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8

2024-06-05 14:10:34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探讨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2*年1月—2*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进行HSCT的1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

  【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2*年1月—2*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进行HSCT的1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SCL-9*)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干预后,两组前白蛋白、白蛋白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干预后,两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结论:在HSCT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营养干预及心理护理,能明显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营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营养干预,心理护理,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主要是将正常供体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入患者体内从而重建患者免疫及造血功能[1],是目前治疗某些良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及移植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患者选择干细胞移植来治疗相关疾病。但治疗中因多种因素影响,患者会出现不良情绪及营养状态的失衡,不良的情绪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食欲减退、治疗护理配合度降低[2],营养状态的失衡又导致患者抗感染能力降低,对药物耐受性减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3]。本研究将移植过程分为不同阶段,根据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及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2*年1月—2*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进行HSCT的1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意识清楚,有正常*能力;(2)符合HSCT标准;(3)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HSCT治疗。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2)合并其他肝肾及代谢并发症;(3)移植中发生重大不良事件,无法进行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7.35±4.73)岁;文化程度:初中11例,高中/专科37例,本科及以上1*例;疾病类型:非肿瘤性疾病14例,髓系22例,淋系22例;移植类型:自体19例,异体39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8.26±5.19)岁;文化程度:初中12例,高中/专科34例,本科及以上9例;疾病类型:非肿瘤性疾病12例,髓系24例,淋系19例;移植类型:自体15例,异体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传统常规的饮食及心理健康指导,即在入室前给予宣教,包括食物种类的选择,制作过程,心理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等。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移植过程分为不同阶段(移植前、预处理期、移植后),根据不同阶段面临问题,给予营养干预及心理护理,具体为,(1)组建护理团队:成员包括1名心理治疗师、1名营养师、1名主治医师、护士长、3名科室护士,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以确保护理质量。(2)护理方案设计:查询相关文献,结合护理经验,根据HSCT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阶段性营养干预及心理护理方案。方案完成后交由血液科专家及护理专家审核,经过审核和修订后最终确定护理方案。(3)具体分工:护士长为总负责人;心理治疗师负责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制定指导方案;主治医师和营养师负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护理人员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4)干预时间:从患者进入移植室前1 d到造血重建离开骨髓移植病房6~8周(本中心治疗时间)时间。2次/周,3*min/次。根据经验和小组讨论,结合患者当时情绪及意愿,一般选择上午实施干预。

  1.2.2.1移植前

  (1)心理护理:此阶段患者将入住移植室,环境发生改变,同时由于对移植过程不了解,使患者失去安全感,出现无助、恐惧及焦虑情绪。此时给予预防性心理护理,提前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深护患熟悉感,介绍移植流程及病房环境,为患者尽快适应新角色做好准备。(2)营养干预:移植前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适当充足的营养饮食对疾病治疗及康复的重要性,同时对餐具选择及食物消毒等事项进行宣教,保证营养饮食且达到无菌标准。

  1.2.2.2预处理期

  (1)心理护理:此阶段大剂量化疗药物输注,患者胃肠道反应出现且逐渐加重,食欲下降甚至厌食,致患者负性情绪加重,护理人员需了解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采取支持性心理疏导。告知不良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使其对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如听音乐、冥想、正念疗法等。鼓励家属参与到护理中,使患者得到亲情的支持,增强患者治疗积极性及*心。(2)营养干预:禁食用油腻辛辣、过硬固体食物,兼顾患者身体症状及对食物的需求制定清淡易消化软食,少量多餐,适当添加熟水果、点心。根据耐受性适当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胃肠道反应严重患者,予口服营养补充剂,必要时予静脉营养。

  1.2.2.3移植后

  (1)心理护理:此阶段患者居住移植室时间长、胃肠道反应未缓解,同时移植后并发症,如感染,口腔黏膜炎,乏力,甚至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反应等症状困扰,致患者暴躁、焦虑、对疾病预后担忧,影响患者对疾病的有效应对及生活质量。护理人员与患者加强*,了解心理变化,根据个体特性,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放松疗法及正念想象疗法等,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减轻不良情绪,达到镇静舒缓效果。同时注重家属在患者情绪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病情改善。(2)营养干预: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症状逐渐增加食量,指导家属据患者需求及喜好在饮食中逐渐添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含量,注重饮食合理,不可过度补充营养。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的差异。(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SCL-9*)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该量表涉及恐怖症状、焦虑情绪、敌对态度及抑郁情绪等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评分越低则患者不良情绪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86,*效度良好[4]。(2)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测量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检测患者营养状态。(3)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 3*,EORTCQIQ-C3*)评估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功能领域、症状领域、总体健康状况。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得分越高提示功能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CL-9*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干预后,两组SCL-9*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前白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干预后,两组前白蛋白、白蛋白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干预后,两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HSCT治疗护理中,往往注重药物治疗,忽略心理状态及营养护理的重要性[6]。不良的营养状态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生活质量。正确识别患者营养状态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甚至预后[7-9]。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多数HSCT患者移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使患者采取更多的健康促进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疾病恢复的*念及动力[11]。移植阶段不同,患者出现的症状不同,临床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全面评估工作,有效识别和干预高风险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12]。本研究将移植过程分为不同阶段,根据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及心理引导,保证了患者营养元素的摄入,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最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

  3.1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HSCT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移植过程中患者出现多种负性情绪,影响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研究显示给予胃癌手术患者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13]。传统的心理护理缺乏针对性,本研究就患者每个阶段出现的负性心理问题给予干预,不仅能对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时掌握,而且能给予实时有效疏导,纠正患者片面认知,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治疗过程带来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力及护理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存在心理状态下降,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各维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原因在于:(1)移植前对患者提前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移植的认知度,避免错误认知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心理。(2)移植期间加强支持性心理护理,如冥想、正念疗法鼓励患者正视负性情绪,接受疾病不确定性,重新找回自身平衡,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3)注重家庭成员的作用,本研究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护理过程,使患者得到亲情的支持,营造亲情的治疗环境,增加患者对家庭及自身的价值感,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方式改变、症状困扰及疾病预后等多重挑战。

  3.2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HSCT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HSCT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均存在下降现象,这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首先大剂量的化疗药物会改变机体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14];其次药物破坏肠道的微环境、损伤肠黏膜,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15-17];最后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贫血、感染、虚弱等症状使患者不良情绪加重,患者食欲下降,营养失衡加重。HSCT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尽管患者的活动量降低,但机体代谢率仍高于正常人,营养需也求更大[18]。若治疗中缺乏有效的营养支持,组织及细胞修复能力下降,导致机体耐受性低下,最终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在心理干预的同时,将营养干预贯穿在整个移植过程,从器皿、食物种类的选择,制作及消毒过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在床位医生对患者病情充分评估的基础上结合营养专家意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膳食营养方案,同时根据患者进食量、饮食结构,给予口服营养补充剂,对口服不耐受者予以静脉营养,以减缓患者失营养进程,改善营养状态,增强其对治疗的耐受性,从而改变患者的疾病预后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移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下降,观察组下降显著轻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中功能领域及总体健康状态降低,观察组下降显著小于对照组,症状维度升高,观察组上升显著小于对照组,说明阶段性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HSCT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也说明移植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长期干预的过程,这也是延续性护理的体现。

  本研究采取阶段性的营养干预及心理护理,避免了对患者进行冗长、灌输式的*息输入,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并使护理内容规范化、同质化,同时便于患者及家属对重要*息的抓取,最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体现了护理整体性与动态性的结合。但HSCT是复杂的过程,良好的临床结局还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国内有学者通过多学科康复团队对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多学科康复团队能提高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9],这也是本研究的欠缺之处,期待能与多学科康复团队共同合作,进一步改善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

  参考文献

  [1]王坤,韩俊永,陈金烟,等.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早期T细胞受体删除环的检测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18,22(29):4*3-4*9.

  [2]史楠,田金满,张勃,等.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极期焦虑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2*,41(1*):1216-122*.

  [3]王小航,丁小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护理的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7,24(9):24-26.

  [4]黄习雯,杨庆芬,范穗光,等.冠周炎反复复发大学生SCL-9*量表测评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2*,36(6):23-25.

  [5]刘玉芹,杨明莹,李丹娜,等.膀胱癌特异性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21,38(6):62-65.

  [6]袁凤君.延续性心理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17,26(6):1133-1134.

  [7]钱淑君,李惠玲,朱霞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病人营养状态对住院时间的影响[J].护理研究,2*15,29(1*):3653-3654.

  [8]SAGOU K,OZEKI K,UKAI S,et al.Impact of a nutritional risk index on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19,25(11):2287-2296.

  [9]任广旭,李明花,余昌荣,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与ECOG评分[J].中国医药导报,2*17,14(35):5*-53.

  [1*]ROTOLO A,KARADIMITRIS A,RUELLA M.Building upon the success of CART19: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for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J].Leukemia&Lymphoma,2*18,59(9):2*4*-2*55.

  [11]王营营,吴云,黄璐,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在乐观与心理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J].中国医药科学,2*2*,1*(21):1994-2*22.

  [12]方云,刘敏杰,吴耀辉,等.提升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营养管理质量的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19,54(1*):1488-1494.

  [13]洪莉,胡娟.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18,26(8):1174-1178.

  [14]丁小萍,王小航,熊金萍,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评估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8,25(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