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西兰造物:非遗视域下的数字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论文

西兰造物:非遗视域下的数字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论文

14

2024-05-17 14:45:5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 族产物,土家织锦的继承与发展当前陷入瓶颈。文章以数字时代背景,基于土家织锦中具

  摘要: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 族产物,土家织锦的继承与发展当前陷入瓶颈。文章以数字时代背景,基于土家织锦中具有代 表性的西兰卡普纹样为蓝本,通过研究当前文创产品价值属性及长效发展,探索西兰卡普文创 产品设计的多元形态,实现非遗文化与产业价值、数字化技术的现代化转变形式。创新土家织 锦传统技艺的传播方式及途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的技艺精髓,为非遗文化产业的推进 提供持续发展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非遗文化;西兰卡普;数字化;文创产品;创新设计

  土家织锦技艺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国家工艺文化中占有 重要地位。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快,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 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的生存、保护与发展, 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对土家织 锦西兰卡普文创产品进行数字化设计研究,探索文化创意 产品的种类与表现方式,增加公众对西兰卡普的认知和喜 爱,拓宽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领域,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 艺,促进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以创意设计为核心,塑造富 含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促进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价值转化,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赢,助 力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在全球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一、织锦文化与西兰卡普工艺概况

  湘西土家族织锦工艺蕴含了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是土家族勤奋与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展现 出其独有的价值与魅力。土家织锦的传统图案纹路丰富, 图案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和生活中的万物,色彩喜用对比 色、相近色,鲜丽明艳配以黑白色勾衬[1] ,突出图案的同时,纹样的界限分明又连为一体,借以棉线编织而成。 “西兰卡普”图案是土家织锦最具代表性的图案,融合了 地缘民族文化习俗,开发与传承价值显著。西兰卡普用以 古老纯粹的木制斜纹织机,以土家人特有的“反织法”挑 织成图案花纹,织锦过程需在织物背面进行挑织,而后正面 成像[2]。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继保护和复兴的背景下,土家 族的织锦文化广受关注。高生产成本、烦琐的生产过程、 市场需求不足及购买力匮乏导致技艺传承经济困难,促使 传统技艺被逐步弃置,且行业人才流失加剧。土家织锦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策略,与现代文化断 裂,面临传承困境。仅凭国家援助政策难以解决现实问 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维护像西兰卡普这样的土家织锦 对于振兴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文化互动创新与建构以文 化为纽带的共同体十分关键。

C0E15C63-9E10-4e15-AD5A-24C73A10D9FA.png

  二、西兰卡普文创产品设计现状与问题

  (一)产量低生产力度甚微

  西兰卡普作为中国文化遗产,通过家族传授和实践来传承其技艺及深层文化。然而,这种方法局限性强,仅对 少数人开放,导致技能传承者稀少。土家织锦制作若有误 需重做,工艺繁复且耗时,难以实现大规模快速生产,受 现代化影响保障生产力面临挑战。

  (二)服饰产品独占主流

  土家织锦常以现代服装为载体进行再创作,采用热转 印技术将西兰卡普图样应用于服饰。然而,这种应用并未 有效融合传统图样与现代审美,导致产品生硬、缺乏特色 和设计感。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结合不佳,影响了服饰的艺 术价值和经济潜力。设计者需要突破传统思路,创造既实 用又富含文化意义的产品。

  (三)市场吸引力不足

  非遗以其技艺的独特性和区域差异,在全球广泛传 播。为可持续发展,非遗产品需要市场导向,从设计制作 创新,提升价值并吸引消费者。故宫文创就是将传统文化 与国潮潮流结合的典范,它汲取故宫建筑的设计精髓,与 现代审美融合,产生受欢迎的东方艺术品,并推动产品类 别和形式的多样化创新,为中国非遗文创市场发展指明方 向。

  (四)非遗发展亟待革新

  非遗产品虽文化丰富,但多数现代文创品未能充分结 合地缘特色工艺,区域文化鲜明缺少创新,同质化现象研 究。西兰卡普设计需革新,融合时代与民族元素,提炼并 丰富其文化内涵。同时要融合市场需求和现代审美趋势, 通过文创产品的多样性和流通性推动民族工艺的继承与保 护[3]。

  三、西兰造物主题文创产品的思考建构

  (一)需求为依托的产品定位

  将经济回报视为重点目标之一的文化创意产品,应能 迎合来自各种背景、场合及功能需求的不同消费者群体, 保证产品设计的多场景适用性,并精确地符合广泛的市场 需求。设计文化创意产品时,应精确理解市场的需要,并 清楚界定产品的档次和规模,生产出与市场定位相匹配的 西兰卡普文化创意产品。同时,应从时间投入、细致程 度、价值大小等方面对设计的产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分类和 定位。西兰卡普的研发设计核心在于创造针对广大消费者 群体的西兰卡普图案的文化创意产品,以此拓宽市场范围 并增强品牌的知名度[4]。

  (二)商旅媒介的多元融合

  结合旅游业推进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图案的文创创新, 可视为有效的商业策略。这一过程涉及与高校合作孵化文 创,多渠道宣销包括旅游和网销。要让文创产品展现当地 文化,设计师需将西兰卡普元素融入设计,让消费者体验 文化。旅游市场也刺激了织锦技术和工具的创新,推动了 西兰卡普纹样创新。通过再创作,如元素提取、色彩重 构,旅游业有助于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以及以民族文化 的力量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三)特色品牌的跨界联名

  品牌是公司的信息传递工具,能够树立消费者信任。 借鉴故宫、敦煌等知名文创品牌的成功,通过文化串联与 高质量产品,西兰卡普应创造独特品牌,融合市场同时保 持文化特色。强化品牌效应需设立专业织锦工厂和人才培 养,持续优化产品线、扩大品牌影响力以及传承其精神。

  (四)数字时代的文化产物

  数字时代的迅猛进步汇聚了历史积累的知识与智慧, 数字技术在文化产物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传统文化形式 以数字形式予以留存、呈现、传播、迭代。通过影像留 存、虚拟展览、数字档案、交互设计等方式,参与者可以 身临其境欣赏和体验传统工艺品的美妙和精湛。数字文化 产品亦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体验、交互功能, 激发公众的参与和传播。与此同时,基于对非遗文创产品 现存问题提取,借助数字化技术,以现代制造业的优势, 从研发、生产环节贯穿全过程,利用科技手段改善非遗文 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弊端。为文创产品设立制作虚拟体 验,充分将用户情感和产品生成相融相生,为开辟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提供新路径[5]。

  四、西兰造物《锦鸿》数字化文创艺术品的衍生

  (一)“西兰”文化的发展基石

  土家族锦西兰卡普以其精巧的工艺闻名遐迩,其价 值主要体现在“传统”“手工”“织”三个方面,作为艺 术品有很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家,土家织锦的代表人物叶水云, 她的织锦用料考究,配色雅丽辉煌、沉着高雅,做工精致 细腻。她开创了“色退法则”“半格技术”,突破了土家 织锦“化圆为方”的传统编织技术,开创了土家锦缎“渐 变”技术。她的画曾在中国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中 国美术研究院等机构收藏,并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 叶水云四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 活,使其“活态传承”,并致力于土家织锦的制作、教 学、研究、传承及旅游发展。正如叶水云所说,民族的才 是世界的,她为土家织锦的贡献,为民族工艺和文化艺术 品的发展奠定了浓厚基础[6]。

  (二)文创与织锦的深度融合

  文创设计的根本在于文创产品的民族感与文化感,土 家织锦的纹样很多,“黑白相间,物尽其用;红绿相配, 无法选择;蓝黄相映,光辉灿烂”形象地说明了土家织锦 在颜色选择方面的特色。土家织锦兼实用与审美于一体, 图案种类繁多,变化多端,充满了强烈的个性,包含常见 的动物纹样、装饰性的植物纹样,还包含交织抽象的几何 图案,甚至多样的生活物品图案,经过几何图形和意象 化,形成一种新的抽象图形,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 和编织。在对当前文创产品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后,团队 基于西兰卡普文化立意的原色彩图案规律,设计出一套文 创瓷器餐具《锦鸿》(图2)。文创产品在进行设计时,注意造型的整体选择和功能的实际运用,特质取舍、凝练概 括。通过梳理土家织锦文化脉络,间接提取视觉呈现的西 兰卡普概念元素图案并进行创造性转化,生成社会所易于 接受和传播的图案。设计整套文创产品在西兰卡普原特色 制造技艺要求上加以创造设计,依托瓷器载体将土家织锦 民族感与现代感融合,文创与织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 产品艺术性,提升西兰卡普文创产品的时尚感[7]。

A905B74E-12A0-42e2-A93E-B6CE6D4544D4.png

  (三)西兰造物数字化文创艺术品的生成与意蕴

  市场消费的中心在于文化体验和视觉感受,这些因素 极大地充实了西兰卡普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在精神价值。本 套西兰造物文创瓷器餐具以西兰卡普纹样中的代表作《龙 凤呈祥》(图1)为原型,将纹样和色彩进行提取转化进行 设计。首先,整套瓷器餐具以复古红为底色,采用对称分 布的手法将所提取出的图案应用到餐具上,以呈现出最大 化的效果。其次,瓷盘上的图案以圆形对称分布,有“天 圆地方”之意,上下为凤,左右为龙,四周使用四朵牡丹 花环绕增加整体氛围;瓷碗上的图案为“双凤戏牡丹”, 碗前后各有一条凤,牡丹花在两条凤前后分布。最后,整 套瓷器餐具在龙凤图案的基础上配以白色勾边,缀以多边 形小花作为装饰点,色彩选用搭配褐、红、橘、黄、粉、 绿等颜色,使用上与织锦色彩得选用相呼应,复古红的底 色与“龙凤呈祥”“双凤戏牡丹”图案相对映,融以喜 庆、吉祥、富丽等风格,使整套瓷器餐具寓意更加明确, 赋予整套艺术品生命力,展现出中国特有的大气、祥和之 韵[8]。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景德镇陶瓷为媒介,充分展示了以“西 兰”文化为载体的造物的艺术形态。图案因民族特色形 成系列感,融合当代审美的发展形式与特征,持续繁衍变 化、历久弥新,旨在探索中追溯土家族记忆里的西兰造物 的多元景象,致使文化记忆亘古留存[9]。

  五、结语

  非遗技艺土家织锦承载着湘西土家族璀璨的文化历 史,数字化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生产制作效率低、传 承途径受限、产业发展受阻等问题。通过西兰卡普纹样与 文创产品的融合设计,将其与数字化工具和现代设计理念 充分融合展现出了数字技术在保护和传播非遗方面拥有者 巨大潜力,将这些珍贵的西兰卡普纹样通过数字化展示、 品牌联动、商旅融合等有效传播及弘扬。融合数字化文化 创意产品来促进民族传统工艺技术的保护和进步,乘着国 潮兴起的浪潮,打造符合现代审美文化的数字文化产品, 为保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韩玉婷,韩帆.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研 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08):99-102.

  [2]朱世学.土家族西兰卡普的源流、特点及功能[J].民族论 坛,1994.04.61-64.

  [3]赖小静.西兰卡普图案传承与实践创新研究[J].包装工 程,2017.38(02),201-205.

  [4]何星亮.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J].中南民 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1-36.

  [5]陆垚.湘西土家织锦的现代价值及传承保护研究[J].西部皮 革,2020.42(23),44-45.

  [6]章莉莉,朱艺芸.国潮背景下的非遗传承与创新设.[J].装 饰,2021.10.30-35.

  [7]陈凌峰,覃会优. “非遗”视角下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 创产品设计探究[J].设计,2021.34(03),38-40.

  [8]刘杨,吴凡,臧王爽.文旅融合下的湘西土家织锦文创产品设 计研究[J].绿色包装,2021.7.86-89.

  [9]王娇,钟苡君:西兰卡普非遗文创活态传承研究[J].文化产 业,2022.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