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中国现代主义思潮下的疾病书写论文

中国现代主义思潮下的疾病书写论文

4

2024-05-14 14:12:33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现代性是现代的本质,是推动传统社会向现 代社会转型的基本力量。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 性的反应,因此,现代性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文学 思潮的发展态势。

  现代性是现代的本质,是推动传统社会向现 代社会转型的基本力量。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 性的反应,因此,现代性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文学 思潮的发展态势。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特殊 的国情发展和社会状况,加上各种思想文化的涌入, 因此,中国现代主义思潮还与各种其他思潮同时 态存在。中国现代主义思潮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 义思潮具有原生自然的生长环境,因此形成中国 现代主义思潮的众多非典型特征,其中最突出的 是模仿性特征,这一点在先锋文学作品中显现得 尤为明显。现代主义思潮作为舶来品,人们对它 的分析和印象也多基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特征 对其进行衍生研究。对于先锋文学的认知一般只 涉及它极端化的文学实验和发展到后期的形式狂 欢下的文字智力游戏。但先锋文学是在启蒙与改 革机制下驱动产生的文学思潮,知识分子在这样 的动因和环境中产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得他们不可 能只是一味地以玩弄形式为乐,必定有他们自身 的精神内核潜藏其中。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疾病样态

  在先锋文学挑战读者惯常经验的叙事方式与 语言组合规则的文本中,使得作品与读者拉开距离, 也撞击与消解了传统与现实的既定规范,架构起 他们自身所理解与定义的内在真实。先锋作家在 对这种真实的追求下摒弃大多数尘世中大背景大 人物中浮于表面的现实,而是将笔尖触及人身体 的隐秘处和精神的病态性,揭开公众难以启齿并 默认合理的疾病。

  一、身体疾病

  先锋文学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疾病,每种疾 病书写也因臣服于作家的文本构建方式和风格特 色而呈现出各种面貌。余华的作品中充满了死亡 暴力的因素,疾病也自然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书写 部分。由于余华的童年是在医院中度过,对于死亡和鲜血的司空见惯既让他有了丰富的素材从而 导致他作品中的疾病种类最为驳杂,也让他在对 死亡的过于熟悉中反倒产生了冷漠感,因此,余 华的作品中从内科到外科的疾病比比皆是,死亡 原因的诡异程度也令人惊奇。在描写这些死亡的 过程与结果时,余华始终保持一种冷漠的态度, 即使是在《现实一种》中的家庭空间中也没有丝 毫温情,只有循环的复仇与虐杀。马原的先锋作 品中的疾病则完全成为作品叙事的附属品,病痛 完全没有得到有效的传达,形成只有伤没有痛的 疾病书写,但是在这冷漠的写作态度下人们反倒 可以更加冷静地察觉这世界的不合理处。在现代 社会中,日常生活的亲情淡漠使人司空见惯,但 是将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放大成山岗和山峰一家中 的互相残杀地步时,便会惊觉家庭原本是一个互 相沟通和温馨可亲的空间。

  性一直是一个隐晦的话题,也让许多作家望 而却步,但在先锋文学作品中性病尤其是梅毒是 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疾病。梅毒的大量描写并不 是作家用来哗众取宠的方式或者独特书写癖好, 而是代表在现代化社会中外来文化的入侵造成的 影响,这多指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侵蚀,还有在西方资本主义下人们陷入消费主义的圈套,戴 上金钱的枷锁,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这样的基本 主题下,苏童在《妻妾成群》中描写了陈佐千在 纵欲过度后丧失性功能,这是人在欲望的操控中 导致正常人性的丧失,性欲望是人的正常需求, 但是在古往今来的性禁锢和性异化中,性成为肮 脏并且权力置换的代名词,正如毕飞宇的《玉米》 中王家庄的村支书王连方的权力就是在全村女人 的身体空间中实现。在人们的常识中性只有在繁 衍后代时才能拥有合法地位,莫言在《透明的红 萝卜》中便用梦境的形式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挑战。

  二、精神疾病

  在描绘人类的各种身体疾病外,对于精神疾病,先锋作家有着整齐划一的书写指向,他们多 描写疯癫病人的精神世界。在精神病人的眼中世 界是无序的、非理性的、扭曲的,但是精神病人 的世界是在正常人的理性视角下构成的一个相对 的世界,精神病人并没有申诉的权力,正如先锋 作家扭曲的形式下隐藏的精神内涵和底层人们由 于缺失话语权从而在历史和社会上形成的话语空 白,我们只能通过上层阶级来认识底层民众,但 是我们并没有真正走入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就好 像我们出于对精神病人的恐惧和蔑视而自动忽略 他们真正的需求与内心。

  在先锋作家中残雪善于以精神病人的思维来 展示他们眼中的病相世界,在疯言疯语外衣的笼 罩下却直指这个世界的真实本相。残雪也曾倾诉 过她小说的真实面目,她承认自己“是在一种无 意识状态下创作的。但是这不是盲目的,而是在 一种强有力的理性的钳制下进入无意识的领域和 白日梦中”。虽然残雪小说的形式是流动无序的, 但背后却有极为强大的理性因素在支撑她写作。 首先,她的写作目的非常明确,是为了“报仇而写 作”,其次,她写作形式的诡谲是来自她童年的神 秘性体验和湘楚大地的巫觋文化,所以,她作品中 的神秘主义并不是无土之木,而是有规律可循。

  同样,在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中,残雪 也是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叙述“文*”这个特殊 时期给人造成的伤害。山上那个用木头制成的不 知是否存在的小屋是人的灵魂栖息处,“我”总在 备受压迫和意识尚且清晰的时候会看见它、寻找 它。但回到现实世界时只有令人窒息的猜忌和迫 害,“家”这个词所包含的空间意义和社会关系被 扭曲得恐怖至极。代表权力既得者的母亲处处施 展她的权威,剪刀代表着父亲的写作权力,但是 在几年前掉进井里之后父亲一直打捞无果,母亲 也一味阻拦,这是那一代老作家们的普遍控诉。 “我”也极力维护自己抽屉的使用权,但是母亲时 时趁“我”不在时弄乱我的抽屉,丢掉“我”心 爱的死蜻蜓。抽屉原本是私人物品,但却毫无隐 私可言,这是那个时代个体主体性和权利的被侵犯。 而母亲维护自己权力的手段则是同化思想体系尚 未成熟的妹妹, 用她发绿的眼睛来时时盯着“我们” 的行为,在这一整套完备的人性异化的权力体系中, 人的主体性被完全倾轧,人们在恐惧感中逐渐成为一个精神病人,在这个特殊时期,精神病成为常 态化,这是残雪用自己的方式对“*革”时期的复仇。

  先锋文学中的精神病书写远不止于此,这种 疯癫主题取代死亡主题的内在转向,使得作家更 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将自我感觉内化。

8374FA97-D88A-4c96-B5EB-380FA1583861.png

  溯源疾病书写的成因

  学术界对于先锋文学褒贬不一,大多从形式 上进行讨论争议,对此,鲁枢元做出了较为中肯 的评价:“小说写得不像小说了,小说却更接近人 们的心理真实了。新的小说,在牺牲了某些外在 的东西的同时,换来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人 们在诟病先锋小说的艺术价值时,却少有否定先 锋文学的精神取向。在当时政治气氛压抑的特殊 时期,先锋文学以它的超越精神和探索精神体现 出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尤其是“文学主体性”的 提出,更是对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传统观念的反叛, 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需求,从集体的道德捆 绑中挣脱出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并且先锋文学偏 向于精英写作,其审美建构带有非功利性和纯文 学性,这种写作方式是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愈演愈 烈的文学政治化倾向决裂和对商业化写作的摒弃。 先锋文学将“写什么”的命题转向“怎么写”的 探索,对“*革”思想禁锢带来的余波进行了深 度清扫,具有深刻的启蒙意味和反驳意味。先锋 文学就是以这种极端的反叛姿态对人性和世界进行 深度考量,揭发出社会的种种病症。在历史的脉络 和时间的见证下,人们也逐渐明了先锋文学的这种 保持叛逆态度的苦口婆心。

  一、外来文化的入侵

  先锋文学的疾病曾多次提到梅毒对欲望中的 人的侵害,梅毒也寓示着外来文化对人身体与精 神的双重伤害。正如《百年孤独》中每一次疾病 的暴发都源自外族入住,从这种角度来看,马孔 村疾病的发生也与先锋文学疾病的成因不谋而合。 对外来文化如此排斥的原因与先锋文学自身对外 来文化的吸收方式有关,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西方现代主义具有反传统和注重自身向内转的倾 向,这与当时 20 世纪 80 年代的启蒙与改革主题 吻合,于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引入也就成为顺理 成章的事实。但是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思想文化 难免有“橘枳之别”,甚至使中国产生异质感和不适感,这是异质文化和本土文化交流碰撞的必 经阶段,经过磨合期之后才能将外来文化内化为 本土文化。

  但是在长期的对西方强国的偶像崇拜意识之 下,大多数先锋作家没有客观平等地认识西方现 代主义思想内核,更没有联系中国的实际国情和 文化走向,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从而反倒丧失 了自身的文化特征和内涵。这是在以西方为学术 权威之下,人们产生了“自卑—超越”的典型心理, 假装与西方文化进行平等对话和与西方潮流进行 无缝衔接。在王蒙转型之后写的一系列意识流作 品中便可以窥见一二,不同于西方意识流作品中 的自然妥帖,王蒙作品中的意识流场景描写不是 意识的自由流动,而是有目的的、理性剪切拼凑 而成的文本。在内容的深度上囿于中国的文学政 治化倾向,多是基于中国浮于表面的对长期政治 理性和道德理性压抑的控诉,缺少基于整个人类 的生存意义的哲理思考。

  西方现代主义在带来超前的文学技巧和思想 深度的同时,也将资本主义积习已久的陋习传入中国。人们越来越将金钱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唯 一标准,在金钱的诱惑下,人的利益也越来越尖 锐和复杂,这也必然导致人性的异化。再加上现 代化建设下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加导致人与 人之间交流的缺失和隔膜的叠加,于是,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只得用利益来维持。先锋文学作品对 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单向度交流现象,在《透明 的红萝卜》中黑娃一直处于交流缺失的状态,在 亲情方面,只有继母的虐待和父亲的忽视,于是, 他将对父亲的渴望移植到老铁匠身上,但是老铁 匠除了将他视为一个小长工之外并没有多余的情 感;在爱情方面,黑娃只能困在继母虐待的阴影 中无法自拔,对产生隐秘情愫的菊子姑娘也处于 沟通断层的现象。黑娃对土地有着浓厚的情感, 土地满足了黑娃最为急切的“吃”的需求,也给 黑娃厚实的归属感与满足感。所以,他在受伤时 毫无防备地用土敷自己的伤口,但是菊子则坚决 拒绝,认为泥土里面具有各种各样的细菌。这是 黑娃与菊子的本质差异,也预言了黑娃作为本土 文化的坚守者与这个世界的各层关系的交流缺失, 这是先锋文学中透析出外来文化的种种弊病。

B7362D65-6D74-42f7-A2C9-6C8F5EC98AFA.png

  二、与主流文化的对抗

  先锋文学的疾病书写也是祛魅心理的一大表 征,古今中外现实主义在文学世界中始终具有权 威地位,但是先锋文学看破处于主流地位的现实 主义没有触及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实本相,大多停 留在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的普通痛苦之中,在给 人物设置磨难的情节之后也以皆大欢喜的结局收 场,没有深入观察普通民众的内心和联系实际情 况看清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的真正影响,从而造成 底层民众的话语缺失。先锋文学则走进人物隐秘 的内心深处,揭开无法言说的现代疾病。先锋文 学虽然与现实主义在价值取向上不谋而合,但是 却用超前怪异的形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向现实主义 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和文化霸权的手段发 起挑战。先锋文学的对抗也必然是持久艰难的, 因为在意识形态的渗入是日积月累且无孔不入的, 人们一旦接受某种思想文化后,便会一直沿袭所 接受的审美习惯、文化心理与风俗习性,对于任 何挑战他们惯常经验的思想文化便会表示排斥。 正如人们在接受先前的字词组合方式和叙事习惯 时便会排斥先锋文学随意组合文字的语言和马原 “叙事圈套”的书写方式。也会斥责先锋作家将梅 毒和性无能这种极具私密性的疾病搬到台面上来 “有伤大雅”。但是先锋文学就是以独有的方式在 形式和内容上对日常经验和现实逻辑中粘连了太 多文化霸权的文学作品与意识形态进行反叛。这 是先锋文学中祛魅精神的集中体现,也在无形中 对现世的“理所当然”发出质疑的声音。

  先锋文学作为新兴力量,必然对传统文学流 派产生冲击,但是传统文学和先锋文学并不能割 裂开来看待,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无论先锋 文学的外壳如何新奇怪诞,但是其精神内核依然 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它与中国传统文学 共同构建了完整的审美形态。虽然先锋文学的疾 病书写使人产生不适感和否定感,与主流文化接 受心理相悖,但从未来角度观看,疾病书写也是 人类自我发展的推动力量,为未来新人性、新伦 理的构建力量起到针砭和审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