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论文

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论文

7

2024-06-14 12:06:28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研究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emoglob

  【摘要】目的:研究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1周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均降低,研究组WBC、Hb、PLT、NEU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1周后,两组CD3+、CD4+、CD8+均降低,研究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研究组骨痛、发热、乏力、头痛头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选择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予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维持患者血常规水平及免疫功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十一味参芪片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乳腺癌化疗骨髓抑制血常规

  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疾病,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当前我国每年乳腺癌患者约有30万,发病数量呈上升趋势。造成患者发病的因素相对复杂,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临床症状,很容易导致病情持续恶化,并出现癌症病灶转移或扩散等情况[2]。现阶段,在针对乳腺癌的治疗中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而对于无法手术或者切除不彻底的患者还需要通过化疗的方式予以干预[3]。但是化疗药物在进入机体后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造成患者机体内白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降低,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4]。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帮助患者控制骨髓抑制程度,最大水平地维持患者生存质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调节人体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因子,通过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有效恢复患者骨髓造血水平[5]。而十一味参芪片则属于中成药,能够帮助患者补气健脾,从根源上为患者补充元气,对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干预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6-7]。因此,本文将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十一味参芪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纳入标准:均为女性;年龄&gt;18岁;经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癌;接受化疗治疗;基本信息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癌症病灶已扩散或转移;合并慢性疾病;合并器官衰竭情况。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47±6.83)岁;体重指数18~2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0.43±1.76)kg/m2;病理分期:Ⅱ期25例,Ⅲ期16例。对照组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8.11±6.12)岁;体重指数18~2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0.61±1.56)kg/m2;病理分期:Ⅱ期27例,Ⅲ期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3116,规格:250μg/瓶)治疗。在开始化疗后,为患者经皮下注射给药,每次注射剂量为2~5μg/kg,1次/d,在患者WBC水平10 000/mm3后停止给药。

  研究组给予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1)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方式和对照组相同。(2)十一味参芪片(吉林金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00029,规格:0.3 g/片)治疗,在患者化疗后开始用药,4片/次,3次/d,持续到患者化疗结束。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骨髓抑制发生率
       比较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骨髓抑制分为0~4级,其中0级为患者血常规指标正常;1级:WBC为(3~4)×109/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为95~100 g/L,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为(75~100)×109/L;2级:WBC为(2~3)×109/L,Hb为80~95 g/L,PLT为(50~75)×109/L;3级:WBC为(1~2)×109/L,Hb为65~80 g/L,PLT为(25~50)×109/L;4级:WBC&lt;1×109/L,Hb&lt;65 g/L,PLT&lt;25×109/L。

  1.3.2血常规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常规指标。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试,指标包括WBC、Hb、PLT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

  1.3.3免疫功能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免疫功能。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经流式细胞仪检验,指标包括CD3+、CD4+、CD8+。

  1.3.4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包括骨痛、发热、乏力、头痛头晕,每项评分0~6分,评分越高则不良反应越严重,在治疗1周后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论文

  2.2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WBC、HB、PLT、NE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1周后,两组WBC、Hb、PLT、NEUT均降低,研究组WBC、HB、PLT、NEU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论文

  2.3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1周后,两组CD3+、CD4+、CD8+均降低,研究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论文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骨痛、发热、乏力、头痛头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论文

      3讨论

  乳腺癌主要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癌,导致患者发病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现阶段尚未完全找到乳腺癌发病的确切原因,但已发现诱发乳腺癌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例如身体肥胖、饮食不健康、过度摄入高脂食物等[8-9]。发病早期患者不会出现特殊的临床症状,容易与其他乳腺疾病产生误诊或者漏诊,当患者进入乳腺癌中晚期时患者会出现厌食、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贫血、发热等情况[10-11]。在当前的临床医学中,化疗药物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骨髓功能受到影响,造成白细胞及血红蛋白等含量降低,患者身体免疫功能受到负面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需要及时予以治疗干预,帮助患者有效抑制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12]。

  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人体自身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一致,在进入机体后能够促进骨髓中粒系造血功能,并进一步增加人体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有效恢复患者体内免疫细胞数量,达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13]。但是在实际的治疗中,单一使用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进行干预无法从根源上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因此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予以联合治疗[14]。从中医角度分析,乳腺癌属于“乳岩”的范畴,是由于淤血、热毒侵袭肝、脾、肾等脏腑器官造成,而通过化疗治疗时会导致身体肝、脾等器官受损,导致气血亏虚、精髓不生,因此需要为患者清热解毒、疏肝健脾、补气养血[15]。十一味参芪片属于补益类中成药,具有消热解毒、疏肝健脾、利胆化瘀的效果。药方中主要包括人参、黄芪等十一味中药材。其中人参、黄芪为君药,人参属于补气药具有补益元气,生津养血的作用;黄芪亦属于补气药,可以为患者补气升阳,行滞通痹[16]。当归、熟地黄为臣药,均属于补血药,其中当归为补血首选,具有甘温补润、补血活血;熟地黄能够为患者补血滋阴,益精填髓[17]。天麻、泽泻、决明子、细辛、鹿角、菟丝子、枸杞子等为佐药,能够为患者补肝益肾。全方合用能够为患者补气养血,填津生髓,有效缓解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情况。文中数据显示:研究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8.05%,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97.56%。於典等[18]在针对9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选择中药为化疗患者进行干预能够进一步恢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可能性,其中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4.49%(12例),低于对照组的46.94%(23例),结果与本文研究一致。在十一味参芪片中,当归、熟地黄等药物能够进一步为患者补血养血,促进血红蛋白水平恢复,而天麻、泽泻等药物具有填津生髓的效果,在进入机体后能够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提升患者白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19]。数据提示:治疗1周后,两组WBC、Hb、PLT、NEUT均降低,研究组WBC、Hb、PLT、NEUT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两组CD3+、CD4+、CD8+均降低,研究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十一味参芪片中人参、黄芪等药物能够为患者补充元气,恢复病情及治疗造成的体力消耗,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此外,通过中药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消热解毒、疏肝健脾,进一步消除患者由于化疗产生的骨痛、身体乏力、头痛等不良情况[20]。数据显示:研究组骨痛、发热、乏力、头痛头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十一味参芪片及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乳腺癌化疗干预中能够起到显著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通过十一味参芪片及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展开辅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骨髓抑制,维持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及免疫功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娟娟,梁丽春,孔之华.健脾补肾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3):1366-1369.

  [2]陈木兰,何朝光,黄静,等.长短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乳癌化疗后骨髓保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3):324-327.

  [3]段帅,郭晨明,李慧芳,等.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8-11.

  [4]徐炎,田娟,关如东.自拟补肾生血汤联合rhG-CSF治疗乳腺癌伴骨转移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疗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21):3658-3661.

  [5]罗杰美.rhG-CSF预防性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135-137.

  [6]帕提古丽·加帕尔,余燕民,李春阳,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医药改善乳腺癌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用药规律分析[J].河南中医,2022,42(6):873-877.

  [7]常敏.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应用益气生血汤治疗对KPS评分与G-CSF、IL-11水平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9):1322-1324.

  [8]曲隽渊,李正,张华一,等.不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防治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4):4299-4301.

  [9]苏惠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支持治疗在乳腺癌化疗后使用的时机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6):2831-2832.

  [10]许素真,陈淑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在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3):550-551.

  [11]付亚斐,郭智涛,吴玢.益气通脉利水方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9):44-46.

  [12]贾润霞,董旭辉,刘明.加味逍遥汤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副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7):1326-1329.

  [13]于伟伟,刘爱霞,郭晨辉.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4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分析[J].上海医药,2021,42(21):35-36,80.

  [14]马娜,韩晓东,刘伟,等.健脾扶正润燥汤联合针刺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22):5466-5469.

  [15]李思雨,季亚婕,张馨月,等.温肾升白方结合艾灸对乳腺癌化疗性骨髓抑制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1):2945-2950.

  [16]陈明明,郭旭,熊乙霓,等.培元固本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2,43(8):1049-1051.

  [17]曹旭,王勇飞,陆玉峰.养血扶正膏对乳腺癌CAF方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患者外周血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2):179-182.

  [18]於典,杜莉琴,王希,等.参芪扶正丸联合穴位注射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J].新中医,2022,54(16):139-143.

  [19]马璐,王晓培,杨鑫,等.归芍升白方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1,44(6):28-33.

  [20]郑雯,吴玉华.归脾汤加减防治乳腺癌手术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9):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