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新时期下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育教学现行理念分析及有效策略论文

新时期下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育教学现行理念分析及有效策略论文

9

2024-03-09 10:39:4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音乐教学是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音乐教育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推出了高中音乐课程以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其中无论是哪一模块,都是实施美育的过程。而本文的研究主题主要是针对高中音乐教学中歌唱这一必修模块。在歌唱模块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歌唱教学相关的知识,获得歌唱的技巧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歌唱的魅力、感受到歌唱的快乐。

  摘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音乐教学是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音乐教育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推出了高中音乐课程以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其中无论是哪一模块,都是实施美育的过程。而本文的研究主题主要是针对高中音乐教学中歌唱这一必修模块。在歌唱模块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歌唱教学相关的知识,获得歌唱的技巧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歌唱的魅力、感受到歌唱的快乐。在长期的熏陶当中,还能够让学生的素质修养有所提升,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以高中音乐教学作为研究视角,以高中音乐歌唱模块作为切入点,对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育教学;有效策略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模块,一是要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将歌唱培养成学生的一项爱好与技能。二是要让学生在歌唱模块的学习当中,逐渐提升自身歌唱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在歌唱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歌唱的形式将自身内心所想表达出来,能够掌握利用歌唱表达感情的技能。四是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并且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审美意识去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在歌唱过程中感受美的熏陶。在素质教育的当下,美育类的课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当前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美育教育并未落到实处,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些问题会阻碍学生身心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学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

  一、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的目标及任务分析

  在音乐教育的途径当中,歌唱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我国,歌唱模块相较其他必修模块的开课率也是较高的,选择这一模块的学生人数也是相对较多的。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歌唱模块的普及程度较高,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一模块的门槛相对较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音色和音调特点,去对某一类型的歌唱进行学习。根据调查发现,当前普通高中学校能够开展模块教学的并不多,但为了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开设歌唱模块便是普及性较高的选择。根据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的目标安排,歌唱教学的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一,通过歌唱教学让学生的歌唱意识能够觉醒,唤醒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其二,通过歌唱教学,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歌唱当中去,并且熟练掌握不同歌唱形式的方法和技巧,如:合唱形式、独唱形式和齐唱形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既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合作,又能充分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其三,在普通高中开展歌唱课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可能不能算得上一个新的领域,但单独开展歌唱模块,是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向,且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热爱唱歌。我们更应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制定有效的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理念和相关方法,为培养高中生的音乐学科素养付出一份努力。

360截图20230617141653081.jpg

  二、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内容

  针对高中音乐歌唱模块的教学,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歌唱技巧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蕴含着很强的技巧性及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当中,既能够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又能让学生的歌唱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我国高中阶段,无论是对于学生生理的成长还是心理的成长都发挥着重要意义,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也正是三观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已有很强的自主意识,能够较好地举一反三并自主学习。因此,在高中音乐歌唱教学模块中,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是歌唱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歌唱方式去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也是我们歌唱模块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针对发声技巧的高中音乐歌唱教学,一般采用集体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强调教学的集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歌唱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教会学生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嗓音,这是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在这一基础之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教会学生歌唱技巧,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为后面合唱教学及重唱教学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高中阶段的歌唱技巧教学要严格区分于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教学,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更接近于成人,生理条件几乎已定,不会再有较大程度的改变,歌唱的训练方式应区别于童声训练,歌唱技巧可更深入地讲解及训练,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身体的各个机能,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二)多种歌唱形式的教学

  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歌唱的内容标准为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这足以证明多种歌唱形式的训练是歌唱模块中的重点。根据这三类歌唱形式也可以将演唱教学分为三类,即:独唱教学、合唱教学和重唱教学,以下就从不同的歌唱形式进行阐述:

  1.独唱形式的教学

  “独唱”——顾名思义就是歌唱的主体是单独的一个人,这一歌唱方式是最古老的演唱形式。在高中独唱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每一位学生在音色、嗓音之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同时也就造成了学生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是不相同的,这样一来,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差异性而形成自身独有的歌唱风格。根据学生的这一学情,高中音乐歌唱模块中独唱教学首先是从欣赏歌唱作品开始的,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对作品的领悟力和表达意识。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展现的多项特点,如:性别特点、音域特点和音色特点,将学生进行区分,并且给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声区。在划分好之后,学生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且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扬长补短。并在通过学习后,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嗓音条件,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自己适合的歌唱作品。

  2.合唱形式的教学

  合唱教学与独唱教学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合唱教学的主体是一个集体,合唱过程也注重多声部共同演唱,合唱是歌唱中的最高形式,同时说明了合唱的难度也是最高的,但是随之而来的音乐魅力也是巨大的。在高中阶段,通过合唱教学,能够对锻炼学生的歌唱修养产生积极性的意义。合唱教学的训练过程也是集体一起进行的,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协作的意义,获得“合作”的真谛,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通过团队的力量,提升整个合唱团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一段时间独唱形式的教学后,学生的声音状态处于稳定,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巧及音乐常识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能更好地区分学生适合的声区。学生声部划分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合唱作品,难度循序渐进,可让学生从简单的二声部作品学习逐步过渡到四声部合唱作品,这一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对歌唱中音准的把握及适合自己声域的训练,为重唱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唱形式的教学

  “重唱”具体来说,也属于合唱的范畴,一般是两个及其以上的歌唱主体同时演唱同一歌唱作品。但是不同的主体担任着不同的旋律歌唱人物,同时也承担着不同声部的演唱,最后又通过一种巧妙的技巧,逐渐趋于统一。这对于歌唱者的声音、歌唱技巧及音准节奏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歌唱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提高作用。按照歌唱人数的数量可以将重唱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等。这一部分可安排到合唱教学训练后,学生在学习有一定基础后,也会更有自信,并且通过合唱,学生之间是有一定默契的,因此在独自完成一个声部的歌唱时也会更加游刃有余。重唱作品在一些大型音乐会上是一种常见的歌唱方式,也是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歌唱方式。同时,在高中歌唱教学中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可以为学校艺术节、比赛等音乐艺术活动选拔节目的大好机会。

  三、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育教学有效策略

  (一)营造氛围,提升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形式比较单一。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中就好像是演了一场独角戏,学生的回应寥寥无几,让学生积极互动更是难如登天。因此,为了改变学生对音乐实践的抗拒,教师可以另辟蹊径。首先教师要注重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例如:针对高中阶段课业负担更重、课程难度更大、学生学习压力大等特点。教师可以首先安排倾听音乐作品的环节,营造音乐氛围,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例如:演唱《大海啊,故乡》这一曲目时,就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带领学生欣赏这一曲目,引导学生们独立探索作品中的主要创作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与作品情感的共鸣,能独立思考发现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在学生对歌唱作品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以情动声,学习并演唱作品,便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

  (二)寓教于乐,提高教学趣味性

  “游戏”可以说是每一位学生都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游戏也被大量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上的游戏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全面覆盖了整个学习群体,学生对游戏感兴趣,因此就会积极参加。另外,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特点,能够缓解高中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

  例如:在《让你的歌声更美好》这一单元时,针对这一单元需要学生欣赏的曲目较多,会花费较多的学习时间,并且每一首歌都包含着深深的爱国爱乡之情,情感上的类似让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的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每一个作品的立意及主旨,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小游戏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提升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信赖老师、更加热爱歌唱。比如:歌曲接龙、歌曲传唱、歌曲竞猜等。

  (三)开展竞赛,激发学生歌唱主动性

  如果说高中音乐课堂中的游戏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方式,那么音乐课堂中开展相关比赛活动则是游戏活动的升华。高中音乐教师要有效区分游戏活动和比赛活动两种不同的互动方式,在开展比赛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竞争性,要营造比赛的紧张气氛和竞争的相关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比赛中全力以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例如:在教学《鸿雁》这一曲目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歌曲特点,开展“对歌比赛”。在初步学唱过作品旋律后,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分组练习。后教师采取计分模式,教师唱一句然后随机点小组,被点到的小组必须马上有学生站出来唱下一句,如果没有唱出则继续点下一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唱歌接龙,即每组每次接龙挑出一名学生作为参赛者,由第一组参赛学生起头,选择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然后下一组的学生接下一句,以此类推,直到某一组学生无法接下去,则判定该组学生比赛结束,而且如果学生接龙成功一次,则为该组加一分。以此种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意力高度集中,则学习效率能大幅提高,并且歌唱的主动性更强。

  (四)创设舞台,增强学生歌唱信心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音乐实践,勇于展现自己,在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不同主题的舞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歌唱,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歌唱能力与进步。教师只要能够适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能力,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学生就会逐渐摆脱羞涩和胆怯,从而自信心大增,继而也加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举办班级好声音、班级年度歌手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歌唱中逐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放松心情,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相应地,对于课本作品我们也可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大海啊,故乡》这一歌唱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教材之外的关于歌颂家乡的歌曲,通过自由组队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展示活动。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创造多种音乐展示的机会。可以是歌唱表演、话剧表演、歌舞剧表演等,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中音乐歌唱选修模块的教育教学要有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多个环节、多个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歌唱兴趣,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歌唱的魅力,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杜永寿.中小学音乐教材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范元玲.当代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3]曲真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教材的分析与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10.

  [4]孙霞.高中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