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

2024-06-27 11:30:3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焦虑抑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IS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焦虑抑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IS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效能、生活活动效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自我管理效能、生活活动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干预能够改善IS患者的焦虑抑郁,有利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潮汐理论模型;缺血性脑卒中;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Based on Tidal Theory Model on Anxiety,Depression,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WU Yazhe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10):85-89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based on tidal theory model on anxiety,depression,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IS).Method:A total of 80 IS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Quanzhou Medical College from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interven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tervention based on tidal theory model.Negative emotions,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wer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and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self-management efficacy and life-activity efficacy of both groups were increased,and the scores of self-management efficacy and life-activity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material life and emotional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and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material life and emotional 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intervention based on tidal theory model can impro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IS patient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Tidal theory model Ischemic stroke Self-efficacy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Quanzhou Medical College,Quanzhou 362000,China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通常由脑部血流中断引起[1]。IS的后遗症可能包括肢体瘫痪、言语和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除了生理方面的挑战,IS患者常常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和抑郁症状,以及康复自我效能的下降[3]。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康复过程,阻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传统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主要集中在生理治疗和医疗护理上,而心理健康和康复自我效能的重要性未能充分被重视[4]。潮汐理论模型强调生活中的波动和变化,将个体的康复过程视为潮汐般的起伏,具有周期性和可预测性[5]。潮汐理论模型为个性化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根据患者的康复阶段和需求来制定干预计划。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干预对IS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康复自我效能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IS患者。纳入标准:经CT、MRI确诊的IS;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语言沟通障碍;IS复发。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58±5.62)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高中15例,大学1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38±5.43)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高中14例,大学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征得患者同意,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主要包括口头健康宣教、发放健康手册、用药指导、康复锻炼、定期随访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干预。选择护士长、护士3名成立干预小组。护士长为小组组长,是小组的领导者,负责协调和监督小组的工作。主要职责包括:领导小组,确保所有成员按照潮汐理论模型的原则开展护理工作。组织和召开小组会议,确保信息共享和讨论。协调小组成员的培训和学习,确保他们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监督和评估小组的绩效,确保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护士(3名)是小组的核心成员,他们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主要职责包括:学习和掌握潮汐理论模型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实施潮汐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的护理按照最佳实践进行。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反应,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协作,确保患者的全面护理。组建小组前,首先明确小组的目标,即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以及实施潮汐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确定小组的任务和职责,确保每个成员知道自己的角色。定期开展内部培训、外部专家讲座或在线教育等潮汐理论模型的培训课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有效地交流信息和经验。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进行经验分享和问题讨论。定期评估小组的绩效,包括患者护理结果和满意度。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以确保小组的工作不断提高。干预内容:干预分3次进行,每次干预时间20~30 min,连续干预2周。(1)入院后24 h:向患者详细介绍IS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解释IS的常见症状,如呼吸急促、水肿、疲劳等,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识别并报告这些症状。患者评估:入院时,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基本健康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液体平衡情况等。进行心理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的情感状态和应对能力。积极沟通:鼓励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提供信息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疾病。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和疑虑,并提供满意的答案和解释。信任建立:建立信任是与患者有效交流的基础。通过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保持关怀和同情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入院后3~6 d:用药指导,教导患者识别药物不良反应的迹象和症状,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并强调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强调患者按照医嘱准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改变剂量。吸烟和饮酒危害,向患者详细地介绍吸烟和饮酒对健康的危害。强调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过度饮酒可能对心脏和肝脏产生不良影响。强调患者戒烟和限制饮酒的紧迫性。鼓励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将健康置于首位。强调健康生活对于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的重要性。饮食指导,提供指导,帮助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包括减少盐分、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鼓励患者选择富含蛋白质、蔬菜和水果的食物。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允许情况,建议每天进行30 min的慢跑、散步或其他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和体能状况。强调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根据个体的能力来制定运动计划,以确保安全。鼓励患者尽可能进行一些家务活动,如做饭、洗碗、清洁等。这可以帮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促进康复。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来选择家务活动的类型和频率。在与患者交流时,使用温暖、支持性的语言,传达关怀和理解。提供鼓励和安慰,让患者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强调患者的家庭在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陪伴和关爱,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家庭的支持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康复的动力。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强调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美好的时刻和目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3)出院前: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亲自交流、家属反馈及相关记录来了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方面的改变情况。与患者共同讨论,重点关注当前仍存在的问题。这可能包括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方面的挑战。确保患者能够坦诚地表达问题和障碍。根据讨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提出解决措施。包括进一步的教育、行为干预、制定明确的计划及建议患者寻求社会支持或专业帮助。与患者合作制定出院后的干预计划和方案,具体明确,包括行动步骤、目标和时间表。确保患者理解和接受这些计划。叮嘱患者在出院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方案。强调出院后的随访和监测的重要性,以确保患者能够坚持改善的生活方式。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负性情绪: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SAS评分、SDS评分25~100分,评分越高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6]。(2)自我效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评价,SSEQ包括自我管理效能(0~50分)、生活活动效能(0~60分),评分越高康复自我效能越好[7]。(3)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本研究评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情感职能4个方面,各方面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8]。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效能、生活活动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效能、生活活动效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自我管理效能、生活活动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IS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通常因脑血管的阻塞或缺血(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导致大脑部分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从而造成脑细胞受损或死亡。IS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通常被认为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脑卒中后,患者往往面临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多重挑战,其中包括焦虑和抑郁症状及康复自我效能的下降。传统的医疗护理往往强调生理治疗,而对心理健康和康复自我效能的支持不足。常规干预往往忽视了患者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未能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康复自我效能的培养[9-10]。因此,有必要寻求更全面和有效的干预方法,以更好地满足脑卒中患者的需求。
潮汐理论模型是一种心理护理理论,这一模型最初由英国心理护理师Philip J.Barker和Poppy Buchanan-Barker于1985年首次提出,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和完善[11]。潮汐理论模型借鉴了自然界中潮汐的概念。它认为生活和心理状态像潮汐一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护理干预应该根据患者的潮汐,适时提供支持和干预。潮汐理论模型的核心理念是将患者视为主体,强调了患者的主观体验和自我理解在心理护理中的重要性[12]。
焦虑和抑郁症状、康复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是三个紧密相关的因素,它们共同对IS患者的康复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IS患者在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常常经历焦虑和抑郁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患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身体功能丧失、社会角色的改变及面临的康复挑战有关[13]。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情感和情绪状态,还可能影响其身体康复和生活质量。康复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特定任务或应对特定挑战的信心和信念[14]。对于IS患者来说,康复自我效能包括他们对康复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康复任务的信心。高康复自我效能通常与更积极的康复态度、更好的康复遵循、更好的身体和心理康复结果及更高的生活质量相关联。相反,低康复自我效能可能导致患者对康复任务的犹豫和回避。
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效能、生活活动效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自我管理效能、生活活动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干预能够改善IS患者的焦虑抑郁,有利于康复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分析原因:潮汐理论模型强调个体的康复过程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不同患者可能处于不同的康复阶段。这种模型鼓励个性化干预,根据每位患者的康复阶段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干预计划。这意味着干预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更符合其需求,从而提高了康复效果。潮汐理论模型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包括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管理。通过与患者建立情感连接、倾听他们的故事,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情感需求,提供支持和疏导,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潮汐理论模型鼓励患者自我发现和复原,增强康复自我效能。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设定可行的目标和提供积极反馈,患者可以更自信地应对康复挑战。这种自我效能的提高可能会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积极的康复体验。模型鼓励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情感连接,并鼓励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参与。这种支持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康复自我效能。
综上所述,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干预能够改善IS患者的焦虑抑郁,有利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倩,于晓丽,费燕,等.心理韧性和领悟社会支持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恩与健康促进行为间的中介效应[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1):12-16.
[2]杨丹,吴深兰,冯冬红.协同干预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137-139.
[3]孔叶,何春渝,杨嘉欣,等.心理弹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中介效应[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3,18(2):215-218.
[4]苏婕,杨宝成,迟鑫姝.奥马哈系统理论干预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8):1181-1186.
[5]曾少珊,毕韵婷,蓝毅君.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6):2496-2499.
[6]苏占清,康冰,邵伟波,等.脑卒中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的临床研究[J].现代康复,2001,5(3):20-21.
[7]李鸿艳,方亮,毕瑞雪,等.中文版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790-794.
[8]周小炫,方云华,陈善佳,等.健康调查简表和脑卒中影响量表在脑卒中康复临床中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5):455-459.
[9]薛莹莹,张小曦,李红月,等.跨理论模型的认知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后患者健康行为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2):172-175.
[10]郭斌艳,韩莉,聂贝贝.需要层次理论指导下的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9):1249-1254.
[11]史慧玲,蒋园园,王清,等.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13):1163-1168.
[12]何芳,李玉梅,归玉萍,等.基于潮汐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6):70-74.
[13]李秋华,李红芳,滕鹏飞.归因理论的双心护理在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患者的应用及对心理弹性、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4):519-524.
[14]蒋建华,马茹,鲁毅,等.基于HTR平台的康复运动方案治疗脑卒中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10):1487-1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