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王》四个英译本的副文本概述及其比较研究论文

2024-05-14 13:48:19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从副文本的角度,对《格萨尔王》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英语译本进行研究, 即,艾达•泽特林Gesar-Khan:A Legend of Tibet、道格拉斯•潘尼克
摘要 :文章从副文本的角度,对《格萨尔王》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英语译本进行研究, 即,艾达•泽特林Gesar-Khan:A Legend of Tibet、道格拉斯•潘尼克的The Warrior Song of King Gesar、王国振等翻译的King Gesar以及葛浩文和林丽君的The Song of King Gesar。通过对《格 萨尔王》四个英译本副文本的概述及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关键词:《格萨尔王》;四个英译本;副文本
《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口头创作的英雄史诗,被认 为迄今为止世界最长的活态史诗,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 “《格萨尔王》也被翻译成了俄、德、法、日、英等十几 种语言文字。在《格萨尔王》的各种外译本中,英译本的 数量和种类无疑是最为丰富的”。 [1]13在《格萨尔王》众多 英译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艾达•泽特林(Ida Zeitlin) 的Gesar-Khan:A Legend of Tibet(下文简称艾译本)[2]、道 格拉斯•潘尼克(Douglas J. Penick)的The Warrior Song of King Gesar(下文简称道译本)[3]、王国振等翻译的英语译 本King Gesar(下文简称王译本) [4]、以及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和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翻译的英语译本 The Song of King Gesar(下文简称葛译本)[5]。
相对其他研究主题而言,国内《格萨尔王》英译本的 研究往往忽视副文本(paratext)研究。实际上,“副文本 是文本( text )的外围与延伸,副文本是为了更好地展示 文本,至少确保文本在当世以图书的形式存在、接受、阅 读。”[6]261此外,副文本与翻译的研究更值得期待,“副文 本是译本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承载中西翻译思想的最主要的方式” [7]106 。因此,本文拟对《格萨尔 王》上述四个英译本的副文本进行比较研究。
一、《格萨尔王》四个英译本副文本概述
副文本概念由法国学者热拉尔 • 热奈特( Gérard Genette)提出,副文本包括“内副文本(peritext)”和 “外副文本(epitext)”,前者指任何出现在(正文)文本 前后且和(正文)文本在同一本书中的信息,比如版式、 作者名字、标题、内容简介、题词、插页、前言、目录、 封底、注释等信息;后者指出现在书本之外和书本有关的 所有信息,比如媒体采访和评论、书信、日记等。 [8]
(一)艾译本副文本概述
该书副文本主要是内副文本,没有涉及外副文本,而 且内副文本相对简单。
该书封面底色为黄色,封面中间是一身戎装的格萨尔 王双脚踩着毒蛇的图片,格萨尔图片左右都有五座身份和 坐姿不同的佛像图片。格萨尔图片上方是书名,书名下是 译者名字以及插图设计者的名字。该书书名页一页,文字 主要包括书名及译者名字。序言中,艾达•泽特林特别说明此书创译过程。目录主要包括序言、英雄降生等九章标 题、文末注释等。本书的注释在正文之后,主要对本书引 用之处进行罗列、独特藏族文化术语进行解释、格萨尔时 期历史事件的补充说明等。该书封底底色也为黄色,文字 信息主要包括书名、译者简介、插图设计者名字、国际标 准书号条形码等内副文本信息。
(二)道译本副文本概述
本书内副文本主要包括封面、书名页、目录、致谢、 前言、注释、封底等信息。该书封面底色为纯黑色,封面 的三分之一处有一幅藏族戏服的腰带的插图。该书有两页 书名页,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以及出版社名字信息。目录 页罗列致谢、前言、引言、章节等信息。
本书致谢包括常规致谢和文本致谢两种。常规致谢表 达作者对书籍出版予以帮助的师友、邀约方、赞助者、编 辑等人员或机构的谢意。文本致谢表达作者对参考和借鉴 作品的感谢之情。本书前言由萨姜•米庞仁波切(Sakyong Mipham Rinpoche)所写,该书前言只有1页。引言共6页, 由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东杜•法王仁波切(Tulku Thondup Rinpoche)所写,较详细地阐述格萨尔王生平以及格萨尔史 诗的世界影响。
本书正文后有引言注释。引言注释是东杜•法王仁波切 对引言的补充和解释信息。词汇表罗列本书重要且蕴含独 特文化含义的词汇及其含义。本书的封底为黑色,字体为 白色,封底内副文本包括作者简介、封面设计者、国际标 准书号等信息。
本书外副文本是萨姜 • 米庞仁波切和美国鲍登学 院(Bowdoin College )中国历史研究教授凯德•史密斯 (Kidder Smith)所写的作品评论。
(三)王译本副文本概述
该书副文本为内副文本,无外副文本。该书封面底 色为白色,封面是格萨尔坐在红色神驹江噶佩布驰骋的插 图,插图偏左处分两行印刷书名,书名下是作者降边嘉措 和吴伟的英译名,作者英译名下是译者王国振、朱咏梅、 汉佳的英译名,译者英译名下是五洲传播出版社的英译 名。封里(封二)是作者彩色头像及英语简介。
目录页包括前言、章节标题、后记三个部分。前言 由降边嘉措和吴伟所写,共3页,详细阐述格萨尔王生 平及格萨尔史诗的世界影响。该书正文有注释,排版灵 活,注释前没有序号,内容用黄色长方形方框显著标明。 后记部分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藏族史诗 《格萨尔》(Ge sar )、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 斯》(Manas)、蒙古族卫拉特部的英雄史诗《江格尔》 (Jangar)。封底里是这三大史诗英语译本的推介。封底是 插图和史诗《格萨尔王》的推介,突出史诗的两大特点,即活态说唱史诗和世界最长史诗。
(四)葛译本副文本概述
该书内副文本包括封面、书名页、插页、封底等信 息。该书封面为格萨尔王妃森姜珠牡的彩色图片,封面有 标题以及作者英译名字。封里概述《格萨尔王》史诗对于 藏民意义以及内容概述。该书有三页书名页,第一页是书 名,第二页强调本书作者阿来也是斐誉中外《尘埃落定》 作者,第三页是英语书名、作者英译名、译者名字以及出 版社和出版社图标。
版权页后有两个文字插页。第一个插页是出版商对神 话解读以及神话系列小说推介。第二个插页是出版说明。 封底里包括作者头像及简介,突出阿来作品《尘埃落定》 2002年入围桐山奖(Kiriyama Prize);封底里是译者简 介。封底以格萨尔王故事插图为背景,文字突出本书是第 一部藏族英雄史诗的英语译本,以及说唱艺人晋美对格萨 尔王故事的独特见解,封底是出版社及其图标、书籍设计 者名字、封面图片设计者名字、书籍出版发行条形码等信 息。
本书封底外副文本信息是马来西亚首位亚洲最高荣 誉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theMan Asian Literary Prize)获得者、《夕雾花园》(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的作者陈团英(Tan Twan Eng)对该书的简要评 论。
二、《格萨尔王》四个英译本副文本比较
《格萨尔王》四个英译本的副文本主要分成三种类 型:作者为主导的副文本、译者为主导的副文本、出版商 为主导的副文本[9]23 。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对《格萨尔王》四 个英译本的进行比较。
(一)作者主导的副文本
《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历经几百年集体创作并不断 发展而来。然而,《格萨尔王》在译介传播过程中,受到 改编和创造,形成新的作品,比如,降边嘉措和吴伟改编 的《格萨尔王》、阿来改编的《格萨尔王》、道格拉斯•潘 尼克改编的The Warrior Song of King Gesar,因此,这些改 编和创造者是新作品的作者。这些作者名字或作者简介以 较显眼方式出现封面或正文前后的其他地方,有助增加作 品“品牌”效应:降边嘉措是中国社科院原研究员和博士 生导师、《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是享誉世界的格萨尔 王研究的藏族专家;阿来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 学奖获得者,是国际知名的藏族作家;道格拉斯•潘尼克是 西方名著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A Way of Life的作者, 被视为西方著名藏学家。
不过,作者主导的副文本信息在《格萨尔王》四个英 译本的呈现程度有所差异。虽然四个英译本的作者(创译者)名字都出现在封面和版权页位置,但King Gesar作者 降边嘉措和吴伟主导的副文本信息最丰富:除了封面显著 位置标注作者名字之外,本书封里还有作者彩色头像及英 语简介、正文作者注释以及封底作者对《格萨尔王》的介 绍;而另外三个英译本除了封面和版权页出现作者(创译 者)名字外,只在封底或封底里呈现作者(创译者)的简 介。
(二)译者主导的副文本
译者名字、译者简介以及译本注释等信息都属于译 者主导的副文本信息。在《格萨尔王》四个英译本中,葛 译本译者葛浩文和林丽君带给译本的光环效应最大。葛浩 文和林丽君既是志同道合的伉俪也是享誉世界的译者, 两位译者独享或共享“梁实秋文学翻译奖(Liang Shih - chiu Literary Translation Prize) ”“国家翻译奖(National Translation Award) ”“英仕曼亚洲文学奖(the Man Asian Literary Prize) ”等荣誉,两人合译了朱天文、毕飞宇、刘 震云、阿来、莫言等多部华语作品。而译者葛浩文更是被 誉为“中国文学的首席翻译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 言的御用翻译家”。葛译本也分别在封面和封底凸显译者 姓名和译者简介。
译者副文本信息也呈现在《格萨尔王》其他两个英译 本上:艾译本和道译本都在封底分别介绍了创译者艾达•泽 特林以及创译者道格拉斯•潘尼克。这些译者主导的副文本 信息利于英译本在英语国家的推介与传播。
然而,在四个英译本中,只有王译本没有译者简介以 及与译者有关的其他信息,这是该译本的一大缺憾。
(三)出版商主导的副文本
出版商主导的副文本包括封面、封里、书名页、版 权页、封底里、封底、图书设计、出版社等信息。出版商 尽力让副文本信息更有效服务正文文本信息,让读者对作 品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激发阅读兴趣。在四个英译 本中,出版商主导的副文本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从封面图 片、封底评论、出版社三方面简述出版商主导的副文本。
首先,封面图片都与格萨尔王文本主题及内容紧密相 连:艾译本封面图片意为,在十方诸佛护佑下,格萨尔战 胜“鲁赞魔王”(鲁赞魔王据说是毒蛇的化身);道译本 封面图片为藏族戏服的腰带插图,契合该译本为舞台剧演 出而创作的目的;王译本封面为格萨尔右手拿马鞭、左手 牵缰绳、坐在红色神驹江噶佩布驰骋的图片;葛译本封面 为格萨尔王妃森姜珠牡的彩色图片。这些精美的封面图片 能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读者阅读文本的欲望。
其次,作为外副文本重要信息的权威评论也是出版商 极其重视的因素。在四个英译本中,艾译本和王译本封面 和封底没有作品评论这一外副文本,这是两个英译本的不足。而道译本和葛译本封底都有权威人物的作品评论,更 有利于英译本在英语国家的推介与传播。
最后,四个英译本的出版社为译本传播赋予动能。 艾译本出版社为当时美国著名的图书出版社George M . Doran Company、道译本出版社为美国著名的图书出版社 MOUNTAIN TREASURY PRESS BUILDER, CO;王译本出 版社为中国著名的国际文化传播机构五洲传播出版社;葛 译本出版社为英国著名的图书出版社Canongate Books Ltd 。 这些著名的出版社凭借其专业和严谨的良好声誉确保这些 英译本在目标语国家环境中的流通与接受。
《格萨尔王》既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瑰宝,也是世 界文学的明珠。在《格萨尔王》英语译介过程中,作者、 译者、出版商等协力合作,共同推进《格萨尔王》在不同 语言文化语境的传播。然而,目前《格萨尔王》英译本的 研究限于文本本身,忽视作者、译者、出版商主导的副文 本研究。本文通过对《格萨尔王》四个英译本副文本研 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方面缺憾,为《格萨尔王》 英译本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臧学运,马振宇.史诗《格萨尔王》的英译全景与语境阐释 [J].民族翻译,2022(2).
[2]Zeitlin, Ida. Gessar Khan: A Legend of Tibet[M]. New York: George H. Doran Company,1927.
[3]Penick, Douglas J.The Warrior Song of King Gesar [M] Boulder: Mountain Treasury Press, 2013.
[4]王国振,朱咏梅,汉佳. King Gesar [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 社,2011.
[5]Alai.The Song of King Gesar (trans.) Howard Goldblatt and Sylvia Li-chun Lin [M]. Edinburgh&London: Canongate Books Ltd.,2013.
[6]Genette,Gérard&Marie Maclean. Introduction to the Paratext [J]. New Literary History,Vol. 22. No. 2. 1991.
[7]耿强.翻译中的副文本及研究:理论、方法、议题与批评 [J].外国语,2016(5).
[8]Genette, Gérard. Paratexts: Thresholds of interpretation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9]赵燕,吴赟.刘慈欣科幻小说英译本副文本话语元素探微 [J].外语学刊,2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