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当代艺术背景下水墨元素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形式论文

当代艺术背景下水墨元素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形式论文

12

2024-05-15 14:18:0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中西方艺术形式的结合是当代艺术形式发展 的一个趋势。在艺术形式千变万化的今天,装置 艺术的形式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将独具中国特色 的元素融入装置艺术是装置艺术发展必经的过程

  中西方艺术形式的结合是当代艺术形式发展 的一个趋势。在艺术形式千变万化的今天,装置 艺术的形式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将独具中国特色 的元素融入装置艺术是装置艺术发展必经的过程。 在中国的艺术形式中,国画的价值与艺术地位在 不断发展中得到了国际认可,作为国画中独特的 语言形式 —— 水墨语言,就成了重要元素。

  国外后现代与中国当代装置艺术

  “装置”一词原来是指安置、架设之意,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开始,便成为特定用语,转化 为泛指各种形式装置艺术的固定名词。作为一种 艺术观念形式,装置艺术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泼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联系。 它们对艺术与生活采取游戏性与反讽手法,尤其 是 20 世纪 50 年代后,美国在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商业化的道路上疾飞猛进,物质生活相当丰富, 工业产品无处不在,造就了一个特定的美国商业 社会和商业生活方式。

  后现代主义装置艺术改变了以往人们对艺术 的审美思维习惯,可以说它是对试图将艺术进行 分类的挑战。每个艺术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及种 类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状态下产生的。20 世纪的艺术理论家试图用一贯方式来分类归纳后 现代装置艺术的多元形态,以便建立一个理想的 理念模式来把握后现代艺术的命脉,就像对现代 主义艺术的分类那样,通过以视觉为出发点来分 类归纳:把艺术分为具象艺术或抽象艺术;再现 艺术或表现艺术;传统和现代的那种为人们已习 惯认可的既定风格已被后现代装置艺术分解得面 目全非,这种在分类原则上所建立的艺术认知, 已解决不了后现代主义装置艺术日趋纷繁复杂的 艺术风貌。装置艺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以往 在传统观念意义上去认识艺术、欣赏艺术的思维习惯,加上装置艺术从后现代发展到当下,以其 极度自由的艺术手段发挥极致到几乎无所不能, 无所不用。这也表明以传统分类艺术的方式是无 法界定后现代装置艺术乃至当下艺术形态的。由 于后现代艺术表现手段和不断衍生的材料运用变 化,依照艺术分类的方法为原则,把定式强加给 不定式的艺术现象,不但无助于认识与时俱进的 当下艺术,反而有阻对当下艺术的正确认知。那么, 究竟该如何了解后现代装置艺术乃至当下的装置 艺术呢?后现代装置艺术以其不受限制地综合交 叉运用多门类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的广度、 深度和强度上所进行的探索,形成了后现代装置 艺术乃至当下装置艺术的多元化形态特征。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其内在因素。一 方面,当下国际艺术的文化形态发展对中国艺术 家的刺激和推动;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实行改革 开放以后,经济发达、国人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 综合国力增强,社会结构中某些方面的观念也呈 现世界文化情势。至此,装置艺术在中国有了长 足的发展。

  中国艺术家在装置艺术探索中,分别对当下经 验、文化形态、观念派生等方面作出较有深度的 思索挖掘与创造。在艺术形式方面,特别是对后 现代艺术中多元的形式进行探索,并将中国当下 的人文精神注入其中进行有机融合与升华。

8D39B778-5C02-42ad-B1B0-420E7DE46D8D.png

  国外后现代与中国当代装置艺术特点

  纵观后现代装置艺术家的作品,我们从中可以 了解到多元文化成为现实以及装置艺术多元形态 的具体特征。此暂且以科学的分析、逻辑的疏论 为方法,并以后现代装置艺术从上至下的历史发 展为索引,且从多领域多方位的角度了解不同时 期装置艺术家所呈现的多元形态特征。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和 20 世纪 70 年代,劳 森伯格像其他装置艺术家一样,已经涉及很广泛 的多种多样活动,包括舞蹈和演出。在绘画和雕 塑结构构成的特定领域,他最感兴趣的就是用大 尺度的纸板结构,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空间,以及 用丝网在织品材料上进行复印。劳森伯格依然是 从抽象表现主义,经过波普艺术,到概念主义的 形式,最终实现装置艺术多元化的广泛发展。劳森伯格的艺术作品,对后现代年轻装置艺术家的 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劳森伯格曾于 20 世纪 80 年 代在中国美术馆办了一场空前盛大的国际性个人 艺术展览,由此点燃了中国艺术家对装置艺术形 态的兴起火种。

  中国艺术家蔡国强的装置作品《上网》是悬挂 着一只以上海龙华宝塔为造型的巨大鸟笼,鸟笼 中养着叽叽喳喳 100 只金丝鸟,鸟笼上有一根绳 牵着远处的一只旧渔船倒扣过来的超大型捕鸟器, 由一根桅杆撑着船头,在船上射满了 30 支金箭, 仿佛一只巨型刺猬。在船的中央有台笔记本电脑 可供观众上网,当你兴高采烈地走进渔船上网也 如同误进捕鸟器,此时,笼中的鸟仿佛反串成捕 鸟者,人也可以成为鸟而被捕。这件作品的上网 是网、鸟笼是网、捕鸟器是网、撒网的渔船也是网, 从中让我们看到在当今社会如同一张无形的网, 把人们的观念、言行及理想一一罩牢,人就在网 中生存与延续甚至绞尽脑汁,上蹿下跳。没有入 网的观众千万别沾沾自喜,其实你的目光与心情 早已入网。随之而来的艺术与历史也会像《上网》 一样,特别是在这个亦真亦幻的艺术当代,也反 映了当今的网络时代。

  后现代装置艺术与当下装置艺术多元形态的 特征有着时代性的不同,如果说后现代装置艺术 是一场后工业时代顶峰的艺术革命,那么当下装 置艺术的多元特质就此又革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多 元复合的旧面貌,并开创了当下装置艺术新的格 局。这就是精密科学时代技术的结合运用。

F3B055A9-EB35-44e0-8755-63376280DA70.png

  水墨元素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装置艺术中的语言组合。装置艺术本身是一种 流动的经验之流,是一种不断从过去的经验生成 与创生的发展关系。装置艺术的发展对参展者来 说意味深重。装置艺术本身的语音特色就是跟参 展人的有效互动,让观众有着个体观众意识,以 及群体观众意识,这是装置艺术的独特之处。装 置艺术的参展物也是从开始的二维空间性发展到 三维空间,以及发展到现在创作中运用到大量的 高科技元素。装置艺术家则是将我们生活中的种 种奇思妙想,通过实物的方式最终展现出来,从 而达到某种社会共鸣、国家共鸣乃至世界共鸣。

  水墨语言与装置艺术的融入构建。中西方艺 术契合对艺术界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 将中西方艺术契合的观点运用到装置艺术表现的 分析中,那么在装置艺术中融入水墨语言这一创 新是极其重要的切合点。由水墨画激发中的点线 面与装置艺术作品中的实物摆放,以及空间布置 是相互照应的。水墨在装置艺术中以媒介的方式 存在,成为构建中西方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桥梁, 使二者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这种媒介起到了 类似传声筒的功能,辅助着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与 沟通。正是由于水墨的存在,使装置艺术的本质 意图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表现。所以当水墨语言在 装置艺术当中得以展现的时候,它并不单纯表示 水墨本身,也可以利用其身为文化艺术传播媒介 的特性传达出一种哲学思想。黄永砯老师的装置 艺术作品《周易》就是体现这一特点的典型。

  水墨语言的应用并不单纯是为了缅怀中国历 史或典故,水墨语言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换言之,水墨语言展现的意义完全取决于艺术家 想用它来表现什么样的意义。在靳埭强老师的水 墨系列装置艺术作品中,水墨艺术的运用是为了 强调水墨语言的重要性;在谷文达老师的大字报 系列作品中,水墨装置的形式则是为了对中国过 去曾有过的某些现象进行批判;而在蔡国强老师 的火药系列作品中,水墨元素仅仅只是作为一种 语言方式存在,虽然作品借用了水墨的表现技法 和呈现方式,但是运用的媒介不再是单调的水墨 语言。

  装置艺术中水墨语言的呈现方式。随着艺术 形式的创新,很多旧有的艺术形式都进行了变革, 水墨技法也是如此。原本水墨语言艺术受制于载 体限制,只能表现在二维空间,但装置艺术的出 现打破了其固有限制,将它的表现感更好地在三 维空间呈现出来,展现了水墨语言的空间艺术性。 在众多装置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应用 到装置艺术作品中的水墨语言已经打破了传统水 墨的技法,同时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构图方式, 而是借装置艺术来使水墨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对 于这种在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的效果,有“艺术是艺术的隐藏”这一说法。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抒 发个人的感情是通过作品的形式,后期有的艺术 家创作的作品更注重于表现体积性,从而可以从 视觉上引起视觉冲击,比如王天德的《水墨菜单》。

  在艺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做到不拘泥于眼 前所了解的知识,要大量阅读相关书籍,赏析相 关作品并从中吸取更多的知识。除此以外,还可 以多走出去观看一些优秀的展览,并从中吸取一 些实践经验。对于我们这些艺术学习者来说,我 们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 并完成一些属于自己的创意作品。通过这样的过 程,我们就可以有效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长 此以往,我们将会收获很多意外的财富,还可以 通过这个过程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使自己得 到更全面的提升。通过自己的实践,我发现艺术 类学习与艺术类实践的结合,对艺术类探究者来 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过程。优秀的艺术作品离 不开理论性知识的支撑,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受到 别人的喜爱,就必须丰富作品且给予它灵魂,这 也是为什么中国画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备受 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当今的艺术发展形势来 看,很多艺术作品会过多注重其表现形式而忽略 了作品的本质属性内化,长期发展就会对观赏者 以及艺术学习者制造一种假性学习理念,仅需要 注重突出作品形式而已。但是学习者会通过研究 中国画的过程来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提升,并且 从观念上得到相应的转变。那么,从装置艺术中 可以得到的启发就是艺术创作的思维不能受到局 限,而是要将创作思维多元化并且在创作过程中 懂得变通与贯通,从而将西方优秀的装置思想在 作品中得到引进。这些财富是中西方艺术形式结 合所能特殊给予我们的,我们需要在今后的艺术 创作中不断创新不断努力丰富自己的艺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