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研究论文

2024-05-09 14:52:0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油画艺术历经文艺复兴、近代、现代三大时期 的演进发展,已引入诸多新理论、新材料和新技艺, 既丰富了情感展现途径,也增加了情感展现层次
油画艺术历经文艺复兴、近代、现代三大时期 的演进发展,已引入诸多新理论、新材料和新技艺, 既丰富了情感展现途径,也增加了情感展现层次。 从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内涵看,不同流派创作主体的 实践中均包含了基于酒神倾向的“醉”的情感与日 神倾向的“梦”的情感。前者主要通过实践主体与 艺术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传达,后者则借助内在精 神与外在形式的融合激发生命内在之感动。油画随 着两类情感的展现,时刻激励着观者通过审美进入 艺术境界。
一、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意义
(一)从油画创作角度分析
油画艺术,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绘画“模仿自 然中的创造”与古罗马绘画中对生命延续的渴望的 传统,另一方面通过中世纪的酝酿与文艺复兴时期 的关键性转折,在“人性的觉醒”下完成了质的蜕 变。第一,从油画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创作者进行 油画艺术创作时要从与引发点相关的艺术与生活、 个性化符号和创作过程等,探索能够形成个体风格 的情感要素。第二,创作者为达到创作目的,往往 要对自然原型与艺术作品和艺术再现内容,以及精 神与物质方面的表现性做进一步的探究,旨在找到 最恰当的艺术情感展现方式。第三,油画艺术中的 情感展现路径相对固定,展现层次多样丰富,创作 者在实际创作时往往需要将图像的语义、形式秩序 意义等与所要展现的情感进行融合,进而将创作中 赋予油画作品的情感更好地传达给观者。
(二)从审美鉴赏角度分析
任何一幅油画作品,缺失了观者就会变得不完 整。就人的认知能力而言,感性直观、知性分析、 理性思辨能力始终处于共存状态。观者从审美鉴赏角度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时,作为客体的油画作品和 作为主观感受的内在情感处于相互作用状态,眼睛 的视觉功能首先看到的是油画作品平面空间中的轮 廓与形体,并留下直观感受形成的印象。印象转化 为具体的观念后,观者会借助知性分析能力对其艺 术语言展开分析,包括主题、明暗、色彩、笔触、 肌理等。此时,观者会进一步强化其感受并理解创 作者赋予油画作品的感情,最终通过理性思辨方式 完成整个审美鉴赏过程,使自身达到艺术的享受与 净化心灵的目的。从观看的实践经验看,这种审美 鉴赏过程往往伴随着对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特征 之采撷。因而,在探讨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时应 对其特征进行关联分析。
二、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特征
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十分重要,它是连接创 作者和油画作品、油画作品和观者、创作者和观者 之间的纽带。无论从油画艺术的创作角度,还是 审美鉴赏角度看,其中的情感均带有风格鲜明的情 感特征,主要表现在独特性、创新性及可传导性等 方面。
(一)独特性
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具有独特性,从这种特 征的形成看,主要是受到了创作者生长的地域环境、 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绘画理论等因素影响。例如, 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创作于 19 世纪,当时正 处于欧洲剧变时期,社会未来的走向并不明朗,整 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混杂的情感。在这种环境下,蒙 克运用轮廓勾勒方式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利用黄 色与蓝色展现了昏暗的天空与静谧的河流,整体上 传达了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精神。观者在鉴赏这幅油 画作品时,既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蕴含的真挚情感,也能够透过画面中的情感传达载体,认识到它 的独特性。
(二)创新性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上没有两 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十分精准地说明了万物生 生不息来自创造的道理。对于油画艺术的创作者而 言,在情感展现过程中受到自身独一无二性与创新 性的影响,其作品中的情感也烙下了创新性特征。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大师喜欢在作品中展现 觉醒之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主要通过对油画作 品主题的选择、构图形式的创新、绘画对象的选择 等展现这种情况。又如,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表现 中十分看重个人内在情感的展现,如德拉克罗瓦、 安格尔在其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把自身对 艺术的忠诚情感与热爱情感呈现在作品中。与其相 比,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库尔贝则更加注重对现实题 材的选择与创作,他在《采石工们》中浸透了对采 石工人的同情,通过刻画底层劳动者的形象,让整 个画面充满了厚重感、真实感、逼迫感和严峻感(如 图 1)。诸如此类的创新性情感展现过程有利于创作 者更好地诠释所要传达给观者的丰富情感。
(三)可传导性
油画艺术中的情感由创作者赋予,此类情感的 展现保障了其可传导性。具体而言,油画作品中的 情感以艺术语言为载体进行展现。例如,毕加索在 其艺术生涯中先后经历了“粉红色时期”与“玫瑰 时期”,其作品中的情感展现发生了巨大波动,正 是通过油画情感的可传导性,使观者更为客观地区分了其不同创作时期的风格。以前一个时期为例, 毕加索受到爱情、艺术知音等的因素影响,喜爱运 用粉色系、橘色系表现其感受到的甜蜜情感,与后 一个时期创作的油画作品传达的情感截然不同。了 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特征,是为了更好地对其 进行勾勒、描绘、表现、传达,下面笔者结合不同 的艺术语言对其展开具体分析。
三、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分析
(一)主题与情感展现
情感本身具有模糊性,在油画艺术中对其进行 展现时由于缺乏具有自主意识的客体,容易流于形 式。创作者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往往会选择主题型 情感展现方式,将其要展现的情感牢牢束缚到主题 之中,以此保障情感展现的可靠性。以著名的现实 主义画家让 · 弗朗索瓦 ·米勒为例,在农民题材的 油画方面他被公认为艺术大师。在《播种者》《拾 穗者》《晚钟》等油画作品中,他始终把农民作为 创作主题,通过对其形象的勾勒展现了一种现实主 义心境下的质朴情感和温和抗争情感。以《拾穗者》 为例,创作者在背景中描绘了收割后堆放在麦地里 的草垛、羊群、拉麦草的马车、骑马的监督者等, 中景中突出了三位正在弯腰拾穗的妇女,前景中可 见收割后留下的少量麦穗(如图 2)。从拾穗者的动 作看,她们显得疲惫不堪却又唯恐漏掉任何一个遗 留在麦地里的麦穗。创作者通过拾穗者这个主题对 底层劳动者进行了描绘,展现了对她们的无限同情。
(二)构图与情感展现
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以既定平面空间为必要条件,创作者在展现情感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情感 特征,一般会选择构图型情感展现方式。具体而言, 油画构图时涉及平面上的空间处理,创作者为更好 地将创作情感与其画面构成要素相融合,通常会利 用构图确定空间大小,定位空间位置,调整艺术形 象的比例关系。例如,早期油画创作中,大师们主 要采用透视法进行空间处理。但是, 立体派出现后, 创作者则从反透视规则出发,引入了时间观念,形 成了以“浅空间—尝试空间—回归平面”的空间结 构与艺术处理理念。在这种前提下,创作者在油画 空间中进行情感展现时,通常会在轮廓和形体上下 功夫,把最佳构图落实到线条的显与隐、敞开轮廓 的断与连、形体的虚实与层次等方面。以塞尚的静 物画为例,其在创作过程中不再使用连接完整的轮 廓,而是利用相互错动的线及它们之间的空间推移 等进行轮廓与形体的构建,进而通过“视差效应” 赋予画面生动效果,把静物画中的那种日常情感展 现得淋漓尽致。
(三)色彩与情感展现
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离不开色彩,色彩运用 与情感展现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前者的冷暖可反映 后者的积极与消极,后者的好恶能够通过前者加以 传达。具体而言,在实践过程中,油画创作者可以 利用色彩把不同的情感传达给观者。如红色可以传 达出不同类型的激情,为油画作品添加热烈奔放的 情感;蓝色可以表现不同形式的心境并使作品形成 忧郁、清凉、肃穆、静谧等氛围;绿色可让观者联 想到春天、环保、希望,感受自然的清新等。从观 者的角度看,情感色彩语言像一阵微风,可以把油 画创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传导至观者的心里。以凡 ·高的《向日葵》为例,创作者充分利用了自身 十分娴熟的补色技法,通过明亮的色彩增加了整幅 画作的装饰性,把自己对艺术的炙热情感进行了有 效传达。
(四)肌理与情感展现
在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无论创作者使用常规 画笔还是其他工具与材料,均会留下笔触,形成绘 画肌理。其中,笔触与肌理相辅相成,前者体现创 作者的艺术理念与创作行为,后者展示画面材料结 构,二者相结合后能够给油画表现增加不可代替的 肌理效果。例如, 伦勃朗的具象绘画《被屠宰的牛》 与弗特里耶的现象绘画《柔软的女人》,对肌理艺 术语言运用的水平极高,但是二者在材料使用、绘 画技艺方面表现悬殊,展现了不同的艺术情感。
综上所述,油画艺术中的情感展现具有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特征集中表现在情感的独特 性、创新性、可传导性等方面。创作者要在油画艺 术中更好地进行情感展现,一方面应注重对情感展 现途径的研讨,另一方面应将情感展现的载体与想 要传达的情感融合起来,进而在明确的主题、巧妙 的构图、合适的色彩、多元的肌理中,更为细腻地 勾勒其情感轮廓,描摹其情感内涵,展现其情感意 图。建议创作者在油画艺术中进行情感展现时,尽 可能突破自我的局限,将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艺术 充分融合,确保油画造型与情感展现的一致性,进 而提高油画作品的艺术性与深刻性,最终使其在观 者的审美鉴赏中获得有效传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