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戏曲编剧的艺术性刍议论文

戏曲编剧的艺术性刍议论文

1

2024-03-09 11:02:30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戏曲文化的光彩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文化类型所掩盖,在文化环境内的处境愈发尴尬。基于此,本文从戏曲编剧的艺术性呈现上展开分析,通过研讨当代戏曲编剧发展现状与考察戏曲编剧的艺术性特点,分析并提出戏曲编剧整体艺术性的提升策略,分别从理论、创作、团队、主题、创新与人才等方面促进戏曲编剧整体艺术性的提升与发展,促使我国戏曲文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戏曲文化的光彩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文化类型所掩盖,在文化环境内的处境愈发尴尬。基于此,本文从戏曲编剧的艺术性呈现上展开分析,通过研讨当代戏曲编剧发展现状与考察戏曲编剧的艺术性特点,分析并提出戏曲编剧整体艺术性的提升策略,分别从理论、创作、团队、主题、创新与人才等方面促进戏曲编剧整体艺术性的提升与发展,促使我国戏曲文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关键词:戏曲;编剧;艺术性

  戏曲文化在我国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发展至今,凭借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无不为其折腰。而现如今因为文化全球化的冲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内心不断处于烦躁之中,对戏曲编剧内的艺术性感知降低,从而丧失对其的主观兴趣,使得戏曲行业逐渐衰退。而要想挽救国民感知戏曲编剧的艺术性,不仅要打破生活节奏,同时还要提升戏曲编剧自身的艺术感染力。

  一、现代戏曲行业的发展状况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手机、平板、电影等相继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取代了传统的娱乐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曾几何时,戏曲也曾在历史的长河中风靡一时,街头巷尾无不传唱着生动的戏曲歌声。戏曲凭借自身老少皆宜,传唱度高的自然魅力,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逐渐引领出戏曲传唱的社会风气,并引领了一时的社会潮流。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优秀文化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埋没了自身的价值,只为了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安身立命。时至今日,伴随科学技术的推广,戏曲逐渐成为社会大众陌生的存在,昔日车水马龙的剧院门口变成今天的门可罗雀。同时因为文化全球化的冲击,戏曲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岌岌可危,随时有失传的风险。正是大环境的变动和新时期文化思想的转变,喜爱戏曲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戏曲的爱好者逐渐从老年人转向青年团体,慢慢由弱变强,与时代结合,逐渐发展成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时期戏曲文化。与此同时,戏曲编剧也在随着戏曲文化的慢慢复苏而逐渐发展壮大。

  二、戏曲编剧的艺术性特点表现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代表之一,不仅展现的是中国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民族气节,同时也代表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文明延续。戏曲因为自身独具特点的表现形式,始终给人以从容不迫、不紧不慢的感受,无论是铺垫还是结尾,都是以整体化结构作为支撑,让观赏的人在倾听过程中感受强烈的艺术价值体现。因此,对于戏曲编剧的艺术性特点表现而言,需要以统筹兼顾的姿态将整体框架进行分配,使得戏剧展开过程以整体匀称的姿态呈现在众人眼前,使人耳目一新,感受清爽又细腻的戏曲表演。编剧在处理戏曲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各个环节对于戏曲中心思想的影响和推动,同时也要将各个流程捋顺,保证戏曲在演绎过程中的顺利和流畅。因此,戏曲编剧需要结合自身所学,通过弘扬戏曲艺术性魅力的形式,调动现场观看人员的情感起伏,确保整体戏剧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流畅且连贯地传达出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将生动有趣的剧情穿插在表演过程中,提高观众对于戏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好的戏曲表演会伴随节奏的展开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心情状态,引发观众对戏曲表达事件的强烈共鸣,观众在观赏戏曲的过程中,随着戏曲中不同人物形象的遭遇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使得戏曲的独特魅力被逐渐发掘扩大。因此,戏曲编剧在创设戏曲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整体节奏的变化和起伏,将剧情发展的设计既在观众的意料之外,又在总体的情理之中。将观众对戏曲后续发展的兴趣给勾起来,引导观众对后续的戏曲表演形成一定的期待。戏曲编剧通过创设跌宕起伏的剧情环节和现场音乐、灯光、念白的节奏变动,引导观众融入到戏曲中,感受戏曲编剧的艺术性造诣,从而提升戏曲在文化领域的知名程度,促进戏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拓展戏曲编剧艺术性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戏曲编剧理论知识的掌握

  戏曲编剧的艺术性提升并不是借用想象力凭空对其进行捏造,还需要结合过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以及与传统戏曲编剧的创作发展理论相结合,从而形成新时期富有时代特色和艺术性魅力的戏曲编剧,因此,要想加强戏曲编剧的整体艺术性魅力,需要加强创作工作者对戏曲编剧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创作思维空间和创作戏曲编剧的灵感获取源泉。而传统戏曲编剧的理论知识主要来源渠道是历代戏曲编剧创作者在不同时代中所呈现的各阶段创作作品,结合戏曲表演过程中所需要的造型、唱腔、肢体工作、人物形象等元素,将戏曲表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观众在观看戏曲表演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感受戏曲中的内在人物性格,将戏曲人物以高度灵活的方式走向日常生活。因此,对于戏曲编剧艺术性的提升,需要将传统戏曲理论知识完全吃透[1]。在新时期戏曲编剧的过程中,更要注重选题、立意、构思以及选取的人物形象和环境题材等方面,从艺术的方面切入戏曲编剧,从多方面烘托与映衬,将戏曲编剧的目标在舞台上进行高度呈现。通过结合戏曲编剧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戏曲在舞台上的最终呈现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提高戏曲编剧整体表现的艺术性魅力,促进我国戏曲行业在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更好的时代舞台。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戏曲编剧创作理念

  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决定了在进行戏曲编剧创作时,需要将个体作为戏曲呈现的主要目标,戏曲的表演对象是社会人群,因此,立足于社会群众的主观想法,通过结合戏曲独有的文化传承,更能以新形式展现出戏曲编剧的艺术性魅力。受经济发展影响,人群根据消费实力被划分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导向也会因自身所处环境而产生一定的偏差[2]。因此,对于提升戏曲编剧艺术性的目标而言,戏曲编剧的创作理念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戏曲文化的娱乐性质与商业性质同艺术性质相结合统一,赋予戏曲表演积极肯定的人生发展观念,强调对社会不法行为的谴责和打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不断推进戏曲编剧创进程的更新,把人作为出发点,不断引导艺术贴近生活的创作方向,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戏曲创作的基础,积极推动戏曲编剧创作向着社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展,同时要注意戏曲发展的性质比例,避免因为过度关注商业价值而忽视艺术价值,造成戏曲编剧“变异”的后果。

image.png

  (三)提高戏曲编剧团队整体的协作水平

  团结协作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倡导和推广的优秀传统美德,正所谓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的优良传统,更是要求新时代的社会人群彼此团结互助,才能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下一步落实。因此,对于提高戏曲编剧整体艺术性表现魅力的目标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前进方向,同时还需要戏曲编剧创作团队内部彼此之间的团结互助,提高戏曲编剧团队整体的协作水平。在戏曲舞台的呈现过程中,不仅需要演绎戏剧人员自身的演技表现,其身上的服装、造型、以及道具、灯光等都是不能缺少的关键元素。舞台灯光的变动,服装饰品的角色烘托,不同道具所营造的环境氛围,都影响着戏曲呈现的最终效果,影响着观众对戏曲的看法和观点,决定着后续戏曲舞台的表演发展。而对于戏曲编剧的艺术性呈现而言,不仅考验收集时事热点人员对关键事件的掌控,同时也考验着编剧自身的创作能力,以及戏曲呈现所需要的其他必备元素的整体协作,可以说,戏曲编剧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表现舞台上,也呈现在戏曲舞台的台下和幕后工作人员的准备和各项支持舞台表演的行为中。因此,要想提高戏曲编剧的艺术性魅力,更要关注整个团队内部的整体向心力,促进整体的团结协作的提升,形成戏曲编剧过程中艺术性魅力展现的独到之处。

  (四)关注时事热点,丰富戏曲编剧内在主题呈现

  选题一直是文化类行业的关键元素,选择合适的主题会极大增加观众参与度,满足广大人群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指数,同时解决文艺活动娱乐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戏曲编剧整体艺术性魅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时事热点,通过将时代特色与传统戏剧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创作出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理念的新时期戏曲表现形式。戏曲编剧在选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继承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文化底蕴,同时还要与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进行结合,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发人们在欣赏戏曲过程中的思考。与时事热点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戏曲表演整体的观赏价值,同时提高了整体娱乐性质,吸引观众对戏曲行业的投入和兴趣,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促使中国戏曲行业艺术性魅力得以更高水准的呈现。同时,在将传统戏曲表现形式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焦点问题的本质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用积极的思想主题引导社会群众的本质层面,注重传统与发展结合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表现[3]。在戏曲编剧提升整体艺术魅力的过程中,不断结合当下生活实际,用新时期的社会热点作为戏曲编剧内在的主题呈现。一般会有新剧新演和旧剧新演两种方式,以特有的艺术类型呈现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局部问题和光明未来,从而赋予新时期戏曲表演强烈的时代特色,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接轨,缔造出符合新时期发展理念的新型戏曲艺术,从而带动戏曲编剧艺术魅力的发展和呈现。

  (五)发展创新戏曲编剧创作方式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讲,创新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战略中心,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安身立命并站稳脚步,也可以为自身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空间和方向。因此,对于我国传统戏曲编剧提高艺术性魅力的需求而言,不断发展创新,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以自身传统技艺作为基础,不断与社会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脚步相结合,产生符合当下整体大众审美标准和内在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全新的时代背景对戏曲编剧的艺术要求也会有所变动,不论是台前还是幕后的工作,都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为最终的舞台呈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因素,通过不断发展创新戏曲编剧的创作方式,与时代特色和要求相结合,祛除传统戏曲表演中的程序化限制和严苛的约束化行为,用新时期创新发展的理念进行替换,倡导以人为本的主导理念。从大众的整体审美标准出发,打破传统僵化的创作方式,贴合社会人群整体的审美要求,不断扩展戏曲表演的艺术化渠道,融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生活元素,将生活与戏曲编剧创作相结合,以时代发展带动戏曲编剧艺术性魅力的前进,形成新时期独有的富含精彩时代魅力的新式戏曲编剧艺术[4]。但是创新的同时不能忘本,传统优秀文化之所以依旧留存在现代社会,所凭借的就是自身可以吸收时代特点而不断发展壮大的特性,与时代相融的同时又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呈现在广泛的社会视角下,以科技的方式,将创作戏曲编剧的过程从传统走向创新,引导中国戏曲行业逐渐走向时代艺术的发展道路。

  (六)坚持人才培养,以史为鉴弘扬戏曲文化

  戏曲的继承与弘扬需要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熟记传统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要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得所感融汇到戏曲编剧创作中,从而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戏曲编剧创作,继而将其与社会时代发展特点相结合,开发出新时期具备时代魅力和特征的戏曲编剧文化。因此,在戏曲编剧艺术魅力的提升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和培育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影响着当下戏曲行业的稳定,还关乎着后续戏曲编剧艺术能否在时代的长河中留存和发展。而在戏曲编剧行业人才的培养上,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个人的内在天赋和其自身道德追求[5]。后者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重要性往往重于前者,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脚踏实地做好一件事的首要因素。其次,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勤学苦练,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不仅代表着艺术人员为艺术创作所需要进行的准备,同时也象征着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勤学苦练,才能最终收获自己想要的那份掌声。最后,则是一份来自时代的机遇。机会从来不会找到没做好准备的人,因此,在接收机遇之前,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当下应当做好的事情,不打无准备的战斗。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发展的借鉴,避开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坚持将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世界的艺术精神,借鉴传统历史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戏曲编剧之路,促进中国戏曲编剧行业艺术魅力的广泛弘扬和再度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戏曲编剧艺术性的培养与发展,不仅要继承与弘扬传统戏曲创作理念和以人为主、团结协作的表现方式,同时还需要剖析事件本质,以创新的方式打造新时期的戏曲编剧创作,坚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戏曲编剧的整体人才培养。通过提升戏曲编剧的整体艺术性表现魅力,促使更多的人增加对戏曲的兴趣,降低躁动的生活节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层面建设。

  参考文献:

  [1]许永贵.戏曲编剧理论的反思与创新[J].剧作家,2022(04):128-129.

  [2]任晓云.戏曲的回归——一个编剧的思考[J].长江文艺评论,2021(S1):160-162.[3]卢翌.当下戏曲编剧人才培养困境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02):39-42.

  [4]陆涵.数据分析视域下的戏曲编剧人才现状考察与研究[J].艺术百家,2020,36(05):109-115.

  [5]王宁.从戏曲“看点”生成谈“该怎样编剧”[J].艺术百家,2020,36(01):40-4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