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急诊介入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论文

急诊介入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论文

2

2024-06-12 13:50:5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 2021 年 9 月—2022 年 10 月单 县东大医院收治的 72 例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 36 例。对照组接受急诊胃镜治疗,研究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出血病灶检出率、康复时间、治疗效果、再出血 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出血病灶检出率为 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止 血时间、肠鸣音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10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72例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急诊胃镜治疗,研究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出血病灶检出率、康复时间、治疗效果、再出血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出血病灶检出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1个月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且病变部位坏死、穿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出血病灶检出率和总有效率,并能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急诊介入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病灶;再出血率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Severe Non 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CHEN Hongsheng,DING Chao,HUANG Rugu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8):5-8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severe non 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Method: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severe non 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ho admitted to Shan County Dongda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1 to October 2022 were included as the study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methods,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emergency gastroscopy treatment,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The detection rate of bleeding lesions,recovery time,treatment effect,rebleeding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detection rate of bleeding les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4.4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7.78%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hemostasis time,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4.4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5.00%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rebleeding rate at 1 week and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necrosis and perforation in the lesion si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severe non 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has a high bleeding lesion detection rate and total treatment efficiency,and can shorten patient recovery time,reduce therebleeding rate,reduce complications.

  [Keywords]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Non 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Bleeding lesion Rebleeding rate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 County Dongda Hospital,Shan County 274300,China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其中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占比较高。该病起病急、病情重,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急诊胃镜治疗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其在某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有限[2]。因此,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急诊介入治疗逐渐被应用于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急诊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栓塞或止血药物局部注射等方式止血,具有快速、安全、有效等优点[3]。然而,关于急诊介入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争议[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介入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005XpTbZly1hoypumf6aqj30u00u0h08.jpg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9月—2022年10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72例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急诊胃镜治疗)和研究组(急诊介入治疗),各36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和相关检查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24 h内接受治疗;凝血功能基本正常。排除标准:保守内科治疗;合并其他致命性疾病;有胃镜及介入治疗禁忌证;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疾病终末期。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4±10.2)岁;疾病种类: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急性胃炎10例,食管炎8例。研究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7.1±11.3)岁;疾病种类: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急性胃炎11例,食管炎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单县东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急诊胃镜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将胃镜插入患者的食道中,通过胃镜观察病灶的情况,包括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周围组织情况等。如果发现活动性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热凝、机械、药物等针对性止血方法。热凝止血可使用热凝器接触出血部位,通过高温将出血部位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机械止血可使用机械方法压迫出血部位,如使用止血夹夹闭出血部位,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药物止血可向出血部位注射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等,促进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未发现活动性出血,但根据病灶情况判断有可能发生再出血,采取注射药物、放置止血夹等预防性止血措施。研究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一侧股动脉,将血管鞘置入其中,保护动脉并置入导管和导丝。导丝配合导管超选至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行血管造影,了解血管分布和血流情况。使用DSA造影机进行造影,以清晰地显示血管和血流情况,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影剂,肾功能正常、异常患者分别选择碘海醇、碘佛醇、碘普罗胺、碘克沙醇。根据不同动脉的特征,以适当的速率和总量注射造影剂,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左动脉的注射速率为3 mL/s,注射总量为9 mL;肠系膜上动脉的注射速率为4 mL/s,注射总量为12 mL。若造影剂从血管内流出到组织或体腔,表明存在活动性出血,此时实施超选择性插管,将导管插入出血部位的血管中,并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微弹簧圈进行靶血管栓塞,以封闭出血部位的血管,阻止血流继续流失。若没有明显造影剂外溢征象,但根据临床症状怀疑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胃左动脉出血,进行经验性栓塞治疗,即根据临床经验和相关检查,对可能存在出血的动脉进行栓塞治疗。术后辅助应用内科药物跟踪治疗,进一步控制出血和缓解症状。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出血病灶检出率: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现的出血病灶数量,并计算出血病灶检出率。(2)康复时间:记录比较两组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3)治疗效果:根据临床表现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治疗后呕血、黑便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转阴,且未再出血为显效;治疗后呕血、黑便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转阴,但存在再出血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4)再出血情况:治疗后1周、1个月记录两组再次发生出血的病例数,并计算再出血率。(5)并发症:统计比较两组栓塞后病变部位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出血病灶检出率比较

  研究组出血病灶检出率为94.4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41)。

  2.2两组康复时间比较

  研究组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2.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两组再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1周、1个月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且病变部位坏死、穿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且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其致病因素包括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等[5]。患者发病后通常出现呕血、黑便、贫血等临床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休克[6]。常规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止血、抗酸、保护胃黏膜等方式来控制出血;内镜治疗是通过内镜下止血、注射药物等方式来治疗出血;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来达到止血目的[7]。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药物治疗起效慢,内镜治疗因出血导致视野不清晰或患者不配合治疗或全麻后导致误吸,外科手术创伤大、可能存在多部位出血及治疗适用范围有限等。因此,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出血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急诊介入治疗在诊断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急诊胃镜治疗虽可通过内镜观察到上消化道黏膜的情况,但诊断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内镜视野清晰度、医生经验和技术、患者生理状态等。在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下,出血部位和病因往往较为复杂,这使准确诊断更加困难。此外,胃镜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诱发出血、穿孔、误吸等并发症的可能[8]。急诊介入治疗在诊断方面的优势在于通过DSA,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部位和血管情况。DSA技术通过注射造影剂,能清晰地显示血管结构和病变情况,从而准确地判断出血部位和病因。具体来说,DSA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DSA技术能提供高分辨率和清晰度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速度大于0.5 mL/min病变的血管结构和病变情况。这使医生能准确地判断出血部位和病因,避免了因模糊的图像导致的诊断误差。(2)DSA技术能实时反映血管情况,使医生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判断出血部位和病因。这对急需快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3)DSA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局部麻醉下就可以完成,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具有较低的风险和副作用[9-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这一结果表明,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出血和促进患者康复,并优化治疗效果。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来控制出血,药物需要经过消化系统或血液循环才能到达出血部位,起效较慢,且效果难以保证。特别是对于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迅速控制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失血过多、休克等严重后果。急诊介入治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超选插管和栓塞治疗,将药物直接注入出血部位或栓塞病变血管,达到快速止血和减少出血量的目的。具体来说,介入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DSA技术找到出血部位,然后通过超选插管技术将导管插入出血部位的血管,随后将栓塞药物注入血管或栓塞病变血管,从而快速止血并减少出血量[11]。这种方法可以直接针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和效果不显著的问题。此外,急诊介入治疗还可以通过局部用药的方式,将药物直接注入出血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止血效果。如可以将止血药物、抗炎药物等通过导管注入出血部位的血管,以达到快速止血和减少出血量的目的[12]。最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后1周、1个月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且病变部位坏死、穿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急诊介入治疗可以降低再出血率,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急诊介入治疗降低再出血率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栓塞病变血管,消除出血源,减少再出血的风险。介入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DSA技术找到出血部位的血管,然后通过动脉栓塞技术将栓塞药物注入血管,从而堵塞血管,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出血源,减少再出血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相比之下,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缓解症状和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法来控制出血,难以消除出血源,容易导致再出血的发生。这是因为药物治疗只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而无法直接针对出血源进行干预。即使症状得到缓解,出血源可能仍然存在,容易导致再出血的发生。此外,介入治疗还可以将止血药物、抗炎药物等通过导管注入出血部位的血管,以达到快速止血和减少出血量的目的,这也有助于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急诊介入治疗能减少病变部位坏死、穿孔的原因主要是该方案采用微创技术,并借助导管、导丝等器械,在DSA引导下,精确到达病变部位,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能快速控制病情发展,优化治疗效果[13]。加之急诊介入治疗采用的局部药物注入技术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止血效果,进一步降低病变部位坏死、穿孔发生率。

  综上所述,急诊介入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出血病灶检出率和总有效率,并能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刘小娟,文武.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医学,2020,48(3):325-328.

  [2]张信娟,田尧.内镜下注射血凝酶联合金属钛夹治疗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12):1375-1378.

  [3]邢红梅.内镜下金属钛夹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787-789.

  [4]黄敏,占义军,高召.消化内镜诊疗联合Rockall评分系统在急诊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2):187-190.

  [5]刘畅,刘亚军.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治共识(2019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11):17-23.

  [6]李德忠,邹振武,周发伟,等.内镜在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18(8):617-619.

  [7]陈松,史键山,吴梅秋,等.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22,50(7):757-759.

  [8]洪依萍,韦炜,丁进,等.超早期急诊胃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研究[J].胃肠病学,2020,25(10):611-613.

  [9]钟小莉,王懿.消化内镜止血术在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2):24-25.

  [10]钱欧,庄则豪,徐兰英,等.内镜下OTSC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回顾性对照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7):549-552.

  [11]金丽雯,胡君伟,王淼,等.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20,35(S1):108-110.

  [12]杨艳华,贺建华,游玉峰.消化内镜止血术在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9,40(11):1594-1597.

  [13]李韶华,谢华红,幺立萍,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注射止血治疗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9,25(11):1846-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