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关于近台操作的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探讨论文

关于近台操作的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探讨论文

18

2024-07-02 11:41:5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放射诊疗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设备(以下简称DSA设备)的放射卫生设备检测报告中的近台操作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在验收检时的测情况和同一台设备的历年变化,针对近台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率与防护设施防护量的变化,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方法通过统计广州南方医大医疗设备综合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新验收的DSA设备和同一台设备三年间变化的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分析统计数据是否满足《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20)的要求。结果新验收设备均能满足WS 76—

  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放射诊疗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设备(以下简称DSA设备)的放射卫生设备检测报告中的近台操作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在验收检时的测情况和同一台设备的历年变化,针对近台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率与防护设施防护量的变化,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方法通过统计广州南方医大医疗设备综合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新验收的DSA设备和同一台设备三年间变化的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分析统计数据是否满足《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20)的要求。结果新验收设备均能满足WS 76—2020要求,其中规范上所述的第二术者位的腹部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是其中较高的,同一设备连续三年的检测结果大部分未发生剧变。结论应加强关注第一术者位以外的其他近台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量,要注意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增加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并增强个人防护意识,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近台操作;周围剂量当量率;防护设施

  Discussion on the Detection of Dose-equivalent Rate Around the Plane in Fluoroscopic Protected Area Operated Near the Platform

  ZHANG Detian

  Guangzhou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Medical Equipment Comprehensive Testing Co.,LTD,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adiological health equipment inspection report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X-ray equipment(DSA equipment)used fo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he change of the ambient dose equivalent rate of the fluoroscopic protection area detection plane in the acceptance test and the same equipment over the years.To put forward discussions and suggestions.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DSA equipment newly accepted by Guangzhou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Medical Equipment Comprehensive Testing Co.,Ltd.in recent years and the dose equivalent rate of the same equipment on the X-ray protection area detection plane changed in three years,the statistical data were analyz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WS 76-2020"Quality Control Test Specification for Medical X-ray Diagnostic Equipment".Results All the newly accepted equipment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WS 76-2020,among which the surrounding dose equivalent rate of the abdominal position of the second operation mentioned in the specification was the highest.Most of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same equipment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did not change drastically.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amount of the staff near the station other than the first operation,pay attention to the dail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tective facilities,strengthen the use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personal protection,and reduce the exposure dose of the staff.

  KEYWORDS: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Nearside operation;Ambient dose equivalent rate;Protective facilities

  0引言

  介入放射诊疗中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设备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X线成像系统,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医疗工作人员与受诊疗患者处于同一空间近台诊疗操作,且在操作过程中X射线曝光时间长、曝光剂量大,因此工作中的医疗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的X射线辐射,特别是在床旁操作的工作人员,因距离辐射源(X射线球管)较近,其可能受到的照射包括有用射线束、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等所造成的照射,所以相对于其他工作人员接受到的辐射剂量也更加的大,因而近台操作的透视防护区屏蔽防护效果是床旁工作人员接受到辐射大小的密切相关因数之一[1],如果不加以关注可能会引起工作人员职业损害,甚至引发职业放射性疾病。本文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20)上近台操作的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的要求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近台操作的透视防护区辐射水平和辅助防护设施的状况。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广州南方医大医疗设备综合检测有限责任公司2021—2022年间60台DSA设备(比较广泛使用的三个厂家,各20台)的验收检测报告和6台DSA设备连续三年间的检测报告,报告中的结果依据WS 76-2020要求使用的测量近台操作的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方法,使用标准水模作为X射线的散射模体,经过DSA设备配置的辅助防护设施后用辐射剂量仪测量得出[2]。

  1.2方法

  使用材料当中的检测结果:验收设备近台操作的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布特征和同一台DSA设备连续三年间该参数的检测结果,对通过这些数据汇总出来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最大值频次、最大值、变异系数CV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60台验收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的周围剂量当量率

  因为本文此处汇总的都是验收检测的设备,其配备的辅助防护设施是比较完善的,材料中统计的60台验收DSA设备的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数据均符合WS 76—2020要求(周围剂量当量率≤400μSv/h),其中检测部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出现频次最多的为第二术者位的腹部位置,频次第二和第三分别为第二术者位胸部位置和第一术者位腹部位置。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最大值和中位数最大值也是在第二术者位的腹部位置。数据中第二术者位腹部、胸部、头部和第一术者位腹部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有接近限值400μSv/h的,详见表1。

  2.2 6台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连续三年间的检测结果

  6台DSA设备共统计180个数据,通过统计后得出表2,6组检测结果中周围剂量当量率连续三年间的变异系数CV≤0.2占71.66%,其中CV≤0.1占48.33%,CVmax为0.60位于第一术者位下肢。周围剂量当量率变化比较大的部位为下肢、头部、足部,且第一术者位的变化比第二术者位的大,详见表2。

  3讨论

  3.1新设备验收时的透视防护区上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布规律

  对于材料中的验收设备而言,设备的辅助防护设施至少都会按照《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配齐,一般厂家标配为悬挂防护屏和床侧防护帘[3],在此前提下,材料中按照WS 76-2020近台操作的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要求的方法测出的检测结果能满足低于限值400μSv/h的指标要求,但测量结果会有比较大的剂量当量率值出现,因此医院应根据检测报告的相应结果选取质量比较好的辅助防护设施,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结果不理想应和厂家协商更换质量更好的,然后让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复测,确保防护效果得到提升。

  由表1可知,其中第二术者位存在多个临界值,这是由于第二术者位没有专门配置防护设施,所以第二术者位接受到的剂量总量高于第一术者位,这也体现了辅助防护设施作为防护三原则中屏蔽防护在介入手术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近台操作的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4],医院应该重视辅助防护设施的配备和升级,关注第二术者位的防护问题,加强第二术者位的防护设施配备。而第一术者位虽然是配置了防护设施的,但汇总的材料中也出现了临界值,其中腹部位置可能是因为存在防护屏与防护帘交接的缝隙和接近散射水模的高度,因而比较容易出现较大的辐射水平,这里辅助防护设施的摆位对设施之间产生的缝隙造成的术者位剂量率差异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地方[5],应加强从事介入手术的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辅助防护设施,医院应将可能接触到射线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3.2 DSA设备透视防护区上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连续三年间的检测结果变化

  表2中6台DS A设备的数据中接近一半的CV≤0.1,七成的数据≤0.2,可以看出辅助防护设施三年间的防护效果正常情况下不会突然间锐减,数据中有第一术者位下肢CV:0.60,出现在下肢位置变化值大,监测点位于床侧防护帘平面内的位置,一般不是辅助防护设施之间接驳的问题,要考虑床侧防护帘里面是否出现了折断或者裂了,因为防护帘等用具都比较重,使用久了或者操作不当会出现老化和损坏,而因为防护帘的面积较大,一段时间后在重力作用下若有裂缝会继续加剧断裂,并且由于下肢位置靠近球管出束端,很容易就造成更大的辐射泄露,如果实际检查后确实存在损坏,哪怕辐射水平仍符合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将辅助防护设施进行更换或者升级。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表2中第一术者位除了下肢以外,头部、足部也是其中变化比较大的位置,头部位置是由悬挂防护屏防护,由于悬挂防护屏是灵活活动的且面积较防护帘小得多,对于不同工作人员的摆放操作也容易出现不同的剂量水平,悬挂防护屏主要遮挡胸部和头部的射线,如果能够在不影响手术工作的情况下设计更大的防护屏能尽量减少设施摆放操作上的剂量增加。而足部位置如果床侧防护帘设计足够长,能够方便不同人员的使用,则能减少足部裸露在射线下,或者使用带有护脚的铅围腿减少接受到的辐射剂量[6]。随着近年来科研人员对于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的调查,长期的低剂量照射可能对工作人员的晶状体和足踝等部位产生慢性损伤,如晶状体出现浑浊的概率比其他人员的检出率高,已经有调查发现介入诊疗人员足踝部分发生放射性皮炎、血象异常和抵抗力低等,因此也要加强对这些部位的防护关注。

  3.3加强近台操作的辐射防护

  因为近台操作的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参数在标准上的指标限值是个不小的数值,受检单位不要觉得检测结果合格就行,应该是想方设法尽可能减少医护人员接受的辐射量才对,但很多医院从设备立项到设备运行都仅对隔室屏蔽做到足够的重视且投入很高甚至过高,而对同室近台防护却重视和投入不足[7],一部分医院是按照最低的要求来配置个人防护用品的,因而仅靠设备商提供配置的辅助防护设施有可能会出现医护人员接受到贴近这个指标的辐射量,所以按防护最优化原则来说单单靠设备商提供的辅助防护设施做防护还是不够,应配置足够数量的个人防护用具并加强它们的使用,考虑到手术中的可操作性,可进一步选用轻便的新材料防护用具如防辐射纤维用具[8]等,也可尝试定制有辅助穿戴的铅衣,试验是否能兼顾工作和防护。要做好定期检查防护用具和辅助防护设施的工作,检查是否出现明显的损坏,做到及时更换升级,设备商也应该设计新产品便于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损坏识别[9]。另外也应该加强对术中裸露的部位的剂量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避免受到的伤害加深。

  上述的设施和用品是辐射防护中的初级防护措施,而加强使用防护用具的管理以保证用具质量得到持续,明确使用制度以保证操作正确并熟练操作流程,加强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以缩短总的曝光照射时间和加强工作人员自主防护意识等,都是更高层次的防护措施,并且要做到持续改进,能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安全。

参考文献

  [1]师勤莹,张锦.心血管介入诊疗中医生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测量与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29-41.

  [2]WS.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20[S].2020.

  [3]GB.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 BZ 13 0-2 0 2 0[S].2020.

  [4]黄文华,蒋国民,张贤舜,等.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6):514-515.

  [5]陈子满,黄美萍,罗纯,等.悬吊防护屏对介入医师最佳防护方案的体模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7):637-641.

  [6]张容,赖敏华,冯慧强,等.大型综合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现状及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9):1757-1759.

  [7]邵云平,许雪春,孙全富,等.730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风险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4,(2):136-139.

  [8]李卫斌,赵晓明.防辐射纤维研究进展[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3(3):187-191.

  [9]上海英迈吉东影图像设备有限公司.一种易于识别破损状况的射线屏蔽铅帘:中国,201120163335.7[P].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