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论文

2024-05-09 10:43:04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开放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在充分论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交汇融合的必要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以数学学科为例,对思政教育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研究了相关策略,希望为开放教育阶段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参考与借鉴。
摘要: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开放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在充分论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交汇融合的必要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以数学学科为例,对思政教育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研究了相关策略,希望为开放教育阶段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念,教育创新,综合素质教育
课程思政不仅是对传统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更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旨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实现教育的整合与素质提升。它强调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伦理和价值观的探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课程思政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职场挑战,还为他们的未来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1]
本文将探讨课程思政的核心概念、实施策略以及具体案例。具体阐述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同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将数学等抽象学科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一、开放教育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其教育理念与传统高校不同,但同样需要思政教育,甚至更为迫切。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开放教育是开放大学的主要办学类型。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开放教育的专业课程中,实现开放教育专业课程的“三全育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将课程思政向开放教育领域推进,是课程思政走向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开放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开放教育的课程思政探索也是课程思政面向在职学习者、运用于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实践于在线教学的探索。由于开放教育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极高的多样性,他们的年龄、背景、工作经验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一多样性为开放教育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多样性的背景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2]
首先,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开放大学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也面临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观念。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思考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如何在多元社会中相互尊重和理解。通过讨论伦理和道德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的价值观差异,培养包容和尊重多样性的能力。其次,思政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放大学的学生通常已经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更能够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这不仅包括了专业领域的社会责任,还涵盖了公民的基本责任,如参与选举、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通过思政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角色和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最后,思政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对自己所在国家或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多元的学生群体中,培养公民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认同。思政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他们作为公民的身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为社会的公共利益发声。通过学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社会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履行公民的职责。
(二)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开放教育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背景,他们之所以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政教育在开放大学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递,更是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一,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开放教育面对的学生通常已经在职场中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希望所学的知识能够立即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思政教育通过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引入实际企业管理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管理理论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管理理论,还培养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职业素养。第二,思政教育强调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问题。开放教育的学生可能在学习期间面临工作、家庭和学业的多重压力,他们需要学会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思政教育通过讨论社会议题、伦理和价值观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在伦理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问题,如商业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等。学生可以运用伦理理论来分析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伦理挑战。
(三)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和弹性,然而,正是这种自主性也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孤立等问题的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方面,思政教育可以推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在开放教育体系中,学生通常分散在不同地区,独自学习,缺少传统课堂的集体氛围。因此,思政教育可以通过线上社交平台、讨论组、学习小组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种互动和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思政教育通过探讨社会、伦理和价值观等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批判性思维。学生在思政教育中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思考者。他们通过讨论和争辩,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习挑战,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步开展的科学性
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不仅是对传统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更是一项教育革新的必然选择,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教育体验。传统思政课程通常被独立设置,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力图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单一的思政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知识需求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课程思政的核心特点在于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实现了教育的整合与综合素质提升。这一理念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不再将思政课程孤立地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将其渗透到各个专业领域,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学科的血脉之中,这种整合性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政教育的熏陶,不仅能够掌握专业领域的技能,还能够培养出高度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于塑造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思政课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说,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相结合,是“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教育共同开展的必经途径,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不仅是对传统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更是一种教育革新的战略选择。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它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科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强调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提供更为实用的教育体验,还可以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开放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3]
(一)以数学应用为桥梁
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作为渗透思政教育的宏观策略,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这一策略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构建知识的桥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相连接。这种融合数学与思政教育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意义,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通过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使数学不再是一个与生活无关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有力的工具,用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举例来说,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引入气候变化的数学模型,学生需要运用微积分和统计学的知识来分析全球气温变化数据并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这个案例不仅将数学技能应用到环境问题的解决中,还让学生深刻了解气候变化对全球社会和环境的重大影响。他们通过这个实际案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数学方法,还培养了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责任感。这种数学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重要议题,激发了他们对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探讨伦理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讨伦理和价值观问题,作为渗透思政教育的宏观策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伦理和道德讨论的元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这一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伦理观念,激发他们对道德和价值观的思考,不仅有助于他们成为有社会担当的公民,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决策能力。
一方面,将伦理和道德讨论融入数学教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数学教育往往侧重于抽象概念和技术的传授,学生可能会觉得数学与伦理和道德无关。然而,通过引入伦理和道德维度,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还可以用来探讨和解决与伦理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社会和伦理意义。另一方面,将伦理和道德讨论融入数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伦理和道德问题通常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充满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探讨,学生需要分析不同的伦理观点和道德原则,做出基于理性和价值观的决策。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各种伦理和道德困境时更好地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
例如:在线性规划课程中引入资源分配问题,如医院的资源分配,涉及伦理和道德考虑。学生需要使用线性规划方法来确定最佳资源分配方案,但同时也需要考虑患者的公平性和紧急情况等伦理因素。这个案例引发了学生对伦理问题的思考,他们需要权衡最大化资源利用和公平分配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境使学生明白,在实际问题中,数学决策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还涉及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考量。[4]
(三)引入历史与文化背景
将数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引入教学,也是渗透思政教育的宏观策略之一,核心目标是通过数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跨文化思考和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沿用以下教学开展流程:
1.历史背景介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数学家的生平和工作,强调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数学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
2.跨文化比较
教师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数学的发展,例如,古代中国、印度、希腊等文化中的数学成就。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是全球性的知识,不受国界和文化的限制。
3.数学的社会影响
引导学生探讨数学对社会的影响,如数学在建筑、艺术、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例如:在数学史课程中,可以深入研究古代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学、哲学和美学的独特贡献,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背景下数学的发展,还激发了跨学科思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成就是一次深入的学术历史之旅。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了数学的重要性,并将数学视为宇宙秩序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追溯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这一定理至今仍然在数学中具有关键地位。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数学家是如何在没有先进技术和工具的情况下推导出这一重要数学定理的,这样的历史故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发展的演变和复杂性。
其次,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对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了"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美学的表达。通过学习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学生可以开始思考数学不仅仅是一堆数字和符号的组合,而是与人类思维、艺术和哲学密切相关的领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
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文化影响也是一个有趣的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到古希腊社会是如何对数学家和他们的成就产生深刻影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思想被认为是古希腊文化的一部分,与哲学、音乐和艺术相互交织。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如何塑造了数学的发展,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合来看,深入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案例不仅丰富了数学史课程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思考和综合素质。学生将了解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冷冰冰的学科,它与人类思维、文化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的数学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在学术领域中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跨学科的研究。[5]
总的来说,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为高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开放教育模式下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还能够更灵活地适应不同学科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使他们更好地应对职场挑战,为未来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2]韩佳.开放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J].文渊(高中版),2020(1):230.
[3]闫泉香,孙杰.开放教育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初探[J].进展:科学视界,2021(2):20-21.
[4]冯男,史大涛.数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1(2):0336-0336,338.
[5]吴润民,刘选,周正宾.新时代高校公共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原则与实施策略[J].天津电大学报,2022,26(2):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