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导游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论文

导游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论文

5

2024-05-15 14:23:46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随着全球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导游口译活动愈 加频繁。导游口译作为陪同口译的基本形式之一, 在跨文化交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导游口译 中的难点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导游口译活动愈 加频繁。导游口译作为陪同口译的基本形式之一, 在跨文化交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导游口译 中的难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是导游口译讨 论的重点之一。在不同的场合采用相应的文化负 载词翻译策略能够帮助译员更好地将源语信息传 达给受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导游口 译员需要掌握应对文化负载词的策略,以帮助国 外游客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导游口译

  近年来,随着“一**路”倡议的实施,旅 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化 的发展,跨境旅游迅速增长,导致旅游解说活动 的数量呈火箭式增长。作为陪同口译的一种形式, 导游口译的意义更加明显。由于导游口译的内容 多涉及一些国家的某些文化,导游口译活动也被 视为跨文化活动。作为导游口译的主要障碍之一, 导游口译中带有文化色彩词语的解释策略是需要 讨论的重点,因为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策 略可以帮助口译员更好地向听众传达源信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政策的 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越来越多 的中国人愿意到国内外不同的地方旅游,因为他 们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过去几十年,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产业,极大刺激了 中国经济。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 在过去十年,旅游业以每年 10% 的速度增长,成 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外,最新数据显示, 2016 年,中国旅游业的收入为 4.69 万亿元。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 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入境旅游的蓬勃发 展出现了更多的口译活动,因为这种活动是不同 国家的人克服文化障碍,了解中国文化和文明的 桥梁。口译活动按不同场合可分为几类:外交口 译、军事口译、司法口译、导游口译、法庭口译、 媒体口译、商务口译等。如果按照口译活动的形 式来分类,可以分为同声传译、交替传译和陪同 传译。导游口译确实是陪同口译的一个子类别。 导游口译是由口译员为旅游行业的外国游客提供 的一种口译活动。在导游口译中,口译员通常需 要全程陪同外国游客,从他们的到来到接待、观光、 购物和离开。

  导游口译的特点

  导游口译主要有五大特点:第一,导游口译 是一种即兴活动。在旅游过程中,导游口译员可 能不知道当地导游讲述的内容,口译员要认真听 取导游的讲解,分析和理解源信息,然后进行口 译,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客人可能会随 机提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译员做好充分准备, 迅速做出反应。第二,导游口译是一项需要高度 准确的工作,准确是导游口译的基本要求,特别 是在涉及数字、人名和地名时准确是最重要的, 因为对这些内容的翻译错误会导致一些本来可以 避免的误解。第三, 导游口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需要译员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一个优秀的导游口 译员不仅要熟悉自己的工作,还要有较高的知识 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沟通能力。第四,灵活性也是导游口译的一个突出特点,既然旅游 是一种娱乐和放松的方式,那么导游讲解的过程 也应该是生动、活泼的。第五,在导游口译中, 口译员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由于导游口译员 有义务全程陪同客人参观,所以口译员很容易通 过客人对口译的反映,如客人的面部表情、肢体 语言或回答,获得客人在口译后的反馈信息。

71E7EDC6-0510-4a39-923F-29F78F048897.png

  文化负载词

  根据廖七一教授的说法,文化负载词是指象 征着与其他民族不同、在一个民族漫长的历史进 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活动的词、短语和习语。文 化负载词也称为文化空洞词和文化专用词,这些 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在语言系统中反映 一个民族的社会信息和文化活动。由于不同文化 的差异,多数情况下,在另一种语言或文化中不 可能找到这类词语的对应词,可能导致语义空洞。 某一文化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概念或对象在另一 文化中也存在,但大多数时候,这些词的语义覆 盖面是不同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语义空缺。 这样的文化负载词被称为相对空缺词,根据这些 词之间的意义重叠部分,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语义范围内的相对空缺词。这种空缺 词是指在某种文化中,某个对象或概念只能由某 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它可以由几个 词和短语来表达。换句话说,在一种语言中,没 有一个词能与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词涵盖完全相 同的含义。其中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中国和西方 国家有关亲属的表达。在中国,我们重视对长幼 的尊重和内外的区别,在不同关系方面有许多不 同的表达方式。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在这一 领域更喜欢简单的表达方式,很少强调家庭中的 辈分。例如,中文中找不到姨妈的对应词,姨妈这 个词有多种含义,如“阿姨”“婶婶”“舅妈”等。

  第二类是内涵空缺的词。根据《剑桥高级学习 者词典》,内涵是指一个特定的词所暗示的一种 感觉或想法,尽管它不需要成为该词意义的一部 分,或者是一个物体或情况所暗示的东西。内涵 空缺的词指的是在某种文化中的词,这些词在另 一种文化中的对应词具有相同的字面意思,其内 涵却有所不同。以龙这个词为例,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也是权力、高贵、尊严、好运和成 功的象征,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甚至声称是龙的儿 子,以显示他们的高贵和权力。然而,在西方文 化中,龙的内涵却完全相反。西方世界的人们认 为龙是邪恶和恐怖的象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年 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 dragon(龙)翻译成 long。

  第三类是语用规范中的空缺词,是指由于生 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一种语言中的某一表 达方式有自己的语用规范,另一种语言中的同一 表达方式则不遵循同样的规范。例如,在中国, 当我们遇到熟悉的人时,通常会问“吃了吗? ” 或者“去哪啊? ”在这样的表达中,我们并不是 真的想知道这个人是否吃过饭或者他要做什么, 这只是我们问候别人的方式。但对于外国人来说, 这似乎很令人困惑,这是由不同文化中表达方式 的实用性规范差异造成的。

  在导游口译中,由于该口译形式和内容的特殊 性,文化负载词是最常见的翻译内容。更由于中 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饱含文化底蕴的 古国,外国人但凡踏入了中国的领土,就几乎不 可能不需要了解中国的相关文化。文化负载词的 翻译在导游口译中是主要并且重点的内容。

10516F4D-B828-4d55-BB31-463732840DD1.png

  导游口译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释义是指放弃源文本的具体形象,对原意进 行直接解释,不需要逐字逐句的翻译,而着重于 表达原文的意思。释义不强调原文的形式,包括 句法结构、词语、比喻和其他修辞。在翻译一些 有特色的词语,如成语和典故时,直译不能使目 标语言的读者理解其含义,增加注释又会使译文 变得冗长。在这种情况下,意译是译者可以采用 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我们最常见的成语“愚公 移山”就属于导游口译中常见的文化负载词,该 词的翻译对外国人理解中国古老的提倡坚韧、奋 斗的传统精神有重要作用。“愚公移山”来源于 一个中国人尽皆知的故事,但在英语文化中并没 有与之相对应的故事,更没有相对应的表达, 在该词的翻译上需要采用释义法对该词进行解 释,并不能拘泥于词语本身。故可将其翻译为 Yugong's spirit ,which refers to the spirit and courage to surmount every difficulty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obtain victory. Because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tale ,there was an old man named yugong ,who removed a mountain with his striking courage and perseverance. 通过释义法,对方不仅可了解相 关的传统故事,还能够对中国精神有更充分的理 解。再拿中国许多旅游景点会介绍到的中国古代 官窑机构的名字为例,如刺史部。这类机构名称 和词汇在英语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并且它们甚至 是中国现当代都不再使用的说法,这些机构名称 的翻译需使用释义法进行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 通过释义法将其翻译为:a department governed by prefecture and provincial level governors。首先将该 名称的本质属性:部分(department)译出,然后 可用相关定语进行进一步解释,这样的翻译才算 是完整和清楚的。

  增译法是指在口译中提供必要的词或表达方 式,使之更准确或更容易理解,所添加的词和表 达应该是句法或语义上不可或缺的。这种策略在 汉译英中经常使用。例如,中文中有许多句子或 表达没有主语。而英语中,如果一个句子没有主 语,那么这个句子就被认为是不完整的,或者是 语法有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主语的信息需要在 汉译英的过程中添加,以使其在目标语言中准确。 或者在其他一些情况下,源文本本身不够完整或 详细,目标文本的接收者无法理解,那么就需要 添加省略的信息,以确保目标文本对接收者有意 义。例如在介绍秦始皇时会提到“焚书坑儒”事 件。如按照该词本身的含义来翻译,则应译为: burn the books and bury the scholars. 但 显 然 这 样 的翻译会使译语接受者感到云里雾里。首先是句 子缺乏主语,是谁做了这么一件事情无从得知; 其次是该事件发生的背景在翻译中未有表达,接 受者很难理解该表达的真正内涵,因而我们需采 用增译法来对该表达进行相关信息的补充将其译 为:the first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 initiated the event of book burning and scholar burying in order to strengthen his power and better control people's mind. 又如当译员带领外国客户参观中国著名学者的故居等地介绍“文房四宝”时,“文房四宝” 作为一个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十分关键。按 照该词本身的含义,我们可以将其直译为: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但这样的译法显然无 法使译语接受者满意,在翻译时需要进行增译和补充,明确罗列出这四样东西分别是什么以使得 翻译的完整性和可理解性得到保证。故应将其翻 译 为:These four items are called 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 namely the inkbrush ,the ink ,rice paper ,which is designated for the inkbrush writing or painting and the ink stone ,which is used to grind the solid ink.

  音译加解释法。一般来说,音译是将一个文 本从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大多数音译系 统将源文本的字母映射为目标文本中发音相似的 字母,用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某些特定对。音 译主要分为两类:完全音译和通过音义结合实现 的音译。就完全音译而言,它常用于人名、某些 地名和某些借词的翻译,采用音义结合的方式则 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使用。在解释有文化 内涵的词语时,尤其是那些不能用目标语言进行 相应解释的词语,作者会采取音译的策略。然而,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策略可能仍然不够充分或 有效将源信息传达给客人。所以作者在这种情况 下增加了解释的策略。在导游口译过程中最不可 避免的就是中国食物名的翻译,在这些文化负载 词的翻译上该策略被证明十分有效果,如川渝名 小吃“担担面”。首先通过音译法我们应将其翻 译为 Dan dan noodles,但显然这样的翻译会给译 语接受者带来不小的困惑,所以要让对方能够真 的听明白,我们还需对其音译名称加以解释而使 其完整。我们可以将其完整地翻译为:It is called dan dan noddles. Dan dan refers to the carrying pole in Chinese. In the old time , the Dan dan noddles were not sold at the stands or in the restaurants. At that time ,people carry the carrying pole and sell the noodles on the streets. That's how the name ‘Dan dan noodle’ came into being.

  导游口译作为口译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增进中 外了解与沟通的重要桥梁。导游口译中文化负载 词的翻译对英语国家了解中国文化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掌握导游口译中的文化负载词相关翻译 方法是每一位口译员都应掌握的相关方法与技巧, 以提高自身口译水平并更高效致力于增进中外沟通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