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论文

2024-06-29 14:36:2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糖尿病足治疗难度大、病程长、费用高,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同时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随着对糖尿病足认识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与西医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也不断创新与发展,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近10年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与参考,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足的疗效。
【摘要】糖尿病足治疗难度大、病程长、费用高,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同时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随着对糖尿病足认识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与西医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也不断创新与发展,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近10年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与参考,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足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YANG Rou,LI Day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7):164-168
[Abstract]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is difficult,the course of disease is long,the cost is high,it has a high incidence and high mortality,and it causes hug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economic burden to patients.At presen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diabetic foot,the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have also been continuously innovated and developed.The author consulted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in the past 10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its clinical treat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abetic foot treatment.
[Keywords]Diabetes foot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First-author's address: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China
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其治疗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遂笔者就近10年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1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源深流长,糖尿病足属于中医“脱疽”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原则应标本兼治,中医治疗糖尿病足主要分为内治法和特色外治法。
1.1中医内治法
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足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和分期论治。梁蓝芋等[2]总结的“经纬论治”法,视分期论治为经、辨证论治为纬,强调局部分期论治和整体辨证论治的结合,既着眼于局部,又重视整体调理,疗效显著。
1.1.1辨证论治从古至今有关糖尿病足的辨证分型百家争鸣。《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3]将糖尿病足辨证分为5个证型:(1)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方用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加减;(2)热毒伤阴-络脉瘀阻证,方用顾步汤加减;(3)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方用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4)肝肾阴虚-瘀阻脉络证,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5)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国医大师尚德俊教授根据糖尿病足的发展进程和症状、体征亦将糖尿病足分为5个证型,分别为阴寒证、痰瘀证、湿热证、热毒证及脾肾阳虚证,不同证型选用不同方药治疗[4]。崔公让教授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阴寒血瘀证和湿热血瘀证,分别予通脉活血汤加减和四妙勇安汤加减[5]。
1.1.2分期论治陈实功认为治疗痈疽,不仅要辨证论治,更应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特点分期治疗,《外科正宗·脱疽》认为痈疽初生期宜清热解毒,已成期应滋阴降火,破后期重视补益气血[6-7]。王炳南将根据发病过程中的邪正关系将糖尿病足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以消托补为原则分期论治[8]。朱晓男根据糖尿病足起病急缓及创面情况,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分别以清热解毒和清腐为主,同时予中药汤剂口服以透邪托毒[9]。
不同医家治疗糖尿病足时,证型、分期及方药治法各有所异,但均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审证求因、辨证分期施治,因此笔者认为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合理,均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1.2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临床运用较多的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外治疗法、中医手术疗法和针灸等其他疗法。
1.2.1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是将中药或中药制剂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创面使药力直达病所,以达到清热利湿、蚀腐清创或敛疮生肌等不同治疗目的,临床运用较多的有中药外敷、中药溻渍和中药熏蒸。1.2.1.1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将不同剂型的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药物透过皮肤直达病所。宋珊珊等[10]发现一效膏治疗糖尿病足可有效改善足部症状,创面愈合良好,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邹宏林等[11]发现以康复新液联合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组,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外科清创换药处理的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及治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此外,还有许多外敷中药制如橡皮生肌膏、油调膏等均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12]。1.2.1.2中药溻渍溻法是将药液湿敷于患处以达到清热燥湿、消肿止痛、促进愈合的效果,包括冷溻、热溻和罨敷,适用于脓液较多及创缘红肿较甚的创面。渍即浸渍,是指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包括淋洗、冲洗和浸泡。徐磊等发现复方黄柏液中医外治溻渍法,能提升促血管生长因子等水平,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13]。王雪皖等[14]在中药溻渍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及序贯分析中,系统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表明中药溻渍法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在治疗上有独特优势。
笔者认为中药溻渍法将中药药液通过湿敷、泡洗等过程,使中药有效成分与患处充分接触,促进局部微循环及创面愈合,且易操作、价格低、无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2.1.3中药熏蒸中药熏蒸通过加热药液熏蒸患处,使局部气血流畅,此法更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温敏雅等[15]认为中药熏蒸联合西医不但降低肉芽的生长、渗出和水肿,还可促进创面愈合。白现花等[16]将6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上中药熏蒸治疗,其治疗7 d和14 d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笔者认为中药熏蒸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对于患肢疼痛、活动不利的糖尿病足患者,中药熏洗法可在病床上进行,且易配合。
1.2.2外治手术疗法常用的中医外治手术疗法有切开法、扩创引流及清创法等[17]。临床运用较多的是清创法,包括鲸吞和蚕食,肢体血供良好,坏死界限清晰可行鲸吞清创,若肢体血供欠佳、坏死界限不清可行蚕食清创,以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组织[18]。奚九一创立了祛腐清筋术,强调尽早手术清创,以增加保肢率[19]。黄何尘等[20]认为清筋术联合中医分期外治法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疗效显著,大大降低了截肢率。
1.2.3其他疗法其他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疗法、艾灸疗法及推拿按摩等。胡春燕等[21]认为温针灸可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炎症水平,促进溃疡愈合,且不良反应较少。陈颖等[22]发现足溃疡患者采取中药湿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效果显著。
《理论骈文》有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笔者认为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临床需根据患者病情及创面的动态发展阶段,辨证分期选择合适的中医外治方法。
2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糖尿病足主要从全身及局部两方面着手。全身治疗包括降糖、抗炎、活血及改善微循环治疗等。局部治疗则根据溃疡、感染等不同阶段,采取恰当的伤口护理、清创及手术等不同治疗方式,以下重点阐述局部清创术、外用敷料、负压封闭引流术、植皮及血管腔内治疗等方法。
2.1局部清创术
糖尿病足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肢体坏疽甚至危及生命,适时适当的清创既能彻底清除创面感染源、促进创面的愈合,又能防止创面进一步感染及恶化。白婷等[23]认为蚕食清创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临床疗效显著。赖青孙等[24]发现予局部清创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最终患者满意度、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单纯接受封闭负压引流术的对照组。此外,器械清创(如超声清创水刀、多功能清创仪等)、自体清创、酶类清创及生物清创(如蛆虫清创疗法)等也在临床普遍使用。
2.2伤口敷料
伤口敷料可为创面与外部环境之间提供屏障、减少渗出、保持湿度平衡,特殊敷料还有其特异性。秦玲等[25]发现银离子敷料可明显降低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方楠等[26]认为普朗特液体和凝胶伤口敷料的安全性、有效性良好,且更具经济性。
敷料种类繁多,不同敷料有其独特作用,如水凝胶可吸收伤口渗出液,适合干燥伤口;海绵泡沫敷料多用于温和或高消耗的伤口;溶菌酶辅料主要用于感染性伤口。还有透明质酸敷料、胶原蛋白敷料、甲壳素敷料等新型敷料[27]。笔者认为需熟悉掌握各种敷料的特性,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2.3负压封闭引流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不仅可避免创面暴露及再次感染,凭借其特殊材料还可促进细胞增殖及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陈景涛等[28]认为VSD不仅能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再感染率,还能缓解患者因病导致的负面情绪,患者满意度高。张娅丽等[29]发现局部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较采用多功能敷料治疗,其临床疗效、换药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已得到普遍的认可,笔者认为临床使用VSD时应综合评估创面是否符合其条件,且操作需严格规范。
2.4高压氧疗
高压氧疗是指通过高压氧舱,患者在高于大气压环境中吸收纯氧,从而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刘淼等[30]发现予高压氧综合治疗的观察组,其临床总有效率、动脉患侧流速及腘动脉患侧流速、感觉阈值等均明显改善。王少阳等[31]选取89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疗干预,发现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状况及肉芽长势形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于对照组,且足趾温度、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不难看出高压氧疗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血管生长因子,并改善足部微循环,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有积极意义。
2.5植皮术
植皮术对慢性难愈性糖尿病足创面疗效显著。梁尊鸿等[32]认为采用手术清创-创面负压治疗-植皮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疗效确切且损伤较小,能有效降低截肢率。李明飞等[33]发现网状游离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提高移植皮片成活率、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对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修复有独特优势。傅华军等[34]发现VSD+植皮术组创面溃疡愈合时间、愈合率等均优于仅接受传统治疗组,再次治疗率及复发率也更低。
植皮术是修复难愈性创面的较好方法,但笔者认为需根据创面情况选择邮票皮片、网状皮片等不同皮片类型,且需注意植皮前创面肉芽生长及血运是否良好,以确保皮片存活率。
2.6胫骨横向骨搬运术
胫骨横向骨搬运(TTT)是基于张力-应力法则发展而来的一项技术,通过缓慢持续的牵拉胫骨骨块,促进毛细血管生成,激发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改善局部供血,从而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35]。陈景涛等[36]认为使用TTT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提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大大提高了保肢率。近年来TTT技术不断发展更新,董亚楠等[37]对传统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进行改良,保留缝合骨膜,采用骨与骨膜联合搬运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发现改良后的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能在短期内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足温,缓解静息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临床疗效显著。
2.7血管腔内治疗
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凭借其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等巨大优势,成为缺血性糖尿病足的首选治疗方式[38],包括传统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腔内减容及药物涂层球囊术等[39]。刘光辉等[40]认为血管腔内治疗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运功能恢复,还可通过疏通患肢阻塞及狭窄、改善血供,以缓解机体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了患肢麻凉等症状缓解及创面愈合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1年内复发率。林金加[41]采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糖尿病足(DF),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其认为PTA+PTAS治疗可有效改善足背动脉血液循环、纠正足部缺血状态、加速病情好转。王文琦等[42]发现应用巧克力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膝下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中近期疗效更具优势。姚华强等[43]认为以紫杉醇为涂层药物的药物涂层球囊,能提高患者ABI、降低血管狭窄率,并能减少术中支架植入,安全性更高。此外,干细胞疗法和血管生长因子等血管新生疗法也具有巨大治疗潜力及临床研究价值[44]。
随血管介入技术不断发展,其微创优势也更加明显,但笔者认为应综合评估患者血管条件、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再狭窄等问题。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程较长、创面难愈、截肢率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足各有所长及不足,中医治疗注重整体与局部,兼顾调理全身状态与局部创面处理,且中药价格相对低廉,特殊中医外治方法繁多、疗效确切,但中医治疗存在缺乏统一辨证标准和规范、机制尚不明确、疗效相对缓慢等缺点。西医以介入手术、创面新型敷料多样等为主要优势,其疗效相对较快,但操作更复杂、要求更严格,治疗风险也相对较大,术后再狭窄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笔者认为在临床治疗时应注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法与外治法相配合、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协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最大程度缩小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取得更好的疗效,同时也应做到早期防治,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谷涌泉.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1):19-27.
[2]梁蓝芋,胡绍娟,薛航.“经纬论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探析[J].国医论坛,2015,30(6):15-16.
[3]徐旭英.《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4):394-397.
[4]刘明,张玥,刘政等尚德俊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足经验[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4):387-390.
[5]黄子艳,邹盛,吴佳丽,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21):121-125.
[6]荣远航,李明.《外科正宗》痈疽分期论治探析[J].中医文献杂志,2022,40(3):13-14,24.
[7]张鹤,耿树军.糖尿病足中医外治法分期分层论治策略[J].北京中医药,2022,41(7):769-772.
[8]胡一俊,王炳南.王炳南教授以“消、托、补”三法分期论治糖尿病足经验采薇[J].四川中医,2019,37(6):3-5.
[9]韩艳茹,朱晓男.朱晓男分期辨治湿热毒盛糖尿病足[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9):8-11.
[10]宋珊珊,李大勇,李鑫,等.一效膏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1,42(9):1236-1239.
[11]邹宏林,刘安员.康复新液联合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4):141-142.
[12]程井军,李凌,胡祥学.程氏糖足散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0):42-43.
[13]徐磊,樊炜静,王徐红,等.复方黄柏液中医外治溻渍法治疗Wagner1~2级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6):104-110.
[14]王雪皖,王宁,周彤,等.中药溻渍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及序贯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2,28(4):478-484.
[15]温敏雅,陈平,曹丹,等.中药熏蒸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和MMP-2水平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7):646-648.
[16]白现花,尹兰英,杨海庆,等.中药熏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及创面渗出液中VEGF、MMP-2及TIMP-1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8,59(20):1763-1765,1782.
[17]石玉会,高翔.中医外治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217-218.
[18]张荣荣,王刚,李梦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2,28(5):740-743.
[19]王玉晴,邵腾腾,赵诚.筋疽含义的历史演变及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20,41(11):42-45.
[20]黄何尘,柳国斌,施陈燕,等.清筋术联合中医分期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筋疽的临床疗效观察[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8(12):1427-1431,1449.
[21]胡春燕,曹改杰.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21,22(2):10-12.
[22]陈颖,甘宇,代璐,等.中药湿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7):142-145.
[23]白婷,刘丽,王幸丽.蚕食清创换药法联合局部喷洒胰岛素促进糖尿病足溃疡面修复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7,7(10):51-54.
[24]赖青孙,罗佐杰,王承辉.局部清创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J].微创医学,2018,13(3):389-390.
[25]秦玲,郝志华,於丽红,等.银离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5):721-724.
[26]方楠,鞠上,方豫东,等.普朗特液体和凝胶伤口敷料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评价[J].天津药学,2020,32(1):25-30.
[27]曾梓咏,郭伟光,张海丽.不同种类敷料在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21,50(5):157-160.
[28]陈景涛,丁海丽,徐凯.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20):172-174,182.
[29]张娅丽,周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2,34(4):244-246.
[30]刘淼,刘友红,张丽.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8):86-88.
[31]王少阳,陈见见,王路,等.高压氧疗联合VSD对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病人足部微循环血流灌注及血管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8):1102-1104.
[32]梁尊鸿,潘云川,毛汉儒,等.外科清创后VSD联合自体刃厚皮片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感染[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7,21(3):239-240.
[33]李明飞,顾洪斌,王志鸿,等.网状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8,53(2):175-178.
[34]傅华军,陈燕娜,邵韦.创面持续负压吸引联合植皮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5):149-152.
[35]李宏烨,尤加省,刘超,等.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33(1):23-27.
[36]陈景涛,丁海丽,徐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7):179-181,185.
[37]董亚楠,姜晓锐,王凯,等.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7):3411-3416.
[38]戴兵,戴伟,黄梅.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血管外科治疗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1,34(10):1102-1105.
[39]王荣荣.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后侧支血管新生能力受损机制及治疗进展[J].医疗装备,2023,36(8):161-164.
[40]刘光辉,张其润,邱福轩.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8):48-50.
[41]林金加.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J].华夏医学,2021,34(5):18-21.
[42]王文琦,马红芳,杜亚萍,等.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病变的疗效[J].临床荟萃,2021,36(4):336-339.
[43]姚华强,白俊东,张玉娜,等.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有效性与安全性[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7):826-827.
[44]戴兵,戴伟,黄梅.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血管外科治疗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1,34(10):1102-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