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创伤对精神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

2024-06-20 10:13:0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现如今,童年期创伤是一个普遍又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情感的忽视和虐待,对今后人格、情感和认知功能等都存在很大的影响,更容易引起一系列精神障碍。童年期经历过的创伤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会引起大脑的个别脑区结构和功能产生改变,并与其后期精神障碍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本综述通过文献检索回顾性分析童年期创伤对精神障碍的影响,旨在为有童年创伤经历者在预防和干预精神障碍问题上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现如今,童年期创伤是一个普遍又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情感的忽视和虐待,对今后人格、情感和认知功能等都存在很大的影响,更容易引起一系列精神障碍。童年期经历过的创伤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会引起大脑的个别脑区结构和功能产生改变,并与其后期精神障碍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本综述通过文献检索回顾性分析童年期创伤对精神障碍的影响,旨在为有童年创伤经历者在预防和干预精神障碍问题上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童年创伤;精神障碍;抑郁症;海马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Childhood Trauma on Mental Disor⁃ders
CHENG Limi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Tongli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Tongling,Anhui Province,244000 China
[Abstract]Childhood trauma is a common and serious social problem in today's society,mainly manifested in emo‐tional neglect and abuse,which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later personality,emo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and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a series of mental disorders.The trauma experienced in childhood can caus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individual brain regions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of brain development,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later mental disorders.This review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childhood trauma on mental disorder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The aim i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in people with childhood traumatic experiences,and the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Childhood trauma;Mental disorders;Depression;Hippocampus
童年期创伤是指个体在成年前所遭受的来自监护人或周围各色人群的多种实际的或隐形的伤害行为,对以后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不堪回首的体验,包括情感、躯体及性虐待,当然还包括情感和躯体忽视[1]。其发生于生命脆弱的早期,精神障碍风险与共病症状的严重程度、类型和频率受一系列的压力暴露及虐待、忽视、机构化、贫穷、父母亲的生活压力等重要危险因素的影响[2]。童年期创伤对儿童脆弱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广泛的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并于生活中任何时刻都可能爆发精神系列的疾病。童年创伤给个体后期成长也带来了罹患精神障碍的严重风险。早期的生活压力在大脑发育和神经可塑性升高的关键时期,可能发挥编程影响特定的神经网络与应激反应,导致持久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因此,本研究综述童年创伤与精神障碍影响的相关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1.1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主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持久而显著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童年期创伤对心境障碍的发生影响较大,这可能与心境障碍本身发病原因和特征有关,因为心境障碍患者对情感上的虐待和忽视更加敏感。该病主要分为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两种。童年创伤对抑郁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影响重大,有研究发现,有童年创伤经历的个体患抑郁症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群体。刘筠等[3]以54例青少年抑郁患者和同期60例健康学生为研究对象,证实了儿童期创伤经历中的躯体忽视、情感忽视、情感虐待、性虐待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这些经历会显著增加抑郁症的患病风险。双相障碍是一种抑郁和躁狂同时存在的心境障碍,具有发病率广、病情复杂和致残率高等特点。叶健夫等[4]通过对双相障碍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社会功能进行研究,并评估对该群体童年创伤的问卷。结果显示,没有童年创伤经历组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有童年创伤组的量表评分,说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与童年创伤也呈正相关。有研究显示,平时攻击水平较高的双相躁狂患者基本有童年创伤的经历,尤其在财产和体力方面最为显著,童年期创伤经历和其攻击行为仍呈正相关[5]。
1.2精神分裂症
近年研究提示童年创伤可通过影响多种神经生物学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这些研究结果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经典神经递质假说相吻合。有报道显示,童年创伤程度对皮质醇反应性与双侧颞-岛交界处、右中扣带、中央前后回、左小脑和右舌回脑活动的关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6]。重度创伤时,健康人皮质醇斜率与激活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醇斜率与激活呈正相关。孙玉静等[7]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青少年在神经发育的特殊时期,神经环路和压力系统要承受来自童年创伤经历的压力。同时心理弹性的形成也受到认知重评的影响,脑功能激活机制也会参与到其中,证实了自尊与心理弹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说明童年创伤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
1.3与心理有关的精神障碍
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精神疾病,具有预后差、复发率高的特点,同时还与抑郁等其他精神疾病共存。胡岳等[8]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童年创伤经历中的情感忽视与躯体忽视是焦虑出现的危险因素。刘传勇等[9]则通过研究发现焦虑性抑郁障碍青少年存在较多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焦虑性抑郁患者童年期创伤经历越多、对压力的感知程度越大,往往焦虑程度越重。一项通过对童年期情感虐待对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状影响的研究发现,童年期不安全的情感环境是精神障碍发生的巨大隐患,具有长期童年创伤经历的个体所携带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更容易被诱发出来[10]。黄丽等[11]通过对强迫型人格障碍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童年期躯体虐待、躯体忽视是强迫型人格障碍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洪昂等[12]发现童年创伤经历越明显,其惊恐障碍症状越严重;惊恐障碍症状严重程度被童年期创伤通过神经质人格和应激感受间接影响。
1.4与心理有关的生理障碍
张雪玲等[13]通过以儿童期创伤问卷和进食态度量表的形式对655名女大学生进行类别分析,发现她们童年期创伤具有明显的类别特征,且高创伤组和高忽视组存在进食障碍。宋映旭等[14]通过对中学生童年期虐待与失眠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童年期创伤与PTSD和睡眠障碍之间有介导作用,童年期创伤是个体失眠的一个重要因素。
1.5其他精神障碍
黄雅梅等[15]通过探讨童年创伤、神经质人格、抑郁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童年创伤通过3条路径影响自杀风险:①神经质人格的单独中介作用;②抑郁的单独中介作用;③神经质人格—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有研究发现自尊与抑郁在童年创伤经历与自杀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表明童年创伤经历可以通过降低个体抑郁水平负向预测自杀风险,也通过降低自尊且提高抑郁从而自杀的风险[16]。
2对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在袁红梅等[17]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童年创伤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负性情绪,而且还会通过基本心理需求和心理韧性对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间接影响。陈莉等[18]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的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水平较高且认知功能与童年创伤经历呈正相关,有童年创伤经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外界充满敌意,自我认知和意识水平偏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随着童年创伤水平的增高而加重,严重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生活。国外有研究表明儿童情绪虐待会对情绪注意控制有长期的负面影响[19]。关于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期创伤经历与其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关联,且童年创伤经历和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抑郁症状则在二者之间起到介导作用[20]。
3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影响
3.1海马
童年经历带来的应激反应的累积暴露会导致多种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尤其是在大脑功能正在形成的神经发育的关键早期阶段,这为后期个体精神障碍的发生埋下隐患[21]。有研究显示,有童年创伤经历的抑郁症患者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功能受损更重,更具神经质人格特质。吴艳凯等[22]通过对童年创伤经历的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儿童期创伤组左侧杏仁核体积、海马体积明显低于正常组,这也证实了童年创伤对海马的影响呈正相关。
3.2其他大脑区域
黄杰等[23]研究发现有童年创伤经历的抑郁症患者对比正常对照组,右侧楔前叶的脑区功能受损更重,更具神经质人格特质,提示可能存在屏蔽创伤记忆过度唤起的脑保护神经影像学机制。通过对儿童期创伤对健康青年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发现,有童年创伤的组额中回、右侧额枕下束、下纵束、扣带回和楔前叶周围双侧丘脑前辐射分数各向异性下降,因此童年创伤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可能会改变杏仁核及眼窝前额皮质体积及降低某些脑区白质连接[21]。
综上所述,童年创伤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受影响的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有毁灭性的后果。童年正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童年创伤可以多方面影响大脑发育。近年来研究者从各个方面研究童年创伤与精神障碍的病因学联系及其可能的中介机制。然而由于人体大脑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完全探明,虽然从症状学方面获得一部分观察结果,仍缺少系统的研究。总之,关于童年创伤对精神障碍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凤兰,林秀金,胡泓,等.血浆生长因子、失眠和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症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8):1121-1125.
[2]郝叶芳,王争艳,董淑阳,等.儿童早期的母亲生活压力对其5岁行为问题的预测效应:链式中介分析[J].心理学报,2019,51(1):85-95.
[3]刘筠,刘得乐.童年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探究[J].当代医学,2017,23(25):68-69.
[4]叶健夫,许环宇,梁绮媚.童年创伤经历对双相障碍患者情绪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2022,23(9):1297-1299,1303.
[5]马海波,曹昱,张任云,等.双相躁狂患者童年期创伤对攻击行为及临床症状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9,32(2):104-107.
[6]QuidéY,Girshkin L,Watkeys OJ,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tisol reactivity and emotional brain function is differently moderated by childhood trauma,in bipolar disorder,schizophrenia and healthy individuals[J].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21,271(6):1089-1109.
[7]孙玉静,张静,宇虹,等.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对攻击行为的影响:自尊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3):2899-2906.
[8]胡岳,张玉婷,陈毅文.焦虑障碍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成人依恋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9):729-735.
[9]刘传勇,侯瑞,王萍.童年期创伤与知觉压力对青少年焦虑性抑郁障碍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0):1068-1072,1077.
[10]惠慧,洪昂,周爽伊,等.童年期情感虐待对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状的影响:神经质人格与应激感受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30(1):51-55.
[11]黄丽,朱翠英,朱熊兆,等.强迫型人格障碍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5):944-946,921.
[12]洪昂,惠慧,周爽伊,等.童年期情感虐待对惊恐障碍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神经质人格与应激感受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3,31(2):322-326,309.
[13]张雪玲,辛海霞,张晨晨,等.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女大学生童年期创伤与进食障碍的关联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22):4059-4062.
[14]宋映旭,温健.中学生童年期虐待与失眠之间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四川精神卫生,2023,36(2):156-161.
[15]黄雅梅,马健生,张宏娜.童年创伤对自杀风险的影响:神经质人格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1(4):58-64.
[16]赵会春,刘艾祎,丰怡.童年创伤经历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影响——自尊与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J].大连大学学报,2020,41(4):132-137.
[17]袁红梅,杨柳.童年创伤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基本心理需求与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3(5):81-84.
[18]陈莉,李光芸,聂芸.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认知功能损害、敌意归因偏向和自我怜悯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5):2932-2936.
[19]Hori H,Itoh M,Lin M,et al.Childhood maltreatment history and attention bias variability in healthy adult women: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the BDNF Val66Met genotype[J].Transl Psychiatry,2021,11(1):122.
[20]王雅楠,王彦芳.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抑郁情绪在儿童期创伤经历和认知功能之间的调节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3,54(4):544-549.
[21]Anda RF,Felitti VJ,Bremner JD,et al.The enduring effects of abuse and related adverse experiences in childhood.A convergence of evidence from neu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J].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6,256(3):174-186.
[22]吴艳凯,冯旭然,王玉昭,等.儿童期创伤对健康青年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J].河北医药,2023,45(4):576-578.
[23]黄杰,郑晗晗,谭欢,等.抑郁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对其脑区功能及人格特征的影响[J].海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3(8):915-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