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

2024-06-15 11:00:2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摸紫黑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摸紫球)和试验组(摸黑球),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抑郁情况、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摸紫黑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摸紫球)和试验组(摸黑球),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抑郁情况、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抑郁;生活质量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WANG Zhenjie,ZHANG Yuan,BO L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6):77-8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A total of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Nanjing First Hospita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December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touch purple ball)and experimental group(touch blackball)according to random touch purple and blackball method,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Neurological function,depression cond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After nursing,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us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neurological function,maintain a positive attitude,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Nanjing First Hospita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1,China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死亡率不断上升[1]。临床上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通常使用静脉溶栓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运循环。因颅内血管突发性的闭塞会导致大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或神经功能缺损现象,例如患者面部出现瘫痪、口唇和眼睛出现歪斜、机体出现无力症状及眩晕等,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及日常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机体健康,同时若管理不当,易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提升再住院风险[2-3]。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循证护理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且临床实践取得了理想效果[4]。故本文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探讨其对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5];(2)无脑出血症状;(3)发病时间不超过12 h。排除标准:(1)经过首次治疗后10 min内出现死亡;(2)机体存在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3)精神存在异常。根据随机摸紫黑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摸紫球)和试验组(摸黑球),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患者家属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遵医嘱用药,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并告知注意事项。并为患者简单介绍病室环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预防方法;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及家属将患者肢体摆放合适的体位,并指导正确的按摩手法,简单进行床上运动。
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1)护理人员优先挑选阅历丰富、工作态度端正、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和导管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重点掌握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进入循证护理小分队。护理人员共同商讨护理流程,依据以往护理措施中存在的不足及护理问题,进行整改,依据疾病的特点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且适宜的循证护理流程,能够便于护理工作实施更加高效,再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在护理计划的基础上酌情整改。(2)护理小组针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相关知识进行查阅资料,并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与整理;护理人员查找循证护理的相关资料,并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结合,挑选其中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并改进护理流程,避免常规护理中存在的短板。医护人员与专家共同商讨,对治疗措施及护理计划进行整改,确保治疗和护理的安全性,并最终确定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3)护理人员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并发症及预防。可以开展小型讲座或者小视频等方式,让患者及家属能够更加直观了解疾病,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度。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具有实时性,并及时对护理措施进行修改,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患者长期受疾病的困扰,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间接性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恢复。若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了解坏情绪的来源,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及时有效地帮助患者疏通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还可以了解患者的喜爱、职业、生活等,护理人员对患者深入了解,能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有利于护理人员疏通患者不良情绪和患者及家属配合护理。护理人员与家属频繁使用激励的语言鼓励患者,增加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同时能够促进护患关系的建立。(4)患者病情平稳后,护理人员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按摩、翻身等护理,指导患者家属正确为患者翻身,需要间隔两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防止老年患者皮肤黏膜出现破损,加剧痛苦。指导家属为患者肢体进行按摩,避免长时间卧床引起肌肉萎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协助患者肢体做屈膝、活动踝关节、半坐等康复训练动作,能够促进肢体功能性,一天需要锻炼3次,每次坚持15 min。患者病情显著好转后,指导患者自行锻炼,例如伸舌、屈膝、屈肘、自主翻身、下床活动等,每天锻炼两次,训练量依据患者自身体能及病情恢复程度,酌情增加或减少,以适宜为主。护理人员还指导患者生活自理锻炼,指导患者使用筷子、勺子自行用餐,指导患者自行穿衣、穿鞋、梳头等动作,能够促进功能性。护理人员可以举办座谈会,邀请恢复较好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享康复锻炼相关经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自信心,激起患者对生活的热情和斗志。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及培养良好的作息,能够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保证较高的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主要观察患者意识水平、凝视状况、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语言、感觉等,分值0~42分,21~42分属于重度受损;16~20分属于中重度受损;5~15分为中度受损;2~4分为轻度受损;0~1分属于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数值越低,说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小[6]。(2)抑郁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情况。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价,0~4分表示没有抑郁;5~9分表示轻度抑郁;10~14分表示中度抑郁;15~19分表示中重度抑郁;20~27分表示重度抑郁[7]。(3)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共8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得分范围为0~100分,总分范围0~800分,评分数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8]。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护理前后抑郁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PHQ-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上升,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老年人的血管逐渐衰老和硬化,相比青年人更容易引起急性脑梗死发生。该类疾病缺乏前驱症状,且病情发展速度极快,因此患者早期需要及时诊治确保病情有效控制[9]。急性脑梗死幸存患者多伴有相关后遗症,通常会出现吞咽障碍、口唇歪斜、肢体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预后。因此除了常规治疗之外,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循证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通过科学严谨、具有临床价值的基础领域成果结合其临床知识及经验,针对患者的实际愿望和价值观,据此总结提出循证要点,制定适合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完整的护理方案,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0]。本研究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分析原因,循证护理能够为患者制定最为适宜且具有科学性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时整改护理措施,保证其全面性和有效性,强化干预效果。同时该模式注重对患者神经、肢体等进行针对性康复锻炼,如早期协助屈膝、活动踝关节、半坐等康复训练动作,指导家属为患者肢体进行按摩;根据恢复情况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自行锻炼,如下床活动、伸舌、屈膝、屈肘、自主吃饭、穿衣等,通过上述康复锻炼均可促进神经系统或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另外,通过举办座谈会,让恢复较好的患者,分享康复经验,再加上言语的激励,能够使患者增强康复锻炼信心,激起患者对生活的热情和斗志,促进康复锻炼更好的实施,对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1]。护理后,试验组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可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这是因为循证护理干预不仅对患者机体进行护理,同时关注患者心理情绪;由于患者病情轻重度存在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心理情绪,而患者对疾病存在一定的恐惧、害怕等心理,使得不良情绪出现,影响护理措施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工作,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心理情绪,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利于病情恢复[12]。护理后,试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分析认为,通过循证护理模式的有效实施,能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试验组通过脑梗死相关知识的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引导其正确认识病情恢复,激发其康复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及康复过程,并指导其早期进行综合康复,利于神经、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13]。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予以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而可以改善其情感功能和精神状况,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14]。通过饮食干预及培养良好的作息,能够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15-18]。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对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还能够稳定患者心理情绪,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丽姣,杨松海,陈善鹏,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3,31(3):180-185.
[2]李雪梅,杨琴.NLR与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1):128-131.
[3]曾永占.急性脑梗死继发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研究,2023,31(3):82-85.
[4]王瑾.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并发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23,44(2):536-538.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4):252-265.
[6]徐阳,金凡夫,赵丽,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与收缩压变化值在颅内出血性转化中的预测价值[J].安徽医药,2021,25(2):250-254.
[7]钟姣红,李倩文,张琼仙,等.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30-132.
[8]吕奇志.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SF-36问卷评估[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2):85,96.
[9]郝晓静,王纳,乔双.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研究,2023,31(3):184-187.
[10]韩雪,刘芹芹,董雨枝.创新扩散理论下的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77-81.
[11]樊振梅,王春钚,谢婷,等.肢体协调辅助装置结合VR训练对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步态平衡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23,18(2):194-200.
[12]杨沙,卢琴,刘蕾.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神经科临床护理案例精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8):53.
[13]李娜.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2):171-173.
[14]王燕,陈剑英,张仙飞,等.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2):145-149.
[15]李龙恒,王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研究,2022,30(11):84-87.
[16]韩丹,康宏,于静.脑梗死后合并睡眠障碍者睡眠结构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4):373-376.
[17]刘莎.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6):124-126.
[18]吴丽芬.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12):170-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