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镇静深度的影响论文

2024-06-05 14:31:10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老年患者也逐渐增多,老年患者手术风险明显增大,主要原因为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减弱、体质较差、身体耐受力明显降低,而且还可能合并有多种心血管疾病[1]。麻醉诱导主要是为了让患者可以清醒着到开始手术[2]。对患者充分镇静可以消除患者恐惧感,减轻疼痛同时松弛肌肉,麻醉诱导期间患者可能会发生呕吐、反流、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寻找有效的安全麻醉诱导方式非常重要。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2*年1月—2*21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1*例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诱导剂量为*.3 mg/kg,对照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诱导剂量为*.2 mg/kg。比较两组达到深度麻醉时间、生命体征、不良反应、药物补救情况。结果:观察组达到深度麻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两组心率、每搏量指数、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观察组药物补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结论:高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应用于老年患者后起效速度更快,不会对患者生命体征造成严重影响,且药物补救概率低。
【关键词】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镇静深度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老年患者也逐渐增多,老年患者手术风险明显增大,主要原因为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减弱、体质较差、身体耐受力明显降低,而且还可能合并有多种心血管疾病[1]。麻醉诱导主要是为了让患者可以清醒着到开始手术[2]。对患者充分镇静可以消除患者恐惧感,减轻疼痛同时松弛肌肉,麻醉诱导期间患者可能会发生呕吐、反流、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寻找有效的安全麻醉诱导方式非常重要。当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麻醉诱导药物有瑞马唑仑、依托咪酯、丙泊酚。本次研究对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镇静深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2*年1月—2*21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的老年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5~75岁;(2)术前清醒,择期手术且需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Ⅱ级,气道分级Ⅰ级、Ⅱ级;(4)心肝肾功能正常;(5)愿意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2)存在严重心律失常或者是窦性心动过速;(3)高血压≥2级,合并有休克、低血压;(4)对麻醉药物存在过敏反应;(5)长期使用镇静剂、麻醉性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6)意识障碍、精神异常;(7)存在肾上腺疾病、内分泌类疾病、代谢类疾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65~75岁,平均年龄(68.1±2.3)岁;体重5*.5~71.3 kg,平均体重(57.5±3.5)kg;手术时间*.9~2.1 h,平均手术时间(1.4±*.4)h。观察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65~75岁,平均年龄(68.3±2.2)岁;体重51.*~71.5 kg,平均体重(57.3±3.3)kg;手术时间1.*~1.9 h,平均手术时间(1.5±*.4)h。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1.2方法
1.2.1手术准备两组均在常规全麻下进行手术,进入手术室后安静仰卧并对外周静脉通路开放,同时进行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电监护,诱导前给氧3 min。
1.2.2麻醉诱导对照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9**34,规格:36 mg)*.2 mg/kg进行麻醉诱导,将36 mL的氯化钠溶液(广州珠江制药厂,国药准字H44*25125,规格:2*mL∶24 g)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2 mg/kg混合后为患者静脉推注,在3*min内完成。观察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3 mg/kg进行麻醉诱导,将36 mL的氯化钠溶液甲苯磺酸瑞马唑仑*.3 mg/kg混合后为患者静脉推注,在3*min内完成。当BIS<6*后继续为患者静脉推注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83*42,规格:5 mL∶1*mg)*.1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54171,规格:1 mL∶5*μg)*.4μg/kg,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达到气管插管条件后进行插管操作。
1.2.3补救方法
两组麻醉诱导期间对各项情况密切观察,如果BIS一直>6*,继续静脉注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每次给药*.*5 mg/kg,间隔给药时间>1 min。如果连续注射3次依然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则要联合其他麻醉药物诱导。诱导期间如果平均动脉压(MAP)升高>2*.*%,静脉推注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乌拉地尔(Takeda Austria GmbH,国药准字HJ2*16*363,规格:5 mL∶25 mg)5 mg;如果下降>2*.*%,静脉推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23366,规格:2 mL∶2*mg)2 mg;对心率<5*次/min的患者静脉推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2*324,规格:*.3 mg)*.25 mg。血氧饱和度<9*.*%的患者面罩加压辅助呼吸,整个过程中做好相关监护与数据记录。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达到深度麻醉时间及深度麻醉时患者的生命体征,主要有心率、每搏量指数、MAP。(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低血压、低氧血症、注射痛、心动过缓。(3)比较两组药物补救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达到深度麻醉时间、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达到深度麻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两组心率、每搏量指数、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见表2。
2.3两组药物补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药物补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患者不断增多,老年患者因为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不断增加,使得患者在进行麻醉手术时面临巨大的挑战[4]。不仅要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而且还要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麻醉技术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多种新型麻醉药物也不断出现[5]。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镇静药物,其具有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的优势,不足之处还更少[6]。有关研究显示,甲苯硫酸瑞马唑仑内有一种突破性化学实体,可能会成为镇静方面的新型药物,但是该药物还没有上市,临床相关研究也没有确定最佳注射剂量,不同患者、不同手术类型对于麻醉药物剂量的选择也是不同的[7]。
麻醉诱导在麻醉过程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瑞马唑仑、依托咪酯、丙泊酚均是临床常用麻醉诱导药物,但是为了确保临床麻醉诱导患者的安全性,对药物效果与麻醉方式进行分析非常重要[8]。丙泊酚是临床静脉麻醉使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优势为起效快、作用强、患者苏醒更快,且苏醒后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是会对循环系统会造成抑制[9]。麻醉诱导时会导致患者氧耗量降低、心肌血液灌注下降、血压下降等,如果药物剂量过大,还会导致呼吸抑制、心脏骤停等[1*]。依托咪酯优势为起效快,但是在使用后患者会产生注射部位疼痛感,有的患者则会发生轻*呕逆、肌震颤,手术后还容易发生局部血栓性静脉炎、恶心呕吐等[11]。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短效GABAa受体激动剂,优势为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可控性更好,在麻醉诱导期间安全性与可靠性更高[12]。使用的瑞马唑仑剂量不同,起效速度也会存在差异[13]。
结果显示,观察组达到深度麻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心率、每搏量指数、MAP比较,无显著差异;因此,高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应用于老年患者后起效速度更快,对患者生命体征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作为一种新型短效镇静麻醉药物,可以对神经元兴奋性进行降低,注射1 min后就可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不会经过肝脏代谢,在体内不会聚集,滞留时间也更短。其具备丙泊酚与咪达唑仑两种药物优势,而不良反应更少,起效更快,对机体造成的刺激更小,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影响[14]。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间非常适用。但是临床相关研究中,对瑞马唑仑的最佳剂量依然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普遍认为在*.*75~*.3**mg范围内是较好的,随着剂量不断增加,可以加深镇静深度[1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因此,高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应用于老年患者后不会引发更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循环呼吸系统产生的影响比较小,使用安全性较高。依托咪酯是一种咪唑类静脉麻醉药物,麻醉机制主要与提高γ-氨基丁酸(GABA)作用有关[16]。老年患者多进行低剂量诱导。麻醉诱导时,其可以在1 min内就发挥作用,不会对心肌收缩功能、交感神经张力产生影响,作用时间比较短,因此,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比较小,安全性也较高。但是其在诱导气管插管时无法对心率骤升、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进行抑制,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术后恶心呕吐、抽搐、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17]。因此,临床上不会单独使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常常与丙泊酚复合或者是与其他麻醉药物复合使用。为减少两者单独使用的不足,临床上将丙泊酚与依托米脂联合使用到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应激反应与血流动力学变化[18]。这是因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减轻对患者循环系统抑制作用,降低心血管应激反应。但是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会导致心动过缓、低血压、注射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寻找新型的麻醉药物非常重要。瑞马唑仑凭借着起效快、镇静效果更好、血药浓度到达时间更短等优势在临床得到了较好的使用[19]。该药物可以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患者遗忘现象发生。同时,瑞马唑仑失效快、半衰期比较短,患者麻醉后身体恢复时间更短。该药物通过肾脏排泄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更小[2*]。故瑞马唑仑作为一种新型麻醉诱导药物,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是比较适合使用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药物补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高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应用于老年患者后可以减少药物补救。分析原因为:高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起效更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血药浓度,且镇静效果比较好,进而可以有效减少药物补救,且最终的麻醉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应用于老年患者后起效速度更快,不会对患者生命体征造成严重影响,且药物补救概率低,最终可以确保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安全性。但是,本次研究因为研究的时间较短、选择的患者较少等因素影响,导致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结果也有一定的不准确性,故今后我们会延长研究时间、选择更多的患者样本,减少各种因素影响,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论证,确保结果准确、可*。同时,期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临床更好地将高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应用于老年患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临床其他相关研究学者一定的指导意义。相*在以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临床老年患者麻醉中会得到更好的使用。
综上所述,高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应用于老年患者后起效速度更快,不会对患者生命体征造成严重影响,且药物补救概率低。
参考文献
[1]周磊,杨冯睿.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镇静深度的影响[J].医药前沿,2*21,11(13):121-122.
[2]CHO A,LEE H,KIM H,et al.Microvascular reactivity measured by dynamic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ollowing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in healthy patients:observation of age-related chan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21,18(5):1*96-11*3.
[3]邹启荣,全守波.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镇静深度的影响分析[J].健康忠告,2*22,16(21):45-47.
[4]TAKALDRAN Y,EN Z,AKN T,et al.Effect of anesthesia induction on cerebral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an observational study[J].Brazilia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English Edition),2*21,71(3):241-246.
[5]陶勇,李琼,孙婷婷,等.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镇静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22,51(9):15*6-151*,1515.
[6]HOWARD L W,DEMAERSCHALK B M,CHONG B W,et al.Does general anesthesia compared with conscious sedation result in better outcome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vascular therapy?[J].The Neurologist,2*21,26(2):47-51.
[7]朱伟波,于建民,王建越,等.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经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者抗感染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22,21(22):2462-24*.
[8]BREEL J,SCHEFFER G J,BULTE C S E,et al.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poned elective surger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TRACEⅡ):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BMJ Open,2*22,12(6):144*-1449.
[9]张庆洪,刘洋,马达,等.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22,2*(22):33-37.
[1*]MORADKHANI M,HEJRI P,NADRIS,et al.Effects of adjuvant Ketamine on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for the cesarean section[J].Current Reviews i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2*21,16(2):197-2**.
[11]张阳,席彪,沈美君,等.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手术镇静及术后即刻认知功能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22,43(23):2213-2216.
[12]LIU Y,HE S,ZHOU S.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on circulation and stress respons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hysterectomy[J].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2*21,13(5):5294-53**.
[13]王安琪,王中玉,王朝阳,等.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下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22,36(12):1281-1286.
[14]QIU Q,SONG X,SUN C,et al.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on postoperative melatonin secretion in 4-to 6-year-old children with snoring[J].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2*21,41(1):128-134.
[15]王调兰,沈翔,江琳,等.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镇痛镇静效果及对受术者应激反应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23,31(2):257-262.
[16]AKAI M A,GKSU E,BAYAR L,et al.The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general and regional anesthesia on postoperative pain in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surger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rospective study[J].Dokuz EylülÜniversitesi Tıp FakültesiDergisi,2*21,35(1):71-77.
[17]许韩波,黄燕洪,庄琳琳,等.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全身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医疗装备,2*21,34(8):48-5*.
[18]XIA Y,SUN Y,LIU J.Effects of dezocine on PAED scale and Ramsay sedation scor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NUSS procedure[J].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2*21,13(5):5468-5475.
[19]刘文斌,张继青,黄生辉,等.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肩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甘肃医药,2*21,4*(7):6*2-6*4.
[2*]ZHANG J,SUN X,LIU Y,et al.Effects of three anesthesia methods on inflammation,oxidative stress,analgesia and cogni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receiving hip replacement[J].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Noisy-le-Grand,France),2*22,68(2):1*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