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运用于下肢远端骨折患者的比较论文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运用于下肢远端骨折患者的比较论文

3

2024-07-05 11:00:1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下肢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与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远端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划分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观察组实施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及术后恢复情况,分别监测各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心率指标变化,观察各组患者麻醉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统计总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高于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下肢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与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远端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划分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观察组实施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及术后恢复情况,分别监测各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心率指标变化,观察各组患者麻醉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统计总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10min、30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下肢远端骨折疾病可采取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相比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优点是术后疼痛轻,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无需留置导尿管等,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下肢远端骨折;效果

  Comparison of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 Anesthesia for Patients with Distal Lower Limb Fractures

  LING Yuan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Yancheng Tongzhou Orthopedic Hospital,Yancheng,Jiangsu 224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effect and safety of preoperative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 anesthesia for patients with distal lower limb fractures.Methods The paper chose 60 patients with distal lower limb fracture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August 2022 as observation subjects,and divid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30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scheme,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combined general anesthesia and nerve block anesthesia scheme.Anesthesia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recovery during and after anesthesia was recorded,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dicators of each group during anesthesia were monitored,specific manifestation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after anesthesia,and total incidence of occurrence was calculated.Results Anesthesia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At the same time,duration of sensory and motor block maintenance,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control group,out of bed time was shor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Average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measurem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t 10 and 30 minutes of anesthesia,as well as at the end of surgery(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anesthesia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nerve block anesthesia can achieve better clinical effect than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distal lower limb fractures,with advantages of mild postoperative pain,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without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 anesthesia;Lower limb distal fracture;Effect

  0引言

  下肢远端骨折属于下肢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指的是相对远离心脏的下肢骨骼的骨折类病变,导致该病变的原因包括运动伤害、外力影响、骨骼基础病变、交通意外、工伤等。目前临床应对该病症的治疗方式仍推荐以外科手术为主,可更好地确保骨骼复位的准确性,并清除病灶周围坏死组织、残留骨骼碎片等,预后效果相对更好,下肢功能的恢复程度更高[1]。在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麻醉操作,其也是保障外科手术顺利开展的最基本前提条件,下肢远端骨折手术中对于麻醉平面的选择要求相对较低,但由于其手术操作的复杂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在术中体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均面临较大影响,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者,更容易提升手术风险[2]。而合理的麻醉方案能够最大程度控制应激反应程度,缓解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提升手术的整体预后效果。本次研究针对60例下肢远端骨折患者,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如下。

005XpTbZly1hoypumf6aqj30u00u0h08.jpg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远端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15~65岁,平均(35.94±3.41)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15~65岁,平均(36.02±3.45)岁。两组手术患者一般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远端骨折疾病;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同意参与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对麻醉用药过敏;②合并血凝障碍;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精神方面疾病;⑤沟通障碍;⑥抵触参与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麻醉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方案,麻醉前需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并做好患侧下肢远端骨折部位的保护工作。选择于腰椎的L3至L4椎间隙作为穿刺点,先行局部浸润式麻醉处理,使用利多卡因(制剂浓度为2%;给药剂量为3~4mL)皮下注射,待麻醉生效后经皮盲穿。穿刺至硬膜外位置,经由穿刺针置入内针,并进一步穿刺至蛛网膜下腔为止,回抽后如可见到有脑脊液流出,则说明穿刺成功。向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制剂浓度为0.5%,麻醉剂量为2~2.5mL。麻醉药物注射完毕后置管,并协助患者将体位调整至平卧位,注意对管路的保护。术中需提供面罩式人工给氧,麻醉平面维持在T10以下,始终不得超过该平面。

  1.2.2观察组麻醉方法

  为观察组患者选择全麻联合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案,麻醉前需协助患者取平卧仰卧位。先行全身麻醉诱导,经由预先开放的静脉通路给予麻醉药物,制剂分别为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给药剂量依次是0.03mg/kg、1.5mg/kg、3μg/kg。待麻醉生效后,再经由静脉通路为患者提供罗库溴铵注射,剂量为0.6mg/kg,随后经口置入喉罩给予人工机械通气干预。待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使用便携式超声机寻找患者的股神经、坐骨神经等下肢主要神经纤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神经阻滞麻醉。①股神经阻滞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对相应侧的腹股沟区域皮肤给予常规消毒,超声引导下寻找腹股沟韧带,确认后于下缘股动脉波动处固定超声探头,分辨股动脉、股静脉以及股神经纤维束的具体位置。选择平行方向经皮穿刺,置入导针后根据超声影像对入针方向给予灵活调整,待穿过筋膜时如感觉到明显的突破感,则说明穿刺成功,向股神经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制剂浓度为0.3%~0.5%,剂量为10~20mL。②坐骨神经阻滞方法。坐骨神经阻滞有臀肌入路、臀下入路、腘窝入路三种方法,受骨折疼痛影响患者取合适体位,如取侧卧位需患侧下肢在上,以软垫进行保护。使用便携式超声机找出坐骨神经,运用平面内技术或平面外技术向神经组织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制剂浓度、给药剂量均和股神经阻滞完全相同。注射药物前一定要回抽,无血液方可推药。

  1.3观察指标

  (1)麻醉效果评估。根据患者表现对此次麻醉效果进行评估,分为显效(手术结束时患者仍处于麻醉状态,可唤醒)、有效(手术即将结束时患者有轻度肢体活动情况,对手术不造成干扰)、无效(术中患者存在肢体活动情况,对手术操作形成一定干扰)。总有效率=显效占比+有效占比。

  (2)麻醉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及术后恢复用时情况,指标涉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3)平均动脉压、心率监测。对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心率指标进行监测,对比组间差异性。时间节点选择麻醉前、麻醉10min、麻醉30min、手术结束时。

  (4)不良反应。观察各组患者麻醉清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统计总发生概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评估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2.2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及术后恢复用时

  观察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2.3对比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

  两组患者麻醉前平均动脉压、心率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0min、30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所示。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3讨论

  下肢远端骨折均需采取外科手术的方式给予复位,并对骨折部位的骨骼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能够尽快恢复下肢的运动功能。在外科手术实施阶段,麻醉操作是必要步骤之一,其实施的目的在于阻滞神经功能、降低应激反应、控制手术创伤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以确保外科手术的顺利开展。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麻醉药物、麻醉方案在临床上均得到了有效应用,但针对不同术式、不同疾病患者选择更加合理的麻醉方案、麻醉药物种类仍显得尤为重要[3-4]。因不同药物对于患者体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影响不尽相同,且各自麻醉效果也存在差异,如麻醉药物或方法选择不当,则会直接引起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呼吸抑制、心脏功能衰退等问题。

  腰硬联合麻醉属于局部麻醉方案的一种,其主要应用于下半身的外科手术当中,以下肢骨折手术最为常见。其直接针对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注射麻醉药物,以阻断下肢的神经信号传递,控制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其优势在于患者术中可保持清醒状态,且对中枢神经影响普遍较低,在年龄过大或合并神经病变的患者群体中应用效果更好[5-6]。但腰硬联合麻醉后部分患者需留置导尿管,且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明显,麻药维持时间大大短于神经阻滞麻醉,麻药作用消退后患者立即感到疼痛,不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全身麻醉是直接针对中枢神经予以麻醉,麻醉效果最为突出,疼痛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往往数秒或十数秒内患者便会失去意识。患者舒适度高,有一种睡一觉手术就好了的感受,但全身麻醉对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偏高,需在术中配合插管或喉罩式机械通气辅助,以确保人体的氧气供给,且麻醉周期相对较短,在术中需通过持续性静脉麻醉药物注射方式维持麻醉平衡,不利于术后苏醒[7-8]。因此需要结合其他麻醉方案共同实施,其中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效果突出,现代神经阻滞操作可以经由超声可视化引导,使穿刺操作更加精准,实施该麻醉方案后无需插导尿管,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实现,也可控制全身麻醉的给药剂量,使术后苏醒速度更快[9-10]。

  综上所述,临床手术治疗下肢远端骨折疾病可采取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相比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便于患者术后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佟亚南.无插管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价值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40):71-72.

  [2]李亚东,张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循环功能、认知功能及疼痛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1):102-105,109.

  [3]王辉,吴磊.腰硬联合及全麻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639-640.

  [4]何平.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肿瘤相关性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甘肃医药,2022,41(3):217-219.

  [5]顾文义,陈卫,陆群英,等.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0,4(5):39-40.

  [6]韩芝杰.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5):279.

  [7]冯鹏程,张海亮.神经阻滞麻醉对高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10):1537-1538.

  [8]周红玲.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2022,40(18):193-196.

  [9]刘永峰,王英.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22,30(22):18-21.

  [10]张风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0,6(8):104-10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