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2024-05-15 11:56:1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起源于德国,以其原本性的教学理念和超越性的教育思想以及 颠覆性的教学模式,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被各个国家广泛应用。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起源于德国,以其原本性的教学理念和超越性的教育思想以及 颠覆性的教学模式,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被各个国家广泛应用。我国从1980年代开始 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迄今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在本土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文 章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细致梳理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 理念、内容、思想、特征,从教学模式、教学主体、教学评价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应用的可行 性,最后提出语言训练、动作训练、器乐训练三个方面的具体应用内容。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应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以及达尔克 罗兹音乐教学法并列的全球最为知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之 一。该教学法以创始人奥尔夫命名,提倡音乐教育以人作 为根本出发点, 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人来展开,从更本质上 的意义去理解音乐,寻找音乐与人类语言、身体律动、自 然音响的联结之处。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
“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为重要和关键 的理念,在拉丁文的语境当中“原本”这个词具有“元 素”“基本”“原始”等特别丰富的意涵。简而言之,奥 尔夫音乐教学法一方面既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另一方面也 讲求音乐的本质属性,人类天生就有表达情感与交流思想 的本能需求,音乐最初也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传递讯息的 基本手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即是带领每一个人学习和体 验最为自然与本能的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分 为嗓音造型活动和动作造型活动以及乐器造型活动。 [1]嗓 音造型活动是指充分运用人类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嗓音条 件来开展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除了比较常规的歌曲 演唱活动以外,还包括各种突出韵律与节奏的语言朗诵活 动。动作造型活动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声势律动、形体动 作、戏剧表演、舞蹈,这当中尤以声势律动最为特殊,可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独创,它运用最简单的“手舞足 蹈”的原理,通过一些日常的拍手、跺脚、捻指等动作来 帮助学习者感受声音的节奏和色彩。 [2]乐器造型活动即奥 尔夫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创设了很多种拆装便利容易演 奏的小型乐器,诸如木琴、钢片琴等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征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 原本性、即兴性、实践性、人文性。首先奥尔夫音乐教学 法是动作、语言、舞蹈、乐器等诸多形式的结合体, [3]倡 导原始形态的音乐,呼唤人类本能的回归。其次奥尔夫音 乐教学法十分重视“游戏”和“即兴”在音乐教育中的功 用,教学活动穿插大量的音乐游戏与即兴演奏。再次奥尔 夫音乐教学法特别突出学习者的自主参与性,要求学习者 从音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音乐能力的主动习得者。 最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大力提倡以人为本,音乐教育的根 本目的是人的自我完善。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思想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思想概括来说即是“诉诸感性, 回归人本”, [4]从人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入手 来体会和领悟音乐的魅力,在不断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建立 起自我发展的能力。具体到小学音乐教育,则是充分尊重 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生活出 发创设各种活动,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更好地发 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与即兴创作中去,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培养起对于音乐 真正的热爱和探索的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可行 性分析
(一)从教学模式角度进行分析
现阶段普遍采用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唱为 主,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安 排,习惯于选择单一且易管理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情操 的陶冶和价值观的养成十分欠缺。大多数教师都将教会小 学生演唱音乐课本的歌曲作为教学的首选目标,教师往往 通过自身示范演唱与带领学生重复歌唱的方式来加以实 现。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很浅层化地模仿和记忆歌曲的 旋律,并没有形成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审美经验。同时逐 句模仿反复歌唱的方式也极易损害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和积极性,与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严重背 离。随着新一轮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对于音乐 的持久兴趣、情感体验、积极态度、素养形成逐渐成为我 国小学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教唱的音乐教学模 式显然无法满足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与之相对,奥尔夫 音乐教学法是融合语言、动作、舞蹈、乐器等于一体的综 合性教学法,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富于变化,比如引入音乐 游戏开展兴趣教学、组织学生编排小型音乐剧、运用奥尔 夫乐器即兴演奏等等。丰富的形式和灵动的样态使得奥尔 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契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每一 个小学生提供更加自由与开放的学习音乐的路径;针对不 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各自独特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 习潜能和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无疑具有更好的适配性。
(二)从教学主体角度进行分析
就当前各个地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整体现状来看, 教师“照本宣科”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开始教唱一首 新的歌曲时,教师常常采用“讲述法”将作者生平简介、 作品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特点等简单地向学生予以交代, 没有很好地发挥出音乐学科本身的特性,造成学生长期处 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大部分时间忙于紧跟教师的讲 述,个人的思考和创造受到严重压抑。这种“灌输式”的 教学法一方面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使得 音乐教育变得教条化和程式化,无法让学生领略音乐艺 术的美妙,获得情感的滋养和审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 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明显 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更是严重打 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当中, 教师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秩序的维护者,学生作为活动 的参与主体,音乐游戏成为贯穿教学的基本元素。教师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打造“原本性”的音乐课堂,让学生 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体悟和探索音乐的本源, 结合自 身的禀赋掌握音乐的知识与技能,对于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个人全面 的发展。
(三)从教学评价角度进行分析
长久以来,我国教育形成了注重结果、强调技能, 轻视过程、忽略素质的局面,学校教育更是唯分数至上, 各学科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不惜平时布 置大量的习题反复训练。音乐教育也概莫能外,学校内 部、校际、地区性、全国性等各种音乐赛事的名次成为评 判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显然以此作为音乐教学评价 的基准,必然会导致重音乐技能训练而轻音乐艺术审美的 课堂状况,与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初 衷背离。相较而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加看重音乐教育 的过程性与学生的参与性,音乐知识或者技能的掌握不是 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投入程度才是 关键。如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然从学生的情志和个性出 发,创设更加贴近自然与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顺利进 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去,从更本源的角度接近和理解音乐, 自然而然地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实现音乐能力的有效习 得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真正达成音乐教育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激发潜能、传承文化、促进交往的目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一)语言训练实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大特色即是重视语言在教学中 的巨大作用,最初奥尔夫在考察原始民族的音乐活动以及 观察幼儿的音乐表现时发现了语言这一基本要素,就此掀 开了现代音乐教育崭新的一页。
1.节奏朗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以节奏作为入门的开始,而语言 几乎是每一个人都能熟练运用的技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中充满独创性的“节奏基石”即是通过语言训练儿童节奏 感的良好典范。所谓“节奏基石”,是以具有一定音乐意 味的字、词拼成的节奏单元, [5]反复朗诵会形成固定的节 奏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的姓名辅之以自我 介绍做节奏朗诵游戏,由学生依次边拍手边说出自己的姓 名,也可以选择动植物的名称、四字成语进行替换。当简 单的字词节奏朗诵训练学生顺利完成之后,可以过渡到短 句节奏朗诵训练,教师选取富于韵律的诗歌、童谣带领学 生按照正常的节奏进行朗诵,进而变换不同的节奏,尝试 多声部配合朗诵。
2.语气游戏
语言是人们日常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除了基本 的语义,语气、语调等也具有深厚的意涵,同样的字词经 由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说出会产生迥异的效果,这与音乐的 音符、旋律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可以通过语气游戏来培 养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与表现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 见的语气词,诸如“啊”“哦”“嗯”等,启发学生思考 这些语气词在不同语境当中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组织学生 在具体的语句当中尝试使用语气词加重感情色彩,而由其 他学生揣摩猜测语气词的正确意思。
3.嗓音游戏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人声也是一种音乐,人的嗓子是一件天生的乐器,除了说话、歌唱以外,还可以模仿很多 不同的声音,比如动物的吼叫声、汽车的轰鸣声、小号的 嘀呜声等等,这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对于声音的辨别力和记 忆力以及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教师可以在学 生之间开展嗓音游戏,设置特定的主题让学生即兴模仿, 有一定基础之后再进行故事表演,分配每一个学生不同的 角色,共同合作完成一出声音的剧目。
(二)动作训练实践
音乐与身体动作的有机结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 要原则,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注意力短 暂、情绪波动大、感官敏锐、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借助 于身体动作来深化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领悟,无疑能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声势运用
声势是将身体当做一件乐器,运用拍手、跺脚、捻指 等动作使身体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 [6]正如上文所述,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声势律动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小 学生领会和掌握音乐的节奏具有显著的功效,能够帮助小学 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音乐的情境中去。教师在教唱歌曲之 前,可以先将其中的节奏型提取出来,带领学生跟着节奏做 身势练习,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待学生熟练掌握了一些基本 的节奏型之后,再组织学生开展节奏接龙游戏,由教师先拍 四拍,学生重复前两拍,后两拍即兴填充节奏型,或者学生 重复后两拍,前两拍即兴填充节奏型。也可以运用声势进 行伴奏,比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跺脚、第三拍捻指、第 四拍击腿,四拍为一个单元循环往复形成“固定音型”, 配以四四拍的歌曲, 一组同学演唱,另一组同学伴奏。
2.动作训练
形体动作训练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项常规内容, 大量穿插于音乐游戏当中,比如节奏训练游戏、空间运动 游戏、即兴创作游戏、曲式结构游戏等等。具体而言,节 奏训练游戏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肢体动作来应 和音乐节奏的方式展开。空间运动游戏则主要利用行进的 方式、步伐的快慢对不同的音高、音量、音色等做出实时 的反馈, 一方面既满足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另一方面也 加深了小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即兴创作游戏即是启发儿童 通过身体动作自由表达对于音乐世界的想象以及从音乐当 中所获得的情感。曲式结构游戏则是针对歌曲当中相同的 乐句教会儿童进行辨别,使用不同的动作予以标记,有一 定基础之后可以递进到乐段结构的辨别。
(三)器乐训练实践
主要指向奥尔夫乐器的演奏训练,与一般性的乐器相 比,奥尔夫乐器具有操作简单上手容易的特点,无音高的 奥尔夫打击乐器只需掌握基本节奏即可演奏,只有几个音 高的奥尔夫音条乐器稍微学习也能很快熟练使用,这对于 小学生运用乐器伴奏、合奏、即兴创作而言显然提供了一 个极低的门槛,以下分别对奥尔夫打击乐器和奥尔夫音条 乐器两个类型具体加以说明。
1.奥尔夫打击乐器训练
奥尔夫打击乐器包括沙锤、串铃、手鼓、梆子、三角铁等,可以用来进行节奏训练,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节奏朗 诵游戏,当学生有节奏地自我介绍姓名时,可以加入奥尔 夫打击乐器的伴奏。也可以在集体歌唱童谣的过程中穿插 奥尔夫打击乐器的伴奏,比如在每一个乐句的开头晃动沙 锤,结尾击打三角铁。另外奥尔夫打击乐器的种类繁多, 音色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为学生的即兴创作创造了十分有 利的条件,比如可以通过沙锤来模仿下雨的声音,大鼓来 模拟打雷的声音等。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题材,指导学生 进行即兴创作,例如以暴雨作为主题,先由一组学生利用 沙锤模仿小雨淅沥的声音,再由一组学生使用三角铁模拟 大雨如注的声音,最后由一组学生通过大鼓模仿天雷滚滚 的声音。
2.奥尔夫音条乐器训练
奥尔夫音条乐器主要分为钟琴、金属琴、木质琴三 种,无论是拆装更换还是操作演奏都十分方便,运用奥尔 夫音条乐器可以为朗诵、歌唱伴奏,也可以即兴创作一些 简单的旋律。具体来说,当用奥尔夫音条乐器伴奏时,可 以选择同一个音高,此时等同于奥尔夫打击乐器。也可以 选择相差一个八度的两个音高交替出现,配合一定的节奏 形成固定音型,作为伴奏的基本单元。由于奥尔夫音条乐 器具有不同的音高,这就为学生谱写旋律提供了机会,教 师可以给出一些节奏型,引导学生即兴演奏不同音高的音 符产生旋律,经过反复练习拣取优美的段落,配以相应的 歌词形成歌曲,让学生对音乐创作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激 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音乐的热情。
四、结语
新的时代赋予音乐教育更新的内涵,无论是在音乐的 艺术审美还是人的自我完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 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无疑很好地呼应 了时代对于音乐教育的要求。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奥 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除了教师 的个人努力之外,也需要学校管理者乃至政府部门的支 持配合,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 提供相关培训机会等等。相信在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之 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取 得长足的进展。
参考文献:
[1][2]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 版社,2004.174.175.
[3]张祖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应 用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4):93-96+125.
[4]屈田.奥尔夫教学法在泰州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利 弊及现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20.12.
[5][6]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5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