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校园音乐舞蹈融合式美育教育实践探究论文

校园音乐舞蹈融合式美育教育实践探究论文

9

2024-03-09 10:09:2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相应地,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音乐与舞蹈课堂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当明白音乐和舞蹈课程对美育教育的影响,并采取合适的策略来开展美育教育。本文主要探究音乐与舞蹈融合美育教育的策略。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相应地,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音乐与舞蹈课堂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当明白音乐和舞蹈课程对美育教育的影响,并采取合适的策略来开展美育教育。本文主要探究音乐与舞蹈融合美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美育教育;音乐;舞蹈

  美育教育指的是通过教育来对学生认识美、爱好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1]。美育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学校通常以音乐课与舞蹈课来渗透美育教育,教师在音乐与舞蹈课程中挖掘美育教育元素,可以让学生学习到音乐与舞蹈课程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发展。

  一、音乐与舞蹈课程与美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美育功能

  1.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

  学生在学校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机能都可以得到有效锻炼,并且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锻炼。学校会给学生安排各种类型的音乐实践活动,这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发挥其无穷的想象力。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乐器,可以让学生的触觉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对学生视觉与听觉能力进行锻炼。乐器奏出的旋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大脑灵活运转,学生在双手配合乐器弹奏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得到有效促进,这使得学生的大脑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高[2]。

  2.有助于学生完善人格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长教育,社会、学校、家庭都承载着一定的学生成长教育之责。音乐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使得学生可以取得全面发展。比如,音乐教师在向学生教学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向学生讲解贝多芬一生痛苦的经历,同时向学生宣扬贝多芬所具有的巨人般的毅力,学生可以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他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当学生长期受到音乐这个听觉艺术的熏陶时,学生的听觉生理会逐渐取得成长,学生可以从音乐作品中获得力量,从而让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想象力等都得到明显提高,使得学生人格逐渐得到完善[3]。

  3.有助于学生升华精神

  音乐可以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动人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音乐作品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4]。有些音乐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为他人幸福而欢欣鼓舞的愉悦之情,有些音乐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在灾难面前的惋惜痛苦之情。有些音乐的和声是丰富的,旋律是优美的,节奏是鲜明的,这些音乐会给人的情感中枢带来触动,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久而久之,音乐便会影响到人们的情感世界。学生在学校中长期学习音乐知识,优秀的音乐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情操,从而有助于学生升华精神[5]。

  (二)舞蹈教育所具有的美育功能

  1.舞蹈形体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形体美,促进学生智慧开发

  舞蹈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来对生活情感进行表达,舞蹈艺术可以让人体美的魅力得到充分体现。肢体训练是舞蹈课程的基础训练,恰当的形体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比如弯腰、踢腿、压腿等肢体训练,可以让学生关节的软度、开度得到提高,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肌肉伸缩能力[6]。教师长期对学生开展形体训练,可以让学生的灵敏度与耐力都得到明显提高,让学生体质得到有效增强。同时,形体训练还能够对学生的形体不良习惯进行纠正。舞蹈训练需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只有在无数次的训练后才可以有所收获,因而舞蹈训练可以对学生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进行有效培养[7]。

  2.舞蹈教学能够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音乐与舞蹈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音乐与舞蹈的充分结合,可以让作品的情感得到充分体现。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能够为舞蹈演出创造良好的氛围,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可以让艺术形象更加立体。比如说经典的《天鹅湖》,该作品的场景音乐能够通过抒情优美的旋律来对公主纯洁、善良、美丽的形象进行刻画,音乐能够对舞蹈演绎者的感情进行激发,使得舞蹈演绎者可以投入到表演中,让观众取得极致的视觉、听觉感受[8]。所以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可以让学生的舞蹈节奏感得到增强,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3.舞蹈可以让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有效激发

  学生在学习舞蹈后,学生身体器官的灵活敏锐度会发生明显提高,且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均会得到明显提高。在舞蹈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进一步扩大,且学生可以认识到更多的途径来学习[9]。舞蹈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舞蹈教育能够让学生的感知力得到有效丰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60截图20230324162931037.jpg

  二、音乐与舞蹈融合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音乐融合美育教育的策略

  1.充分挖掘音乐课程教学的美育元素

  我国具有许多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运用民族声乐作品来开展教育,可以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由于民族声乐作品来源于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所以民族声乐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例如,教师在视唱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挑选《黄河大合唱》当中的《黄水谣》来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引导学生先去熟悉歌曲的音乐文化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背后潜藏的抗日历史,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对该歌曲进行视唱。好的音乐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震撼,音乐教师在视唱教学当中可以挑选与中国当下时代主流价值观相符合的声乐作品,并充分挖掘声乐作品中隐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得到有效增强[10]。

  2.增强练耳作品的美育价值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听觉训练的音乐作品通常没有音域的限制,教师能够广泛挑选中外经典优秀作品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倾听音乐经典旋律,同时,教师向学生具体介绍音乐作品的历史沉淀、文化与思想内涵,以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不同音乐类型的旋律特色,让学生掌握不同音乐流派的风格特征,使得学生可以在不同音乐作品中体现出民俗美与地域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感受音乐作品作者的家国情怀,从音乐作品中来感受人和人之间的真情实感,从而让学生被优秀品德所感染,让学生懂得音乐作品的德育审美价值,让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11]。

  3.借助人工智能系统来开展音乐教育

  音乐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人工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让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有效丰富,且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让学校因器材缺陷而存在的教学限制被打破,使得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器材教学。同时,教师也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系统来向学生详细教学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教师能够运用演示动画、声音与图像等工具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对抽象化音乐知识有具体的认知,使得学生对美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提高[1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电子乐器开始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智能化电子乐器和传统乐器进行比较,智能化电子乐器具有更加简单的操作,且智能化电子乐器也具有出色的演奏功能与音色,智能化电子乐器能够有效转换不同乐器的音色,学生可以借助智能化电子乐器来自我编排不同乐器的音色,学生可以按照指定乐器音色的运用顺序来进行进行音乐演奏,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创造美。此外,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智能化电子乐器,可以由学生单人来完成传统乐器的多人演奏曲目,使得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舞蹈融合美育教育的策略

  1.教育学生的形体美与举止美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形体美进行有效培养,舞蹈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对学生的基本姿态以及动作技能进行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舞蹈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教师可以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科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技术来让学生见识到准确的舞蹈基本姿态与动作姿态。形体塑造实际上是学校舞蹈教学课程的基础内容,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懂得姿态优美对舞蹈产生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追求优美的舞蹈姿态,鼓励学生主动训练肢体动作。教师在对舞蹈训练的动作进行设计时,舞蹈动作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符,且动作也需要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相符,当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后,学生会逐渐显现出形体外在美。当形体外在美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学生便会开始追求舞蹈的内在美与举止美,为此,学生需要适当增强舞蹈内修。舞蹈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做到言传身教,教师在教学中时刻保持美的形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得学生可以在榜样的力量下坚持舞蹈训练,从而让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2.教育学生的动作美与乐感美

  舞蹈教学和音乐存在比较大的关联,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需要有音乐的加持,故而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鉴赏音乐,教师帮助学生更多了解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舞蹈与音乐进行有效融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音乐节奏,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教师能够让学生多听音乐,让学生多练习音乐曲目,使得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听与练当中不断得到提高,以此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乐感美的教育。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动作美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舞蹈动作细节,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对舞步进行逐一分解,教师先向学生教学简单的舞蹈动作,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教学复杂的动作,使得学生可以正确掌握舞蹈动作。学生在动作训练当中需要注意美感,教师引导学生在动作训练当中学会审美,并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训练当中学会创造。

  3.教育学生的精神美与人格美

  舞蹈教学能够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会教授学生动作外,教师还会向学生教授舞蹈思想理论内容。教师能够对舞蹈的中心思想进行有效提炼,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来看待舞蹈,教师教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来对美、善、恶、丑等进行分辨,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应当对美与善有一定追求,使得学生可以逐渐具备人格之美。同时,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积极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进行培养,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尝试学习不同类型的舞种,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舞种的练习中感受不同的精神面貌,以此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得学生的思想得到有效丰富,从而让学生可以具备精神美。

  结语

  总结以上内容可知,校园音乐和舞蹈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育教育发展,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有助于学生完善人格,从而有助于学生升华精神。舞蹈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形体美,促进学生智慧开发,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并且让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有效激发。为此,教师能够在校园当中采取有效策略来开展音乐和舞蹈教育,如音乐可以融合课程教学的思政元素来开展教学,借助人工智能系统来开展音乐教育,教师也可增强练耳作品的思政价值。舞蹈教育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举止美、动作美、乐感美、精神美、人格美,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并且让学生在音乐和舞蹈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艰苦耐劳、勤奋向上等美好品格。

参考文献:

  [1]谷云云.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研究[J].新智慧,2021(10):33-34.

  [2]李雯.浅谈中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J].艺术大观,2020(24):84-85.

  [3]朱玉芳.校园音乐:一种新的学校音乐课程形态[J].江苏教育研究,2018(34):66-69.

  [4]刘雨燕.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J].明日风尚,2018(17):201.

  [5]蒋巧.重庆本土音乐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长江丛刊,2018(24):27.

  [6]周荣春,赵继红,孙新宇.校园音乐情景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6):156-158.

  [7]肖婷婷.浅析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品鉴,2017(12):154-155.

  [8]周荣春,赵继红.全人教育视域下校园音乐情景剧校本课程开发与整合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05):146.

  [9]刘丽丹.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黄河之声,2017(07):108-109.

  [10]黄莹.本土音乐文化在校园音乐教育中的传承[J].才智,2017(07):47+49.[11]孙世有.校园音乐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J].戏剧之家,2015(12):163.

  [12]赵楠.民族管弦乐团与大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J].音乐大观,2014(11):40-41.