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8

2024-06-05 14:29:00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由长期吸烟或暴露于有害物质引发的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1]。COPD不仅严重影响肺功能,还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在传统的COPD治疗中,护理主要侧重于基础生活支持和药物治疗,但常忽视了患者全面康复的需求[2]。特别是对于因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传统护理方法在提升呼吸功能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有限[3]。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通过*训练、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等多方面手段,旨在全面提升COPD患者的肺功

  【摘要】目的:探究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21年1月—2*22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收治的1**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6分钟步行测试(6MWT)距离、呼吸频率、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临床慢阻肺问卷(CCQ)评分、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FEV1、FVC高于干预前,6MWT距离长于干预前,呼吸频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FEV1、FVC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干预3个月后,两组mMRC评分、CCQ评分、CA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干预3个月后,两组按时服药、规律*、饮食控制、并发症预防、随访监测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结论: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呼吸状况及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肺康复训练,综合护理,自我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由长期吸烟或暴露于有害物质引发的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1]。COPD不仅严重影响肺功能,还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在传统的COPD治疗中,护理主要侧重于基础生活支持和药物治疗,但常忽视了患者全面康复的需求[2]。特别是对于因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传统护理方法在提升呼吸功能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有限[3]。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通过*训练、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等多方面手段,旨在全面提升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更全面地满足了COPD患者的各项需求,显著提升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整体康复效果,为COPD的综合性护理提供了有效的新方向[4]。本研究引入了肺康复训练与综合护理的结合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21年1月—2*22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收治的1**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标准:(1)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有呼吸衰竭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2)未接受肺部手术治疗;(3)无长期依赖机械通气治疗的历史。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2)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3)过敏史或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手段过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例。研究组男3*例,女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36±7.25)岁;体重指数19~2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4.68±2.57)kg/m2;合并症: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22±7.21)岁;体重指数19~2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4.52±2.49)kg/m2;合并症:高血压18例,糖尿病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基本生活护理强调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环境,辅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同时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以维持患者基本生活质量。呼吸支持护理作为核心环节,涵盖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定期检测及适宜的氧疗干预。药物管理遵循精准医学原则,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计划,包括雾化吸入、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炎、解痉药物,同时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确保治疗的最佳效果与患者安全。营养支持侧重于提供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均衡饮食,以满足患者代谢需求,减轻呼吸系统的负担。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支持,减轻疾病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环节向患者及家属普及COPD相关知识,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疾病监测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应对并发症,减少慢性疾病的长期影响。

  研究组接受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1)肺康复训练:①有氧*,初始以慢速步行开始,逐步增加速度至患者最大耐受极限,然后进行2*min的步行测试,速度设定为最大耐受速度的5*%,并根据患者心率和呼吸情况调整。锻炼从5 min/次开始,隔日增加一次时长,逐渐增至2*~3*min/次。使用手机节拍器软件帮助控制步行节奏。②上肢抗阻锻炼,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起始重量以连续举重1*次为准),针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小肌、背阔肌、胸大肌、菱形肌和三角肌进行锻炼。3次/周,1*~15 min/次,根据患者适应性逐渐增加重量。③膈肌呼吸康复训练,在安静环境下半坐位进行,通过鼻子深吸气使腹部凸起,然后通过口呼气使腹部收缩。腹式呼吸训练15次/d,以增强膈肌功能和改善通气效率。(2)综合护理干预:①护理计划的综合制定,基于专业团队对患者病情的详细分析(包括病史、目前状况、合并症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涵盖呼吸支持、药物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支持等。②病房环境管理,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良好,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消毒,严格控制访客,减少交叉感染风险。③日常基础护理,准备充足的呼吸支持设备和物资,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及时调整治疗措施。④口腔和气道护理,每日进行口腔清洁,特别注意长期卧床或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对有痰液积聚的患者定时进行胸部叩击和翻身,帮助排痰。黏稠痰液患者及时吸痰,减少呼吸道阻塞风险。定期检查气管导管,确保正确位置,保持气道湿化,预防痰液干结。⑤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COPD病因、症状、治疗和管理方法,提升疾病认知。教育患者关于戒烟、避免环境污染、合理饮食和适量*,降低急性发作风险。⑥心理和药物管理,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监测药物使用情况,特别是长期使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和抗菌药物,调整剂量优化疗效。⑦出院计划和随访,提供出院前的详细指导,包括家庭护理、用药指导和生活方式调整。出院后定期随访,监测健康状况和肺功能,提供持续心理和生活方式支持。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肺功能指标: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通过肺功能测试来检测两组干预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水平。FEV1的减少表明气道阻塞加重。FVC的降低反映整体肺功能减退。(2)6分钟步行测试(6MWT)距离: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测试患者在6 min内能够步行的最大距离(以米为单位)。距离越远,表明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越好。(3)呼吸频率: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记录患者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12~2*次/min。频率增高可能表示呼吸困难。(4)呼吸困难程度: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使用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来评估两组呼吸困难程度。范围为*~4分,*分表示无呼吸困难,4分表示由于呼吸困难活动极度受限。分数越高,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6]。(5)临床症状:使用临床慢阻肺问卷(CCQ)评分来综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CCQ包含症状、功能状态、心理状态等维度,每个维度分值范围和评分标准不同,总分*~6*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7]。(6)生活质量: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通过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来评估两组COPD症状和生活质量。涵盖8个与COPD相关的健康状况和症状的项目,每个项目*~5分,总分为4*分。分数越高,表明COP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越严重[8]。(7)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通过COPD自我管理表来评估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对按时服药、规律*、饮食控制、并发症预防、随访监测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每项评分*~25分,总分*~12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9]。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和6MWT距离、呼吸频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及6MWT距离、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干预3个月后,两组FEV1、FVC高于干预前,6MWT距离长于干预前,呼吸频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FEV1、FVC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mMRC评分、CCQ评分、CAT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mMRC评分、CCQ评分、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干预3个月后,两组mMRC评分、CCQ评分、CA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干预3个月后,两组按时服药、规律*、饮食控制、并发症预防、随访监测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进行性气流受限和不完全可逆的肺功能下降为特征[1*]。CO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气道炎症和肺泡损伤,常由长期烟草暴露或其他有害物质吸入引起[11-13]。COPD的严重阶段常伴随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在COPD的管理中,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逐渐受到重视[14-16]。其中,肺康复训练作为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计划、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耐力和生活质量[17]。然而,对于肺康复训练与综合护理干预结合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关注肺康复训练本身,而且结合了综合护理干预,从多个维度全面提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为COPD的综合性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支持。

  在探讨本研究的结果时,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显示出明显的临床效益。特别是在FEV1、FVC、呼吸频率及6MWT等指标上,研究组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FEV1的增加表明气道阻塞程度有所减轻,这可能归因于肺康复训练通过加强呼吸肌力量和提高肺部通气效率,从而减少了气道的阻力。综合护理中的个性化药物管理和呼吸技巧的教授也可能对此有所帮助。FVC的提高意味着患者整体肺部排气能力增强,这可能与肺康复训练中的有氧运动和呼吸训练相关,这些*能够增强肺部和胸廓的灵活性,提高肺部容量。吴宇航等[18]研究已指出COPD患者接受肺康复训练后,其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减轻。研究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患者的呼吸更加顺利和有效。降低的呼吸频率通常表示呼吸效率的提升和呼吸困难的减轻,这与肺康复训练中对呼吸模式的优化有直接关系。6MWT的结果显示,研究组*能力显著提升。6MWT是评估患者*耐力和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结果的提高可能是由于系统的肺康复训练和综合护理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包括有氧*、肌力训练和心理支持等。王永琴等[19]研究已指出对于COPD患者接受肺康复训练后,能有效增强患者运动耐力。

  在临床实践中,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疾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研究组mMRC评分、CCQ评分、CAT评分低于对照组。mMRC评分降低表明研究组在呼吸困难程度上的显著减轻。这一改善可能源自肺康复训练的核心组成部分,如呼吸肌训练和有氧*,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和呼吸效率,从而减轻呼吸困难。CCQ评分的降低表明研究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整体提升,尤其是在与呼吸相关的日常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这种改善可能得益于综合护理干预中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包括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这些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CAT评分的下降进一步印证了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COPD患者的总体病情上的有效性。CAT评分涵盖了COPD的多个方面,包括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降低说明患者在疾病控制和日常生活适应能力上的显著改善。

  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按时服药评分的提升可能源于综合护理干预中对药物治疗的个性化管理和患者教育。通过定期的药物复习和用药指导,患者对治疗计划的理解和遵从度得到提高。规律*评分的增加反映了肺康复训练在增强患者身体活动和改善*耐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定制的*计划和逐步的*强度增加有助于患者逐渐适应更活跃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了规律运动的频率和质量。在饮食控制方面,评分的提高可能得益于营养*和健康饮食教育的一部分,帮助患者理解和实施更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其疾病。并发症预防和随访监测评分的提升则突显了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教育、疾病监测和危险因素管理方面的优势。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病情监测和患者指导,患者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可能的并发症,同时保持与医疗团队的良好沟通。陈芹等[2*]研究指出在老年COPD患者中应用全面的肺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技能,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肺康复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呼吸状况和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秋菊,牟敏,聂周莲.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23,63(23):58-61.

  [2]寇咏,刘凌卉.基于交互分析的团体健康宣教联合排痰训练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22,28(4):828-832.

  [3]陈玉,陈万卓,俞赢,等.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23,38(7):9*-93.

  [4]高胜浩,程剑剑,尚茜,等.肺康复训练在肺移植术后受者康复过程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22,27(7):1*61-1*65,1*71.

  [5]王晓娟,方向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19,22(18):2141-2149.

  [6]何永鸿,王宋平.丙氨酸-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2*,42(4):44*-443.

  [7]周钰焱,金志贤,刘翱,等.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评估方法比较及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19,24(12):2284-2287,2294.

  [8]李媛媛,陈良玉,孙培莉.CAT评分联合指脉氧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4*(1):77-81,85.

  [9]章敬玉,沈礼娟,陈勇.医联体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分级管理和效果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19,24(9):1574-1577.

  [1*]赵建玉,胥杰,金建敏,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21,44(2):88-95.

  [11]李芹,吴宁宁,翟帅帅.回授式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21,4*(4):654-657.

  [12]李肖肖,曲晓翰,赵蕊.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21,5*(11):1*44-1*46.

  [13]任英杰,汪桂青,赵美英,等.BiPAP无创通气联合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22,4(21):5226-5228.

  [14]邓波,吴仕平,杨兴,等.无创呼吸机联合高流量氧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及对血清乳酸hs-CRP水平和血气指标的影响[J].河北医学,2*22,28(11):1845-185*.

  [15]胡慧芳,程炜炜,郭传辉.电子支气管镜辅助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及疗效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21,23(1):93-94,1**.

  [16]孙步伟,杨文锋.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CAT评分、血清PCT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21,3*(2):42-45.

  [17]孟浩,杜永亮,赵杰,等.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2*,2*(2*):3915-3918.

  [18]吴宇航,罗强强,宋默涵,等.八段锦联合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21,38(3):97-99.

  [19]王永琴,王丽波,郑露.八段锦联合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22,37(4):232-235.

  [2*]陈芹,王丹丹,杨晓兰.综合肺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23,43(6):125*-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