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角下《霍乱时期的爱情》字幕翻译论文

2024-05-18 14:54:2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基于接受美学的理论,采用描述分析与理论 分析手段,以美国影片《霍乱时期的爱情》为例, 研究其字幕翻译运用的方法。为了使字幕翻译达 到最佳效果
基于接受美学的理论,采用描述分析与理论 分析手段,以美国影片《霍乱时期的爱情》为例, 研究其字幕翻译运用的方法。为了使字幕翻译达 到最佳效果,译者可采取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方 式,以适应国内受众的期待视野。
字幕翻译已不仅是中国国内影视作品翻译与 外引的主要手段,同时在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 地区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影视翻译是 当今世界翻译界的一个新趋势,尤其是字幕翻译, 以其感染力、可读性、艺术性和逻辑思维而备受 青睐。
随着国际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长期以来, 已有不少外国的影视作品被翻译为中文,在国内 市场上进行了翻译和润色,从而受到了大家的青 睐与欢迎,给国内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异国文 学盛宴。另外,更多的外国本土电影也被意译为 中文,近年来国内热播电影的汉语版也反映了我 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如今,随着大众传媒的发 展,世界各个大国的影视文化既有交流也有冲突。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作用也日益重要,为推动国 内外交流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中国电影业发展很快,中国观众也对外国 电影有广泛的兴趣,但电影字幕翻译的质量良莠 不齐。
字幕翻译。如今, 随着文化交流逐渐增多,电 影作为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媒介,翻译显得极为 关键。字幕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越来 越重要。字幕是出现在电影屏幕上的说明性文字, 或者是出现在屏幕下方的语言,用于翻译另一个 国家的电影或电视节目。字幕包括两种类型:语 内字幕和语际字幕。准确恰当的字幕翻译会使观 众更好地欣赏影片,不恰当的字幕翻译则会给观 众带来困惑和误解。中国字幕翻译的发展虽然起 步相对较晚,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字幕翻 译的发展趋势良好。
电影界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世界各个国家和区 域思想与文化上的交流。因为影片需要及时上映, 配音翻译无法适应影院受众对新影片的需要,这 促进了影视字幕翻译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的影视翻译研究大致有这样三个特点:第 一,国外翻译的开始时期比较早,其发展历史可 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初,到目前依旧遥遥领先, 欧美每年都有推动影视与广播翻译技术发展的国 际活动;第二,国外的影视翻译领域也非常广泛, 涵盖字幕翻译、声音翻译,并且形成了国际字幕 翻译*动的标准与准则;第三,成果丰硕,有关 字幕翻译的理论正在形成。西方研究者开始重视 科技进展对影视字幕翻译的作用及科技翻译的社会意义,但并非单纯着眼于文字翻译与文化交流。
国内关于字幕翻译的研究开始时间都很晚,范 围可以大致分为国内影视剧作品的字幕翻译和英 美影视剧的字幕翻译,运用的概念大多是功能论 和目的论。目的论被应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 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我国不少专 家就字幕翻译开展了深入探讨,撰写了不少有关 影视片翻译的文章。这主要是对字幕翻译实践中 各种现象进行描述和总结,但对相关理论的系统 总结还比较少。
在进行字幕翻译前,第一个问题是要了解字幕 翻译的特点。文字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和非文学 翻译,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在体裁形式上也和 前两种有所不同。译者只有了解字幕翻译的特点, 才能在分析相关译文时采取相应方法,使影视剧 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更传神,让观众在欣赏演员 表演的同时,有助于了解剧情发展,更好地理解 不同国家的文化。
瞬时性。电影或电视作品传达信息的方式是通 过视频,字幕在屏幕上的寿命极短。与可以前后 翻动的书本文字不同,字幕是在屏幕上闪烁的文 字。译者必须注意到,读者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来 接收和处理在字幕中传递的信息。字幕的翻译应 该简短有力,避免模棱两可,不要求读者像文学 翻译那样猜测其含义。如果字幕翻译要取得成功, 那么观众必须能够在几秒内迅速做出反应和理解。 例如,在影片开头,乌尔比诺医生想要爬上梯去树上捉家养的鹦鹉,因其年龄大,女仆看见慌 忙喊出“Holy sacraments! You will kill yourself!” 这句话直接简单译为“天呐!您会摔死的! ”而 不是翻译这句话本身的意思。“Holy sacraments ” 本身的意思是“基督教的圣礼;圣餐”,用简短 二字“天呐”表示惊讶与慌张,更符合字幕翻译 的瞬时性特点。
大众性。电影作品针对的是广泛的观众,他 们有着不同的教育水平或认知能力。字幕制作前 和制作过程中,应考虑所有层次的观众,这是经 验之谈。重要的是,字幕的翻译方式要能让年轻 人和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观众不会因为字幕而难 以理解电影的情节或图像。例如,影片中,费尔 明娜的父亲发现了自己的女儿与小电报员阿里萨 私下写信表达爱意,在他得知这件事情后非常生 气,认为自己的女儿配得上更好的人,想让费尔明娜成为高贵的夫人,于是他对自己的女儿说“We have bigger fish to fry”,意思是“我会帮你找到出 身高贵的意中人”,这样翻译可以完美传达父亲 的意思,如果直译,观众会产生误解,出现明显 的错误偏差。符合字幕翻译的大众性特点。
时空限制性。电影或电视作品中的字幕时间 限制是字幕的瞬时性。空间上的限制则是字幕必 须与人物对话基本一致。同时,字幕一般显示在 整个屏幕的底部,其位置不能覆盖电影的背景。 这种情况要求字幕不能过长,应尽可能简洁地传 达演员台词的意思。例如在影片中,费尔明娜拒 绝了阿里萨的示爱后,每当在街上或活动中看到 费尔明娜,或是阿里萨独自 一人的时候,都忘 不掉费尔明娜的身影,他说:“She's part of me, everywhere I go. Everywhere, she is. ”翻译为:“她 已成为我的一部分,无所不至,如影随形。”运 用汉语中的两个成语,更精简表达了主人公阿里 萨的心理活动。同时, 在电影中显示时,不会过长, 符合字幕翻译的时空限制性特点。
接受美学即接受理论,形成于 20 世纪 60 年代 中期,主要倡导者为德国的汉斯 ·罗伯特 ·姚斯, 主要思想为: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和娱乐效果都 必须在读者阅读中完成,其实现阶段则是文学作 品的生命力和价值最后实现的阶段。阅读在此活 动中是最积极的形式,是促进文学创作的主要力 量;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行为,不但受文学作品的 性质影响,而且受社会阅读影响。人们无论从意 识或下意识中所接受的任何信息,都将影响着其 对文学的接受活动。
把视线投向读者,是接受美学发展的一种突破 口。在接受美学时,完成的写作作品只是一篇文字, 这种语言只能在被人们翻译、认知和理解的前提 下才转变为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但因为有个体差 异,文学作品的价值也不恒定。不同的读者用各 种解释来缩小差异,从而使作品具有特定的意义。
接受美学与翻译。众所周知, 接受美学的新理 论由以姚斯和伊赛尔为代表的德国康斯坦次学派 学者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以阐释学和现象学 理论为基础,完成了文学研究中心从文本到读者 的转移。根据接受理论的观点,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面临着两个主要接受过程,一是译者本人与原 作的交流,二是译文读者与原译文作者之间的交 流和对话,这只有在翻译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实现。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作为 原作的第一读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作者自己的 阅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影响。
姚斯和伊赛尔,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方面研究 了阅读在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作用。接受美学主张, 翻译本身就是阅读,而译者首先必须是一个读者。 阅读和翻译中的阅读都是一个相互转换的有创造 性的文化运动,是“文本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 翻译有意或无意加入了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和情 感。所以,翻译是一种和作者在读书时得到的印 象“融合”活动,是对文字空白和错误的具体化, 是一种再创作活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接受美学被应用于西方翻 译研究领域。到 20 世纪 80 年代时,我国的一些 学者也开始使用接受美学理论研究翻译。
接受美学考虑到受众的取向和创作期望,根据 不同的字幕和语境,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如归 化和异化,以满足受众期望的视野。
归化,指的是使用平易近人的风格,尽量减少 目标语言读者对源文本的陌生感,因为他们已经 习惯了流畅的翻译,总是将目标语言的价值赋予 源文本,并为读者提供认识自身文化的自我体验。 归化方法的使用使目标语言的观众很容易理解和 接受台词,减少了观众和电影之间的距离。在审 美接受方面,归化法满足了观众的导向预期。由 于译文简洁明了,字幕翻译中时间和空间有限的 要求可以得到很好满足。
异化,指的是“产生目的语文本时,故意打破 目标文本的惯例,保留了原文本某种异质的一种 翻译类型”。译者在翻译人名、地名、食物和异 国事物时,可以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以保留源 语言的特点,使受众能够接触和接受源语言的各 种文化内涵。就接受美学而言,这种策略能最好 满足公众的创作期望。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字幕翻 译。文字也是传递思想的主要载体,但影响译者的 字幕和阅读方式的因素也有很多,如电影类型和导 演模式等。而在接受美学时,读者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一部电影的最终目的是得到观众的认可。
归化。例 1:New in town, a rough diamond. 译文:他来此不久,不可貌相。
“a rough diamond”译为“一颗粗糙的钻石”, 译者使用了归化的方法,并借用了中国的一个成语“不可貌相”,这个成语来源于明朝吴承恩《西 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 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又何捉得妖贼也? ”用 以形容人们不要仅仅通过长相、外貌评判一个人, 更简洁通俗地表现出费尔明娜父亲不可捉摸的特 点,有助于观众接受理解字幕与电影画面。
例 2:At your age, love is an illusion.
译文:在你这个年纪,爱情只是海市蜃楼。
“illusion”译为“幻觉;错觉;幻想;错误的 观念;幻想的事物”,同样采用归化的方法,借 用成语“海市蜃楼”,准确传递了电影中人物想 要表达的意思。“海市蜃楼”原为在海滨或大漠中, 随着灯光的反向和折射,天空或大地呈现虚拟的 楼台城郭,现多比喻为虚无缥缈的现象,使用该 成语,中国观众更易接受,通俗易懂。
异化。例:Think of love as a state of grace not the means to anything, but the alpha and omega. An end in itself.
译文:不要把它幻想成一种优美的自然形态, 它也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万事万物,有始有终, 自生自灭。
西方文化中的“alpha”是希腊字母表的第一 个字母,有“第一个;开端,最初”的含意。“omega ” 是希腊字母表的最后一个字母,原意为“终”,但中国文化中不存在这种含意。所以译者采用异 化的方法,译为“有始有终”,既保持了原文的 表达方式,又能使观众理解,也会使观众对这部 电影产生兴趣,并从西方文化中学到一种特殊用 法。由于译文考虑了观众对新事物的好奇,所以 该策略也适用于对情节的表达。
在接受美学的指引下,以《霍乱时期的爱情》 为例,作者系统分析和研讨了影片字幕的翻译方 法。对于优化影片字幕的翻译,作者将把归化与 异化结合起来,以适应中国国内受众的期待视野。
每项研究都有其不足之处,无论是在研究领域 或对象方面,还是在研究理论方面。随着时代发展, 译者应多考虑受众,并结合时代审美,选择最合 适的翻译策略。同时,接受美学理论对电影的指 导作用也将进一步扩大,对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的 研究也将进一步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