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进路探析论文

2024-05-18 15:23:16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全媒体作为当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舆论场域,为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延展了接触 主流意识形态的时空场域、提供了接受政治信息的交互媒介,并且有助于实现政治教育内化的理想效 果
摘要:全媒体作为当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舆论场域,为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延展了接触 主流意识形态的时空场域、提供了接受政治信息的交互媒介,并且有助于实现政治教育内化的理想效 果。但也面临着全媒体场域政治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大学生政治认知、泛娱乐化现象消解大学生政治信 仰、社会思潮多元涌动引发大学生政治辨别混乱和话题舆情监管不当衰减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的现实 挑战。文章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领力和阐释力三条进路着手匡正大学生政治认知、坚定 大学生政治信仰、升擢大学生政治辨别力,推动互联网平台这一 “最大变量”成为“驱动基因”,实 现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全方位培育,牢牢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握在党和国家手里。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
全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是协助大学生在 庞杂的媒体信息资讯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坚定的政治 信仰和敏锐的政治辨别能力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国家守住 舆论阵地,使大学生树立牢不可破的国家政治安全思想防 线,进而增强其抵御错误价值观念的能力,激励大学生成 为自觉肩负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 者。面对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相互渗透碰撞等诸多挑 战,且网络媒体越发成为大学生关注和参与国家政治建设 的“大动脉”,如何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推进意识形态 教育工作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题。
一、全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的价值意蕴
全媒体时代在数字化日新月盛中高歌猛进,虚拟与真 实不断交互的网络环境以包罗万象的纷繁资源深刻影响着 大学生政治素养形成。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 以应对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的瞬息万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 值意蕴。
(一)全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是维护国家意 识形态安全的必要举措
当今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国际社会多种社会思潮和 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博弈、交锋,对我国意识形态阵地建 设产生不可小觑的冲击。高校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 域,大学生是否认同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自觉拥 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 长线发展。2004年,中**国**曾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使大学 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 己的政治素养。” [1]显而易见,在全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 政治素养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巩固和发展,也是维护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和 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要举措。
(二)全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是凝聚社会共 识的重要方式
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关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 领,事关团结奋斗的社会共识引导。在全媒体时代网络技 术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交流带来了变化多端的平台, 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的刻意消解,极大增加了大学生出现错误价值倾向 的危机和网络舆论风向管理的难度,无益于凝聚中华民族 团结奋斗的社会共识。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向 的人生阶段,正是西方意识形态输出的重点对象。因此, 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重视对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匡 正大学生偏向的价值观念,抓住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话语 权,有利于构筑全民族团结奋斗的“同心圆”、深化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以及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召力。
(三)全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是培养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主动之举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中国青年的先进代表,是社会 主义事业发展的未来脊梁,同时也是国家政治建设中的新生中坚力量。“未来的中国青年,必将以青春之我,创 建……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 正因如此的特殊影响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成为高等 教育的价值旨归。在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 显得尤为紧要,培育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的大学生是实现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这有 助于其在智能时代正确认识全媒体空间中的各种错误思 潮,坚定拥护中国共**领导,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 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全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双重境遇
全媒体融合传播格局的形成对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开 展产生了意义深长的影响,较之传统媒体时代,培育大学 生政治素养对于国家、社会和其个人而言,既带来了有利 的现实条件,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一)全媒体时代为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提供了有利 的现实条件
麦克卢汉所持“媒介是人的延伸” [3] 的观点在万物皆 媒、万媒皆智的时代大势中被反复确认,人类“媒介化” 成为常态现象。与传统媒体时代的政治素养培育相较,把 握万物皆媒的有利现实条件,可以强化当前培育大学生政 治素养的效能。
首先,全媒体为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延展了接触主 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场域空间。传统媒体如新闻联播、朝闻 天下等新闻类播报节目通常有其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播出渠 道,覆盖时空十分有限。而全媒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模 拟和云端数据交互等技术设备和传播方式的颠覆性变革为 大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比如,故宫博物院推出 “故宫以东”共创计划,通过人机互动将“故宫文创产品 平台”升级为“故宫文创产业资源生态系统”。 [4]使大学 生可以在从平面转向立体的具象化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化思 想认同,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教育时空边界的消弭、虚 实教育场所的联通和多维立体的育人环境为培育大学生政 治素养扫除了“盲区”地带以及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 范围提供了重要契机。
其次,全媒体平台的开放交互为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 提供了接受政治信息的交互媒介。传统媒体时代政治信息 的生发和传播是以媒体为中心,纸媒对于政治信息具备绝 对的“掌控权”,受众通常只是单向接受政治信息。而在 全媒体平台中大学生每时每刻都可以获取到世界各国的政 治信息,在各种政治思想流派中获得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小红书、微博以及各在线视频平 台为用户推送弹幕等共享性评论,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海 量的政治理论科普渠道,亦调动起大学生极高的政治参与 热情,同时助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准确掌握大学生思想 状况,驱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完善和社会凝 聚力建设。
最后,全媒体生动立体的呈现效果为培育大学生政 治素养实现了政治教育内化的理想效果。在多样聚合的教 育环境中,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党*、官媒等教育载体 对于政治信息的展示更加生动立体,主流意识形态从而高效联动地解码为形象直观且具有现实阐释力的政治理论内 容,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资源。这种深度互动的教育 模式作用于大学生,通过愈加丰富的政治参与体验感,其 政治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参与意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日 渐高涨。国家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立体化、多维度传 播,可以有力补充传统单向讲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从而裨益于大学生真听真信主流意识形态和提升政治参与 能力。
(二)全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面临着现实挑 战
1.全媒体场域政治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大学生政治认知
全媒体各类平台准入门槛较低,且互联网的开放性 和即时交互等特征造成了不良舆论的无序化传播和政治理 论知识的碎片化传递。在全媒体场域下,大学生“被一些 矛盾、零散的形象所包围,注入脑海的是支离破碎的弹 片。” [5]为了在网络空间内夺人眼球,“蹭”政府政策、 经济形势和重大社会事件“热度”的现象不绝如缕。与此 同时,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思想相对单纯,且部 分大学生受短视频和表情包等网络图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 惰性的思维方式,对鱼龙混杂的政治信息还不具备完全的 独立判断能力,极易受到有害信息侵蚀,出现政治认知的 偏差和政治立场的动摇。
2.全媒体场域泛娱乐化现象严重消解大学生政治信仰
全媒体场域作为信息聚合的大仓库,在“娱乐至 死”“流量为王”声音的推波助澜之下,各种以制造噱 头、资本逐利为取向,暗涵躺平主义、颜值正义、拜金主 义等庸俗价值观的图文表达来稀释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 态。更有甚者,推动关注度较高的社会敏感事件上升为男 女对立、人权问题、资本运作等意识形态事件,隐蔽的迎 合大学生对严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排斥心理,消磨 其意志,麻醉其精神。媒体平台内容的娱乐倾向令大学生 满足于对事件的浅表化理解,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舆论 表达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将会导致大学生倾向于随 心所欲地进行政治表达和参与,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我国发展道路不求甚解,更甚则使大学生对于共产主义 信仰产生疏离感。
3.全媒体场域社会思潮多元涌动引发大学生政治辨别 混乱
世界处于百年变局期,各国都试图借助全媒体场域内 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占领意识形态斗争高地,同时也对我国 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产生了威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 不断与我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抢占阵地。同时各媒体平台 赋予了用户极高的自由表达权,其信息筛选也以舆论观点 的传播者为中心,例如部分微博大V和网红主播为博人眼球 和流量变现所选取的意识形态观点将成为该词条传播的意 识中心,其中存在着众多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点相 悖的说辞。在这种情形中,处于三观养成期的青年大学生 还没有形成高度的政治自觉,对于国家的道路和政策的理 解也不够深彻,当陷入多种政治立场的矛盾选择时,容易 出现摇摆和迷茫。
三、全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的进路
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在全媒体时代是多维度、多方位 的,要相时而动、顺势而为积极弘扬主旋律,通过转换和 变革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模式,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 的传播力、引领力、阐释力和吸引力,从而匡正大学生政 治认知、坚定大学生政治信仰、升擢大学生政治辨别力以 及引领大学生政治参与,牢牢把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话语权握在党和国家手里。
(一)加大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
党的二**报告着重要求“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 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6] ,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效度,必须加强面向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正向供 给,联动多元化传播主体,巩固全媒体场域中主流舆论建 设重要阵地。 一方面,发挥主流媒体中坚力量。党*、官 媒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打造一专多 能的融媒体团队,精炼话语叙事,多角度密切连接大学生 生活世界。围绕国家政策方针和社会热点事件等宏大叙事 按照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接受偏好从微处着眼,将“学术 化”大理论借助全媒体资源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 俗化”小故事,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传播可能 性。另一方面,注重多元主体全效引领作用。随着传播媒 介的不断迭代发展,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催生出众多传播 主体,人和机器的相互交互让每一个个体都成了信息的传 播者,逐渐瓦解了传统权威性的传播范式。高校党政机关 的宣传机构应深度挖潜优质资源,善于从校史资源、各地 优秀传统文化萃取精华,选取和培养一批朋辈示范队,发 挥其不同专业的优势和特长,传播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 派和中国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让校园“红人”成为 正面舆论的“麦克风”。
(二)提升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正如习**所提出“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 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 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7]高校需要加强思想 政治工作部门的组织,依据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和网络传 播规律,以战略性思维加强政治素养培育机制建设,通过 线上线下政治理论宣讲、素质拓展实践等活动推动各类校 内资源聚合,加强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工作。 一方面优化 顶层设计。建立协调统一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制度, 发挥党对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宣传的统领作用,集中力量 推进对于媒体平台意识形态内容管理的纵向领导和各分管 部门的横向协同,形成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 作责任制。另一方面加强机制保障。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 意识形态工作,让党的主张始终是网络主旋律。建立健全 网络政治信息生发全线主体责任制,通过监管平台充分研 判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加强对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人物 和事件的过程监管,在全媒体时代的网络空间中坚定大学 生“四个自信”,净化政治生态,使之形成坚定的政治信 仰的同时也筑牢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安全屏障。
(三)强化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阐释力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强调政治性、理论性和思想性,但由于在资本逻辑下的全媒体场域信息生产、传播 和储存的周期都在瞬息之间,信息的碎片化经过数次传播 后更为片面,难以使大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从 而思辨能力被弱化,接受别有用心的政治信息并与之产生 情感共鸣。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说理性和阐释力,需要 探索微语言的发展规律,吸收有益的流行文化符号,优化 主流意识形态语料库内容,使其能够映照大学生的现实生 活。[8]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9]这就需要高 校形成各级党团组织、专任教师、学工队伍的“大思政” 育人通路,借助信息技术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最大育人功 能,坚持中国特色的马**义理论体系的政治性、思想 性和科学性,将其理论逻辑融入网络传播体系,从而厚植 大学生网络素养,使其在面对价值观念冲突时敏锐地做出 正确价值选择。与此同时,注重借力“大思政课”格局联 通全媒体空间多种话语媒介和现实社会具体实际叠加教育 场域,“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近年来 微信朋友圈弹出习**拜年视频、微博置顶国家重 大会议方针决策以及快手抖音在特定时间投放纪念视频等 方式都发挥了同向引领大学生强化理论意识、历史意识和 斗争精神,使其厘清政治原则问题,在舆论场中积极与错 误意识形态作斗争的深长意义。通过多元主体汇聚阐释主 流声音,打出政治素养培育的“组合拳”,提高大学生对 于网络信息的甄别和取用能力,推动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 认同、内化和践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文)》,国务院新闻办公 室.
[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274.
[4]向勇.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审美公赏与创意管理[J].人民论 坛,2023.754(03):105-109.
[5]阿尔温•托夫勒.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第三次浪潮[M].中 信出版社,2006:99.
[6]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第二十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22.
[7]习**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 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1).
[8]郑洁,黄必琼.习**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 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692(05):19-23.
[9]马**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2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