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2024-07-03 13:39:5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分析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DPN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木丹颗粒治疗,两组治疗周期相同,对比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甘油三酯水平以及右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SF-36评分
摘要:目的分析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DPN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木丹颗粒治疗,两组治疗周期相同,对比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甘油三酯水平以及右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右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肢端感觉异常、麻木、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木丹颗粒治疗DPN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有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木丹颗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
Clinical Efficacy of Mudan Granules in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ANG Yawei
Department of Geriatric Endocrinology,Ganyu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nyungang,Jiangsu 2221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udan gran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Methods Fifty cases of DPN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20.05-2023.0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cobalamine,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plemented with mudan granules.The treatment period of the two groups was the same,and the relevant clinical indexe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Before treatment,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F-36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F-36 score,triglyceride level and sensory and 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 of right median nerve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P>0.05).After treatment,SF-36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triglyceride level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and sensory and 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 of right median nerve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all(P<0.05).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acroparesthesia,numbness and pai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Mudan gran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DPN has a good effect,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improve nerve conduction speed,and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of symptoms,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Mudan Granule;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Curative effect
0引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众多并发症的一种,本文所述的是基于糖尿病基础疾病而产生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问题,其他原因造成的此问题不归属此类。该病变累及的神经主要是脊神经、颅神经以及自主神经,其中最典型的是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1]。DPN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一方面是因为糖尿病群体不断增加,病例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是部分患者由于血糖的控制成效不佳,长期的高糖毒性造成机体各方面的损伤,继而诱发此并发症。DPN患者临床特点为神经疼痛感较强,容易出现其他自主神经损伤,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治疗,帮助病患减轻痛苦。过去对于DPN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针对病情和症状分析病因,选择对因和对症的药物,但用药后造成的不良反应比较突出,或者可能引发其他方面的不适,整体安全性较差。木丹颗粒是专门用于治疗DPN的一种中成药,近年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对于DPN症状的缓解及改善有突出作用。因此,本次研究选择DPN患者,分析木丹颗粒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3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DPN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良好,适宜进行此研究,而且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为34~76岁,平均(52.7±3.3)岁;病程为1~12年,平均(6.1±0.3)年。试验组:男17例,女8例;年龄为33~75岁,平均(61.3±4.3)岁;病程为1~11年,平均(5.8±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DPN诊断标准,存在对应的临床表现和症状;②有明确的糖尿病患病史;③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沟通、精神等方面的功能障碍问题;②对本组所用药物过敏;③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每次0.5mg,口服,每天3次,假设经过1个月治疗后未起效,则停用。持续治疗8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木丹颗粒的使用,每次7g,口服,每天3次,在此期间定期监测相关血糖指标。持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根据甘油三酯(TG)水平、神经传导速度以及症状是否改善等为标准进行评估,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TG水平,其中生活质量评分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共计8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评分,最后计算总分,将总分>50分认为是正常水平,<50分认为健康状况较差,39~50分认为存在重度病理学或行为问题,<39分认为存在某种健康问题。
(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主要是右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运动)。
(4)记录和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主要是肢端感觉异常、麻木、疼痛。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展开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数据用(n,%)和x—±s表示,分别进行χ2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SF-36评分、TG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SF-36评分、TG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G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右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右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都快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2.4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试验组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很高,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近年其发病趋势呈现年轻化特点。最主要的危害是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范围,会产生诸多并发症,比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足、DPN等,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甚至死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DPN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分为很多类型,具体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长期的高糖毒性有关,血糖长期保持高水平会使机体出现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损伤、神经炎症损伤等问题,这些均是DPN的发病诱因,或由于血糖控制成效不佳,短期内血糖出现大幅度波动,吸烟、血压等因素也会诱发DPN的发生[2-3]。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出现DPN的概率较高,且病程越长的患者,发病率越高。其中,10年以上病程的个体患病率甚至超过50%。DPN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损伤,患者可能发生剧烈的神经痛、痛觉过敏、肢体麻木等症状,甚至还会引发其他组织系统的异常表现,比如体位性低血压、大便失禁、神经源性膀胱等,因此需要及时治疗[4]。部分患者早期可能缺乏典型的症状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存在较高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若出现明显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科学合理地控制血糖是其最基础的治疗措施,这对于病情的进展有很大的延缓作用。DPN的治疗原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改善代谢,进行神经修复,开展对因治疗;②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③针对症状表现使用止痛药物等,开展对症治疗[5]。治疗DPN基础在于控制代谢情况,包括血糖、血压和血脂指标,都需要有效调节和控制,有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的个体需要兼顾治疗。药物治疗是DPN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针对发病机制以及疼痛症状和自主神经病变选择各自适宜的药物,比如α-硫辛酸、前列腺素、依帕司他片、甲钴胺等药物,都有不同的药理机制和临床疗效。
关于DPN的中医认识,呈现百家学说的景象,《黄帝内经》中将其称之为“痹痿”,认为痹阻不通称为痹,肌肉萎缩称为痿;《王旭高医案》中存在着“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冷如冰”的相关记载;《兰室秘藏》中也曾记录消渴患者会出现“四肢痿软”的症状;《类证治裁》中也提到“诸气血凝滞,久而成痹”。作为消渴症的并发症,DPN的基本病因就是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欲太过,情志失调,基本病机则是本虚标实。《素问》《内经》等医学论著中对此都有相关论述,《素问·奇病论》中记载“此人必数食甘美而肥也……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中则写出“凡病消瘅,偏枯、痰、厥、气逆、发满,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6]。”指出过食甘美厚味可引起消渴及并发症等疾病。《内经》载:“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7]”。
木丹颗粒是一类中成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DPN相关的气虚络阻证,此类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或者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症状。本品的中药组成包括黄芪、三七、赤芍等多种中药。药效学实验表明,药品可以加快链脲霉素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尾神经传导速度,有助于改善其坐骨神经、胰腺、视网膜组织方面的病理学改变;而且可以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同时能够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8-9]。
当前临床上应用木丹颗粒治疗DPN的研究比较多,经临床证实均有良好效果。木丹颗粒可以调节神经代谢物水平,有效修复(出现)损伤的神经,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轻、缓解疼痛感,并有助于改善微循环。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甘油三酯水平以及右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右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肢端感觉异常、麻木、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DPN属于神经性病变,影响因素众多,研究中无法有效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具体的疗效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样本量不大、临床研究质量不高等[10]。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与研究。
综上所述,利用木丹颗粒治疗DPN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痛苦,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并促使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婧婧,曹雯,赵一璟,等.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及疼痛物质水平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12):2265-2270.
[2]赵宏贺.木丹颗粒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及网络药理学实验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2.
[3]张利丹,崔鑫,刘福梅,等.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络阻证)的临床综合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23):6078-6086.
[4]路丽,吴立.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3):2294-2295.
[5]邹林强.木丹颗粒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6):160-162.
[6]张詈嵋.木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0):118-120.
[7]吴昀.木丹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12-115.
[8]杜阳,于清源,任钧国.木丹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3):509-518.
[9]周楠,王娜,张媛媛,等.木丹颗粒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基层中医药,2022,1(5):81-88.
[10]张利丹,崔鑫,谢雁鸣.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2,17(4):14-1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