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论文

2024-05-16 14:14:1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海明威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 之一,文学批评领域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术语 与海明威及其作品有关,如“迷惘的一代”“硬 汉”“冰山原则”和“零度结尾”等。
海明威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 之一,文学批评领域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术语 与海明威及其作品有关,如“迷惘的一代”“硬 汉”“冰山原则”和“零度结尾”等。
1925 年《在我们的时代里》短篇小说集在美 国出版,这是海明威在美国文坛的首次亮相。这 本包含 15 个短篇小说和 16 个章间散文的集子一 经出版就备受好评,如福特 · 马多克斯 · 福特、 约翰 · 帕索斯和菲茨杰拉德对其展现的用简单语 言传递复杂情感的能力给予盛赞。也正是这种语 言风格为他赢得了以埃兹拉 ·庞德和格特伍德 ·斯 坦因为代表的文坛的一席之地。
海明威在《在我们的时代里》展现的对主题(战 争、户外运动和夫妻关系等)的把控、人物塑造 的能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吸引了大批读者的同 时,也奠定了他四十余年写作生涯的基调。艾德 蒙 · 威尔逊在为《在我们的时代里》写的前言中 就指出:“全部的海明威都已经在这里。”
主题
在海明威几乎所有的作品中,战争、户外运动 (如斗牛、滑雪、赛马、拳击和钓鱼等)和对夫 妻关系的探讨是贯穿始终的主题,而这些主题在《在我们的时代里》早已一一展现。
《在我们的时代里》有大量篇幅是对战争的直 接描写(战争场景)和间接描写(战争带来的创伤)。 在十六篇章间散文中有七篇是对战争的直接描写。 第一篇写的是行军途中的一排士兵,上至中尉下 至下士都酩酊大醉,只有一个副官在担心厨房的 篝火会暴露他们的行踪给五十英里外的敌军。醉 酒的士兵用麻痹来抵抗自己对战争的恐惧,清醒 的士兵则由于恐惧而变得神经质。第二篇是希腊 骑兵部队和平民雨中撤退的混乱场景:水牛和马 匹拉着堆满生活杂物的车绵延三十多英里,女人 抱着孩子在车上哭泣,老人们全身湿透地赶着车, 黄色的河水几乎没过桥身,骑兵与骆驼在队伍中 穿行, “看着令人恶心,让人恐惧”。第三篇是 一次伏击战,埋伏的“我们”先后射杀四名德国兵, 寥寥数语,冷静而克制。第四篇是一次防御战, 地势和防御工事很好,但“我们”仍败了,只好 撤退。第五篇写的是士兵在医院墙边处决六名内 阁部长,一名部长因患伤寒不能站立,其他五名 部长静静站在墙边等待被处决。第六篇是尼克战 场上脊柱受伤,目睹战友或受伤或死亡,但部队 继续向前推进。尼克盼着被担架抬出战场,身负 重伤但仍暗自窃喜能逃离战场。第七篇是炮击战 役中,一名士兵被吓坏,不停地祈求上帝保佑, 许诺只要不死,一切都按上帝要求去做。可是战役一结束,士兵就接着醉生梦死,早把许诺抛诸 脑后。在战争中,上帝只是“临时的佛脚”。
海明威此刻笔下的战争充斥着死亡、暴力与杀 戮。他把血淋淋的战场毫不掩饰地展现给读者, 这里没有正义与邪恶,没有国籍种族,没有勇气 与荣誉,只有恐惧、厌恶和麻木。这样的战争读 者在海明威后来的作品中经常会读到,如《永别了, 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
《在我们的时代里》十五个短篇小说中, 有五 篇是对战争的间接描写。《在士麦那的码头上》 读者看到的是战争间隙中码头上混乱、嘈杂和血 腥的场景:不停哭喊的人群、抱着死去孩子的女人、 被敲断前腿扔弃在浅水中挣扎的骡子。《一个很 短的故事》是战场受伤归来的士兵在医院与一名 护士短暂的爱情(《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和凯 瑟琳爱情故事的雏形)。战争中的爱情很难长久, 或因为被迫分离,或因为想要及时行乐。《回家 的士兵》《革命者》《在淡季》是描写战场幸存 的士兵试图回归家庭、回归正常生活时所面临的 困境。他们或因感到格格不入和孤独而疏离于亲 人、人群;或患上精神疾病,永远隔绝在自己臆 想的世界;或用酒精麻醉自己,在混沌中获取稍 纵即逝的快乐。这些士兵曾经在战场上付出青春 和热血,但“荣誉”与他们无关,在他们身上看 不到“勇气”“希望”,只有颓废和绝望。
在这五个短篇中,海明威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战 争,但读者从战场归来的士兵身上可以看到战争 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创伤。有些身体上的创伤可以 治愈,但精神上的创伤永远不会愈合,他们死里 逃生,但想要回归的正常生活永远不会接纳他们, 他们只会感到无所适从。这种无力感,读者在阅 读《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时,从 男主角杰克和亨利身上可以清晰感受到。
户外运动 —— 斗牛、滑雪、赛马、拳击和钓 鱼。海明威酷爱各种户外运动, 青年时痴迷拳击、 去西班牙观赏斗牛表演、去赛马场赌马,还曾经 钓到过 7 米多长的马林鱼。《在我们的时代里》 中,斗牛是出现频率仅次于战争的主题。第九到 第十四篇章间散文都是在描写斗牛。与战场一样, 斗牛场也是充斥着暴力、杀戮与死亡。最终的结 局或是牛死(第八篇) ,或是斗牛士死(第九、 十二、十三、十四篇),或是斗牛士的马死(第十篇)。 斗牛场鲜血淋淋:牛角刺穿斗牛士的手臂、腹部;斗牛士的马被牛角划开腹部,紫色的内脏在两腿 之间摇晃,血流满地;牛被刺穿心脏,耳朵、尾 巴被割掉。这样的斗牛场景在海明威后来的作品, 如《太阳照常升起》《死在午后》和《丧钟为谁而鸣》 中都有出现。
《拳击手》侧面描写拳击运动, 《越野滑雪》 讲述的是尼克与朋友一次滑雪旅行,《老爸》中 主人公爸爸是赛马骑手, 《大二心河》是尼克通 过钓鱼旅行找回自我的过程。热爱户外运动的海 明威把这种热爱延续到了他的作品中。
夫妻关系是海明威作 品中另一个反复出现 的主题,有些评论家认为这一主题直接来源于 海明威自己的生活,比如他与四段婚姻中妻子的 纠结。
夫妻(情人)间情感的疏离与矛盾在《太阳照 常升起》中的杰克与布莱特之间、《弗朗西斯 ·麦 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夫妇之间得以展 现。早在《在我们的时代里》的四个短篇中这一 主题就有出现。《了却一段情》讲述了尼克和女 友玛乔丽分手的故事。两人划船去钓鱼、宿营。
途中,玛乔丽主动与尼克聊天,尼克只是被动地 简略回答或沉默不语。玛乔丽几经努力,尝试与 尼克沟通,尼克拒绝,还说:“爱情没什么意思。” 最后玛乔丽独自离开。《医生夫妇》中,尼克的 父亲与前来为他伐木的迪克发生争吵,迪克的藐 视和挑战令尼克父亲大怒。尼克父亲认为是迪克 不想付医疗欠费而故意挑起事端,尼克母亲则认 为是丈夫先发了脾气惹怒了迪克,两人话不投机,尼克父亲愤而离去。简短的对话中没有激烈冲突, 但剑拔弩张,句句流露出“不信任”和情感的疏离。 《雨中的猫》讲的是住在宾馆中的一对美国夫妻, 妻子看见楼下一只猫淋在雨中,心生怜悯,想要 收养。丈夫毫不在意,只顾读报。宾馆管家的绅 士举动(送伞、找猫)更让妻子感到没有得到丈 夫的关注、尊重与呵护。《艾略特夫妇》更是把 夫妻关系的疏离写到极致。开篇写两夫妇努力想 生个孩子,不成功。接下来介绍这对夫妇的具体 情况:两人年龄差距巨大(丈夫 25 岁,妻子40 岁); 教育背景不同(丈夫哈佛法学院就读,妻子茶叶 店主);喜好各异(丈夫喜欢写诗,妻子喜欢与 女友在一起),最后只能各寻其乐。这些短篇中 的女性都努力想从丈夫那里获得爱、尊重与呵护, 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正如比克福德 · 西尔维斯特所说,爱情 / 婚姻是不能提供给女性她们渴望的 安全感(受尊重并被呵护),她们如果想从男性 伴侣身上获得精神上的支撑,注定会失望。
人物塑造—— “硬汉”形象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反复塑造的“硬汉”形象 是几代年轻人的偶像。常耀信曾经这样评论:“海 明威一生的作品里只有一个主题 —— ‘压力下的 风度’。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一位主人公来 诠释这种‘风度’。作品的主人公与一种不可知的、 无法抗衡的力量搏斗。他们总是知其不可为而为 之,知其必败而为之,展现出一种绝望的勇气。”
《印第安营地》中,尼克作为医生父亲的助手, 目睹了一场无麻醉的剖腹产手术。在整个血腥、 伴以印第安女人尖叫的手术过程中,尼克表现得 冷静且镇定,稳稳地端着一盆水。目睹自杀印第 安丈夫的惨状,尼克也没有被吓坏。故事的结尾: 尼克坐在船尾,手在水中划过,清晨的太阳从山 顶升起,一条鲈鱼跃出水面,激起了涟漪,一切 都是平静而美好的,这是此时尼克心境的体现。 他在这次事件中没有“被打败”“他确定他永不 会死”。《老人与海》中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的 一句话概括了“硬汉”的本质:“人不是为失败 而生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尼克 身上的“硬汉”气质已经初见端倪。
如果《了却一段情》和《狂风肆虐三日》是青 年尼克对爱情和友情的迷茫与思考,《拳击手》《老 爸》《越野滑雪》和《大二心河》则分别展现了 海明威笔下“硬汉”最喜欢的运动:拳击、赛马、 滑雪和钓鱼。无论是童年还是青年时期的尼克, 在他身上都有了海明威“硬汉”的气质。
写作风格
海明威于 195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 为他精湛的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作《老 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产生 的影响”。
海明威白描的写作风格在《在我们的时代里》 的每篇作品中都有所展现,他的语言简单朴实、直截了当。寥寥数笔、短短几句, 血腥的斗牛场、 混乱且充斥着死亡气息的战场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读海明威对“死亡”场景的描述,读者会有一种 无力感,不能改变事件的发生轨迹,更不能让它 停止,只能眼睁睁地目睹它像画卷一样展开。简 单的对话就使得情人间、夫妻间情感的疏离与矛 盾暴露无遗。海明威的讲述是冷静的娓娓道来, 只是把现实呈现给读者,不涉及任何个人情感。
《大二心河》描述了战场归来的尼克借助钓 鱼疗伤和找回生活乐趣的过程。海明威用简短的 动词,精确描述尼克煮咖啡、做三明治、煎鸡蛋、 搭帐篷、捉鱼饵等一系列动作。正是这样的描写, 把尼克,也是把读者从喧嚣的战场带回到正常的 生活。
海明威自己对这一写作风格有过概括:“我总 是按照冰山原则来写作。冰山的八分之一在水面 上,八分之七在水面下。写作时你可以省略你所 知道的一切。这样做只会使你的冰山更稳固。水 面下的那一部分冰山才是最重要的。”
海明威从不把故事的结尾明确地写给读者, 而是让读者自己解读,也叫做“开放式结尾”。 如《太阳照常升起》里杰克和布莱特将如何生活? 《永别了,武器》结尾亨利将去向何方?《丧钟 为谁而鸣》中乔丹会死吗?玛利亚将如何?《弗 朗西斯 · 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夫人 会怎样?这种“零度结尾”在《在我们的时代里》 十五个短篇中都有出现。长大成人的尼克会是什 么样子?争吵不断、感情疏离的夫妇会继续他们 的婚姻吗?迷失自我战场归来的士兵会融入正常 的生活吗?这些疑问都有待读者自己去解读。
距《在我们的时代里》首次出版一百年已经 过去,它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历史的尘灰 下,相反它收录的短篇仍在世界文坛中熠熠生辉。 二十六岁的海明威以《在我们的时代里》成为美 国文坛一颗蒸蒸日上的耀眼新星,他的创作主题 已经铺陈开来,塑造的人物虽显稚嫩,在不久的 将来都成长为了“硬汉”,写作风格也是独具一格, 可以说与斯坦因和庞德共同发起了文风和文学语 言的革命。在海明威之后创作的每一部作品中, 读者都可以找到《在我们的时代里》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