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3

2024-06-28 11:23:0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若患者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会进一步增加卵巢早衰的发生风险,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其出现不孕的情况。目前西医上主要通过激素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虽然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中医治疗方式逐渐被应用到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且大多患者获得了较理想、安全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就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病机及中医治疗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更有效、安

  【摘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若患者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会进一步增加卵巢早衰的发生风险,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其出现不孕的情况。目前西医上主要通过激素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虽然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中医治疗方式逐渐被应用到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且大多患者获得了较理想、安全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就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病机及中医治疗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医病机;中医内治;中医外治;研究进展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GAO Zhihao,YIN Yanyu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10):158-161

  [Abstract]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is a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if patients do not receive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it will further increase the risk of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in severe cases,it can also lead to infertility.At present,hormone therapy is mainly used in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 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although western medicine has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s,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reatment time,adverse reactions also increase,and the long-term efficacy is not ideal.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vari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s have gradually been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and most of them have achieved relatively ideal and safe treatment effects.Based on this,in this study,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genesi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aiming to provide more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idea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gene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会致使女性出现月经稀发或多发、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延长等症状,病情较为严重者,还会出现卵巢早衰、闭经、不孕等不良情况[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女性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临床公认的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而言,目前西医多以激素代替治疗为主,虽然该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其临床症状,但长期的药物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并发症的潜在风险,无法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等优点,故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分析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式,就该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做以下综述。

005XpTbZly1hoypumf6aqj30u00u0h08.jpg

  1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病机分析

  我国的中医古籍上并无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有关的病名,但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结合该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月经改变、雌激素缺乏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可将该疾病纳入“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症”等中医妇科学疾病的范围内,大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则与其自身的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2-3]。国医大师夏桂成认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病机在于患者自身的肾中阴阳失调,起源于肾,发病于心,故心肾失济才是其发病的关键[4]。尤昭玲教授认为,肾虚是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根本发病原因,且部分患者还伴随着其心肝脾肺等脏器功能失调的情况[5]。陈霞教授认为,经后期肾阴不足、肝脾心失调是早发性卵巢储备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6]。汪沛等[7]结合岭南的地域文化气候以及当地人的体质特点,提出肾精亏虚、天癸乏源、血瘀肝郁脾虚是女性出现卵巢储备功能检查的主要病机特点。结合大量学者的研究可知,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病因多且复杂,在实际的中医治疗过程中,需结合其具体病因进行辨证论治,才能更好地保障其中医治疗效果,提高远期疗效,改善预后。

  2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治疗分析

  2.1中医内治

  中药汤剂是中医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主要是通过配伍各种中药材,以煎煮的方式制成。中药汤剂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和病情进行个性化配制,其治疗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归经等。目前中医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主要从益气活血、补肾益经、补肾疏肝3个方面入手。

  2.1.1益气活血尹燕等[8]的大鼠研究结果证实,补肾益气和血方在改善性激素水平、促进卵巢组织内血管的新生、增强卵巢储备功能方面均有显著作用。蔡紫璨等[9]大鼠研究结果证实,金氏补肾活血方可以通过调节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方式,不断提高性激素水平,改善卵巢组织形态,进而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恢复正常的卵巢功能。在陈均伟等[10]研究中,通过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致不孕症患者采用脱氢表雄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法方,研究结果显示,加用补肾活血方治疗的卵巢体积为(10.68±2.06)mm3,大于脱氢表雄酮治疗的(8.03±1.04)mm3,且直径2~8 mm卵泡为(10.24±1.85)个,多于脱氢表雄酮治疗的(7.02±1.34)个,由此可知,补肾活血方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致不孕症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

  2.1.2补肾益经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中医治疗中,较为常见的补肾益经汤药有温经汤、益经汤等,上述两种汤剂均能针对肾精亏虚、肾气破损的病机进行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的肾-天癸-胞宫-冲任轴功能失调情况,进而达到健脾益气、滋阴潜阳、温经散寒的治疗目的。胡淑玲等[11]研究结果显示,加用温经汤加减治疗的促黄体生成素(LH)为(7.02±0.93)U/L、促卵泡激素(FSH)为(8.21±1.16)U/L,均低于常规西医治疗的(9.48±1.12)U/L、(11.51±1.24)U/L,且雌二醇(E2)为(49.58±6.94)pg/mL、抗米勒管激素(AMH)为(2.26±0.38)ng/mL、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均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40.75±5.19)pg/mL、(1.78±0.33)ng/mL、76.74%,由此可知,温经汤加减治疗在提高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卵巢功能的作用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在李娇娇等[12]研究中,通过在人工周期治疗肾虚肝郁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基础上联合益经汤加减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益经汤加减治疗的中医症候疗效为89.47%、子宫内膜厚度为(8.98±0.87)mm,均高于人工周期治疗的78.95%、(7.90±1.16)mm,由此可知,益经汤加减治疗在提高肾虚肝郁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中医疗效、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2.1.3补肾疏肝对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而言,肝郁气滞会致使其血气运行不畅、瘀阻冲任,从而引发月经失调、不孕不育等症状,故从补肾疏肝入手,能确保患者的经血得养、肝气得疏、气血运行顺畅,以达到改善其卵巢储备功能的治疗目的。在康华等[13]研究中,通过在肝郁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采用激素代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肝滋肾方辅助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加用疏肝滋肾方辅助治疗的FSH为(6.01±1.12)U/L,低于激素代替治疗的(8.92±0.31)U/L,且E2为(12.54±1.54)pmol/L,高于激素代替治疗的(9.90±0.71)pmol/L,由此可知,疏肝滋肾方在调节肝郁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增强卵巢储备功能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在李松梅[14]研究中,通过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滋阴疏肝汤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滋阴疏肝汤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80.49%,由此可知,滋阴疏肝汤在提高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有积极作用。

005XpTbZly1hoypump1caj30u00u0dvj.jpg

  2.2中医外治

  针灸、电针、埋线均是近年来中医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3种外治方式,其中,针灸是针法与灸法的总和,强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具刺入相应穴位,利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对人体特点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电针是针灸的补充治疗,在针刺基础上,利用电流对穴位进行持续刺激,以此来减少行针数量,增强针灸后的治疗效果。埋线治疗是融合了针灸学理论、中药学理论及现代物理学理论的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能在刺激人体穴位的同时,不断激活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气血流动,推动组织修复,进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等治疗目的。下文就针灸、电针、埋线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2.2.1针灸治疗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灸治疗可以通过针刺特定穴位的方式,改善卵巢功能,延缓卵巢衰退进程,调节丘脑-垂体-卵巢轴,从而达到改善生殖系统的治疗目的[15]。在实际的针灸治疗过程中,临床常选取子宫、关元、归来、太冲、三阴交、足三里、肾俞、肝俞、百会、太溪、次髎穴作为具体的针灸穴位,主要是因为上述穴位在补肾调经、疏肝解郁、理气和血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16]。宋美铃等[17]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针灸治疗的FSH为(7.2±1.0)U/L、LH为(4.6±0.6)U/L、FSH/LH为(1.6±0.3),均低于常规西医治疗的(11.4±1.9)U/L、(8.4±0.8)U/L、(1.8±0.3),且E2为(79±6)pmol/L、卵巢体积为(5.5±0.6)cm2、窦卵泡数量为(11.58±1.12)个,均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60±7)pmol/L、(5.1±0.6)cm2、(8.26±0.95)个,说明针灸治疗在改善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增加卵巢体积及窦卵泡数量方面均有积极作用。章小娟等[18]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灸调周法治疗的中医症候评分为(16.93±5.37)分、FSH为(8.93±1.90)IU/L、LH为(5.09±0.83)IU/L、FSH/LH为(1.75±0.54),均低于西药周期疗法的(19.47±4.01)分、(10.40±2.77)IU/L、(5.55±1.18)IU/L、(1.97±0.49),且E2为(66.96±11.01)pg/mL,高于西药周期疗法的(58.85±8.59)pg/mL,说明针灸调周法在减轻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中医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方面均有积极作用。2.2.2电针治疗对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而言,电针治疗可以有效调节其阴阳失衡的情况,疏通其身体经络,利用电刺激信号提高神经反射作用,不断激活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进而达到调节其卵巢内分泌功能的治疗目的[19-20]。在牛聪等[21]研究中,通过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进行电针周期治疗,即分别在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月经期对相应穴位进行电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的FSH为(8.86±3.09)U/L、LH为(5.69±1.24)U/L、FSH/LH为(1.56±0.41),均低于治疗前的(15.45±3.31)U/L、(9.10±1.34)U/L、(1.70±0.54),且窦卵泡数量为(6.25±0.65)个、E2为(35.87±5.78)pg/mL、卵巢左侧体积为(2.98±0.49)cm3、卵巢右侧体积为(2.98±0.74)cm3,均高于治疗前的(29.75±5.34)pg/mL、(2.26±0.45)cm3、(2.54±0.51)cm3,由此可知,电针周期治疗在增加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窦卵泡数量、改善激素水平、恢复卵巢体积方面均有积极作用。赵圣佳等[22]通过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分别采用针刺、电针、口服雌激素药物治疗,研究结果证实,随着患者疗程的不断增加,其采用电针治疗的疗效及改善性激素水平的作用均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且在增大卵巢体积、增加基础窦卵泡数量、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方面的作用均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和雌激素药物治疗。

  2.2.3埋线治疗穴位埋线是在针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羊肠线埋在气海、关元、中级等穴位的方式,发挥稳定、持久的刺激,以此来调节患者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其内环境紊乱的情况,从而达到减轻中医症候积分、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周期变化情况的治疗目的。在张霖云等[23]研究中,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的FSH为(7.98±0.45)IU/L、LH为(5.23±0.42)IU/L、FSH/LH为(1.53±0.04),均低于常规西药人工周期疗法的(11.61±0.43)IU/L、(6.86±0.54)IU/L、(1.70±0.08),且E2为(124.53±12.69)IU/L,高于常规西药人工周期疗法的(111.13±11.29)IU/L,由此可知,穴位埋线治疗在改善卵巢功能减退性不孕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

  2.3中医针药联合治疗

  汤药与针灸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既往有研究表明,针药联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增强卵泡液及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的活性,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24]。在万怡等[25]研究中,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的FSH为(10.44±3.59)mIU/mL、LH为(4.68±1.99)mIU/mL、FSH/LH为(2.54±0.27),均低于单纯中药治疗的(12.13±3.88)mIU/mL、(4.44±2.47)mIU/mL、(2.88±0.49),且E2为(50.47±20.87)mIU/mL,高于单纯中药治疗的(46.88±16.77)mIU/mL,说明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在调节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

  3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中药、针灸、电针、穴位埋线等中医特色治疗方式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中医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然而,目前中医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治疗并未明确提出规范化的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故在往后研究中,需从多个角度制定较为全面的研究方法,以确保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全面增强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招霞,任慕兰.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2):91-94.

  [2]严如根,刘恭雪,曹焕泽,等.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西医病因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8):1367-1372.

  [3]郑伟,郑敏,张芳,等.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辨治概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4):559-560.

  [4]尚玉洁,周惠芳.国医大师夏桂成从心论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思想探赜[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426-1429.

  [5]伍琴,张韫玉,刘慧萍,等.尤昭玲教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经验[J].陕西中医,2021,42(7):941-943.

  [6]李花.陈霞从经后期肾阴不足论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经验[J].北京中医药,2021,40(2):152-154.

  [7]汪沛,朱玲.岭南罗氏妇科论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5):891-894.

  [8]尹燕,金志春,杨雅琴,等.补肾益气和血方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大鼠血清性激素和卵巢组织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7):1830-1835,1839.

  [9]蔡紫璨,金志春,黄佳梅,等.金氏补肾活血方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及性激素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5):9-13.

  [10]陈均伟,张静,常淼.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致不孕卵巢血供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3):18-20.

  [11]胡淑玲,王韫琪,田丹.温经汤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和卵巢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3,44(10):1395-1399.

  [12]李娇娇,黄光荣,林雪寒.益经汤加减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9):2021-2027.

  [13]康华,马建新,王旭初,等.疏肝滋肾方治疗肝郁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23,45(10):1627-1630,1634.

  [14]李松梅.滋阴疏肝汤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患者卵巢功能及症状积分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9,11(1):26-27.

  [15]文彩玉珠,张晓柯,万留霞,等.针刺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3,55(2):127-131.

  [16]谢雯茜.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1例[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1,13(6):427-428.

  [17]宋美铃,盛晓园.针灸对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卵巢功能及子宫卵巢血流指数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2987-2990.

  [18]章小娟,赵锐,陈阳,等.针灸调周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22,44(12):1352-1355,1383.

  [19]时玲,卢鸽,李红晓,等.电针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卵巢谷胱甘肽相关调控酶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3,48(4):378-384,410.

  [20]冯晓玲,贾紫千,李娜,等.电针联合育阴丸对肝肾阴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性激素及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0,40(9):959-963.

  [21]牛聪,来玉芹,郭钦源.电针周期疗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43(10):76-79.

  [22]赵圣佳,钱婧,张争艳,等.电针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6):721-726.

  [23]张霖云,叶炎生,林旺,等.穴位埋线治疗卵巢功能减退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5):121-124.

  [24]方育恩,舒蒙蒙,杨炜敏,等.针药结合辅助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观察及对颗粒细胞线粒体活性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11):1168-1174.

  [25]万怡,于莎.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5):54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