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STEAM教育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培育学生创造力的方法探究论文

STEAM教育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培育学生创造力的方法探究论文

30

2024-05-15 11:52:39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国际竞争的根本,具有跨学科性质的STEAM教育理念对于培养人才的 创造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美术学科同样具有跨学科性质且需要学生具有创造力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国际竞争的根本,具有跨学科性质的STEAM教育理念对于培养人才的 创造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美术学科同样具有跨学科性质且需要学生具有创造力。文章首先概 括了STEAM教育理念的基本含义与其教育目标,其次讨论了在创造力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 性以及初中美术教育与STEAM教育理念的共通性,进而浅析基于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 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提出从教学过程、教学资料、教学情境、教学空间四个角度,以 及通过群体创造力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初中美术教学;创造力培养

  一、STEAM教育理念

  在经济、科技等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家高质量 长效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创新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教育家和学者探索和研究不 同领域的融合教学,因此具有高度综合性的STEAM教育 应运而生。“STEAM 教育是指科学(Science )、技术 (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 学(Mathematics)的简称,” [1]顾名思义也是将五门学科 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教学。STEAM中的A广义上包括了美 术、音乐、社会、语言等人文艺术学科。 STEAM教育理念 从创始之初至今,美国、芬兰、德国、日本、韩国等都如 火如荼的研究并实施,其最终目的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 及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符合 时代要求的综合性人才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896A7BAC-0895-4b49-B0B8-FE2E3CE5DBED.png

  二、创造力

  (一)中学生创造力特点

  培育中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理解这个阶段学生创造力 的特点。“中学阶段是个体大量获取知识以及积累经验的 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由于所具备的知识经验有 限且主要是基础知识,不大可能产生太多的创造性产品的 成就。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说是一种内隐的创造力。” [2]

  但是创造与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其过程与结果都离不 开已有的经验基础,而我国从小学到中学阶段的教育通常 以学科教育为主,学科教育成为中学生获取知识经验的主 要来源之一。因此,中学生创造力从内隐到外显的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学生通过大量实践内化而来的专业知 识经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培育学生创造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从美术学科的本质特点来说,美术学科本身 是一门综合性强、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学科。正因此,在美 术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个体创造力的要求也高。追根溯 源,从清末民初时期有正式的教育学制开始,美术教育的 主要教学内容便是指绘画或是绘图,而绘画的诞生离不开 大自然和人本身,达•芬奇在《论绘画》中曾明确表示,创 作一幅作品最关键的要素除去情感与逻辑等外,还基于人 的视觉,就如人眼视力的极限、与物体距离的远近以及对 色彩的分辨等都限制了我们日常所见,而达•芬奇也认为相 较于其他的艺术,例如诗歌、音乐、雕塑等,绘画的视觉 性是其最大的特点亦是优点。由此,可以说,美术教育亦 是视觉艺术或图像艺术的教育。同时,视觉和图像也是我 们获取知识、了解万物的必要渠道,就如读诗或是欣赏一 首曲子,这个过程就像一组组图像符号或实或虚、或黑或百、或动或静,聚成一幅存在于人茫茫意识中独一无二的 画作。正是由于美术教育具有极强的可视化优势,众多学 科如地理、数学、天文等才需要依靠美术教育培育学生为 其制图、借助图像进行研究、创新和应用等,这也是美术 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且综合性强的根本原因之一。

  同时,在初中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面临 的问题亦与创造力难题相同。学生需要不断运用跨学科思 维从已有知识经验中筛取所需要的具体领域知识并进行重 组,从而对美术主题进行内容设计、实践展示,其中涉及 的信息整合、假设推理、方案落实、拓展反思等以及在这 一系列过程中思维的发散与聚敛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而 通过观察各项成功的创造案例,可以发现无论是创造还是 想象都与主体的经验密切相关,而经验则需要主体善于细 致的观察。例如, Continuum设计公司为宝洁设计的新清 洁产品速易洁拖把,设计师通过细致观察人们早已习惯的 日常清洁行为,另辟蹊径地找到了高效清洁的方法。基于 此,可知创造力存在于也源于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在面 临创造困境时,学生需要将专注对象置于相应的生活情境 中,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来充实、落实专注对象,并与生活 环境产生有意义的联系。此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形成专注 思维,并且将观察生活的过程中体悟到的知觉、情感以具 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是故,解决美 术问题亦是解决创造难题。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由此可知,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内在 要求和本质特征之一。

F8AAA9CF-A76E-4170-874A-3C31FEE835F9.png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 造力

  (一)STEAM教育理念与初中美术教学的联系

  首先,在STEAM教育理念中,各学科的知识是融合在 一起教学的,这一点与初中美术教学跨学科的性质吻合。 自STEM教育扩展为STEAM教育后,格雷特•亚克门参考戴 尔的经验之塔,提出了STEAM教育的学科整合框架,这个 框架本质上是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个领域 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全面接触所有学科的可能 成为现实。 [3]框架整体呈现金字塔结构,由上至下总共包 含五个层次,“最顶层为‘教育目标’层,主要强调‘终 身的整体性’。” [4]而在STEAM教育框架的第三层,强调 的是艺术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而艺术这一视角的加入也推 进了可视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以更丰富的 视野认识世界,为各个学科的学习提供思维方法和分析工 具。因此,其跨学科的性质使得STEAM教育在一定程度上 能扭转学生以往形成的固化思维与学习方式,而教师则成 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帮助者。同时,在初中美术 教学的“设计•应用”与“综合•探索”两个领域中,均强 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和多种形式的工具主动的研究、创建以及解决综合性复杂问题。并且,同样重 视美术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余学 科、门类的联系。同时, STEAM教育理念重视“以人为 本”的思想,同样在我国的初中美术教育中,明确提出学 校要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个性 化、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关注。

  其次,STEAM教育理念从始至终的目的之一即培育人 的创造力,而初中美术教学因其极强的跨学科性质同样需 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 STEAM教育理念成为全球各国 教育热点的原因就在于国家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由此教育领域便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STEAM教育 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 团队合作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并对各学科领域进行知识迁 移与应用,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而这正是初中美术教学所需要的。可以说, STEAM教育理 念能在帮助初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发挥重要作 用。

  综上,初中美术教学包含了对学生创造力的要求,同 时培养创造力也一直是STEAM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两者 在教育理念上的不谋而合也为STEAM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 学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育中 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共享美术教学资料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美术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 学安排。由于STEAM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美术教师在备 课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明白此 次学习主题的目的,并根据学习主题选取相关性最强的一 到两门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 单元第2课色彩的感染力中,教师可以从文学角度古诗、 散文中对色彩的形容描述激活学生对色彩的想象力,或从 音乐的角度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相联系,领略节奏、韵律 与色彩之间的联系,或从化学角度引导学生探索颜料的生 产过程,或从历史角度带领学生了解颜料的发展历程、颜 料的使用与当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恰当地使用 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检验学生是否有效收获知识经验。从 以上教学安排可知, STEAM教育对于教师有严格的要求, 例如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但 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学校数量多,美术教育资源自然而 然会因为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产生倾斜,导致当前部分初中 美术教育仍然未能真正实现多学科综合教学、部分初中美 术教师实施STEAM教学能力不达标。除去现实客观因素 外,究其根本是在于我国当前部分初中美术教师教育观念 未能改变以及STEAM美术教学资源的缺乏。

  基于此,部分初中美术教师要明确美术学科跨学科教 学的性质,积极尝试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建立与其他学校美术教师的联系,分享STEAM美术教育资源,同 时给予每个学生展现想象力的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成 功创作优秀作品的可能性。在我国各大中小学STEAM教 育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校会选择与校外STEAM教育机 构进行合作,从校外机构处获取教具器材、教师教案以及 共同建设创客教室。但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资金获取校外 STEAM教育机构的资源。因此,各地域初中美术教师可以 尝试在互联网上建立全国统一或者各地域统一的信息共享 平台,分享各自的跨学科教学经验或者收集到的STEAM美术 教学资源,逐步建设校内的STEAM美术教育资源库。

  2.基于真实问题情境,构建群体创造力

  STEAM教育强调在基于真实问题的情境下,教师引 导学生在合作与实践中,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探索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与杜威“做中学”的理论殊 途同归,在“做”(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的 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于心。杜威的“做中学”的理论是以 本能与兴趣为学习活动的驱动力,同样, STEAM教育中 建设真实问题情景的目的也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 知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 用美术学科可视化学习的巨大优势,适度使用视频、音 频以及3DAPP 等多媒体技术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进入情 景,同时课堂上的提问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将问 题内容向学生实际所遇困难上靠,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 和不同学科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带动学生 在观察学习主体时进行思考,迸发具有批评性质的头脑风 暴与有意义的争论。

  STEAM教育倾向于学生组建STEAM小组进行合作学 习,其优势在于学习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的沟通表达能 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并且随着社会不断 发展,待需解决的难题总是具有极强的复合性这是个体难 以凭借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因此相对于群体中的单个个 体来说,群体协作能产出更有价值的产品。然而有效的团 队合作是有条件的,根据西北大学社会学家布莱恩•乌齐 (Brian Uzzi)对团队中成员的社会亲密度与团队创造力高 低的关系的研究,可知团队成员社会亲密度与团队合作成 功可能性成反比。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组建STEAM美术 小组时进行适当干涉,使学生团队成员比例达到“生熟混 合”的状态,在“熟人”关系的基础上,引入“新人”的 新思想,使整个团队的融洽度达到最适宜激发创造力的状 态。

  3.建设美术“第三空间”,营造创意激发氛围

  “第三空间”的本质功能就是为个体提供一个可 以和群体交流互动的开放性空间,这对新创意的产出有 积极作用。“第三空间”由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提出,即所有既不是家(第一空间)也不是办公室(第二空间)的任何互动环境都属于“第三空间”。 对于学生来说,除去家庭和正式课堂的任何互动环节都属 于“第三空间”。双减政策后,我国中小学学校增加了延 时服务课、课后兴趣班的功能,部分学校开设了例如编程 课、版画课、乐高课等课程。延时服务课与课后兴趣班的 功能性与“第三空间”的性质相符合,尤其在课后兴趣班 中,不同班级与不同STEAM小组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 论,这为建设美术“第三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 美术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氛围营造出不同于正式课堂的轻 松环境,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了解涉猎较浅或未知的领域, 于无形之中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 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公共空间创建线上与线下联合的STEAM交 流角,建立“关键事件”,例如举办STEAM相关主题周、 更新最新的STEAM赛程、建立STEAM交流论坛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论述了初中美术教学与STEAM教 育理念的共通性,以及基于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 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具体策略,以期从微观层面为STEAM 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但是,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域人文传统的差异以及地域发展 的不均衡等原因,本文所探讨的关于培养创造力的具体策 略缺乏一定的地域针对性,并不能够完整的契合各个地区 的具体情况。因此,在未来对于STEAM教育融入美术学科 教学的研究中,将更多地考虑到我国本土化的国情,从而 制定出更具地域特色的、可供实施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 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魏晓东,于冰,于海波.美国STEAM教育的框架、特点及启 示_魏晓东[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4): 40-46.134-135.

  [2]陆瑶.中学生创造力特异性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9.

  [3]赵慧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 · 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 育研究,2016.22(05):4-10.

  [4]范文翔,赵瑞斌,张一春.美国STEAM教育的发展脉络、特 点与主要经验_范文翔[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06):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