
2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线成像、CT、MRI、介入放射等,显示人体解剖、生理及病理变化,用以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综合临床学科,是当今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这门学科既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又需要具备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医学知识,需要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医学人才。医学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医学专业学生的重点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及技术方法对临床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对医疗活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传统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讲解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与掌控者,学生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与老师的教学进度及多媒体展示接受知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少,学生大多数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激发,对于需要融会贯通的医学影像学学生来讲,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疾病及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不利于学生扩展思维、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发现,研究性教学模式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创造能力[5]。
2.2教学内容多
医学影像学的学习需以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为基础,同时又需掌握临床医学内容,环环相扣,知识间联系较紧密。一个方面没有理解到位对于疾病的影像表现就难以理解,所以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点较多。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板书相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无法短时间内厘清知识间的联系,因此在学习中常常死记硬背。而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断点式的学习不利于形成系统的诊断思路。
2.3教学内容日益复杂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新的医学检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的医学检查技术不断出现,要求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不断与时俱进的更新知识框架体系,不断对既往知识进行补充。例如,既往对肝癌的影像检查,可以以X线肝动脉造影、CT平扫及增强、MRI平扫、T2WI脂肪抑制序列等方式进行肿瘤类型、部位、大小及是否发生转移的影像诊断。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影像还可进行PET CT检查,既可判断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又可进行分期及判断疗效。因此如何跟上医学的发展脚步,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既能牢牢掌握既往影像诊断的方法及表现,又能掌握最新的诊断技术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4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基于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这些基础学科大多安排在大一及大二。而目前阶段,我国高中教育多采用灌输式,学生习惯于时间被老师安排,并且学习任务下达清楚并指令性完成[6]。进入大学之后,学与教的方式明显不同于高中:课程安排紧凑,内容多,讲解快;同时新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把握所学知识,也无法将繁多的知识点串联,这导致他们掌握知识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下降。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基础知识更加不牢固。
3思维导图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意义
科学合理地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整合理论和实践,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7],提高医学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以环环相扣的框架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在构图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本专业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对于教师来讲,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同时在备课时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备课效率,为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医学影像学的学习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将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整合,使所学知识点变得有规律可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诊断思维能力[8]。
3.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使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既能促进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达到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创造性解决学习问题的最终目的,同时,运用思维导图还可以与每个章节的专业知识建立联系。医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该学科学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将思维导图融入日常教学中,可以推动高校课程教学的改革、教学观念的更新,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后备军。
3.2提高教学质量
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者。我们不仅要把教师的“教”融入思维导图,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努力实现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估等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学习过程巧妙高效地融合。
例如,在教授与学习大叶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中应用思维导图:首先,上课前,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绘制课程的核心内容:每个分支由一个关键词表示,主线上的所有知识点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络,从而获得系统的知识点结构;学生通过思维引导获得新知识,初步了解知识的层次和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与学习中,教师将思维导图融入PPT或板书中,唤起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积极构建和记忆知识网络;课后,教师一方面可以使用简单的思想指导,让学生填写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教学内容并完成文本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系统地总结和复习课程的关键知识,如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系统地总结一个或几个单元的知识点,以防止学生忘记所学的知识点,或者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练习,使学生不会忘记所学的知识点。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建立复习思维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重点不清、复习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3.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方式如多媒体的应用,加快了传统的教学进度,为保证授课效果,达到授课目的,教师要求学生将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及知识点进行梳理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及知识脉络。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发散的写作工具,可以将重点知识通过简洁的词汇引导,将知识点扩展开来。通过记录关键词,连接知识点,形成知识模块,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思维导图用于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绘制不拘于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习惯的知识发散方式构建知识网络,以提高学习兴趣。医学影像学这门课程需以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为基础,同时又需掌握临床医学内容,环环相扣,知识间联系较紧密,在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前,学生很难建立核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形成每个知识点的模块化关系,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3.4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影像学这门学科综合性较强,在评估影像学表现时,往往存在“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表现,比如在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中,脓肿早期未液化时,CT上可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脓肿期可见液平,并形成典型的“环征”;吸收愈合期则可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低密度灶。不同时期的表现与病理变化息息相关。既往学生们多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通过大脑记忆方式存在一定时效性[9]。在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灵活使用各种图形、颜色标记及文字,将不同的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其他学科的零碎医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思维发散图形并保存下来,可有效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兴趣[10],有利于进一步发现思维过程中的知识联系(见图1)。
3.5提高复习效率
郑菲等[11]认为,在与医学生物学相关的课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构建知识网络系统,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和系统化,提高对抽象概念的记忆效果。特别是,在课后,老师及时提供思维引导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建立符合自己记忆规则的思维结构,以便帮助学生比较掌握知识骨干,重新组织和强调每一章的重点,查漏补缺,让学生有目的地专注复习,提高复习效率。王东等[12]的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强调空间和视觉语言来改善整个大脑的思维和记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与传统笔记相比,图文思维方式更清晰、更简洁,更符合大脑对知识的处理。坚持这样做可以在有限的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
4结语
思维导图与医学影像学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思维成为一种视觉形式。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学生的组织记忆,提高了独立学习和临床思维的能力,从多角度激发了医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发展了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记忆力;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解焕鑫,杨华清,李强,等.依托网络的案例教学法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骨科康复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医刊,2023,58(3):345-348.
[2](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3]齐海成,刘文亚,刘倩,等.思维导图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1):112-116.
[4]牛玉军,牛放,闫晓虹,等.思维导图在大学医学影像学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9):84-86.
[5]张华.研究性教学论(第1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5-75.
[6]于淼.加强民办高校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9):262-263.
[7]张广凤,李华峰,金淼,等.思维导图对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0):139-141.
[8]齐海成,刘文亚,刘倩,等.思维导图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1):112-116.
[9]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0-121.
[10]张广凤,李华峰,金淼,等.思维导图对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0):139-141.
[11]郑菲,薛妮妮.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8):177-179.
[12]王东,向俊璐,朱晓蕾,等.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思维导图式教学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带教的作用探索[J].中国康复,2022,37(9):572-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