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挖掘五溪廉洁历史人物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论文

挖掘五溪廉洁历史人物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论文

10

2024-05-17 14:14:2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中国的廉洁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并形 成的关于廉洁思想、廉洁制度以及廉洁行为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评价。怀化历史悠久,廉洁文 化

  摘要:中国的廉洁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并形 成的关于廉洁思想、廉洁制度以及廉洁行为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评价。怀化历史悠久,廉洁文 化资源丰富,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许多清官廉吏,他们造福一方的先进事迹和高洁品质折 射出廉洁文化发展的时代内涵,为今天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历史之源。

  关键词:廉政;历史人物;文化;建设

  党的二**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 持久战,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 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廉洁文化 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呈现出时代的新风尚。今天,我 们挖掘地方廉洁历史人物,厚植古代廉洁文化,有助于我 们运用历史智慧不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党员领 导干部的廉洁意识,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一、挖掘怀化廉洁历史人物,把握廉洁文化时代内涵

  怀化,古称五溪,位于湖南省西部,自古就有“黔滇 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在历史的长河中,怀化以其独 特的民俗、历史、地理、人文“沉积”了形式多样、内容 丰富的廉洁文化。特别是历代清官廉吏造福一方的事迹和 高洁品质,丰富了怀化廉洁文化的内涵,为廉洁思想的形 成、延续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力量源泉。

  (一)上古时期:善卷以德著称,逍遥天地而心意自得

  中国廉洁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 期。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在带领人们与天灾人祸搏 斗,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产生了朦胧的廉洁意识,他们 勤政爱民、节俭禁奢,推举德才之人为官,开启了中国廉 洁文化的先河。

  善卷,湖南武陵人,以德著称,被尊为华夏民族“德 祖”。善卷曾居住在枉人山(今湖南省常德德山),尧帝 南巡北归时途经此地,以“北面而问”的大礼向善卷求 教,随行人员不理解“尧是天子,善卷是平民,为什么尧 这样过分地礼遇善卷”,尧帝解释说:“我的德行智谋不 及善卷,所以要向他行弟子拜师大礼”。舜继位后,也专程来拜会善卷,在《庄子•让王》中就记载:“舜以天下让 善卷!”但善卷不受,决定隐居。于是善卷溯沅江而上, 来到怀化辰溪大酉山,在此终老。善卷不被名缰利锁所牵 制,不受王位而避于山林,既体现了他重义轻利的美德, 又体现了他亲民务实的廉洁之风。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瞻 仰了善卷的遗迹之后感慨:“践先生之遗迹,颂先生之高 风,贪者廉,懦者立,盖自勋华以及于今日矣!”

  (二)先秦时期:屈原出污泥不染,竖起怀化廉洁典范

  先秦时期,中国的廉洁文化与廉政思想、廉政制度在 相互促进中有了最初的发展,这时期产生的诗经、楚辞成 为鞭挞贪官污吏、歌颂清廉、教化民风的文化载体。

  屈原,名平、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怀王当 政时,屈原主张彰明法度,任用贤能,却遭到贵族集团子 兰、靳尚等人的谗毁。顷襄王即位后,屈原更是被流放到 湘江、沅水一带。这个时期的屈原深入沅陵、溆浦、辰 溪、芷江等地采集民风,在怀化厚重的文化、轻灵的山水 和新颖的民歌中,创造出《九章》《离骚》《九歌》等千古 名篇。在屈原的《九章 ˙ 涉江》中就写到“吾不能变心而 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表达了屈原在污浊险恶的社会 环境中独善其身、竭尽忠诚的廉洁品质。在《离骚》中屈 原则写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纷吾 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表现了他注重个人品 行修养,敢于追求正义光明的斗争精神。

  (三)两汉时期:相单程起义反抗,唤起民众反腐意识

  西汉时期廉洁文化发展独具特色,朝廷表彰任用清廉 官吏、建立监察机构、不断完善廉政制度。到东汉后期,由于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反腐拜斗争也不断高涨,持续时 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斗争程度之激烈,都堪称中国 古代之最。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怀化沅陵大 旱,田禾枯萎,颗粒无收,而朝廷的征敛却有增无减,地 方官员更是趁火打劫,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沅陵县苗族首 领相单程率领当地勇士数万人夺关据县、开仓济困、惩治 贪腐。相单程和起义军不怕邪恶、勇往直前、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起了百姓的广泛同情和响应。此 后,统治阶级的剥削变本加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反抗 斗争十分频繁。到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66年)的100多 年里,怀化地区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就达14次。社会越黑 暗,统治者越腐败,反腐倡廉的呼声就越高,廉洁文化的 发展程度也就越高。[3]

  (四)隋唐时期:王昌龄贬谪龙标,再树清正廉洁标杆

  到了唐代,朝廷实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 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的政策,促进了唐朝经济社会的发 展。[4]但此时,怀化沅水上游的溆州、奖州发展仍比较落 后,因而成为朝廷贬谪官吏的流放之地。

  王昌龄,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人。唐玄宗天宝七年 (公元748年),王昌龄因仕途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今 怀化洪江市黔城镇)尉。在黔城的七年,王昌龄写下不少 诗歌,抒发他爱国忧民、清廉自守之心。在他的《龙标野 宴》中写道:“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另 外在他的《送魏二》中写道:“忆君遥看潇湘月,愁听清 猿梦里长。”虽然王昌龄仕途不顺,命运坎坷,但他却能 在逆境中超脱。王昌龄在龙标期间,清正廉洁“为政以 宽,政善民安”,深受百姓爱戴,后人为了纪念他,在黔 阳修建芙蓉楼以示追思。

1715926380133_6DACD828-8BB8-4ba9-9E63-FAA479D3DF0F.png

  (五)宋元时期:魏了翁五溪讲学,加快廉洁文化发展

  宋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不断改革和完 善科举制度,使得寒门布衣有了进身仕途的大门。与此同 时,朝廷开始发展官学及书院,大规模培养人才,对推动 廉洁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5]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四川邛州蒲江人。南宋 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魏了翁任工部侍郎。他为官清 廉,敢于直言,不为权势所屈。当时权臣史弥远,想网罗 魏了翁作他的党羽,被魏了翁严词拒绝,于是史弥远怀恨 在心,借故将他降职三级,贬官到怀化靖州渠阳。魏了翁 到达靖州后,看见当地文化落后,便在城北纯福坡创建鹤 山书院,开门接收弟子讲学。魏了翁在书院推崇朱熹理 学,写下《九经要义》和《鹤山全集》,为理学在五溪地 区的广泛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魏了翁在靖州为官期 间,善俗为治、政绩显著,为民请命、免赋税、除科弊, 进一步推动了怀化廉洁文化的发展。 [6]

  (六)明朝时期:薛瑄两次驻沅,丰富清廉文化内涵

  明朝时期,朝廷采取奖励垦荒、均平赋税、兴修水利 等措施,以期实现“民为邦本,与民休息”的廉洁治理。 [7]这一时期从怀化走出了宋以方、袁凤鸣、邓启愚、米万 钟、满朝荐、米助国等有志之士,他们在外为官忠君爱 国,廉洁自律,察民疾苦,深受乡人爱戴。同时还有很多来怀化的外来廉洁人士,比如蔡心一、薛瑄等,他们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清廉正义的不懈追求,其中最具 代表性的就是薛瑄。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人。明宣德三 年(公元1428年),薛瑄任御史外放,监督沅州湖广银场。 在视察过程中他发现,银场管理混乱,贪污成风、贿赂公 行。薛瑄便多次巡视,明察暗访,承办各种要案。对查出 的贪污受贿者,均依法严惩,上报革除官职。薛瑄两次驻 沅,期间体察民情,为官清廉,造福一方,被世人称作 “真铁汉公”。离任时他曾写诗自嘲:“莫道白笔南征 文,赢得归囊一场空”,归家时空空的行囊,是他对自己 廉洁自律的真实写照。百姓感念其功德,捐资修建“文清 书院”和“文清主祠”来纪念他。 [8]

  (七)清朝时期:朱其懿身先士卒,建设清正廉洁队伍

  清代中晚期以后,吏治腐败不堪入目,贪污成风, 贿赂公行,官吏早已成为压迫、剥削老百姓的虎狼之辈, 即使廉能之吏想兴利除弊,却往往遭到官场同僚的排挤与 倾轧,但仍不乏一些仁人志士,坚守着对廉洁的信仰。比 如廉政恤民心系民生的张谦、杨兆杏、易良俶,从严治吏 以身作则的朱其懿、冯锡仁,大兴教育醇化民风的陶金谐 等,其中最具影响的就是朱其懿。

  朱其懿,字叔彝,江苏宝山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 年)出任怀化沅州知府。他到任第二天便对全体官吏郑重 表示:“本府忝权斯郡,表率一方,举凡移风易俗,兴利 除弊,止暴安良,责无旁贷”。在最危险、最艰苦的查拿 盗匪的战斗中,朱其懿身先士卒,在一线坐镇指挥达七十 天之久,力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官吏带上“正直荡平之 道”。朱其懿认为,虽然官场风气腐败,但只要为官者以 身作则、严于律己,就能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好队伍。 [9]

  综上所述,我们挖掘怀化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廉洁历 史人物,发现他们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了长期的反腐败斗 争,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对扭转社会风气、缓和社会 矛盾、澄清吏治、促进民生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尽管他 们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性地继承这份历史遗产,对于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仍 起到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二、弘扬廉洁历史人物精神,积极推动清廉文化建设

  (一)为政以德、革故鼎新

  中国古代德治气息浓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廉政历史人物不断加强道德修养, 才能做到恤民、爱国、忠君、孝悌、尚贤。善卷以“帝者 师”的美称名闻天下,在耳闻目睹帝舜一行的招摇后, 一 针见血当面批评。屈原以爱国忠君为志,以致力民生为 业,以洁身自好为德,主张“美政”,但楚王愚而不觉, 耽于淫乐,将屈原放逐,秦军攻占楚国郢都后,屈原投汨 罗江殉国明志。满朝荐在面对边疆战乱、农民起义、党派 之争的危急形势,上疏直言:“朝廷政令乃颠倒日甚,需 更弦易辙,悉轨祖宗旧章”,奏折呈上去后,激怒圣上被 削职为民,但满朝荐胸怀正义始终主张彻底整治和肃清国 家体制和吏治。习**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新

  时代政德观,要求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核 心,并强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关系到党 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党员领导干部 要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操 守,做到清白为官、干净做人。

  (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

  中国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孔子曰:“恭、宽、信、 敬、惠”,即要求统治者做到教民、宽民和惠民。历代封 建统治者也深刻认识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王昌龄开龙标文脉、修孔庙、建书 院,政绩卓著。杨兆杏为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储备社 谷,被百姓称颂。邓启愚体察民情、为民办事,被南阳百 姓称为再生父母。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清 官廉吏始终能以天下为己任,以造福百姓为根本。廉洁文 化与中国“民本”思想可以讲是一脉相承,新时代我们加 强廉洁文化教育,就是要把传统的“民本”思想与当前的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相融合,始终做到从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出发,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加快 补齐民生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保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三)不畏强权、敢于斗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品质 内涵,它强调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 奋斗。反腐倡廉是政治斗争,廉洁历史人物勇于和善于同 腐败现象做坚决斗争,敢于追求正义,坚持正确的立场和 原则。宋以方面对宁王反叛积极备战,最后面对诱降投湖 以示不从。袁凤鸣巡视边关,面对防务松懈,敢直书弹劾 不法大将。米万中访民间疾苦,甄别平反冤案,为百姓称 颂。张谦严惩赌博,驱逐土娼,百姓翕然向化。这些廉洁 历史人物不畏强权、有勇有谋、惩恶扬善、公正廉明,值 得后世称颂。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反腐败 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反 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 是大非问题面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清除一切弱 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因素,坚定不移推动正风 肃纪反腐向纵深发展。

8229BF0B-F94E-4d77-ACB1-BA01A44B4C49.png

  (四)尚学崇教,厚德笃行

  中国古代推崇儒家思想,“自天子及于庶人,未有 不须学而成者”,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玄 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宋仁宗封孔子为“衍圣公”,都 是在宣扬儒家尚学崇教、教化治理的传统。魏了翁远谪靖 州,创建鹤山书院,开门讲学,传授程朱理学;淘金谐修 卢峰书院于溆浦,延聘名士,培养文人学子;朱其懿创办 沅水校经堂,改革旧式教学,培养德才兼备之人。当前我 们大力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就是为了正本清源,让

  广大青少年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培育 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以清为美”“以 廉为荣”“敬廉崇洁”,在推进清廉文化进校园中,营造 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良好校园环境,让廉洁 之风永驻校园,永驻孩子的心灵。

  (五)淡泊明志、自强不息

  廉洁历史人物追求政治清明,以海内晏清为志向,即 使处于艰难环境中,他们仍然矢志不移坚守理想和信念。 善卷隐居辰溪大酉山,开荒种地自劳自食,最后终老于 此。薛瑄两次驻沅,体察民情,为官清廉。朱其懿轻装简 从,一个月内考察沅州府地,“未烦官民一草一木”。孔 子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廉洁历史人物对“道济天下” 的笃信,“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使得他们从功名利 禄的贪欲中超脱而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当前,我们加强清廉家庭建设,传承优良家风家规 家训,就是要督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守好家门,筑牢清正 廉洁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以廉洁家风带民风、促党 风、清政风,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国古代历史绵延数千载,廉洁历史人物起到重要的 支撑作用。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 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0] 廉洁历史人物堪称中国的脊梁,他们的政治行为,直接决 定着朝代命运浮沉和治乱格局;他们的思想道德、作风品 质,凝聚为宝贵的廉洁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化作一股蓬勃 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亘古长存。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人民出版社,2022.

  [2]楚辞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3]怀化地区志[M].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

  [4]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M].山东书画出版 社,2010.

  [5]李小红,张如安.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简史[M].中国方正出版 社,2011.

  [6]谢顺富,罗忠桓.崇廉说[M].人民出版社,2011.

  [7]李洪峰.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M].故宫出版社,2014.

  [8]田均权.政坛“铁汉”学林巨擘薛瑄[M].中国文史出版 社,2014.

  [9]谢志贤.沅州知府朱其懿[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10]鲁迅.且介亭杂文[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