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预后情况分析论文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预后情况分析论文

3

2024-06-17 13:55:5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罹患粘连性肠梗阻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研究组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生存质量、止痛药物使用率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研究组各项时间指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CD3+、CD4+、CD8+水平均高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罹患粘连性肠梗阻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研究组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生存质量、止痛药物使用率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研究组各项时间指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生存质量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止痛药物使用率、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分别为10.00%、5.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4.114,P均<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能够优化患者预后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性。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预后情况

  Analysis of the Prognosi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ANG Xuqiang,LIU Zhichun

  Department of First General Surgery,Tianshui First People's Hospital,Tianshui,Gansu Province,74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gnosi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ianshui City from May 2018 to May 202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random drawing method,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pen intestinal adhesiolysis,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intestinal adhesiolysis.Operation-related indexes,inflammatory factors,immune function,quality of life,utilization rate of analgesic drugs and recurrence rate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blood loss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time index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terleukin-6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CD3+,CD4+and CD8+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cores of all quality of life item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algesic drug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10.00%and 5.00%,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021,4.114,both P<0.05).Conclu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n optimiz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guarantee their safety.

  [Key words]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Laparoscopic surgery;Prognosis

  临床常见的肠梗阻疾病中,粘连性肠梗阻占比较高,在50%左右[1]。一般情况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首先接受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容易反复发作[2]。因此针对粘连性肠梗阻,通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案。传统的开腹手术,虽然能够有效解除肠梗阻,但是在手术治疗之后会形成术后新粘连,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比较高[3]。现阶段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如何选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腹部外科关注的相关性问题,需要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现阶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优化发展,在多种疾病治疗过程中,均可应用其进行优化治疗[5]。腹腔镜手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认证,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过程中,也可以用腹腔镜开展手术治疗[6]。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罹患粘连性肠梗阻疾病患者80例,对比粘连性肠梗阻实施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于预后效果的优化程度。现报道如下。

005XpTbZly1hoypump1caj30u00u0dvj.jpg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罹患粘连性肠梗阻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5岁,平均(44.52±7.36)岁;粘连程度:Ⅰ级28例、Ⅱ级7例、Ⅲ级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6岁,平均(44.95±7.58)岁;粘连程度:Ⅰ级26例、Ⅱ级8例、Ⅲ级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医伦审第(2023-11)号],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诊断标准;在手术治疗之前,经腹部CT、X线检查诊断疾病;存在腹部手术史;并且在临床治疗期间存在持续慢性腹痛,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存在压痛局限;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患者状态稳定,符合疾病手术治疗的指标,能耐受气腹。

  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存在严重心、肝、肺、肾疾病的患者;因为恶性疾病而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存在肠扭转、肠道肿瘤等引起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依从性不高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选取手术治疗原切口位置,对于患者出现粘连部位,实施常规分离,手术治疗之后,选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做好清洁工作,还应将透明质酸钠涂抹在创面上,然后对腹腔进行关闭。

  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手术治疗,为患者腹腔镜治疗期间,观察口处于肚脐周围,人工气腹构建位置,要和原切口位置相距>6 cm,直视下把套管置入,气腹压力为11~15 mmHg,腹腔镜放置之后,对腹腔等情况进行观察,确定左、右下腹为穿刺操作位置,然后放置套管,将腹腔脏器和前腹壁造成的粘连进行分离,同时无损伤肠钳做好牵引操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张力,之后使用超声刀或者剪刀,将粘连的部分分离剪断,暴露腹壁,查看肠管,探查回盲部至小肠近端,使用的是无损伤肠钳,探查患者腹腔内的粘连状态,肠管扩张交界处出现粘连成角,使用剪刀锐性分离,探查发现肠壁桨肌层出现破裂的情况,应该在腹腔镜引导下,实施缝合处理。完成手术分裂操作之后,选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还应将透明质酸钠涂抹在创面上,然后对腹腔进行关闭。

  1.4观察指标

  手术相关指标。出血量以及相关时间指标(手术治疗时间、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

  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指标越低实施治疗效果越好,免疫功能CD3+、CD4+、CD8+指标水平术前和术后差异性越小,手术治疗效果越好。

  止痛药物使用率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后,止痛药物使用率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越低实施治疗保障患者状态效果越好。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含生理、环境、心理、社会等4个领域,量表一共24项条目,评分范围0~6分,各维度评分范围0~24分,正向计分。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生存质量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止痛药物使用率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其他各项时间指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2.2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2.3两组患者止痛药物使用率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止痛药物使用率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005XpTbZly1hoypumf6aqj30u00u0h08.jpg

  3讨论

  在腹部手术治疗过程中及手术治疗之后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探究更为有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一直是腹部外科医护人员比较关注的相关性问题[7]。目前针对粘连性肠梗阻疾病实施的治疗手段包括非手术保守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和近些年以来在临床比较常见的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8]。研究表明,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要优于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原有的粘连性仍然存在,容易诱发肠梗阻复发[9]。在对患者进行开腹手术解除肠梗阻时,可能使新的粘连形成,肠梗阻复发[10]。因此针对性研究发现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具有优越性[11]。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具有以下的适应症是符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史、单纯性肠梗阻、腹部轻度障碍、经非手术治疗虽然有排气排便,但是肠梗阻症状仍然反复发作,并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12]。

  本研究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研究组出血量(23.52±10.25)mL比对照组(152.32±18.41)mL少,研究组手术治疗时间(55.23±5.12)min、胃肠蠕动开始时间(12.25±2.26)h、肛门排气时间(20.01±7.59)h、住院治疗时间(4.02±2.39)d比对照组的(82.63±7.59)min、(17.25±3.65)h、(42.62±5.37)h、(9.24±3.52)d短(P均<0.05);这与张平[13]研究结果相致,其研究证实为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量为(31.45±9.69)mL,少于常规手术治疗出血量(132.52±16.59)mL(P<0.05),也认同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相关的注意事项,第1个穿刺孔选择位置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手术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一般是脐部周围距离上一个切口6 cm以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术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这与卢海涛[14]、李国明[15]研究结果相同,研究认为在实施手术穿刺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穿刺损伤肠道组织。在实施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应用腹腔镜对于患者腹腔内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肠管腹壁粘连的分离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保障肠管完整,如果多处致密粘连分离解剖较为困难时,务必第一时间中转开腹进行治疗,保障患者的安全性。两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止痛药物使用率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比较,研究组止痛药物使用率10.00%、粘连性肠梗阻复发5.00%,对照组止痛药物使用率27.50%、粘连性肠梗阻复发20.00%,研究组均比对照组少(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这与陈智盛等[16]研究结果相同,在实施手术操作腹壁创面进行止血操作时,可以使用电凝压迫止血等方式,对于患者状态调节较好,降低术后由于止血效果不佳,导致的并发症,阻止疾病反复发作。肠管创面止血可以以缝合止血为主,避免使用电凝会造成肠穿孔。将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能够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再发肠梗阻的概率,具有应用优势。为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状态优化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方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李海,文正荣.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附68例病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3,44(11):1023-1026.

  [2]魏宝中,朱红侠.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PCT、PA水平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4(3):351-355.

  [3]陈永兵,黄晓远.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2,8(8):125-128.

  [4]闫鹏飞.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22,22(17):1428-1430.

  [5]田文博.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3):73-75.

  [6]宋子华,陈娟.辅助应用小剂量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智慧健康,2022,8(14):93-95.

  [7]韩兵.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48-50.

  [8]刘想德,郑志杰,苟尕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及对前白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2,42(1):8-10.

  [9]吴铁,杨寅熙,董晟,等.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12):76-78.

  [10]曹鲁红.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1980-1982.

  [11]叶璁璁,汪传文,叶锋.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与预后研究[J].吉林医学,2021,42(3):707-708.

  [12]张磊,马军,耿宪杰,等.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4):99-100,113.

  [13]张平.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84-85.

  [14]卢海涛.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122-123.

  [15]李国明.肠梗阻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6-8.

  [16]陈智盛,熊翔,刘广成,等.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1):1471-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