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慢性病中保护动机的研究进展论文

慢性病中保护动机的研究进展论文

11

2024-07-03 11:39:3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通过对保护动机理论的起源、发展、测量工具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探讨了慢性病患者干预性研究和相关性研究的现况,再利用网络手段结合其他理论为慢性病患者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设计思路。

  摘要:通过对保护动机理论的起源、发展、测量工具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探讨了慢性病患者干预性研究和相关性研究的现况,再利用网络手段结合其他理论为慢性病患者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保护动机理论;慢性病;测量工具;共病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tective Motivation in Chronic Diseases

  WANG Meng1,2,LI Lin3,WANG Jing1,WANG Wenran1,MEI Wanling1

  1.School of Medicin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 434000

  2.Heze Health School,Heze Shandong 274300

  3.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 434000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development,measurement tools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s of protective motivation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ventional research and correlation research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and provides design ideas for personalized intervention program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based on network means combined with other theories.

  KEYWORDS:Protective motivation theory;Chronic disease;Measuring tools;Comorbidity

  0引言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条件逐步提高,因生活方式改变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疾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十三五”时期,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注重民生问题,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慢性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且年轻化趋势,伴随着一系列常见精神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普及并推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积极正面的慢性病管理、关注心理健康等显得尤为重要。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PMT)比较注重行为的改变,已经被运用到很多领域,效果显著。现对保护动机理论在慢性病中疾病应对和测量工具进行总结,为该理论应用和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1保护动机理论概述

  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PMT)是著名的社会认知的重要理论,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解释采用健康行为的动机。1975年美国学者Rogers[3]提出假设认为恐惧诉求在观察每个组成部分都会启动相应的认知评估,以调节态度的变化。后来在1983年加入奖励因子,而后又不断修订完善。PMT框架包括信息源、认知过程及应对模式3个部分。个体根据信息源(个人因素和外界因素)形成认知,认知过程会影响并产生不同的应对模式。该理论的核心环节是认知过程和应对模式两个模块。认知过程主要包括威胁评估和应对评估。威胁评估包括感知的严重性(sevexity)、易感性(vulnexability)、内部奖励(intrinsic rewards)、外部奖励(extrinsic rewards)。当内、外部奖励升高,感知严重性和易感性下降时,导致出现不良行为。应对评估包括反应效能(response efficacy)、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和反应代价(response costs)。当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升高,反应代价降低时,有利于健康行为的产生。另外,该理论认为恐惧情绪对意图的影响是通过对威胁严重程度的认知评估来调节的。简言之,PMT是当个体感知到不良行为的严重性,并且自身容易比较易感时,这些评估超过了不良行为带来的内部和外部奖励,此时威胁评估会激发应对评估,个体非常自信具有避免危险的能力和意愿,并且这种想法会超越代价,进而激发保护动机,促进健康意向和行为的出现[4]。2021年Cummings[5]又进一步研究了保护动机理论,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二级风险理论(Secondary Risk Theory,SRT),见图1。在原始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评估来解释个体避免采取保护性健康行为的原因,该理论丰富了对于当前的风险文化的充分解释。PMT和SRT模型在疫苗接种意图[5]中得到了验证,当个体在面对较大风险和需要建议时会存在质疑之处,由此产生了潜在的二级评估。在当处理有效的风险信息时,我们更需要识别并解决掉个体潜在的二级风险。最新的一项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快速抗原自检(RAST)接受度的横断面研究[6]显示SRT可用于预测接受RAST的意图。但SRT理论模型就何时、什么强度的风险信息可以刺激慢性病患者进行二级评估尚需进一步研究。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2 PMT在慢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2.1基于PMT干预性研究在慢性病中的应用

  数据显示50%的慢性病是由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引起[7],健康素养的提高是改善行为生活方式的基础。PMT干预性研究对单个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有积极影响。我国学者刘贞等[8]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有关液体摄入控制的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孙兆清等[9]学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进行了护理干预,利用COPD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健康行为达标率测量效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呼吸功能锻炼、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MT的干预短期效果显著而在长期效果欠佳[10],在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点[11]。但在糖尿病足底研究[12]中发现干预后3个月对患者足部自护行为总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变化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足部自护行为总分高于对照组。这可能跟知识内化转化为行为需要时间有关,下一步需明确最佳干预时间,在慢性病管理中我们不仅仅需要短期干预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长期与疾病共存中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一项通过我国9个县/区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评估发现慢性病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且存在对于低察觉的现象[13]。慢性病患者需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身心健康。保护动机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缓解了肺炎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提高了肺炎患者的满意度[14]。目前广泛应用在于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肠病等常见慢性病和老年疾病中[15-18],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了心理弹性,提高了生活质量。干预的方式多为面对面进行宣教,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数字化手段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PMT结合网络自学教学干预模式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行为[19]。以整合计划行为理论(TPB)和PMT为研究模型验证了对移动健康服务接受情况较好[20],PMT在远程医疗中的发展越来越有优势。信息-动机-行为模型干预与保护动机理论的结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1]。未来也可以进一步跟其他理论结合丰富健康教育方式。

  2.2在慢性病中PMT相关性研究

  保护动机的相关性研究也日渐丰富,Preissner[22]通过调查老年人害怕跌倒在身体活动行为的动机和有意决定因素中的相对重要性中证实了威胁评估会产生恐惧,进而产生保护动机促进行为改变。慢性病是终身疾病,在疾病长期治疗和管理中,患者容易出现低落情绪和无助感导致心理压力大,容易采取回避和屈服等消极应对方式,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治疗。早在1987年Rippetoe[23]证实了高度威胁条件会激发各种应对方式,但回避思维减少了对威胁的恐惧也削弱了采取适应性反应的意图。许多慢性病患者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双重威胁下,面临疾病的恐惧和死亡威胁影响更容易出现负性心理,更倾向于采取回避和屈服被动对,是一种退缩心理,阻碍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带来的积极影响,无法收获益处[24]。一项洗手依从性的纵向研究[25]发现病例/死亡人数(相关信息的威胁的认知)容易产生焦虑(感知到的疾病严重程度),它可能会阻碍应对评估(反应效率和反应成本)当病例数量较少时可能通过更强的自我效能与更高的洗手依从性间接相关。因此自我效能感是最强的预测因子。患者的知识水平通过感知易感性和感知严重程度对行为意图有唯一的间接影响[21]。而且感知严重程度对慢性病的营养状况有显著的负面影响[26],不利于疾病的管理和积极的健康行为的建立。恰恰相反高水平的保护动机有利于预防患者出现失能[27]。面临高血压患者服药难题,学者徐晓东[28]发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保护动机均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且保护动机在自我感受负担与服药依从性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同时保护动机也影响着肺结核患者人格特征和服药依从性[29]。对于慢性病高危人群保护动机中内外部奖励、反应成本和自我效能维度与健康行为均呈正相关关系[30]。此外保护动机中易感性、严重性、反应效能、自我效能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内外部奖励、反应代价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保护动机中自我效能对结局指标有积极且显著的影响,其他维度对结局指标的影响需进一步分析。在PMT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由林晓丽学者[31]从信息源、严重性与易感性、情绪状态、内部奖励与外部奖励、反应效能与自我效能、反应代价、回归与反馈方面制定了干预方案,为患者及护理人员提供理论指导框架,也为其他疾病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3测量工具

  根据PMT的7个维度结合疾病特点编制了保护动机问卷。从疾病的三级预防出发,以脑卒中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编制了保护动机问卷[32];赵文颖[33]初步编制了糖尿病高危保护动机问卷。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女性两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国家为适龄妇女开展了免费的两癌筛查,于是编制了妇女的乳腺癌筛查保护动机量表[34]。近两年慢性病疾病特点保护动机测量工具越来越多样化。田彦[35]通过文献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编制了自我护理保护动机量表包含了7个维度,共38个条目,总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保护动机水平,解释和预测患者实施自我护理行为的可能性。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孕妇年龄越来越大,她们承受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考验,开发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保护动机问卷[36],用于孕妇血糖管理保护动机的评估及血糖管理行为的分析和预测。另外还有为甲状腺癌治疗偏好、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脑卒中、高血压和血液透析等患者编制了相应的保护动机问卷。

  4小结

  我国是个慢性病大国,疾病越来越年轻化,老年人和年轻人需要不同的策略来激励以促使行为改变[37]。总之,需要以疾病的三级预防为主线,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特点,以改善慢病患者长期预后为目标,结合“互联网+”,与其他理论相结合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模式。未来可进一步探讨适用于慢性病共病患者保护动机干预模式,进而提高共病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心理弹性。

参考文献

  [1]王卓群,赵文华.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回顾与展望[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9):1025-1028.

  [2]“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2,29(6):1-11.

  [3]Rogers R W.A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of Fear Appeals and Attitude Change1[J].J Psychol,1975,91(1):93-114.

  [4]崔金锐,胡露红,旷婉,等.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与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1,36(9):58-60.

  [5]Cummings C L,Rosenthal S,Kong W Y.Secondary Risk Theory:Validation of a Novel Model of Protection Motivation[J].Risk Anal,2021,41(1):204-220.

  [6]Wu F,Yuan Y,Li Y,et al.The acceptance of SARS-CoV-2 rapid antigen self-testing: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a[J].J Med Virol,2022(12):155-1230.

  [7]丘信彪,邓秀花.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4):156-157.

  [8]刘贞,邓远琼,陈凯云,等.保护动机理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7):2914-2917.

  [9]孙兆清,王富珍,王颖.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COPD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健康行为转变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12):2096-2100.

  [10]Tulloch H U O O,Reida R U O O,D'Angeloa M S U O,et al.Predicting short and long-term exercise intentions and behaviour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test of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J].Psychology&Health,2009(3):255-269.

  [11]范香格,徐明明,李贞贞.保护动机理论在提升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进展[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2,5(3):272-276.

  [12]杨青.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13]纪翠蓉,高欣,耳玉亮,等.我国9个县(区)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健康需求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10):904-908.

  [14]赖文君.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的影响[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五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上).上海市肺科医院,2022:1.

  [15]陈安菊.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4):77-80.

  [16]徐爱红.老年慢性病患者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21,28(16):47-51.

  [17]罗丽蓉,周菊,肖雪.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7):153-156.

  [18]杜娟.保护动机理论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123-126.

  [19]Sayed S H,Al-Mohaithef M,Elgzar W T.Effect of Digital-Based Self-Learne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about COVID-19 Using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on Non-Health Students'Knowledge and Self-Protective Behaviors at Saudi Electronic University[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2,19(22):1300-1308.

  [20]Zhang X,Liu S,Wang L,et al.Mobile health service adoption in China:Integration of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and personal health differences.[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20(1):1-23.

  [21]Ch amro o n sa was di K,Cho tta n ap u nd S,Pamungkas R A,et al.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to predict intention of healthy eating and 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to prevent Diabetes Mellitus in Thai population:A path analysis[J].Diabetes Metab Syndr,2021,15(1):121-127.

  [22]Preissner C E,Kaushal N,Charles K,et al.A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How Fear of Falling Affects Physical Activity Determinants in Older Adults[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22(21):782-795.

  [23]Rippe to e P A,Rogers R W.Effects of co mpo ne nts of p rotectio n-motivatio n theory on adaptive and maladaptive coping with a health threat[J].J Pers Soc Psychol,1987,52(3):596-604.

  [24]王品,赵玉,张彦奇,等.应对方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益处发现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杂志,2021,36(15):74-76.

  [25]Sz c z u ka Z,Siwa M,Abraham C,et al.Handwashing adheren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A longitudinal study based on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J].Soc Sci Med,2022,317:115569.

  [26]Baghian i-Moghadam M H,Seyedi-Andi S J,Sho kri-Shirvani J,et al.Efficiency of two constructs called"fear of disease"and"perceived severity of disease"on the prevention of gastric cancer:Application of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J].Caspi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15(4):201-208.

  [27]牛桂芳,孙建萍,李玉平,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保护动机与失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0):3365-3368.

  [28]徐晓东.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保护动机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D].延边:延边大学,2020.

  [29]肖汉.肺结核患者人格特征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及应对方式和保护动机的中介效应[D].武汉:武汉大学,2018.

  [30]邓丽萍,谢小华,王亚萍,等.脑卒中高危人群保护动机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24-128.

  [31]林晓丽,王丹心,谭绍英,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构建[J].护理学杂志,2022,37(11):28-31.

  [32]邓丽萍.脑卒中高危人群保护动机评估问卷的编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20.

  [33]赵文颖,王晓静.糖尿病高危足保护动机问卷的初步研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4):1901-1905.

  [34]张苗,刘晴,李沁梅,等.中国妇女乳腺癌筛查保护动机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4):303-307.

  [35]田彦,王艳伶,邵广宇,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保护动机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9):1347-1352.

  [36]黄娜,周英凤,李丽,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保护动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4):561-566.

  [37]Kim J K D S,C r i mm in s E M D S.Age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atening and coping mechanisms and preventive behaviors in the time of COVID-19 in the United States: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J].Research in Psychotherapy:Psycho pathology,Process and Outcome,2020(3):23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