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

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

18

2024-05-17 14:57:34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过程性工作,它的建设即是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的工作 内容,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既要考虑覆盖面,也要关注实效性

  摘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过程性工作,它的建设即是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的工作 内容,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既要考虑覆盖面,也要关注实效性。我们从基 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文化三个方面研究惠民县基 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及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 从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增效、推进公共文化融合等 四方面着手。

  关键词: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惠民县;服务体系

  新的历史阶段,探索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是 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需 要,也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举措,更是摆在基层文化主管部门面前的迫切任 务[1]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过程性活动,随着经济社会进 步、科技的发展,群众对基本公共文化也有新需求,基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更加注重设施网络、社会参与 和数字化发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出及要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中央文件中首次出现,是 2005年10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2007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 关意见,要求要坚持“政府主导、文化单位为骨干、全社 会参与”的模式,提高公共文化覆盖面、实效性,提升服 务能力、服务品质,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2017年,党的十**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并将体系建设、惠民工程和文化活动三个方面 作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着力点。2021年,“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也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在优化 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体系一体建设等8个方面做了系统要求。2022年,党的二**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其中公共 文化体系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是被再次提及。2022年,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 盖面和实效性”。

  多年来,山东省也出台举措,积极推进服务体系建 设,比如在2023年,山东省实施公共文化“润心工程”, 组织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总分馆制建 设、打造文化空间、数字化工程、开展优秀文艺作品巡展 等。

8A52B654-6814-44af-9CA0-08B950AB5EE6.png

  二、惠民县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工作实践

  惠民县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县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 产资源、旅游资源。近年来,惠民县依托文化遗产资源、 旅游资源,按照国家、山东省、滨州市基层基本公共文化 服务工作基本要求,实施服务体系提升工作、文化惠民工 程。

  (一)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

  为保障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镇村区域群众文化权 益,惠民县积极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惠民县 文化馆、惠民县图书馆为国家二级馆,惠民县博物馆为国家三级馆。在镇(街道)、村(社区)层面,推进县文化 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夯实广大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网 络,扎实开展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和效能提升 工程,全县14个镇(街道)全部建有5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 文化站,场馆内普遍设有图书阅览室、书画创作室、舞蹈 排练室、体育健身室等功能室,供群众开展读书学习、文 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109个行政村(社区)建有综合 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

  2021年以来,惠民县创建市级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3 个、样板村9个。此外,惠民县还建有县体育场、县科技 馆、工人文化宫、市民广场,县内有4A级景区3处,3A级景 区6处,全县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健全,可为满足广大群众基 本公共文化需求。

  (二)组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机制,加大对群众文化 活动扶持引导。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及14个镇 (街道)综合文化站坚持免费开放、节假日不闭馆,2022 年惠民县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送戏下乡1000余场, 开展乡村阅读推广活动440余场,举办戏迷培训会等活动 200余课时,到2023年8月31日,惠民县各级文化部门已 开展基层文化活动超过800场次。积极培育扎根基层服务 镇(村)的文艺演出队伍,发动辖区庄户剧团、基层文 艺爱好者参加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在全县形成了“群众 看、群众演、群众学、群众比”的浓厚文化氛围。2022 年以来,组织开展惠民县庆七一文艺演出、吕剧专场演 出、“绚丽重阳”中老年文化艺术节综艺展演、歌舞专 场演出、惠民县直机关“在知爱建 争先向前”诵读比赛 等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我县深受群众欢迎的特色文 化活动品牌。各镇(街道)也陆续开展了农民才艺风采展 示、全民才艺大赛、广场舞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 化活动。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惠民县积极探索文化资源线上“云服务”,县文化馆 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开展线上“文化大讲堂”“非 遗云课堂”“戏曲文化微展”,全面打造“在线文化 馆”;县图书馆充分打造线上阅读云平台,发挥图书馆数 字资源优势,建设“数读惠民”数字图书资源平台;2021 年开始,县博物馆打造线上“云端博物馆”,实施数字博 物馆项目,对43件套珍贵文物、50件套文物、31件书画 类珍贵文物开展三维、二维数字化收集加工及处理,建 成“馆藏可移动文物三维数据管理系统”,搭建“云展 览”、网上博物馆。2023年春节,县文化馆利用“文化惠 民”微信公众号推出了“黄河大集”惠民非遗好品之特色 年货展播活动和“非遗陪您过大年”线上非遗展示活动, 县图书馆组织电子图书阅读推广活动等线上活动12场次。

319DD99D-2A03-4849-B2D3-1A0F62D03D89.png

  三、惠民县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问题

  惠民县不断完善设施网络、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数字化,但与基本公共文化发展先进地 区相比,与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期盼、文化需求相比,我 县公共文化还存在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薄弱,服务保障 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是短板

  与周边其他县(市、区)相比,惠民县公共文化基础 设施历史欠账多,我县的短板在于目前没有建设惠民县综合 文化中心,现有文化场馆功能受限,比如县文化馆是借用 县内其他单位淘汰场所,受原有建筑格局布局影响,文化 馆活动室、功能室面积较小,布局不合理,仅能开展小型 的培训、阅读、排练活动,没有室内展演、展览场馆,馆 内大型文化活动受限。

  (二)县域基层协调保障能力不足

  公共文化设施,就是指可以为公共文化服务使用的场 馆、设施,其中既包括归属于文化部门的文化馆(站)、 图书馆等文化场馆,也包括归口总工会的工人文化宫,还 包括归口团委、科协、组织、妇联等部门的各类场馆设 施,也包括乡镇(街道)、村(社区)最基层的文化场 馆、设施设备。我们看到,我县可用于满足基层群众的场 馆设施种类十分匮乏,部分机构、设施存在混用、借用、 占用问题。

  (三)免费开放保障能力不足

  惠民县是财政直管县,县级财政困难,与周边县 (市、区)相比,地方政府层面用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保 障能力不足,没有配套相应的免费开放经费。2022年12 月,县文化和旅游局成立工作组,对14个镇(街道)综合 文化站免费开放、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走访调研,我们 发现,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 务中心即时免费开放率不高,文化站站长、文化站工作人 员身兼数职,很难保障公共文化场所开放工作和文化活动 开展。

  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尽管近年来惠民县围绕设施网络、文化活动、数字化 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应该对县域公 共文化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成效有更清醒的认知。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要求“县级政府应当将区域内的 公共文化设施目录及信息予以公布”,同时还要求“设区 的市级、县级政府应根据服务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 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县这一级政府在场馆设 施建设、保障,服务提供方面等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 县级政府是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重要的保障。

  (一)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惠民县有免费开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均建有14个分馆,惠民 县14个镇(街道)、109个行政村(社区)都按照要求, 设有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也有广电传输、农家书屋等设施,但是我们在文化设施方 面种类不够健全,设施设备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可喜的 是,县级综合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已经列入2023年全是重点 民生实事,同时城市书房、乡村书屋建设等丰富群众阅读 空间项目也被列入2023年惠民县政府重点工作计划。我们 看到,公共文化设施即包含文化部门的各类场馆,比如文 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还包含总工会、团委、组织部、 妇联等等部门的各类场馆设施,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 障能力,必须统筹协调各部门场馆设施,形成合力,根据 场馆设施现状打造各类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完善公共文化 设施网络。

  (二)推进社会力量参与

  我们知道,公共文化设施除传统文化场(馆、所) 外,还有科技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 等方面的设施,各部门在各类场馆设施内开展的各种内 容的文体活动、科技展览、作品展示等,这都是公共文 化的重要内容[2] 。所以,应当在政府机构层面应建立以宣 传抓总,文化牵头部门协调参与的工作机制,让更多的机 构部门参与,也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3] 。为保障基 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 运行、项目打造和活动开展,比如在2022年下半年,惠民 县部分镇(街道)通过激励庄户剧团参与送戏下乡活动, 让身边的“演员”演身边的事,非常贴近群众需求,就取 得了很好的效果。实施数字化保障工程,打造“在线文化 馆”“数读惠民”“云端博物馆”等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平 台,让数字化赋能基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增效

  积极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结合镇(街道)村 现状和基层群众实际,鼓励公共文化场所错时开放、延时 开放,针对法定节假日、青少年学生寒暑假等实际,推动 建立订单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以细致入微的方式精 准服务广大群众文化需求[4] 。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成效 提升,让其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极其有效路径,比如2023年 春节,惠民县魏集镇就在魏氏庄园组织开展秧歌展演、广 场舞比赛等十几场精彩文化活动,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镇 (街道)开展公共文化活动、非遗项目进景区、进社区活 动。做好“一年一村一场戏”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广场文 化活动,支持群众文化团体、庄户剧团、文化志愿服务组 织开展活动,推进服务品质提升。

  (四)开展“公共文化+”行动

  在县域层面,公共文化设施涉及宣传、文旅、广电、 建设、教体、工会、妇联等多部门,发挥基层公共文化的包容性,开展“公共文化+”行动[5] 。惠民县是山东省旅 游强县,发挥县内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公共文化活动 引导到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旅游景区中,以文塑旅, 用公共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活动促进基层公共文化 的传播。同时,宣传、建设、教体等部门也应发挥自身场 所、活动优势,让公共文化参与其中,既能丰富内容,又 可以促进基层公共文化的繁荣[6]。

  五、结语

  和多数公共服务领域面临同样的问题,县域公共文化 体系同样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过程性活动,在实施 过程中会有设施、人员、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困境[7] ,同时 它的实施过程又存在不确定性,群众可以自由参与或退出 的文化活动,它的评估是结果评价,又非常重视“社会参 与”,这就是一对矛盾。基层公共文化的开展不能回避文 化主管部门职能的问题,这又回到从“办文化”到“管文 化”转向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做好各项保障,机构组织 好各项活动,通过第三方购买方式将基层文化活动交给社 会,让专业文艺院团、基层庄户剧团、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协调参与,服务效能提升必然能够实现,群众文化权益必 然有保障,广大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一定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常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法治路径[J].西南民 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81-87.

  [2]孙运宏,鲍磊.中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其逻辑 理路(1949-2022)[J].学海,2023(2):12-20.

  [3]孔丽芬.铅山县河口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西南财 经大学,2013.

  [4]伲永贵,许家豪.公共价值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提升路径——基于F市村图书馆的调研[J].湖北工程学院学 报,2023(2):120-124.

  [5]管傲新.健全三个体系 做优文化惠民文章[J].群众,2023(9): 43-44.

  [6]周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新西 部,2022(2-3):166-167.

  [7]徐长安.加强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 北方经济,2023(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