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宫腹腔镜下对子宫肌瘤采取微创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

宫腹腔镜下对子宫肌瘤采取微创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

5

2024-07-08 14:54:02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目的对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其中,参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宫腹腔镜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治疗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平均值均比参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摘要:目的对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其中,参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宫腹腔镜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治疗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平均值均比参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比参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和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宫腹腔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改善手术指标,且并发症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宫腹腔镜;微创手术;子宫肌瘤

  0引言

  子宫肌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以女性生殖系统为主要发病部位的常见良性肿瘤,多在30~50岁内多发,临床以经期延长、经量增加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扪及腹部伴有明显肿物,受肌瘤压迫还常伴有尿频、尿急及尿不尽症状[1]。若对子宫肌瘤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肿瘤变性,发展成恶性肿瘤,大大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2]。对子宫肌瘤临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为主,以往对子宫肌瘤常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但该治疗方法风险高、出血多、恢复慢、出血量多、容易感染,还会对患者生育能力带来影响,很难广泛被患者所接受[3-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广泛应用,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就。宫腹腔镜是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宫腹腔镜下行微创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疗效加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参照组:年龄为27~54岁,平均(39.46±2.12)岁;体重为42~80kg,平均(59.32±3.18)kg;患病时长4~18个月,平均(10.98±2.18)个月;肌瘤直径为4~5cm,平均(4.53±0.21)cm;单发69例,多发3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中,Ⅰ级44例,Ⅱ级56例。观察组:年龄为26~54岁,平均(39.94±2.04)岁;体重为43~82kg,平均(60.38±3.42)kg;患病时长4~19个月,平均(11.23±2.09)个月;肌瘤直径为4~5cm,平均(4.47±0.32)cm;单发92例,多发28例;ASA分级中,Ⅰ级45例,Ⅱ级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均超过18岁;③患者的病历资料完整;④满足手术及麻醉指征;⑤肌瘤的直径不超过5cm;⑥患者的认知能力正常,可与医务人员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腹部、盆腔手术史者;②并发恶性肿瘤者;③入组前半年有激素类药物使用史;④合并有肺结核、艾滋病、梅毒等;⑤合并营养不良、贫血、全身感染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合并帕金森、痴呆、狂躁症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参照组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即使用手术刀在患者腹部开一个4cm左右的切口,至腹直肌可见为止,用镊子把腹膜提起后切开,检查腹腔是否有炎症,有炎症先处理炎症,无炎症则用沙垫轻推肠管到上腹部,检查子宫并明确病灶的位置之后将病灶进行清除,最后将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观察组在宫腹腔镜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在手术的过程中辅助患者维持膀胱截石位,对患者的心电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并严格检查和明确子宫肌瘤位置、大小、数量等,之后根据子宫肌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对于浆膜下纤维瘤,可以在椎弓根内注射适量垂体后叶素,在子宫浆液层和椎弓根纤维瘤的交叉处电凝浆液层,纤维瘤可用1号可吸收缝线剥离并缝合。在治疗子宫壁内肌瘤时,先稀释20U垂体激素,用穿刺针吸出液体,注入子宫肌瘤的假性包膜层,之后当子宫体收缩,浆液表面变白时,在纤维瘤表面的突出区域纵向切割肌肉层,以将其他组织与纤维瘤分离,手术伤口通过电凝止血,最后常规缝合手术腔。治疗计划完成后,使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并在输卵管开口处放置宫腔镜,观察有无残留物和宫腔的形态,再经美蓝通液术,观察输卵管通畅度。结束治疗后,常规辅助使用补液治疗,如有必要可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住院时间。

  1.3.2治疗效果

  治愈:患者子宫肌瘤及其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有效:患者子宫肌瘤及其临床症状有所缩小和改善,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患者子宫肌瘤及其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出现恶化情况。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3.3术后并发症

  统计两组术后肠梗阻、感染及肝功能异常等发生率。

  1.3.4生活质量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调查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内容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精力、健康状况等,每项最高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就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统计学数据处理经SPSS 25.0软件进行,计量数据(x—±s)与计数数据(%)分别经t、χ2检验,P&lt;0.05表两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比参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术前对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的评分对比,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患者性激素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受损、饮食习惯不良、家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老年、妇科炎症和流产都会诱发子宫肌瘤。临床调查发现,近年来,中国女性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再加上生活环境和习惯的改变,子宫肌瘤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加,发病人群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白带增多、月经延长、月经增多、下腹部肿块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影响其身体健康。

  有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患者性激素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受损、饮食习惯不良、家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老年、妇科炎症和流产都会成为子宫肌瘤的诱发因素[5]。在某项临床调查中发现在近年来中国女性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加上生活环境和习惯的改变,子宫肌瘤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加,发病人群也呈现年轻化、低龄化发展趋势[6-7]。子宫肌瘤临床表现常见的主要有白带增多、月经延长、月经增多、下腹肿块等,一些患者还可能伴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8]。若子宫肌瘤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诱发恶性病变、急腹症、不孕症,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由于手术切口比较大、手术过程容易出现大出血,切除病灶时可能会对正常脏器及组织带来损伤,容易出现诸多术后并发症,如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所以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腹腔镜剔除术和开腹手术相比虽然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但对子宫肌瘤部位比较特殊的患者来说治疗的难度相对比较大[9-10]。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宫腹腔镜的手术切口小,可以避免腹腔在外界环境当中长时间暴露,还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诊疗依据,多角度、多方位的高清画面能够提高病灶切除的准确度,避免对周边正常组织及器官带来损伤,同时还能大大减少手术出血量[11]。另外,宫腔镜虽然是微创手术,手术视野相对开腹手术比较小,但结合腹腔镜的辅助使用能够进一步扩大视野,让手术操作更准确,确保病灶切除更完全,同时保留患者的子宫生理功能和盆腔结构完整性,避免对卵巢功能产生严重影响,降低感染发生率[12]。

  在本组研究中,分别对参照组和观察组实施了开腹手术和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平均值均比参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该组研究对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了传统开腹手术和宫腹腔镜微创手术,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比参照组少(P&lt;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2.00%,参照组是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5.00%,参照组是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综上所述,和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宫腹腔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手术指标,提高疗效,还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琼,胡利华.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59-61.

  [2]周艳敏,阮雅文,卢琪芸,等.宫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降低抗菌药使用的回顾性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4):721-722.

  [3]罗何英.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63-64.

  [4]Ferris Baillie W C,Nicol Alice,Coverdale Peter.Diffuse peritoneal Walthard's nests at diagnostic laparoscopy:a previously unreported finding.[J].ANZ journal of surgery,2020,90(6):1250-1258.

  [5]贾倩,郭春雪.探讨妇科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3):41.

  [6]张小艳.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20,(7):152.

  [7]徐生娉.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6):51,54.

  [8]徐艳芳.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11):1438-1440.

  [9]彭小凤.比较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与传统开腹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J].智慧健康,2019,5(31):81-83.

  [10]王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9):120+164.

  [11]张红,熊宗红.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6):153-154.

  [12]蒋春艳,袁涛.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与传统开腹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8,24(2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