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对早产剖宫产产妇的影响论文

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对早产剖宫产产妇的影响论文

4

2024-06-12 10:45:5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探究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对早产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南京明基医院接收的105例早产剖宫产产妇,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2)和试验组(n=53)。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恢复状况(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娩自我效能感[简化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母亲角色适应能

  【摘要】目的:探究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对早产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南京明基医院接收的105例早产剖宫产产妇,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2)和试验组(n=53)。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恢复状况(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娩自我效能感[简化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结果:试验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VAS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CBSEI-C32各项评分及角色认同、照顾行为和亲子依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感知护理下全程陪伴模式能显著改善早产剖宫产产妇的产后恢复状况,降低疼痛感,缓解心理焦虑和抑郁,增强分娩自我效能感,提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

  【关键词】行为感知护理;全程陪伴模式;早产剖宫产;产后恢复;自我效能

  Influence of Whole-course Companion Model under Behavioral Perceptual Nursing on Preterm Cesarean Section/ZHANG Xinxin,LI Lingyu,HE Na.//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7):104-108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whole-course companion model under behavioral perceptual nursing on preterm cesarean section.Method:A total of 105 preterm cesarean section cases admitted to Nanjing BenQ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52)and experimental group(n=53)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e whole-course companion model intervention under behavioral perceptual nursing.The postpartum recovery status(anal exhaust recovery time,first lactation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pain[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core],psychological mood[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and childbirth self-efficacy[childbirth self-efficacy inventory(CBSEI-C32)]maternal role adaptation(maternal role adaptation questionnaire)between the two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The anal exhaust recovery time,the first lactation time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intervention,VAS score,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intervention,CBSEI-C32 scores,role identity,caregiving behavior and parent-child attachment scor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whole-course companion model under behavioral perceptual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ostpartum recovery status of preterm cesarean section women,reduce pain,relieve psychologic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enhance the self-efficacy of childbirth,and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mother's role.

  [Key words]Behavioral perception nursing Whole-course companion model Preterm cesarean section Postpartum recovery Self-efficacy

  First-author's address:Nanjing BenQ Hospital,Nanjing 210006,China

  早产剖宫产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干预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母婴安全,但也给产妇带来了一系列的身心健康挑战[1]。产后恢复缓慢、疼痛管理不当、心理情绪波动及母亲角色适应困难等问题,常常影响产妇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尽管传统的产后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帮助,但由于缺乏个性化和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其效果往往有限,无法全面满足早产剖宫产产妇复杂多变的需求[3]。鉴于此,本研究引入了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该模式以产妇的行为反应和心理状态为基础,通过全面而细致的陪伴和支持,旨在创建一个更为安全、舒适的产后恢复环境[4]。本文探讨行为感知护理下全程陪伴模式对早产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期望能够为早产剖宫产产妇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产后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005XpTbZly1hoypump1caj30u00u0dvj.jpg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南京明基医院接收的105例早产剖宫产产妇。纳入标准:(1)确诊早产且行剖宫产;(2)无严重并发症或慢性疾病。排除标准:(1)多胎妊娠;(2)产前已有严重心理疾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2)和试验组(n=53)。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将105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2例,试验组53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45±3.21)岁;孕周28~37周,平均孕周(34.56±1.29)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26例。试验组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67±3.18)岁;孕周29~36周,平均孕周(34.62±1.34)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京明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定期检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同时监测子宫复旧情况和阴道出血量。定期观察伤口愈合状态,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以预防感染。根据疼痛评估结果,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医嘱的其他镇痛药物,并教育产妇进行深呼吸和放松技巧以辅助减轻疼痛。提供早期肠内营养,鼓励母乳喂养,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建议,确保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提供情绪支持,解释护理程序,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并促进母婴亲子关系的建立。提供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恢复指导及避孕咨询,帮助产妇理解和适应其新的母亲角色。

  试验组接受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干预。(1)全面初步评估:密集监测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指标,利用心理工具评估情绪状态,综合考量家庭及社会背景,为定制健康教育打基础。(2)行为感知监测:记录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睡眠质量、食欲变化和社交互动等,关注任何突出的行为变化或模式,如面部紧张、烦躁不安或退缩沉默。通过产妇的行为变化及时捕捉疼痛信号,包括呻吟、握紧床单、频繁变换体位等。同时,注意产妇在心理层面的变化,如焦虑表现、眼神回避、沟通模式变化等,确保能及时响应其需求。(3)个性化疼痛管理计划:依据疼痛评分调节镇痛药物,同时运用冷热敷、音乐疗法等非药物疗法辅助疼痛控制,定期评估并鼓励产妇主动参与疼痛管理。(4)心理支持与干预:提供持续而深入的情感支持,定期与产妇进行交谈,了解她的感受和担忧,通过倾听、同理和鼓励建立信任关系。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提供深度放松训练、焦虑管理和情绪支持等个性化心理干预。(5)健康教育和能力提升:向产妇和家属提供详细的术后恢复信息,包括伤口护理、个人卫生、活动限制和营养建议。提供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母乳喂养技巧的指导,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乳房护理和喂养频率等。(6)并发症预防: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识别产妇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因素,如个人或家族病史、术中情况和早产特有的风险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例如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产妇,重点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产妇,强调伤口护理和卫生管理。定期教育产妇和家属关于早产和剖宫产后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早期症状,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识别问题并寻求帮助。同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并发症,可以迅速有效地进行干预。(7)病房管理: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控制访客流量和时间,以减少感染风险。根据产妇的需求调整病房的温度、湿度和光线,提供适宜的床铺和枕头,确保她们能够有一个舒适和安静的休息环境。在进行任何检查或治疗时,详细解释其目的和过程,耐心回答产妇和家属的疑问,确保他们对治疗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和配合。同时,尊重产妇的隐私和个人选择,提供隐私保护措施,如隐私帘或屏风。(8)康复护理:从产妇入院的第1天起,就开始规划她们的康复过程。根据个体情况,设计早期康复计划,包括适当的体位调整、床上活动、呼吸练习和早期下床活动。定期评估产妇的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逐步增加康复活动的强度和范围。提供专业的营养支持,根据产妇的体质和术后恢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她们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的恢复和乳汁分泌。同时,为有母乳喂养需求的产妇提供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和支持。(9)一对一全程陪伴:为每位产妇分配1名经过专业培训的责任护理人员,负责提供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和支持,确保产妇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这名护理人员负责实施上述所有护理计划,密切监测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护理策略,确保产妇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不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还是产妇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的来源。通过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妇的需求和期望,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10)出院规划:为即将出院的产妇提供详尽的指导和健康教育,涵盖家庭康复细节、问题应对和寻求帮助的时机,并介绍相关的社会资源和支持服务。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产后恢复状况:记录并比较两组肛门排气恢复、初次泌乳和住院的时间。(2)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评分表通常为0~10分,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极度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知越强烈[5]。(3)心理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SAS评估包括了诸如心悸、手部冷汗、口干等症状。所有项目的总分乘以1.25后得到标准分,满分10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6]。而SDS包含20个条目,如对生活兴趣的减少、早醒、食欲不振、感到身体疲惫等。评分方法同SAS,总分乘以1.25并取整数后,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7]。(4)分娩自我效能感:使用简化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来评估产妇对分娩过程的信心和能力感。包含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期望2个方面,均包含16个条目,共有32个条目,采用1~10分评分法,总分32~320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8]。(5)母亲角色适应能力:采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评估母亲适应新角色的能力。该问卷涵盖了角色认同(满分50分)、照顾行为(满分25分)和亲子依附感(满分25分)3个方面,总分越高,表示产妇的角色适应能力越强[9]。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后恢复状况比较

  试验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2.2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VAS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2.3两组干预前后CBSEI-C32评分和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CBSEI-C32评分和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CBSEI-C32各项评分及角色认同、照顾行为和亲子依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3讨论

  早产剖宫产是指妊娠未足37周即需通过剖宫手术分娩的情况,这类产妇面临的身体和心理挑战比常规妊娠更为复杂和多样[10-12]。早产剖宫产产妇的恢复过程不仅涉及身体功能的恢复,还包括心理状态的调适和母亲角色的适应[12-13]。传统的产后护理通常集中于身体健康的恢复,而在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支持相对有限[14-15]。近年来,医学界对于提升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质量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探索。其中,行为感知护理和全程陪伴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将个性化护理和持续性关怀相结合,为早产剖宫产产妇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细致的支持[16-17]。行为感知护理着重于通过观察和评估产妇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响应其需求,从而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护理干预。而全程陪伴模式则强调在整个产后恢复期间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关怀和支持,确保她们在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照顾[18]。因此,本文深入探讨行为感知护理结合全程陪伴模式对早产剖宫产产妇的应用效果,希望为早产剖宫产产妇的护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产后恢复状况、疼痛情况、心理情绪、分娩自我效能感及母亲角色适应能力的评估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是由于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通过一对一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使产妇能够在安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更快地恢复。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早期活动指导加速了身体功能的恢复,而情感支持和心理干预则减轻了产妇的压力,促进了整体恢复。同时,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干预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恢复过程中的问题,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胡靓雯等[19]研究已发现护理行为感知与一对一全程陪伴模式相结合,能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获得产妇的高满意度。干预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归因于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中综合疼痛管理计划的有效实施。个性化的疼痛评估和管理策略,包括适时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确保了针对性和及时性的疼痛控制。同时,持续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也可能间接减轻了产妇的疼痛感知。干预后,试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有效减轻了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这可能得益于模式中针对心理健康的综合干预,包括心理评估、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持续的情感支持。这些干预帮助产妇更好地理解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增强了她们应对术后压力和不确定性的能力。陈志芳等[20]研究已表明全程陪护可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缩短生产过程,减轻疼痛。试验组CBSEI-C32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参与全程陪伴模式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感到更加自信和有能力。这一结果源自模式中的健康教育和能力提升措施,使产妇对分娩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际训练增强了应对分娩的技能。同时,全程的一对一陪伴和支持也可能增强了产妇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试验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也高于对照组,说明行为感知护理下的全程陪伴模式有助于提升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的能力。通过提供母乳喂养支持、新生儿护理指导及情感和心理支持,该模式帮助产妇建立了母亲身份,增强了她们照顾新生儿的信心和能力。同时,持续的观察和反馈也为产妇提供了宝贵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她们及时调整和优化照顾行为。

  综上所述,行为感知护理下全程陪伴模式应用于早产剖宫产产妇中不仅有利于产后恢复,还能够减轻疼痛、缓解心理压力,提高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母亲角色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艳红,何艳芳,张宝霞,等.HAPA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健康水平、分娩自我效能感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6):876-881.

  [2]汪东洋.支持性干预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2):160-163.

  [3]许超,周方艳,卢娅萍,等.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对二次以上剖宫产产妇孕期心理压力源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94-97.

  [4]何丽君,黄伟,冯苗倩,等.护理行为感知模式在妊娠合并高血压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0):117-120.

  [5]孟垂霞,董文文.孕产妇围孕期抑郁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7):130-132.

  [6]徐建平,王晓鸣,顾水琴,等.晚期早产剖宫产术中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出生“黄金小时”健康指标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2(8):560-564.

  [7]李海莲,刘晓倩,褚丽敏,等.个性化综合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所分娩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1):156-159.

  [8]刘婵,王丽,窦亚兰,等.早产儿母乳宏量营养素和总能量横断面调查[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1,16(4):301-305.

  [9]邵倩,李蕊.13例妊娠合并大动脉炎产妇围产期护理[J].护理学报,2019,26(6):60-63.

  [10]王小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焦虑和抑郁情绪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2):229-232.

  [11]冯立雪,张永梅,李国芸.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首次剖宫产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4):517-522.

  [12]冯银宏,钱晶晶,宋学军.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2):92-96.

  [13]曲延诺,曲媛媛,王蕾.产科护士主导的家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在高龄经产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33):2561-2567.

  [14]代庆林,马加锐,陶莹秀.导乐陪伴分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产道损伤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3,44(6):622-626.

  [15]郑佳颖,张静,李鹏,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的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2):1427-1434.

  [16]吴晓蕾,张月珍,戴亚端.早产初产妇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延续管理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1,36(4):86-90.

  [17]谢文池,王正新,阮永兰,等.基于孕乐宝平台的分阶段联合吸奶法在早产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6):1521-1524.

  [18]谢巧庆,何春梅,郭志东,等.心理韧性在早产初产妇产后负性生活事件与产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J].现代临床护理,2022,21(9):28-34.

  [19]胡靓雯,黄智清,申黎.护理行为感知结合一对一全程陪伴模式在胎膜早破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2):97-100.

  [20]陈志芳,吴宏荷,缪剑霞,等.全程陪伴模式联合分娩镇痛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8):9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