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论文

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论文

18

2024-05-14 13:43:27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重点工作内容,旨在推动与其他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并行,从而达到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目的。高校钢琴普及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迎合当前教育形式,做好课程思政教育渗透。此次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首先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确定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随后结合高校钢琴普及教育的现有内容,从独奏教学、合重奏教学、钢琴艺术指导三方面提出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及实施建议。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重点工作内容,旨在推动与其他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并行,从而达到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目的。高校钢琴普及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迎合当前教育形式,做好课程思政教育渗透。此次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首先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确定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随后结合高校钢琴普及教育的现有内容,从独奏教学、合重奏教学、钢琴艺术指导三方面提出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及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钢琴普及教育,课程思政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领导多次发表***,强调思政教育应当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进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课程教学为主要路径的思政教育显然已经难以为继,“课程思政”作为具有时代性的思政教育模式,无疑是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以及提升整体育人质量的必经之路。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旨在为普通大学生提供与钢琴相关的教学内容,而如何以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为载体构思课程思政融合渗透路径已成为当下钢琴普及教育工作研究和思考的重点。

  一、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大思政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主体,落实生本思想

  在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以下两点教学前提:第一,钢琴音乐具有群众性;第二,钢琴音乐审美具有差异性。从前者而言,钢琴具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基数和审美要求。具体而言,中国听众对于自民族音乐或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音乐作品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进而能够直观辨别出演奏的好恶以及艺术处理水平的高低;从后者而言,不同个体对钢琴音乐的感知受到个体的学习能力、音乐能力、思维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具有审美差异性。具体而言,在同一教学目标导向下,高校钢琴普及教育用同一首钢琴音乐曲目开展思政教育,不同学生个体因个人的德育素养、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思政教育水平有所不同[1]。基于此,在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学生群体,建立平等沟通,了解实际想法与需求,做出针对性教学训练。

  2.注重师生合作,保证有效互动

  围绕“课程思政”这一目标,高校钢琴普及教育并非传统的“教师教学,学生学练”,更多的是强调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自身充足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演奏经验,深挖钢琴乐曲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和感受,从而构建师生的有效互动。基于此,此次研究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课程思政融入需要从作品出发,强化师生合作,从保证有效互动这一方面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具体而言,即围绕钢琴曲目的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现场观赏、直接参与等方式感受不同题材的作品风格,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介绍钢琴音乐的技法效果、发声原理、创作背景等建立人与音乐的交流,从而对作品深入理解。

  (二)准确围绕钢琴教学曲目,开展高校钢琴普及教育

  1.准确把控教学联系,开展针对性教学

  钢琴音乐曲目作为高校钢琴普及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主要载体。立足于中国钢琴音乐曲目,中国钢琴音乐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的审美系统,西方钢琴音乐一直强调用庞杂的技巧渲染音乐美学,而中国钢琴音乐则坚持自己的道路,用文化和内涵渲染钢琴美学。例如高校钢琴普及教育的主要曲目《黄河钢琴协奏曲》《梁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均继承和发扬着特有的东方音乐美学,不仅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也体现出爱国情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此类音乐曲目为载体深挖曲目背后的文化价值,准确把控曲目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开展针对性思政教育[2]。

  2.正视思政教育价值,把握准确化定位

  在课程思政的导向下,国内高等教育系统积极响应课程思政理念,开展“大思政”教育,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也不例外。在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中渗透课程思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解决高等教育方向性问题;第二,解决人才培养价值观问题。前者主要围绕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坚持高等教育办学方向,以思想政治课程互为补充,打造“三全育人”格局,培养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人才;从后者而言,则是围绕民族命运、国家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摸清教育方向,引导学生与国家共发展,与民族同呼吸,自觉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可靠接班人[3]。

111.png

  二、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及实施

  在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中,教育内容包含独奏教学、合重奏教学以及钢琴艺术指导等内容,而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所不同,教师在打造大思政教育格局,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教学内容,清晰不同板块教学内容的教学意义与价值,深挖思政元素,做出针对性教育指导。

  (一)独奏教学

  1.清晰教学意义与价值

  在传统的高校钢琴普及教育模式当中,教师通常选择以某首钢琴音乐曲目为载体,通过“分析乐理知识-开展演奏技巧讲解-进行演奏训练”教学流程开展教学,该教学模式可用于提升学生对钢琴乐理知识的感知以及钢琴音乐演奏技巧,但是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导向下,该教学模式的思政元素显然不足。钢琴独奏曲目的选择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渗透路径,蕴含丰富思政教育元素的曲目能够帮助学生夯实钢琴音乐演奏技巧,提升个人的演奏能力以及读谱识谱能力的同时提升个人审美,扩展音乐逻辑思维。而在此目标当中,读谱识谱能力以及钢琴演奏能力是钢琴普及教育的能力目标,而提升个人审美是钢琴普及教育的价值观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着重分析和挖掘钢琴独奏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化要素,带领学生深入感悟作品,理解作品,进而拓展音乐创作思维,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理清创作主题与实施

  现阶段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中为学生提供的钢琴独奏作品包含既定主题类和原曲改编类两种。前者主要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由作曲家结合创作背景、思想价值、道德意趣进行创作,而后者则是以一首既定的曲目为中心,结合创作者的心境情绪、思想观念进行二次改编创作。通常,后者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原曲的影响,直接引用一句或几句中心旋律主题,或直接将原调改为钢琴曲,赋予新的生命。整体而言,现阶段高校钢琴普及教育钢琴独奏作品主题包括民歌、戏曲、古代器乐类等(如表1所示)[4]。

222.jpg

  以《夕阳箫鼓》为例,乐曲作曲家为黎英海,原为琵琶曲,而后被改为丝竹合奏曲,在后来被改编为钢琴曲。改编后的曲目,创作者运用民族化和声,为听众展示出极具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的钢琴曲。该首乐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而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师可带领学生们从艺术特色、文化影响两方面进行鉴赏,例如从艺术特色角度,《夕阳箫鼓》对我国传统乐器中的锣鼓、琵琶、古筝等进行模仿,丰富了钢琴音乐的民族文化属性;而从文化影响角度,《夕阳箫鼓》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内涵之上加入钢琴元素,不仅保留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有属性,也借助西方和声优势突出旋律主题。通过此类分析,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中西方音乐融合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客观看待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的意识。

  (二)合重奏教学

  1.清晰教学意义与价值

  合重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两名或两名以上演奏者共同完成曲目演奏,具体演奏形式包括四手联弹、双钢琴演奏两种。而在钢琴普及教育中开展此类教学主要是希望达到以下三点目标:第一,提高个人音乐基础能力;第二,培养钢琴音乐审美能力;第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从第一点而言,在四手联弹及双钢琴音乐演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正确把握乐曲节奏和速度,同时在前期分析谱面时能够提高识谱速度和读谱能力。对于钢琴学者而言,此类能力是奠定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关键;从第二点而言,音乐审美是音乐综合能力的关键。在双钢琴或四手联弹教学中,通过双人“应和”式乐段或不同声部练习,学生们需要在头脑中想象音乐作品呈现的画面、主题,以便于在演奏过程中提升演奏效果;从第三点而言,在四手联弹和双钢琴训练中,通过配合,学生们能够在掌握曲目情感、节奏的基础上配合输出,实现合二为一的效果,继而锻炼了团队精神[5]。

  2.理清创作主题与实施

  (1)四手联弹。四手联弹指的是需要两名演奏者同时参与钢琴演奏的形式。相较于国外四手联弹的快速发展,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诸多学者开始对钢琴演奏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与突破,最为显著的是将民族音乐艺术与钢琴演奏相结合。在钢琴演奏中加入民族音乐元素赋予了钢琴音乐更明显的中国民族音乐特征,在令听众耳目一新的同时能够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路径,让更多听众自觉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国内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中为学生带来较多的是《翻身的日子》等曲目,该曲是一首具有时代色彩的钢琴作品,来源于大型纪录片《伟大的****》的插曲。该曲原由朱践耳下先生所作,后被储望华先生改编为钢琴曲,该曲用小二度碰音模仿板胡滑音奏法的音色,完美体现出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情绪。因此,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史料图像帮助学生建立对钢琴音乐的印象,再开展乐曲知识教学,以便于学生结合创作背景理解曲目蕴含的文化内容。

  (2)双钢琴演奏。双钢琴与四手联弹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指由两名演奏者分别使用两架钢琴完成演奏,演奏过程两名演奏者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无法直接产生交流,所以为了保障演奏效果,对两名演奏者的默契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在双钢琴演奏教学中,《双簧》是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中较为典型的乐曲之一,将中国传统技艺与现代钢琴技法巧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范铮老师的现场版本,该版本范铮老师运用双钢琴的演奏方式刻画《双簧》,即用两架钢琴进行演奏,两名演奏者在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型的曲调中完成演奏,不仅烘托出幽默诙谐的氛围,也彰显出钢琴演奏的别具意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展示有关“双簧”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双簧的由来、演变,进而引出《双簧》这一曲目,引导学生在钢琴普及教育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

  (三)钢琴艺术指导

  1.清晰教学意义与价值

  在高校钢琴普及教育实践中,钢琴不仅肩负着声乐演唱和乐器演奏的功能,同时也肩负着艺术指导的功能作用,即配合其他单声部、旋律性较强或旋律效果单一的乐器演出,保障演奏效果,渲染音乐气氛。所谓钢琴艺术指导能够以优秀的钢琴伴奏乐曲为载体带动演奏者、听众的音乐情绪,进而帮助演奏者、听众身临其境,深入地感受钢琴音乐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价值观念。目前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中钢琴艺术指导曲目包含声乐演奏、器乐演奏两种,前者包含中国艺术歌曲、中国民族歌剧选段、大型合唱伴奏等,后者包含与其他西洋乐器或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合作演奏的曲目。

  2.理清创作主题与实施

  (1)声乐演奏。钢琴艺术指导中声乐演奏乐曲包含中国艺术歌曲、中国民族歌剧选段、大型合唱伴奏等,其中大多中国艺术歌曲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民间小调、民歌、传统诗歌、文学小说等,伴奏清远悠长;中国民族歌剧选段则利用钢琴多声部演奏的优势,为歌剧演唱者提供声部配置,尽量还原乐谱中的织体和伴奏声部;大型合唱伴奏则是通过钢琴伴奏调节现场表演氛围,带动全体合唱者的演奏情绪。在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中,钢琴声乐演奏曲目众多,在此列举部分经典曲目(如表2所示)[7]。

111.jpg

  以《黄河大合唱》为例,该首乐曲在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中一直被列为经典。该曲目结合抗日战争背景,以“黄河”为创作题材,借用黄河波澜壮阔的气势描写出中华儿女在战争中不畏艰难险阻,一致抵御外辱的精神。同时,该首乐曲以生动形象的主旨形象以及气势恢宏的乐曲形态,展现出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同学观看《黄河大合唱》的影音,同时观看“《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及简析”等短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将乐曲与创作背景建立联系[8]。随后,可由教师演奏《黄河大合唱》的最终章《保卫黄河》,带领学生感受重复乐段部分,直观体验爱国情感和英雄气魄,进而培养学生复兴强国的精神和意识。

  (2)器乐演奏。在钢琴配合艺术的过程中,通常借用自身饱满的音色配合单声部或其他旋律性较强的乐曲,从而呈现出更饱满的音乐情绪,烘托出更强烈的音乐情绪。目前,高校钢琴普及教育中使用的器乐演奏钢琴乐曲有《丰收渔歌》等,《丰收渔歌》创作于1973年,主要以潮汕地区渔歌为主要创作素材,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渔民们丰收归来的场景。该首乐曲隐秘地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隐士文化”,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该乐曲时可以通过乐曲中的“渔樵者”的形象分析古代文人墨士寄情于山水的自得形态,深入分析中国儒道兼具的思想文化,进而对中国士大夫文化对中国音乐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以及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总结

  本文通过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站在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视角,对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进行构思,并站在当下高校钢琴普及教育内容中的独奏教学、合重奏教学以及钢琴艺术指导三方面提出高校钢琴普及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渗透及实施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树.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钢琴艺术“信息化”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3,8(10):1173-1174.

  [2]刘磊.高校课程思政融入“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索[J].乐器,2023(10):64-67.

  [3]杨树,夏羽佳.高校钢琴公共课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教育(德育),2023(09):43-46.

  [4]赵昕.基于“审美、行美、育美”理念下课程思政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渗透——以《我的祖国》为例[J].大众文艺,2023(17):168-170.

  [5]唐馨.如何深入挖掘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思政元素[J].科教文汇,2023(15):150-152.

  [6]杨兰.基于音乐教化视角的高校钢琴教学课程思政研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07):66-67.

  [7]卢婷婷.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与实践——以中国钢琴作品《阳关三叠》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17):66-70.

  [8]张晶.高校线上钢琴课的创新思路探索[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