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推广——以《三国演义》海外读者反馈为例论文

2024-05-14 14:08:43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条文化内涵丰 富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诸多优秀的经典文学作 品,位列其中的四大名著不仅是中国文学史的典范, 而且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条文化内涵丰 富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诸多优秀的经典文学作 品,位列其中的四大名著不仅是中国文学史的典范, 而且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相比于其他中国 经典文学,它在海外传播研究方面具有更强的现 实意义。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生生不息、历 久弥新。在这条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长河中,涌 现出诸多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中国古典四 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 楼梦》) 、《儒林外史》《史记》 ……值得一提的 是,位列其中的四大名著不仅是中国文学史的典范, 而且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既引导着古今 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为丰富世 界文学宝库作出贡献,因此显现出它的国际影响力。 总的来说,一方面,四大名著集中代表了中国古 代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 成作;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经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四大名著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在海外传播广泛。 相比于其他中国经典文学,它在海外传播研究方 面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四大名著是探究 中国经典文学在世界范围传播情况的风向标。
四大名著是对中国四大经典小说约定俗成的 概括,具体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这四部巨著。虽然说这四部巨著的文学 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难分高下,但是这四者的海外 传播影响力还是有所差异的。为了更全面地分析 中国经典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推广,本文选择《三 国演义》为范本,通过《三国演义》海外读者反 馈来开展本文的研究。其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三国演义》以历史战争为主要题材, 内容通俗,且具有普世意义,西方读者喜闻乐见 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也属同类题材,因此,它更容易为海外读者理解 和接受。其次,它涵盖了军事、政治、文学等多 个方面,内容丰富。同时,它在内容和主旨上没 有过于晦涩难懂的段落,这是吸引海外读者的重 要动力。此外,从时代角度来看,《三国演义》流 传至海外已久,许多国家以《三国演义》为蓝本, 创作出了许多流行文化作品,积累了深厚的海外 受众基础。
近年来,着眼于对文化海外传播的宏观把控, 我国着重强调了“树立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 国故事”的重要性。然而,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 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0 年 10 月,我国国 家新闻出版署《2019 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发布的 文件中一项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累计出口 图书、报纸、期刊 1653.43 万册(份) ……全国 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进口图书、报纸、期 刊 4206.50 万册(份)…… ” 经过对比,可以发 现我国的图书进出口量处于明显的入超地位,进 口量远大于出口。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的文化海 外传播效果不佳,缺乏广度和深度,与我国经济、 政治实力的提升尚不匹配。文化海外传播还需注 重方式方法。相较于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发 展态势,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却遭遇了种种困难。 陈仲伟认为:“在世界范围内 , 西方文化长期占 据着主导地位 , 并且在可预见的较长一段时间内 仍将维持主导地位。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的翻译理 念有待更新。中国文化典籍外译选材的问题亦然。” 由此可见,中国经典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推广任重 道远。
虽然遭遇种种困难,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仍能 够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海外民众及外国研究人 员的兴趣。而该怎样做到让国内经典文学作品达到规模化的海外传播,让其在世界范围内繁荣发展, 让全世界真正地认识中国,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研究方法
一、数据采集
为了更直观地探究《三国演义》的海外传播 情况,在比对筛选各类阅读平台后,笔者认为 Goodreads(www.goodreads.com)英文书评网站内 的内容与功能更加贴近本文的研究理念。
Goodreads 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读书社区,是 海外读者的聚集地。大量的优质书评是 Goodreads 的一大特色。Goodreads 上提供了读者对于《三 国演义》多种译本的反馈,其中最受欢迎的《三 国演义》英译本是 Moss Roberts 的译本。该译 本阅读人数最多、书评质量最高,有较高的参考 价值。笔者通过 Goodreads 上读者打分的星级, 分类挑选并分析了几则具有代表性的好中差评。 最后通过对其中优质书评研究和归类,笔者总结 出对中国经典文学海外传播的几条建议。
二、数据分析
好评(4~5 星)
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读者 Moey 书评:“我 喜欢这本书……当我在三月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同 时(我在六月读完这本书) ,我在学习六年级的 汉语课程(如果你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也许只 有你真的对中国的历史有强烈的兴趣才可能会读 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介绍中国的历史,帮助我 了解了大量有关中国的历史朝代、帝国的运转以 及战争中的兵法的知识…… ”
这启示我们,中国经典文学在海外传播,需 选取类似文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能过于脱 离实际。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海外成功人士在 谈及成功经验时提起中国的《孙子兵法》。这种 能够联系实际、对读者现实生活中个人发展有启 发作用的文化作品,有利于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
流行文化 因素 —— 读者 Dan Schwent 书评: “ 我 是 NES 游 戏《 吞 食 天 地》(Destiny of an Emperor)的忠实粉丝……多年后,我经常想起这 个游戏并决定挖掘这个游戏的出处——《三国演义》,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 ”
读者 veronian 书评:“我因为很多原因而爱 极了《三国演义》,并且希望将来自己能再读一 遍。我比我想象中要更喜欢这本书,并因为它爱 上了《真三国无双 7:帝国(Dynasty Warriors 7: Empires)》(一款关于三国的动作游戏)和那段 时期的中国历史…… ”
经典文化 IP 的文化衍生品成为当今流行的一 大热点。在 Goodreads 大量的书评中,如以上两 则评论表明自己来意的读者,多是因为各种文化 衍生品机缘巧合了解到《三国演义》。他们在兴 趣的驱动下,开始阅读这本书。不同于直接向外 输出国内经典文本,这种方式往往更能获得海外 观众的青睐。类似的例子包括在国外知名视频网 站 YouTube 上,有一系列《三国演义》改编版动 画视频,用符合海外观众认知方式的方法向大众 展现《三国演义》的内容,从而收获了 5000 多万 的点击量。由此可见,对经典文本需要现代诠释, 运用多种手段,创新传播方式。
作品题材因素——读者 Kimizono 书评:“这 本小说非常的精彩……在这本书里,很多关于兄 弟情谊、家国情怀的内容。同时,这本书教会我 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就像 这本书中主要人物的对手似乎是些好人,而主要 人物得到的评价却不是很好……我向喜欢中国历 史的人推荐这本书!”
中国经典文学的海外传播和推广需要重视选 材问题。吕世生认为:“只有成功地经历了多元文 化视角的解读,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经典文本才可 能去除经典之前的限定语,才有可能进入世界经 典文本的殿堂,接受对经典文本的膜拜”。未经 全球多元文化视角的审视和解读,任何传统文化 语境下的经典文本只能称之为“一元文化或地方 文化经典”。因此,选取可读性强,主题有普适 性的文学作品,更易于吸引海外读者的目光,收 获海外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中差评(1~3 星)
译本因素——读者 Ariel 书评:“……我没有 读过什么会拆散自己章节的书。我知道它是删减版, 我也确实喜欢它的一些总结。但是我非常希望这 些总结可以不包括关键人物的临死、掌权和被俘 内容,或者是在关键战役发生之前不进行剧透……
这个小说本身是很引人入胜的,我将去寻找一个 未删节的版本。”
上述读者对删节版内容和章节分割提出意见, 可见译本的结构和编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 海外传播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译本 要贴合原文,尊重原文;另一方面,译本并不只 是对文字的简单转码,它更需要符合读者阅读习 惯,从而提升读者阅读的满意度。针对《三国演义》 这类人物关系复杂的文化典籍,笔者认为,译者 不妨灵活采用人物结构表、附录和译注等形式, 让文本脉络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海外读者的眼中。
中外文化理解差异因素——读者 George 书评: “……对我来说这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它的每 一小段都几乎介绍了十个左右的新人物,而且人 物的名字都十分相似,主要人物甚至有不止一个 名字。大多数人物因为一些荒唐的原因被砍头或 者死于战争,让你对谁还活着感到疑惑……总的 来说,我推荐《三国演义》这本书,但我考虑到 这本书的确不是最容易理解的读本。”
读者 Boofybaby 书评:“我努力去阅读这本书, 因为我喜欢有关这本书的电影。但我很抱歉,实 话说,这本书太无聊了。”
中外文化差异则主要表现在海外读者不解于 《三国演义》的众多人名、快速更迭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以及因为各国不同文化习俗导致对部 分情节前因后果的疑惑。还有一小部分读者本身 对外来文化就具有抵触心理, 因此,并没有对《三 国演义》进行详尽地阅读就给予了差评。这说明, 文化传播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仅仅是探讨如何 翻译得准确是不够的,需要针对不同文化读者心 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译介。文化海外传播需要 政治、经济、文化手段并行。
建议从读者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典文学 海外传播面临的问题。而看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根据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文化传播需要创新传播方式
通俗化是当代经典文学普及的主流趋势。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当代大众媒体进行文化传 播。《三国演义》改编版动画视频在国外知名视频 网站 YouTube 上收获 2000 多万点击量,依靠的就 是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的创新。此外,不能拘泥于 原文本,还应该大胆地采用游戏、动漫等形式,贴 合受众的需求,从而激发大众兴趣、增进大众了解、 引起大众共鸣,最终成功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二、文化传播需要选取合适文本
中国经典文学涉及方面虽广泛,但文化海外 传播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选取适当的文本 十分重要。在文化海外传播时,如果我们事先对 别国文化的传播形式和海外群众的认知习惯有所 了解,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提升选取文本和文本 译本的质量,贴合读者的文化需求。我们还要抵 制文化沙文主义,尊重别国文化。文化的海外传 播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在向海外输出的同时, 我们也在吸收别国的优秀文化,弥补本国文化的 不足,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文化传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
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密切。因为近代中国 的积贫积弱,外界特别是西方对中国有着根深蒂固 的偏见。“眯眯眼”“裹小脚”“傅满洲”“抽大烟” 等仍然是部分西方民众心中典型的中国符号。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国际地 位提高、话语权增强,这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 的机遇。在新冠疫情的暴发中,我国疫情防控能 力向世界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优势。由此可见, 我们可以借助经济政治手段,将文化海外传播变 成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有助于让别国放下偏见, 更好地认识中国。
除了经济、政治对我国文化传播发展的推动 作用,我国文化传播本身也随着时代迈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例如近些年来,在我国科幻小说家的 努力下,我国的科幻小说发展趋势良好,开始在 世界文学经典中占有一席之地。
笔者认为,通过不断地探究与思考,加之对 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方法不断地改进修正,中国 经典文学可以走得更远,世界也会更全面真实地 了解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