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理念视域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探究论文

2024-05-18 15:48:25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文章试图从“三因”理念视域下探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新思路
摘要:习**提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文章试图从“三因”理念视域下探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 “因事而化”,抓住鲜活事件,解决学生社区中的实际问题;“因时而进”,紧跟时代要求, 打造线上线下双维度育人空间;“因势而新”,结合现实形势,创新育人社区新平台。文章将 从这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根据学生社区中的实际问题、时代 要求和现实形势,切实提升工作实效,争取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三因”理念;“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2016年12月,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强调: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 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下简称“三因”) [1] 。2020年,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 意见》中提出,要依托宿舍、书院等学习生活园区,探索 管理服务模式、学生自治组织形式、体制机制等改革,推 进党政领导、教辅力量、辅导员思政队伍等压实一线,将 宿舍园区打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学习生活、文化交流 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生活园地[2] 。在“三因” 理念视域下,探究如何更好地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 设,开创思政育人新局面,亦有其现实意义。
在《新华字典》中,“因”有“依,顺着,沿袭” 之意,“事”“时”“势”分别意为“事情,现象”“时 间,时机”“形势,情势”。“化”“进”“新”代表着 “变化”“发展”“新的人或事物”等意思。“三因”理 念视域下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也即顺应学生在宿 舍物理场域下发生的各种事务,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处理,根据现时时间维度下的空间场域,及时有效地跟进 发展育人手段和方法,从而顺应时代大背景下的现实形 势,不断改革创新,以期达到思政育人的目标。
自2020年教育部发布加快构建思想政治体系工作意见 以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已有两批共 计40余所高校[3] 。建设的铺开和落地,不断丰富着思政育人新内涵。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重点在于,它能够 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解决好学生问题的最后“一公 里”,让学生在社区中就能更便捷、更舒适地享受学业、 生活、成长、发展等全方位的服务。截止2022年底,全国 已近千所高校正在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 [4] 。因此,正确理解社区育人新模式的内涵尤为重要。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的内涵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提供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部 分。在各大高校中,思政理论的学习目前都是采用线下直 接授课的方式进行。而“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打破 了空间物理界限,通过设置社区党支部的方式,引入党政 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等力量,建立起线上线下、课内 课外、理论实践俱为一体的思政育人基地,真正构建起全 员、全时段、全要素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提高学生自治能 力提供平台
目前,高校学生的自治组织主要有学生会、社团联合 会、班级委员会、志愿者等形式,但社区内部的自治组织 尚不健全。而“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除了依托现有 的自治组织外,还新设立了专门的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 下设各部门及楼长、层长等职位,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自治平台,而且最大化地融合了学生的自治力量。在“一站 式”学生社区中,增设多种活动场所,学生除日常社区卫 生、安全等管理外,还可以在社区中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 学习、生活、文体娱乐等活动,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各项 技能,也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意 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解决学生现实 “痛点”提供方案
在社区生活中,学生遇到的最大痛点便是,很多学 习、生活上的问题都要在学校各个部门之前不停奔波,尤 其在高校占地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出行效率较低,从而影 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体验感。而“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 设,通过打通线上与线下,组建专门化的线上一站式服务 平台,融合了学工、教务、保卫、宿管、财务、心理、 门诊等多部门力量,同时融合了辅导员工作站、心理辅导 室、职业规划站等线下平台力量。动动手指,即可精准对 接,切实解决学生现实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真 正践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教育理念。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
目前,学生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思政育人改革的重要 场所和现实抓手,如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青年,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命 题。习**强调:“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 题” [5] 。现阶段,囿于“一站式”学生社区仍处于摸索阶 段,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对育人工作的内涵把握不够 深刻,没有将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领导组织机构权责 不够清晰,社区建设面临着组织抓手零散化、片面化问 题,部门之间无法有效衔接,协同育人;二是社区中由于 物理空间隔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无法高效交 流互动,育人工作也受到空间限制;三是尚未根据时代发 展趋势,调整学生需求与社区服务间的关系,“一站式” 社区建设亟待改革完善。只有充分发现社区建设目前面临 的困境,才能进一步落实好“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 才能更好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浸润效果,才能真 正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要 求。
三、“三因理念”视域下,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 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因事而化,深刻理解育人内涵,解决学生问 题,指引前进方向
“因事而化”,强调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 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归根到底,“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 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要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中心点开展 工作,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将解决学生思想上、学习 上、生活上的问题,统一纳入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中来。
1.加强党建引领作用,解决思想问题
通过打破专业、班级、师生等物理空间界限,在学生 社区中灵活设置党支部,达到党建引领作用,切实增强学 生思想政治意识。同时制定权责清晰、党员带头负责的宿 舍网格化管理,由各党支部制定细致化的详细帮扶工作方 案,打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党建思政育人新基地,充 分挖掘并建立党员先锋岗等特色平台,将社区党建落实落 地。通过组织开展党日活动、主题教育、学雷锋实践活动 等,共筑党建育人新局面。此外,发动学生社区党支部建 立“支部结对共建”计划,通过优势互补、协调共进、资 源互补的形式,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让每一位 同学都能在社区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党建引领的带头示范 效应,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心里。
2.打造社区育人文化,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学校“一校一品”、校史校情等思政育人理念, 打造“一站式”社区育人文化系统。通过在社区内增设辅 导员值班室、阅览室、就业创业咨询室、心理咨询室、交 流吧等公共载体,打造育人公共空间。依托马**义学院及各学院力量,在社区内开展思政大讲堂,增强学生 “四个自信”意识,同时依托学院“一院一品”特色思政 品牌,丰富学生线下活动,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此外,通 过邀请专家、专任教师等力量,学生课堂上不能解决的专 业知识,在社区内部就能融会贯通。最后,借助学校人 武、心理、团委、资助等力量,让学生切实享受到一站式 的全方位服务,真正感受到“一站式”社区有求必应、 一 呼百应。
(二)因时而进,敏锐把握育人时机,紧贴时代脉 搏,上下同频共振
思政育人要“因时而进”,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顺 应时代潮流。“因时而进”,强调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时 效性,紧跟时代要求,抢抓育人时机,协同推进工作育人 方式方法。抓好育人时机,也即当学生出现犹豫、彷徨、 失落等状况时,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等要在第一时间干 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关爱学生[6]。
1.打破宿管、公寓辅导员等传统管理方式,建立线上 线下联动机制
通过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打造 智慧物联社区。具体可从线上和线下两个层面推进。线上 层面:一是扩宽平台,通过建设网上学生事物发展中心、 迎新网、网上公寓管理系统、易班工作站等系统,让学生 一站式地解决学习、生活等问题;二是线上自治,主动适 应“一站式”线上线下协同育人需要,成立线上学生自治 组织,发挥协同效应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字化治理模式 下的真实情境,提前培养适应未来数字化生活的能力;三 是数据利用,线上“一站式”信息平台库的建立,结合大 数据分析,能够深度挖掘学生信息、行为习惯和需求痛 点,借此可以提前预测、科学预警和事后评估。线下层面:通过设立考研自习室、阅览室、自动洗衣房、智慧健 身房和谈心谈话室等,为师生交流、学生活动提供有利条 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的建立,有效整合教务、后勤、学 工等力量,破除信息壁垒,让学生不再成为“孤岛”,真 正实现学生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7]。
2.因时制宜,抓住不同阶段育人时机
大一新生由于刚进入校园,往往对各种事物充满了新 鲜感,敢于尝试,乐于挑战,可塑性较强;大二学生专业 知识学习开始增多,对周围环境也已熟悉,进入了个性绽 放和对自我认知不断重塑的阶段;大三学生处于稳定期, 思想较为成熟,处于承上启下阶段;大四学生忙于毕业和 未来的选择,多数学生呈现焦虑和迷茫状态。针对不同阶 段的学习,在“一站式”社区建设中,我们要因时制宜: 针对大一新生,可以在迎新阶段时,通过在社区举办正式 及非正式的交流座谈会,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在社区中 创造良好氛围;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可以通过在社区 中引入专家、教授、校外导师等方式,开展主题讲座,组 织研讨交流,及时答疑解惑;针对大四学生,在社区中针 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开设专门的考研考公自习室, 具象化地做到“一生一策”。通过抓住不同阶段学生的主 要矛盾,及时发现,及时化解,真正达到因时而进、因时 制宜的育人效果。
(三)因势而新,努力拓宽育人渠道,顺应形势发 展,不断改革创新
“因势而新”,出发点在“势”,落脚点在“新”。 这一理念强调高校、教师、学生三方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革创新。改进学生社区管理方式, 要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增进工作方法,坚定“四个自 信”不动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讲好社区育人故事,传 播育人方法,将“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1.顺应形势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协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普及化下新媒体时代的到 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迫切需要学校管理部门 间的协同。应将学校办学治校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结合起 来,打通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间的桎梏,盘活社区育 人内生动力。通过建立管理队伍培训机制,更加规范管理 社区的方式方法,同时建立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激发领导 队伍积极性,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重视学生,更好地为学生 服务。
2.顺应形势要求,鼓励教师队伍进驻
“一站式”社区建设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力量,通过推 动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队伍的进驻,加强思 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课的知识理论水平。为 专职辅导员在宿舍设立专门化的办公场所和住宿场所,与 学生同吃同住,真正达到“春风化雨”般的育人目的。依 托学校学生工作处的大学生心理中心、就业办公室和创新 创业园等现有的师资队伍,在社区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为学生提供“菜单式”心理咨询、就业、创业等指导。
3.顺应形势要求,增强学生自治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言:“自治是学生结合成团体,大家 学习管理自我的手续” [8] 。通俗言之,学生之间要组成一 个团体,大家共同管理自身的一个组织结构。随着各高校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不断建设,如何顺应形势,更好地 建设好学生社区,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究其本源,“一站 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自身,可以 看出,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是建设好一站式社区的核心要 义。增强学生自治能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学 生干部的培养。通过制度化的培优机制,抓好一批积极向 上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让学生干部在社区建设中增光添 彩;二是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 这个新平台,让学生自我锻炼,提高线上线下联动能力, 不断鼓励其成长,勇于试错,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
四、总结
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已从试点走向全面铺 开,学生社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随着改革探索的不 断加深,从全国层面来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仍未 完全成熟。本文基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这套逻辑缜密,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从“因事而化”, 解决实际问题、“因时而进”,抢抓育人时机、“因势而 新”,结合现实形势三个层面,对“一站式”学生社区育 人模式进行了粗浅探究,以期学生社区建设能够达到高质 量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 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谢乾.高职院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郑州铁路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52-56.
[3]徐嘉辉.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 人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2):75-77.
[4]王彦.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 成人教育,2023:13-18.
[5]习**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 献出版社,2017:80.
[6]李进付.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内在意蕴 及方法论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17(5):3-6.
[7]商宪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特征、困境与出路 [J].高校后勤研究,2023(8):25-27.
[8]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