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中医治疗不寐的研究进展论文

中医治疗不寐的研究进展论文

26

2024-05-24 11:42:59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不寐,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失眠,传统医学又称之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轻者有入寐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患者失眠后常常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及焦虑抑郁等情绪。不寐不仅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学习效率,甚至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不寐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密切相关,不寐的同时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对不寐的有效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焦虑抑郁的产生,因此不寐的治疗尤为重要。

  【摘要】不寐在临床上较常见,且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对近些年来传统医学治疗不寐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证明传统医学治疗不寐具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群众接受度高、无依赖性的特点,可有效提高睡眠质量。本文从不寐的病因病机、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穴位贴敷治疗、耳穴压豆治疗及其他方法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不寐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寐,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不寐,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失眠,传统医学又称之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轻者有入寐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患者失眠后常常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及焦虑抑郁等情绪。不寐不仅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学习效率,甚至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不寐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密切相关,不寐的同时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对不寐的有效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焦虑抑郁的产生,因此不寐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传统医学治疗不寐的相关研究及治疗手段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提高临床疗效,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不寐常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其病位主要在心,并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血之来源,由水谷精微化生,上奉于心,故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阴精内守,卫阳于外,阴阳协调,则神志安宁。传统医学上对于不寐的发病机制有许多相关论述。《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2]将不寐的发病机制归纳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故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神明被扰,神不安舍。《类证治裁·不寐》言:“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临证指南医案》曰:“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素问·逆调论》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景岳全书·不寐》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同时又将不寐的发病机制概括为“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image.png

  2不寐的中医治疗

  2.1中药治疗

  中药是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对疾病进行治疗。中医认为,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津液耗伤加之饮食不节致使痰热上扰心神,故可导致痰热内扰型不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中茯苓利水渗湿,龙骨、牡蛎镇惊安神,加之人参、大枣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可清热化痰,除烦安神[3]。林玮怡等[4]以舒眠汤结合心理疗法对不寐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标本同治,疗效确切。蔡艳等[5]以右佐匹克隆联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对不寐进行治疗,通过调节血清中谷氨酸(Glu)、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的含量以达到镇静催眠的作用;肾主水司气化,肾阳虚衰则水寒内停,阴寒夹饮无法上济心火,心火又因水寒阻滞无法下降温肾,故可导致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之失眠。《伤寒论》中真武汤可温阳通脉,散寒逐饮,方中茯苓白芍等可健脾利水,燥湿安神,诸药并用,共奏良效,在临床治疗阳虚寒盛之失眠效果明显[6]。赵剑华等[7]以疏肝汤结合米氮平治疗不寐,此方法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激素以对睡眠质量起到改善作用。王雅[8]以柴胡枣仁汤治疗不寐,柴胡枣仁汤是以小柴胡汤和酸枣仁汤加磁石共同组成,可疏肝解郁,镇静安神以改善睡眠质量。《伤寒论》中的黄连阿胶汤可滋阴降火、除烦安神,方中黄芩清热生津、生赭石平肝安神,诸药合用,在临床上治疗阴虚型不寐效果良好[9]。

  2.2针灸治疗

  针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是以经络学为依据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浅针刺是通过刮弹针柄起到有效的刺激,镇静穴位于督脉,故浅刺镇静穴可起到通督调神的作用,此方法患者接受度高且对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都有很大的改善[10]。杜莉等[11]研究发现,电针神门、三阴交是通过降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下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以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引气归元针法选穴均在任脉上,针刺可起到固本培元,养阴补肾的作用,对涌泉穴进行艾灸可起到引火归元的作用,针灸联合可交通心肾,安神定志,故此方法治疗心神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效果显著[12]。揿针埋五脏俞加膈俞是通过长时间留针以调和气血、调卫行气以达到安神定志、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13]。黄文雄等[14]研究结果表明腹针联合头针治疗不寐可通过调节抑制NE释放,增加5-HT合成,以改善睡眠质量。罗媛媛等[15]以体针联合眼针针刺治疗不寐,通过调节整皮层的状态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患者对该治疗接受度高且疗效较好。疏肝调神组方中的百会为诸阳之会;内关、神门可激发心气;太冲可疏肝行气;心俞、肝俞疏通气血,调和阴阳;诸穴合用可疏肝理气、宁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16]。传统医学认为心神不交、阴阳失衡则失眠,五心穴中的选穴均在心经、肾经、心包经上,故针刺五心穴可醒脑开窍,交通心肾,显著提高睡眠质量[17]。

  2.3推拿治疗

  推拿是传统疗法治疗疾病、改善病情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医学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运周推腹法是通过对脾经进行推拿达到健脾和胃的作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能奉心化赤,心血充足,故神志得安[18]。张红石等[19]应用腹部推拿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是通过改善下丘脑神经元活性,调节人体血清脑肠肽以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症状。不寐常因肝、脾、肾受损导致,推拿肝经可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推拿肾经可滋阴补肾;推拿脾经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故推拿足三阴经可使气机调畅进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20]。“标本配穴”是选取关元、足三里为本穴,合谷、百会为标穴,针刺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加之头背部推拿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更好地达到调和脏腑、镇静安神的作用[21]。传统医学认为五音与五脏相对应,用辨证施乐联合引阳入阴推拿法能更好地起到调和脏腑、镇静安神的作用,患者接受度高且能发挥显著的疗效[22]。

image.png

  2.4穴位贴敷治疗

  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外治方法,通过延长刺激时间进而调节脏腑功能治疗疾病。肾阳亏虚则无力上济于心,故心火亢盛而失眠,交泰丸方中的黄连可泄心火,肉桂可引火归元,诸药合用可起到阴阳调和、心肾相交的功效,因此穴位贴敷交泰丸可镇静安神以提高睡眠质量[23]。王拓然等[24]以穴位凝胶贴膏贴敷治疗不寐,本研究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采取一穴一方的治疗原则,诸方合用共奏奇效,进而发挥交通心肾、镇静安神的作用。刘姝等[25]以刮痧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不寐,总有效率为93.3%,头部刮痧疗法可通过调节大脑兴奋抑制改善睡眠质量,琥珀膏以琥珀为主要成分,具有较好的镇静安神作用,穴位贴敷琥珀膏联合刮痧发挥了两种疗法的双重作用,更好地改善了睡眠质量。张元春等[26]予子午流注纳支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抑郁失眠,发现严格按照选穴时辰进行穴位贴敷能增强穴位的主治作用,进而起到宁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

  2.5耳穴压豆治疗

  耳穴压豆法是基于耳针疗法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是对患者耳廓上的穴位和反应点进行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李静等[27]以常规治疗结合耳穴压豆治疗新冠肺炎伴不寐,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以保护内脏,进而修复受损器官,具有操作简单、接受度高且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的特点。八段锦一方面可通过舒展肌肉以促进消化,另一方面还能改善焦虑等不良情绪而改善失眠,八段锦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不寐总有效率为84.4%,体现了整体观念的理念,显著提高了睡眠质量[28]。传统医学认为,耳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以子午流注理论为依据,在特定的时辰进行耳穴贴压,可增强治疗效果进而改善睡眠[29]。何琪等[30]予浅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不寐,总有效率为83.3%,发现对耳穴进行刺激可整体调节中枢系统,提高日间功能,改善睡眠质量。于小洁[31]以针刺四关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不寐,总有效率为96.7%,通过调和阴阳,调节气血以达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2.6其他治疗

  传统医学认为五音与五行相对应,五音调神法治疗不寐,关键在于调神,督脉具有醒脑安神的作用,郭琛琛等[32]通过对百会、神门、印堂进行针刺结合聆听五行音乐对不寐进行治疗,是对心神进行调治以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5-HT、褪黑素(MT)、NE水平以改善睡眠质量。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故可致肝气郁结型不寐,皮内埋针通过对穴位进行持久的刺激以增强疗效,本研究通过皮内埋针联合乐角调式配合羽调式音乐对失眠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发现总有效率为82.8%,表明该治疗方法疗效确切[33]。研究表明颈源性失眠的发病机制常与颈部不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疼痛有一定关系[34]。周桂飞等[35]采取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点按阿是穴,点按阿是穴时,嘱患者放松并活动颈部,用单手拇指从轻到重垂直按压并持续15 s,此方法重复2~3次,对疼痛及活动度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此方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疗效显著,主要是通过对肌肉最紧张的部位进行点按,起到放松肌肉,缓解疼痛进而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

  3小结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但相应地也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压力,使不寐愈发趋于高发病率及年轻化。不寐的同时还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产生,因此在对不寐进行治疗的同时要秉承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西医常采取药物对不寐进行治疗如镇静催眠药等,但长期服用药物可产生药物依赖性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中医治疗不寐常应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较小,患者接受度高且疗效持久的特点。但中医对不寐的治疗未必完全有效,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整体审查、辨证论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根据患者不寐的临床症状,精准治疗进而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症状,以上所涉及的大多文献所选取的临床病例数较少,且很少有长时间定期随访研究,对治疗的长期疗效尚不十分明确。因此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并针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叶增杰,梁木子,胡蕖,等.失眠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B,2017,38(5):60-63.

  [2]中医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8-25.

  [3]王嘉麟,邢佳,贺立娟,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治疗痰热内扰证失眠症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4):1548-1552.

  [4]林玮怡,林慧.舒眠汤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S1):226-228.

  [5]蔡艳,叶玉妹,张涛,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更年期失眠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9):38-42.

  [6]辛海,张健,张广中.真武汤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380-382.

  [7]赵剑华,黄生辉,彭晓明,等.疏肝汤联合米氮平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41(5):1036-1040.

  [8]王雅.柴胡枣仁汤对失眠(肝郁血虚型)的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S2):225-226.

  [9]张忠阳,凌家艳,周盾.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阴虚火旺证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4):167-171.

  [10]付慧中,方月龙,蔡树河,等.浅针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J].针刺研究,2022,47(12):1107-1112.

  [11]杜莉,宋孝军,李仲文,等.神门、三阴交穴位配伍改善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22,42(1):13-17.

  [12]张婉容,金园园.“引气归元针法”配合涌泉穴艾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8,38(12):1279-1282.

  [13]杨玲,李玉侠,于晓刚,等.揿针埋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3):1765-1768.

  [14]黄文雄,余秀梅,曾小红.腹针联合头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及其机制探讨[J].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94-1298.

  [15]罗媛媛,杨森.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5):171-173.

  [16]李昕蓉,侯璇,叶钰娟,等.基于“疏肝调神”组方的埋线法与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20,40(12):1277-1280,1285.

  [17]张向宇,高旸,武连仲,等.针刺五心穴治疗卒中后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9):4517-4520.

  [18]张勇,赵强.运周推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0):6250-6253.

  [19]张红石,刘鹏,吴兴全,等.腹部推拿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下丘脑活性及血清脑肠肽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2):397-400.

  [20]张海英,韦小霞,雷龙鸣.循经推拿足三阴经调治失眠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7):1616-1619.

  [21]郝建波,周焕娇,王云翠.“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7):1723-1726.

  [22]付蓓,贺慧娟,南亚星,等.辨证施乐结合引阳入阴推拿法对亚健康大学生阴虚火旺型失眠的干预效果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6):1421-1422.

  [23]秦珊,吴文忠,刘成勇,等.交泰丸穴位贴敷治疗心肾不交型老年失眠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8):5072-5075.

  [24]王拓然,韩颖,刘兵,等.穴位凝胶贴膏贴敷疗法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21,41(5):505-509.

  [25]刘姝,秦元梅,李磊,等.刮痧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0):1448-1451.

  [26]张元春,赵翠萍,靳文丽,等.子午流注纳支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抑郁症失眠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9,33(1):118-121.

  [27]李静,景静,谢晓磊,等.耳穴压豆对新冠肺炎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6):2086-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